2007以来历史白银走势_历史白银价格走势
1.炒白银的市场分布
2.白银T+D有溢价吗?怎么算的呢?
3.中国金银市场开放历程
4.白银溢价的产生原因
投资都有风险的,保证金交易风险更大些。看个人怎么控制了,比如仓位的控制,止损的设置,等等。
影响白银价格的因素:
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影响 白银价格的根本因素 。通常 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供不 应求,价 格上升。价格波动反过 来又会影响供求,即当 价格上涨时,供应将 增加而需求减 少;反之则需求上升供 给减少。新矿藏的发现 与开、新技术的应 用、生产企业 检修及罢工、进出口政 策等将影响产量及供应 ;白银应用领域发展 趋势、白银投资偏好变化等则将影响白银的需求。
进出口政策
进出 口政策是 影响供求 关系的重要 方面。如 我国于2007年7月1日起将白 银及其相 关制品出口退税率从 13%下调至5%,及2008年8月1日起进一步 取消5%的白银出 口退税等,直接影响了 白银的出口量,进而对 国内外市场的供应及 价格产生影响。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
白银是重 要的工业原材料,又可作为避 险资产,其需求量与经济形 势、政治局势密 切相关。经济增长时, 白银需求增长从而带动 银价上涨;经济萧条 时,白银需求 萎缩从而促使银价下跌 。近年来,各国为应对 金融危机纷纷出台了 宽松的货币政 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向市场注入巨大的流动 性,白银作为抵御通 胀的资产之一,在投资需求的推动下价格持续上涨。
当前欧元 区主权债务危机尚未得到有效 解决、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 较高通[微博]胀压力、 日本地震和海啸引发的 核泄漏事故、以及西亚 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等 给全球经济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这些变数都将对白银价格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及黄金(1281.40,7.30,0.57%)价格走势
国 际上白 银交易 一般都 以美元 计价, 而目前 几种主 要货币 均实行 浮动汇 率制。根 据经验,美元对主要货 币汇率的变化将导致白 银价格短期内的一些 波动,但不会改变白银市场的大趋势。
白银和黄 金在历史上都曾作为货币使用 ,二者有着相似的金融属性 ,因此白银价格 与黄金价格在一定程度 上具有正相关性,但这 只是长期趋势上的一 致。短期看, 白银价格与黄金价格的 正相关性并不十分突出 ,通常白银价格波动 较黄金价格波动剧烈。
基金投资方向
随着基金 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程度的大幅 提高,基金在白银价格波动 中起到了推波助 澜的作用。基金具有信 息以及技术上的优势, 因此他们在一定程度 上具有先知先 觉性与前瞻性。白银 ETF基 金(Exchange Traded Fund)近几年规 模迅速扩大 ,持仓量较高,该基金 与其他基金的交易方向 成为影响白银价格波 动因素之一。分析基金净寸头变化,有助于判断白银价格走势。
炒白银的市场分布
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白银T+D有溢价吗?怎么算的呢?
1、全球白银生产概况
世界白银生产主要分为矿产银和再生银两种;基于白银矿产多数是伴生,因此矿产银分为独立银矿原生矿产银和铅铜锌等基本金属伴生副产矿产银。而再生银原料来源比较复杂,主要从含银固体废弃物和贵金属表面处理的镀液、照相行业定影废液显影等废液等中回收。
2、世界各国白银生产状况
世界矿产白银生产主要集中在白银相对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而再生银生产主要集中在一些白银消费大国如美国等国家。中国、秘鲁、墨西哥、澳大利亚、玻利维亚、俄罗斯、智利、美国、波兰、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10个白银生产国。根据世界白银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金银分会统计数据,2009年这10个国家矿产白银产量为25275吨,占全球矿产白银总产量的80%以上。世界白银产量分布有个特点,就是铜铅锌等基本金属生产大国--中国白银产量以铅锌铜副产矿产白银为主一枝独大,而海外主要产银国家矿产白银产量则呈
现独立银矿、铅锌副产、黄金铜副产三足鼎立的局面。
3、全球白银需求和消费对比状况
世界白银实物消费主要来自工业制造领域、摄影业、珠宝首饰、银器和铸币印章(此处统计不含金融投资衍生白银需求)。传统白银消费领域摄影业因数码技术的发展对白银的需求呈下降趋势,但仍占有一定比重;工业领域和珠宝首饰业对白银的消费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不过工业需求受经济波动周期影响较大。白银实物和衍生投资需求在一些国家如中国增长比较迅速。国际白银市场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处于供应过剩状态,但由于白银具有金融属性,价格更多的受到经济金融因素影响,价格与基本面背离一路上涨并不断创下价格新高。安泰科综合推算,2010年世界白银总消费达到27362吨,同比增长8。23%,白银下游加工行业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走出。其中工业用银14838吨,同比增长13。45%;摄影用银2445,同比下降8。84%;珠宝首饰与制品用银6414吨,同比下降4。54%;银币银条和银章用银3565吨,同比增长27。19%。2000年以来全球白银实物需求结构。2010年全球摄影业用银继续下降,由于传统卤化银工艺逐步被数码技术所取代,摄影业用银预计将继续保持萎靡趋势;而医用成像部分基本维持稳定。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工业订单恢复,带来工业用银的增加;其中电子电气及钎焊料用银有明显回升,而工业用银中一个热点是白银的新型应用如太阳能光伏电池用银粉银浆需求大增等。全球银币银章的需求量在2010年大增,这主要是由于投资白银的实物需求拉动,美国的鹰币、加拿大的枫叶以及澳大利亚的笑翠鸟银币均有50%的销售量增长;而中国市场的投资银条销售也非常火爆。2010年全球珠宝首饰白银需求总体下降,其中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需求下降明显,而新兴经济体中如中国、印度等国家白银需求增长。2010年在印度传统文化中是非常吉祥吉利的年份,因此举行婚礼或庆典仪式增加,对白银消费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总体来看珠宝首饰行业中用料逐渐多样化,简洁化,导致该行业用银量不会出现新增长点。未来白银的工业应用新领域将继续集中于食品加工、电子与电气、焊料、催化剂、太阳能电池和水处理等。其中电子电气行业用途主要体电池、开关、印制电路板、银系浆料、光盘(CD)、等离子电视等。
世界白银消费主要集中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和一些传统白银首饰饰品生产制造和需求大国如印度、意大利、泰国等;而中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工厂地位的确立促使中国工业白银需求快速增加;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投资产品的不断丰富,中国也成为白银投资需求增长最迅速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白银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金银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世界最大10个白银消费国总计消费白银20521吨,占全球白银总消费量的75。0%。世界白银消费的新特点就是消费中心逐步从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印度是世界白银消费潜力最大的两个国家;未来白银消费热点集中于工业应用和投资需求。
白银一直是黄金的“影子”,但与黄金又有所不同。虽然白银具备贵金属属性,但是其主要用途依然是体现在工业方面。国际白银市场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处于供应过剩状态。世界白银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白银供应总量为10.48亿盎司,较2011年增加890万盎司。其中,矿产量增长至7.87亿盎司,较2011年上升3.8%,主要来自铅锌矿副产品输出。主要银矿供应量同比增长1%,占全球银矿产量的28%。其中,中国白银总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过去十年间,中国银矿产量几近上升100%。近年来,中国白银产量连续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法国兴业银行发布报告称,预计2013年白银可能仍有高达逾4000吨的供应过剩。巴克莱银行预估2013年全球白银供应量将达到32347吨,较2012年增加0.8%。2013年全球白银总体供大于求,可能出现6441吨的过剩,2014年全球供应量将达到32775吨。由于白银工业需求减少,投资需求趋缓,白银矿山的供应增长依然强势,笔者预计,2014年白银供应过剩格局将延续,实际投资需求的增减将决定银价走势。
2013年,白银制造需求下降了1.8%,珠宝和银器是白银最主要的制造需求,该部分需求在2012年下降了1.4%。印度和西欧工业用银下降最显着,源于这些国家疲弱的经济状况。过去十年间,中国白银饰品市场扩张211%,2014年则有望进一步上升。同期,中国白银加工需求上升137%,工业领域白银加工量自3770万盎司升至8440万盎司,主要的使用终端来自电子行业。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缺少经济和下游需求复苏的支撑,将给电子工业的增长带来压力。
全球经济增长态势,除了欧洲正经历艰难而又缓慢的经济复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情况也有放缓的趋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白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削弱了对白银的工业需求。数据显示,2013年10月中国白银进口量较2012年同期减少5.73%,且连续两个月下滑,需求不振。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制造业PMI及GDP均显示经济增长势头有所放缓,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却有所增加,市场资金偏紧。中国经济扩张仍然高度依赖投资,改革措施以促进消费和调控房地产市场为重点。
中国、美国和日本是全球白银工业需求方的最大贡献者。2000年以来,制造业白银需求维持在2.7万~2.8万吨水平,各领域消费则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2012年,全球工业用银下滑4%。然而,中国和印度,却不降反升,这与其经济的增长不无关系。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陷于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工业用银受抑制。虽然美国经济稳步回暖,欧洲和日本经济弱势复苏,新兴国家经济增长趋稳,估计2014年白银工业需求不会出现太大的增幅。
中国金银市场开放历程
2010年11月11日国内上海金交所<白银T+D>收盘价为4160元/千克。当日收盘前,对应国际白银现货价格约为18.28美元/盎司。若按照国际白银现货价格折算成人民币,则对应的国内银价应该为4020元/千克,大大低于上海金交所的4160元/千克的报价。对比国际白银现货,国内白银有着近3.5%的溢价。而经过我们的长期统计与研究发现,国内白银的溢价长期存在,并且溢价幅度也是时高时低,以下是几个关键时间点国际白银现货和国内白银T+D的价格对比。根据近18个月的价格统计,我们发现国内白银溢价率最高曾达到15%,最低为-1.8%。在8次统计中,7次为正溢价率。可见国内白银对比国际白银长期存在溢价现象。此外溢价区间达到16.8%,我认为其原因可归为以下几点:(1)最主要的原因为国内关税政策:目前,对于对白银进口要加收17%的关税,这最直接导致了国内白银和国际白银存在差价的可能。(2)历史上中国是白银产量大国,白银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据着比黄金更重要的地位。战争后,中国大量白银储备外流,导致国库空虚,直接影响了中国白银的供需关系。中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国,但同时也是最大的白银消费国,2007年开始,中国开始需大于供,净进口白银实物量达到1067吨。(3)中国的白银矿经过历史上的多年开,开成本较国际银矿价格高,因此存在溢价的基本面支撑因素,从2009年亚洲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豫光金铅的年报来看,2009年白银生产实现营业收入189418万元,营业利润为-461万元。其生产成本估计在3200元/千克左右。可见高昂的生产成本也成为支撑国内白银价格坚挺的重要原因。同时我们也发现,一旦价格突破3200元/千克一线,国内白银的溢价率便开始大幅下降。(4)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和交易模式可能也是影响白银溢价的重要因素,中国投资者普遍不具备做空思维,空头主力主要为套期保值的生产商与贸易商为主。而白银TD投资对资金要求小,更容易吸引更多的投资需求,直接推高了市场价格。另外,国际白银现货为24小时交易市场,而国内TD市场最长交易时间为每个交易日10小时,因此,相对振幅较国际银价要小,加剧了溢价率的波动幅度。综合上述因素,我们不难发现国内白银对国际白银的溢价必然仍将长期存在,因此,考查国内白银与国际白银和国内黄金价格间的内在关系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设以国内银价为Y,国际银价为X,根据上述18个月价格样本,可得Y=518+0.905x,其可行域为<1920,4350>,相关系数为0.966。因此,可得这18个月内,国内银价与国际银价的关系为:Y=国内银价X=国际银价Y=518+0.905X.相关性系数=0.966同样我们队国内白银和国内黄金的价格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设以国内银价为Y,国内金价为X,可得到:Y=19.5X-874,可行域为<158,274.2>,相关性系数为0.9843。因此,这18个月内,国内银价与国内金价关系为:Y=国内白银价格X=国内黄金价格Y=19.5X-874相关性系数=0.9843从相关性而言,国内黄金的价格与国内白银价格的相关性更强,至少在国内白银于国际白银不存在无风险套利的情况下(国内白银价格对国际银价溢价率不超过17%),上海金T+D的价格走势是影响白银T+D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才是国际银价走势。在实际操作中,当国际内白银与国际白银溢价率逐渐缩小,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考查相同时间内的价格波动率作为国内白银操作的依据。结合上述案例来看,往往溢价率越大,国内白银支撑反而越强,溢价率越小,国内白银面临的获利抛盘风险也越大。这些规律,对于我们在进行白银TD操作时,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同样,选取重要的时间和点位进行相关性分析,也有利于我们在可行域内进行套利操作和进行风险控制。
白银溢价的产生原因
1949-1999年,我国的金银一直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实行统购统配。2000年,开放白银市场,2002年,开放黄金市场。
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颁布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严禁金银民间买卖,严厉打击银元投机倒把走私活动,有效地增加了国家的金银储备,巩固了人民币的本币地位。
1949-1957年,金价被长期固定在每小两(31.25克)95元人民币的水平。国家对黄金工业投入很少,平均每年只有100多万元。低价格,少投入,是黄金工业只能简单维持,低产量徘徊。1957年国内黄金产量5.541吨,白银产量122吨。其中有色副产品2.948吨,占全国黄金总产量的53.20%。
1957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黄金生产,解决外汇急需”。国家在政策、人力、物力、财政等方面支持黄金工业,全国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金热潮。
1958年时任冶金部部长的王鹤寿在向,党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争取有色金属产量的飞跃,占领有色金属全部领域”的方针,得到党和国家的肯定。
1958年以后,各冶炼企业加强综合利用,在扩大金银原料来源、提高技术和改进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1958年的黄金产量达到6.89吨,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年产记录。
1960年,组织了著名的“白银大会战”。当年,我国白银产量达到创记录的2048吨,比1959年同期增长了11.38倍。1961年白银产量为1858吨,到1962年下降为611吨,1963年才恢复至正常水平的237吨。
1964年1月,在中央工作会议说,“董老(董必武)提倡挖金子,银子是对的,要多挖金子,银子”。
1965年1月,中国黄金矿产公司成立,集中统一管理全国金业,国家投资建设了一大批大型金矿。例如山东招远玲珑金矿、河北省金厂峪等。这些金矿的建设为我国黄金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5年全国黄金产量7.824吨,白银产量为265吨。其中有色副产金3.603吨,占46.05%。
1969年6月16日,冶金部军代表签发了《关于撤销中国黄金矿产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被迫撤销了中国黄金矿产公司,原中国黄金矿产公司直属金矿一律下放给各省、区、市管理(秦岭金矿除外)。
15年开始,时任院副总理的王震主抓黄金工业,加强了管理机构。
15年10月,王震又主持起草了上报院的《关于大力发展黄金、白银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对黄金工作的领导,增加必要的力量。冶金部拟成立黄金管理局,产金的重点省、市、自治区要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
16年冶金部黄金管理局。
17年,黄金年产量首超1911年15吨历史最高水平。
18年,全国黄金产量19.673吨,其中有色副产金12.286吨,占62.45%,全国白银产量419吨,都是有色副产。
19年,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中国黄金总公司相继成立。
1981年,冶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党委联合下发《关于中国黄金总公司、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管理体制的通知》,将冶金部黄金管理局,中国黄金总公司和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统一领导,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
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
1982年9月,在国内恢复出售黄金饰品,迈出中国开放金银市场的第一步。
198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后,设立了金银工业领导小组,下设金银工作办公室,加强对有色金银生产建设的领导。
1983年之后,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法规和办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金银进出国境的管理办法》,《白银地质勘探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人民银行配售白银征税问题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白银经济政策问题的通知》,《白银进口管理暂行办法》等。
198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后,对全国白银和伴生金的生产实行归口管理,成立了金银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全国有色金银生产建设的领导。同时,向国家争取到了有色系统伴生金银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金银开发基金、外汇分成、专项、地勘基金以及免缴部分税种等,使有色的金银生产和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利用白银地勘基金勘探了36个主要银矿床、利用金银专项资金建设了20多个以银为主的矿山、利用金银开发基金和专项进行了417个新建和技改项目,到19年底独立银矿年生产能力为380吨/年,满足了国内需求。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不需再进口白银。同时白银生产也从过去主要靠铅锌铜锡金等副产变成副产,矿产共存的局面。
1983年,国内白银年产量591吨。
1988年,国家黄金管理局成立,对全国黄金实行勘探、生产一体化管理。
1994年国家取消开发黄金、白银地勘基金,并实行有偿使用。
1994年10月,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了鑫达金银开发中心,将过去投放给企业的金银开发基金、白银地勘基金、金银外汇分成及有关债权,转由鑫达金银开发中心经营管理。
1995年,黄金年产量突破100吨大关,居世界第六位。
1998年,国内白银年产量达到1299吨。
1999年11月,经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关于白银管理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解除白银管制,开放白银市场。
1999年11月,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了外经贸管第702号《白银出口管理暂行办法》,对白银出口实行出口配额管理制。
1999年12月28日,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的放开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
2000年1月1日,放开白银市场。允许白银生产企业与用银单位产销直接见面,征收17%增值税;取消对白银制品加工、批发、零售业务的许可证管理制度(银币除外),对白银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般商品的有关规定管理;国家对白银出口实行配额管理。
2000年,我国白银年产量为1569吨;黄金年产量达到175吨,跃居世界第四。
2000年4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成立。
2000年8月,上海老凤祥型材礼品公司获得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开始经营旧金饰品收兑业务,成为国内首家试点黄金自由兑换业务的商业企业。
2000年10月,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有关黄金市场开放的研究报告。同年,中国将建立黄金交易市场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纲要。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
2001年6月11日,中央银行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兑国内金价进行调整。
2001年8月1日,足金饰品、金精矿、金块矿和金银产品价格放开。
2001年9月29日,中国国家黄金集团公司成立。
2001年11月28日,黄金模拟试运行,黄金走过了一条从管制到开放的漫长历程。
2001年11月,中国黄金协会成立。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开业,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至此国家废除了持续50年的金银统购统配制度。
2003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有关黄金行业的26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包括取消黄金收购许可,黄金制品生产、加工、批发业务审批,黄金供应,黄金制品零售业务核准等4个项目。这些审批项目取消后,世界各地的公司只需在中国当地市场购买黄金,就可以自由在中国投资黄金珠宝生产、批发和零售,而无需得到中国的批准。但进出口黄金仍需要申请。
2004年6月,高赛尔金条推出,国内首次出现按国际市场价格出售与回购的投资型金条;7月中金黄金与其他公司合作分别成立郑州黄金交易中心、大连黄金交易中心。
2004年8月16日,上海黄金推出AU(T+D)现货延迟交收业务。
2004年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BA)上海年会上表示,中国黄金市场应该从以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转变。有现货交易为主向期货交易为主转变,由国内市场向融入国际市场转变。三个转变成为引导近几年我国金银市场发展的主导思想。
2004年10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湖南永兴“中国银都”称号,
2005年1月8日,山东黄金集团宣布出资5000万元成立山东黄金交易中心。
2005年7月18日,上海黄金与工行上海分行联合推出"金行家"业务,这是上海黄金首次推出的面向个人的黄金投资产品。
2005年8月,山东招金黄金集团投资设立的山东招金黄金交易中心正式开业。
2007年9月,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上市黄金期货,中国黄金市场开放进入新阶段。
2008年,黄金年产量达282吨,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有色黄金产量为53.456吨,占全国黄金总产量比重为18.95%。
2008年,全国白银年总产量猛增至9587吨
2008年,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股份公司、山东招金集团公司、灵宝黄金股份等10家大型企业产金109吨,占黄金行业矿产金产量的46.8%,实现利润85亿元,占全行业的68.5%,保有黄金储量3200吨左右,占全国的60%以上。
2008年12月30日,天津贵金属注册成立。
(1)最主要的原因为国内关税政策:对于对白银进口要加收17%的关税,这最直接导致了国内白银和国际白银存在差价的可能。
(2)历史上中国是白银产量大国,白银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据着比黄金更重要的地位。战争后,中国大量白银储备外流,导致国库空虚,直接影响了中国白银的供需关系。中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国,但同时也是最大的白银消费国,2007年开始,中国开始需大于供,净进口白银实物量达到1067吨。
(3)中国的白银矿经过历史上的多年开,开成本较国际银矿价格高,因此存在溢价的基本面支撑因素,从2009年亚洲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豫光金铅的年报来看,2009年白银生产实现营业收入189418万元,营业利润为-461万元。其生产成本估计在3200元/千克左右。可见高昂的生产成本也成为支撑国内白银价格坚挺的重要原因。同时我们也发现,一旦价格突破3200元/千克一线,国内白银的溢价率便开始大幅下降。
(4)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和交易模式可能也是影响白银溢价的重要因素,中国投资者普遍不具备做空思维,空头主力主要为套期保值的生产商与贸易商为主。而白银TD投资对资金要求小,更容易吸引更多的投资需求,直接推高了市场价格。
另外,国际白银现货为24小时交易市场,而国内TD市场最长交易时间为每个交易日10小时,因此,相对振幅较国际银价要小,加剧了溢价率的波动幅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