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银比创新高!贵金属迎入场机会?

2.清朝的时候怎么会惹的八国联军来打中国?怎么会惹的八个国家来打呢?后来是怎么平息的?

3.国际金价暴跌原因

4.分析中国在黄海战役失败的原因,越详细越好!

6月2日白银走势分析_白银价格走势图动态

第二次战争后,法国获得的“赔款”,都用到了哪里?

按照《中法北京条约》法文版,“缔约双方共同商定其中100万两将派与法国公民及其所保护者,以补偿其受到的伤害,或安慰其遭受的苦难,其余的700万两皆抵军费。”但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1862年2月10日,按照法国外交部财务司的报告,截至1861年第二季度末,法国共收到中国赔款150万两白银。部分开支已经用于整修北京公使馆、购买广州商行用地,以及修建北京和广州的教堂。建议法国外交部成立以葛罗为的中国事务赔偿委员会,对收到的赔偿申请进行核准。外交部建议剩余部分款项应用于支援发展宗教,扩大对华影响。

6月中国事务赔偿委员会在法国外交部召开,葛罗把赔偿申请分为五大类:一是法国商人和受法国保护者;二是为死亡传教士的家属;三是遭受伤害但健在的传教士及其教会;四是广州、天津、汉口和上海领事馆;五是遭受损失的“亚历山大-拉里号”和“澳门号”商船。他认为原则上只能赔偿商人们的物质损失,其他的诉求都应予以拒绝,不能以“慈悲”的名义对赔偿款进行发放。

在这些原则基础上,中国事务赔偿委员会拟定了赔款方案。法国外交部在收到拟定的分配方案后,又作出了一定的调整,1862年12月,将最后确定的方案报告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根据最后的赔偿方案,可以看出,《中法北京条约》实质上是对清朝的一次大勒索。

在条约中,法国提出了800万两白银的赔偿要求,称700万两用来补偿战争中军队所遭受的损失,100万两(即750万法郎)用来赔偿受到损失的法国商人、受法国保护者及传教士。而从法国对该笔资金的分配方案中可以看到,支出的赔偿金额总计3810206法郎,只是所获赔款数额的一半。其中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不具赔偿的性质,而是法国对在华的遣使会、外方传教会和耶稣会等天主教修会的资助。

就是法国方面的文件也承认,“外交部可以支配的金额,即中国应赔偿法国的六千万法郎的八分之一,数额巨大,远超过相关人员应得的赔偿”。法国外交部经过一系列磋商,向相关人员及机构总共分配了4879654法郎。其中至少一半支出给了天主教会:遣使会获得了1208000法郎、外方传教会获得了600000法郎、耶稣会获得了300000法郎。

法国资助给驻华机构1069488法郎。其中拨付给北京公使馆276284法郎(另外拨付修缮公使馆人员的返程费用10628法郎)、上海领事馆325000法郎、广州领事馆50000法郎以及广州商行407536法郎。在第二次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得以在北京派遣公使。

这些行为有助于法国对华进行政治和军事侵略。法国还为在华洋行拨付了经费,进一步便利和加速了他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金银比创新高!贵金属迎入场机会?

据悉,从6月份开始,国家“夏管肥”临时储备将陆续投放市场。

六月上旬,化肥价格在市场上呈现出暴涨趋势,不管是复合肥、磷肥、钾肥或者是尿素,行情一片大涨。

从端午过后,尿素就开始了新一轮走高,通过上周末两天的价格调整,有一定降幅,但尿素行情仍保持高位,价格波动较小。

那么现在尿素价格多少钱一吨?下面来看一下2022下半年尿素价格行情走势预测分析。

现在尿素价格多少钱一吨?

山东地区: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尿素3280元一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尿素3350元一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尿素3690元一吨等。

河南地区: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尿素3150元一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尿素3280元一吨;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尿素3000元一吨等。

河北地区: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尿素3260元一吨;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尿素3500元一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尿素3510元一吨等。

甘肃地区: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尿素3400元一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尿素3100元一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尿素3340元一吨等。

辽宁地区: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尿素3398元一吨;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尿素3100元一吨等。

广西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尿素3500元一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尿素2900元一吨等。

其他地区: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尿素3400元一吨;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尿素3130元一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尿素3140元一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尿素3500元一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尿素3260元一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尿素2950元一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尿素3500元一吨等。

注意:以上尿素各产区价格报价均来自惠农网行情大厅-产地行情实时,仅供参考,尿素价格波动会受到产区、市场供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报价请以当地最新数据为准。

2022下半年尿素价格行情走势预测分析

6月上旬,尿素价格仍在持续上涨。

端午节后,随着夏种开始,农民对尿素购成本偏大,农业用肥量增加,企业工厂库存不多,尿素生产商逐渐上调出厂价格,支撑了尿素行情的上涨。

同时,中国出口巴铁20万吨尿素,这也是导致尿素价格走高的原因之一。

从近期尿素行情来看,山东地区中小颗粒尿素出厂价格3190-3240元/吨;河北地区中小颗粒尿素出厂价格3220-3280元/吨;河南地区中小颗粒主流出厂报价3220-3250元/吨;安徽地区中小颗粒尿素出厂价格3290-3330元/吨。

整体来看,各省份尿素的出厂报价暂稳,没有出现大幅的波动。

6月以来,国内尿素市场价格平稳上涨,短期市场将保持弱势运行。

近两日虽有下降,但幅度较小,后期市场价格仍有一定支撑,特别是6月底至7月底这段时间,夏种农业需求较高。

2022下半年尿素不会出现大幅下跌,但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整体来看2022下半年尿素价格仍会以平稳为主。

尿素怎么辨别真?

1、查

查尿素包装的生产批号和封口。

真尿素一般包装袋上生产的批号清楚,而且为正反面都叠边的机器封口。

而尿素的包装上生产批号不清楚或没有,且用的是单线手工封口。

2、看

真尿素是一种半透明且大小一致的白色颗粒。

如果颗粒表面颜色过于发亮或发暗,或呈现明显反光,就可能混有杂质。

3、闻

正规厂家的尿素正常情况下没有挥发性气味,只是在受潮或高温后才能产生氨味。

如果正常情况下挥发性气味较强,则尿素中含有杂质。

4、摸

真尿素的颗粒大小一致,不容易结块,手感较好,而尿素手摸的时候会有粘手的潮湿感或黏滞感,甚至劣质尿素还有灼烧感和刺手感。

5、烧

正规厂家生产的尿素放在火红的木炭上或烧红的铁片上会迅速熔化,冒白烟,有明显氨气的刺激味道。

如果出现剧烈燃烧,发强光,且发出滋滋的声音,或熔化不尽,说明尿素成分不纯。

6、称

正规厂家生产的尿素一般与实际重量相差都在1%以内,而尿素则与标准重量相差较大。

总体来看,往年6月份是国内尿素市场的淡季,但今年“淡季不淡”,尿素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尿素价格之所以走高,主要是因为麦收基本结束,夏种开始,肥料需求偏大,支撑了尿素行情。

随着尿素市场需求的增加,厂家出货量顺畅,库存陆续降低,且市场订单偏多,因而也会带动其价格的走高,短期内其行情不会有太大波动,尿素价格将持续上行。

清朝的时候怎么会惹的八国联军来打中国?怎么会惹的八个国家来打呢?后来是怎么平息的?

一批投机者又错过了黄金上周那波上涨行情,大玩家们又一次证明他们才是“预言帝”。如今,新的信号已经发出,这个时间可能就是2019最佳入场时机。

过去一周,黄金期货市场出现看涨苗头,然而投机者减少了多仓,而商业交易者则减少了空头。通常在大拐点出现时,商业交易者的判断都是正确的。不过从总持仓情况来看,投机者仍然看多,而商业交易者仍然看空。这种情况传递出的信息就是,再过几周,市场就可能迎来2019最佳的进场位置。

不过白银的情况就更有意思,白银市场上,投机者大幅持有净空仓。上一次投机者持有净空仓是2018年9月,当时白银在触底之后一路走高,这波涨势一直到2019年2月才结束。

衡量金银价差的金银比率目前已经达到多年来的新高,以往金银比飙升之后,贵金属市场都会走高,在这种时候,白银的表现通常好于黄金。

蓝线期货(Blue Line Futures)的总裁Bill Baruch表示,由于银价毫无回暖之势,黄金/白银比近期测试了89水平,达到1993年来的新高,不过现在正是买入白银的好时机。上周四(5月23日),现货白银追随黄金上扬,最高触及14.63美元/盎司,目前已温和回撤,在14.56水平上下浮动。

Baruch表示,银价目前很接近14美元水平,这很可能是银价的底部,因为许多公司生产白银的成本价大概就是14美元/盎司,因此可以从这个水平买进。如果银价没有跌到14美元,那另一个获得敞口的好办法就是卖出14美元看跌期权。他还强调,触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点,所以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银价走势。

同时,他表示如果白银价格从底部向上波动,那么黄金价格应该也会走高。他认为目前金价的情况很好,也很符合宏观经济前景,在1255美元处有很多支撑。

分析师Clive Maund从技术面上分析了银价走势,也印证了上述观点。他表示,白银目前的走势比黄金疲软很多,不过在这个周期阶段,这是正常现象。照目前的趋势看,银价很有可能和2015年末的底部形成双底。如果真是这样,那么2015年的底部应该成为现在的支撑位。

从白银一年的走势来看,银价似乎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杯柄形态,和黄金的形态平行,不过白银的柄部略向下偏,推动价格回落到杯部的最低点。如果银价突破柄部的下行趋势,那么就将进入牛市。不过在季节因素的作用下,这一转变可能出现滞后。

受季节因素影响,6月通常是白银表现最差的一个月,因此在接下来几周,银价可能会继续下跌。但季节因素只是一个大的背景,目前银价已经大幅下跌,正在接近阻力位,因此其下行空间不会太大。目前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一年走势图上银价何时突破柄部的下行趋势。

总的来说,金银价格走势在未来几周可能会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出现下滑,但其整体态势继续向好。因此,6月便是很好的进场机会,6月过后,金银价格都可能出现大涨,黄金甚至可能突破关键的1400美元水平。

黄金行情中心显示,北京时间14:42,今日黄金现货价格报1285.67美元/盎司。

国际金价暴跌原因

自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战争起因

慈禧太后与洋人之仇

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等推行戊戌变法,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慈禧镇 八国联军

压维新运动,软禁光绪帝于瀛台。各国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有为、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但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令她怀恨在心。加上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纷纷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也增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

义和团起事

义和拳,为山东省学习神功的拳民组织,为山东巡抚毓贤利用来抗衡教会,威吓教民脱离教会之用。后由外国所迫,派袁世凯到山东取缔,拳民逃到北京城外涿州各地。 当时,慈禧信任闭塞愚昧的守旧大臣,竟听信毓贤之言,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怂恿慈禧借助义和团排外。慈禧太后派军机大臣刚毅往涿州视察,但刚毅竟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因此义和拳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进入北京城内勤皇。 拳民到处外国人、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进天津租界。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编辑本段联军进犯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外国列强多次胁迫清予以镇压。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美国、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密令,联合照会清朝“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亲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内占据上风。各国公使眼看清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干涉。5月28日,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俄国、美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被迫同意。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军达2000余人。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侵华政策相继得到各自的批准,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 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义和团坚决抵抗。6月12日,义和团与清军董福祥、聂士成部联合作战,切断侵略军与天津的联系。6月14日至18日,侵略军被义和团群众包围在廊坊、落岱、杨村一带,面对用近代枪炮武装的侵略军,义和团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爱国热情,打死打伤敌军300余名,西摩尔溃不成军,被迫沿北运河退回天津,义和团粉碎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不幸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在此前后,日本使馆书记生在前往永定门接应西摩尔联军时被清兵当作间谍处死。德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行凶被守军击毙。21日,清向各国“宣战”。 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发动猛攻,义和团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董福祥率义和团一部进攻老龙头火车站,毙伤俄军500余名,数度占领车站。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围攻紫竹林,以“火牛阵”踏平雷区,冲入租界。聂士成部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7月9日八里台一战,聂士成身中7弹,腹破肠流仍坚持战斗,直至血竭而亡。14日,天津为联军攻陷。 8月4日,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13日进至北京城下,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联军入城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西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全权代表,发布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被中外势力联合扼杀了。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派兵四处攻城略地,扩大侵略。9月,俄军在侵占秦皇岛、山海关同时,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西率兵3万来华,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 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侵略军所到之处,放火、奸*抢劫,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大肆抢劫,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大批群众残遭杀戮。 1901年9月7日,弈匡和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卖国投降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银4亿5千万两;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交由外国驻军;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等。《辛丑条约》保住了清权位,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统治,清由此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 附: 时局图

义和团运动发生后,列强各国都乘机对中国出兵,进行大肆掠夺。消息传到俄国,沙皇认为是侵略中国的大好机会,除积极参加八国联军之外,1900年7月16日,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居住在海兰泡的数千名中国人几乎全部被俄军惨杀,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21日,俄国侵略军又先后将江东六十四屯居民万余人赶至黑龙江边枪杀或用斧头砍死,剩下的被赶入黑龙江淹死,只有极少人泅水得生。8月28日,俄国军队占领齐齐哈尔;9月22日,占领吉林,28日,占领辽阳;10月1日,进入盛京(沈阳)。俄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1900年11月,俄国胁迫奉天将军增祺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企图把军事占领合法化。俄军利用军事占领的机会,大肆掠夺中国东北的金矿、煤矿和森林。

编辑本段战后条约《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在民众的压力下,表面上向列强各国“宣战”,暗地 李鸿章代表清签订《辛丑条约》

里却破坏义和团运动,向侵略军妥协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清8月7日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 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了出兵的八国外,又加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匈牙利四国)向清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签字。《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1)清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收做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清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总理衙门改组的外务部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 附:8月中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主要为锡克兵)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

编辑本段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的影响

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为终。 八国联军封锁街道,逐户进行抢劫

其中规定清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四亿五千万即当时中国总人口,以示每人一两,达羞辱中国人之意),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称为庚子赔款。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掠夺,因而造成大量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以及圆明园)的失窃、破坏。在战争中,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从客观角度上来说,八国联军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后来美国为了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向清减少了约1千万两白银的赔款。退款主要用于中国向美国派遣公费留学生,清华大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美国的两次退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各国都表示愿与中国“友好”,以便用和平的办法维护和扩张其在华利益。所以都紧步美国的后尘,纷起退款。这一方面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

编辑本段对战统计

时间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地点 大清帝国 结果 八国联军胜利,签订辛丑条约 参战方 大清帝国 义和团 联军: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指挥官 大清帝国:慈禧太后 联军:爱德华·西摩尔(英)阿尔佛雷德·冯·瓦德西(德) 兵力 约160,000名义和团士兵 联军:49,255人 50艘军舰 伤亡 义和团:约15,000人 联军:600人

编辑本段大事记

1900年

?1月27日,英、法、美、德、意等国联合照会清,再次要求取缔义和拳。 2月1日,山东高密群众围攻德国铁路公司,相持数日,并破毁铁路,至14日,德军扬言要以武力镇压。 3月13日,帝国主义列强在渤海举行海军示威,显示要用武力干涉中国。 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照会清,限两月剿除义和拳,否则将派水陆各军驰入直、鲁两省,代为剿平。 5月20日,公使团会议,提出调兵来北京。 5月31日,英、俄、美、法、日、意等六国军队四百余人到北京,使他们的公使具有“完全不受约束”的“处理事务的自由”。 6月3日,德、奥两国军队八十余人到北京。 6月5日,帝国主义侵略军六百余名入卫天津租界。 6月7日,英授予驻华公使窦纳乐以便宜行事之大权,沙俄、美、德等国也先后授予格尔思、康格、克林德等使节以同样权力。沙俄派兵四千人赴天津。 6月9日,窦纳乐致电大沽口英国东亚舰队总司令海军中将西摩尔率军进京。 6月10日,西摩尔率英、德、俄、法、美、日、意、奥等八国联军共两千余人分批乘火车自津赴京。 6月11日,日使馆书记生杉山彬出永定门迎候西摩尔联军,在永定门外为董福祥部甘军所戕。 6月12日,西摩尔联军中午抵达廊坊。 6月16日,西摩尔联军承认“远征在事实上已经失败”,暂停由铁路前往北京,大沽口列强舰队司令向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交出大沽炮台。慈禧太后召开第一次御前会议,讨论和战“剿”抚问题。 6月17日,列强侵略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占据大沽炮台。 6月18日,义和拳及爱国官兵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与敌军激战。 6月20日,德使克林德在东单为虎神营章京恩海所戕。义和拳与董福祥甘军及武卫中军开始围攻东交民巷使馆。 7月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自任俄军侵华总司令,以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为参谋总长,先后动员部队约十八万人,分为四个作战军团,准备入侵中国。 7月9日,直隶提督武卫前军总统聂士成于天津城南八里台与敌军奋战牺牲。 7月11日,天津老龙头火车站激战。 7月12日,沙俄关东军司令阿列克谢耶夫主持联军指挥官会议,定十三日黎明分兵东南两路向天津城发动总攻。 7月14日,天津失守,帝国主义联军在津大肆抢掠。 7月17日,俄军从是日起至21日发动了惨绝人寰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 7月30日,联军在天津成立“天津都统衙门”。俄军分别侵占海拉尔、珲春、三姓(今依兰)及辽阳等地,大肆烧杀。 8月4日,日、俄、英、美、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一万八千余人自天津出发,向北京进军。 8月5日,德皇威廉二世电尼古拉二世, 8月6日,敌军占杨村。 教民里的志愿者在向义和团开火

8月11日,敌军攻通州张家湾。 8月12日,通州失守。 8月14日,联军入北京,大掠。 8月15日,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西遁。 8月17日,英国派来的印度军队在上海登陆;次日法国水兵也在上海登陆。 8月19日,联军统帅瓦德西离柏林东来。 8月28日,俄军攻占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 9月18日,德国照会各国,主张先“惩凶”后议和。 9月21日,俄军侵入吉林省城,23日侵入奉天牛庄。 9月27日,联军统帅瓦德西到天津。 9月29日,俄军占辽阳。 10月1日,俄军侵入沈阳(奉天府),至是东三省的主要城镇和交通线归沙俄强占。英军占山海关。 10月4日,法国提出和议条款六点。 10月13日,法军占保定。 10月17日,联军统帅瓦德西到北京,设司令部于仪銮殿。 10月18日,法国占正定。 11月19日,德、意侵略军占张家口。 12月10日,联军组织“管理北京委员会”。 12月16日,联军占直隶束鹿县,遭到人民的英勇抗击。 12月22日,英、俄、德、美、法、日、意、奥以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等十一国公使联合向奕?、李鸿章递交《议和大纲》十二条。清于27日同意接受。 12月30日,中俄签订《天津租界条款》。

1901年

?1月15日,奕?、李鸿章在《议和大纲》十二条上正式签字画押。 2月21日,清接受了列强要求处死的十二人名单,即载漪、载澜、载勋、英年、赵书翘、毓贤、启秀、徐承煜、徐桐、刚毅、李秉衡、董福祥等;到4月,列强要求严惩的地方官员,共达142人之多。 5月11日,奕?、李鸿章照会列强公使,接受四亿五千万两赔款总额的要求。 5月23日,德皇威廉二世电召瓦德西回国,并转告各国取消他所担任的联军总司令职务。 5月26日,清照准各国赔偿四百五十兆两,四厘息。 8月8日,八国联军从北京撤退完毕。 9月7日,奕?、李鸿章和十一国公使在北京正式签订《辛丑和约》十二款及其十九个附件。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分析中国在黄海战役失败的原因,越详细越好!

今年4月以来,国际金价持续暴跌,与2011年创下的1921.2美元/盎司最高点相比,当前金价已跌去了近30%。在此后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国际金价呈现出快速反弹后再度回落的过程,黄金单边上涨的势头已难再现。至6月21日凌晨美联储利率决议再次引爆贵金属市场,导致金价再次出现暴跌,最低已触及1269附近。伯老终究没“挽救”黄金,其言辞中已表达了今年晚些时候QE真的要慢慢退出舞台了,无疑是给黄金致命的打击。投资者再次领略到如同4月一样的惨跌行情,只是这次似乎来得更猛,而后市的反弹微乎及微。

事实上,外界对此轮金价暴跌的原因众说纷纭,从塞浦路斯抛售黄金的传闻,到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规模,美国就业状况改善等等。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因素对市场影响都非常微弱,不足以导致金价暴跌。在本人看来,真正的幕后黑手是华尔街金融巨头与美联储联手,他们联手操控了此轮金价暴跌。操纵金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通过做空机制获利,而且有着更大的战略,就是通过打压金价,摧毁投资者对黄金的信心,使美元持续走强,从而增强美元信用,最终使美国的债务链条和金融循环得以延续。

“美联储也有着强烈的动机来推动美元走强、黄金走弱。”笔者认为,美国不断扩大的外债规模,已经让外国央行和投资者深感不安。而美国近年的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断通过印钞向债务注水,更使得美元信用不断受损。因此,美联储急需更加强势的美元,恢复外国央行的信心。由于美元与黄金具有相互替代的功能,黄金走弱会使美元走强,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投行和美联储选择连续疯狂打压金价,使投资者对黄金的信心崩溃,黄金持续暴跌会让美元信用大大增加,从而使投资者重拾对美元的信心。

不过,黄金作为衡量货币天然的价值尺度地位并不那么容易就能被取代,黄金与美元之间的此消彼长的争夺仍将继续。笔者表示,虽然布雷顿森林的解体宣告了美元与黄金脱钩,各国货币与美元脱钩,但事实上美元与黄金一直保持一定的比价,而且二者价格一直存在“跷跷板”的关系黄金走强、美元走弱;美元走强、黄金走弱。但是,各国央行都有一定的黄金储备,居民也有投资黄金的习惯,因此,黄金仍然充当着人们心目中的国际储备货币和硬通货。

对于国际金价未来走势,有分析师认为,短期内金价走势的变化将受到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的影响,数据利好的话,市场对于美联储提前结束量宽政策的预期会有所增强,对金价走势不利;反之则可能推动金价上涨。而从技术上来看,短期内金价能否有效站上1300这一关口对后市行情的演绎至关重要。

一、下面总结市场上普遍认为关于金价第一次下跌的几个主要因素:

塞浦路斯抛售黄金

4月11日,路透社报道称,欧盟执委会文件显示,塞浦路斯同意出售多余黄金储备筹资约4亿欧元,这将成为欧元区四年来最大规模的黄金出售,消息公布后,财经网站黄金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尽管塞浦路斯涉及的黄金量不大(大约10吨),但黄金交易商仍然担忧欧元区其他国家以此为先例,以后效仿一二。尤其是像葡萄牙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它们深陷债务危机,黄金储备量却远胜塞浦路斯。

高盛、美林等金融机构唱空黄金

4月10日,高盛将2013年金价预期从每盎司1610美元下调至1545美元,将2014年金价预期从每盎司1490美元下调至1350美元。此外,近日,瑞银、德意志银行、法兴银行等国际投行纷纷大幅下调今年、明年对于黄金、白银价格的预期。高盛等众多国际知名投行集体高调唱空黄金,导致投资者恐慌性抛空,推动黄金及相关贵金属加速下跌。

中国经济数据不振对黄金造成打压

中国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发布之后,低于市场预期8%的增幅,打压投资者情绪。有分析认为,美国经济持续稳步复苏,美元走强,市场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量化宽松的预期减弱,弱化黄金作为贵金属的避险属性,打压金价在连续12年牛市之后开始滑入熊市。

二、金价第二次下跌的主要因素:

1、伯南克讲话(主要原因)

伯南克面对媒体的讲话中,表明美联储下步将对购债缩减政策形成日程和,此言论一出,无疑迎合了市场的臆测。虽然之前有多方面信息导向QE结束的信号,但始终不够明朗,但此次伯南克明确的态度,无疑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对国际黄金价格而言利空环境放大了,故今日抛压集中表现,暴跌60美金甚至更低都是可能的。

2、国际黄金熊市行情早已确定

据了解,国际黄金价格从2012年10月下旬起便已处于中期下跌通道,因此,当下国际黄金价格的暴跌并非中长期方向的逆转,或只是一次短期的加速。而纵观历史数据可以发现,国际黄金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经过了连续暴跌,黄金市场已进入熊市,仍在下降通道中,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意外发生,按照历史波动规律,很难在6个月内走出熊市格局。此外,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国际黄金价格跌破了前期支撑1338-1322美元/盎司。当下,对于国际黄金价格的走势而言,需要注意的是,抄底还需确认,大跌还未结束。综上所述,当下的国际黄金价格再度上演了暴跌行情,而今年整体都是偏向空头,这个趋势已然确定。在操作上,目前仍以空头思路为主。

对后市的影响:

1、恐慌蔓延,商品熊市殃及股市

伯南克明确未来将退出QE,股市一片哀鸿,全球市场多头一败涂地,A股外忧内患。周一沪深两市延续上周大跌惯性,开盘后即呈现跳水杀跌态势。券商、银行、地产等权重板块全线重挫,多方毫无反抗之力。午后两市跌势不减,沪指跌破2000点大关,深成指在跌破8000点后仍持续下探,创业板指数跌破1000点,盘面上个股出现跌停潮,两市逾150支个股跌停。

2、中国大妈疯抢黄金,大战华尔街

进入今年4月,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纷纷出现有史以来最大的跌幅,中国大妈疯抢黄金一事俨然而生。随着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消息的传出及美元的企稳,让不少“中国大妈”在半山腰被套,最惨者被套深度高达28%以上。就在“中国大妈”余热未退之际,有报道称“中国大叔”又火爆登场,并顺势做空狠赚了一把,其的投资经历,又让人津津乐道。好事的媒体还把两者联系起来,称此一役是为“中国大妈”报了一箭之仇。现在回头来看,这场看似是中国大妈、大叔们与华尔街的较量,其隐藏的其实是百姓的无奈、错误的观念以及资本市场的险恶

黄海战役也是甲午战争 1895年3月,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71岁的老人,中国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东渡日本,作为清朝的特命全权大使,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规定:(一)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二)中国向日本割让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三)中国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共2.3亿两)。以及新开通商口岸,增加内河航线等共11款。甲午战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此走向更深重的灾难。巨额战争赔款相当于全国3年的财政收入,清根本无力承受,只能向英法德俄列强,不但利息很高,还要以海关、税收、财政的管理权作抵押。大面积割让国土直接导致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战后的几年里,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长城以北属俄,长江流域十省属英,山东属德,云南、两广属法,福建属日。而美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则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以支持日本为主要手段,谋求在中国的更大权益。战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中国东北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台湾被日本割占,使数百万同胞离开祖国的怀抱,饱受欺凌50多年。

日本是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的赔款。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当时7年的财政收入,日本朝野对此欢欣鼓舞,外相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几亿日元,本国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和私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战后,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扩张,为其在上世纪30年代大举侵华埋下伏笔。总之,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正因为如此,重新学习、研究这段历史,也最具现实意义,这里最重要的是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总结、汲取其中的教训。

长期以来,一些论者从力量对比的角度分析问题,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日本及其支持者实力强大,中国不具备赢得反侵略战争的条件,由此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奋发图强,提升国力,才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个观点自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就甲午战争而言,仅作此分析还嫌不够,也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甚至容易陷入“武器决定论”的误区,应该进行更全面、更准确的分析。

实际上,当时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从经济上看,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轻工业中也只有纺织业比较发达。钢铁、煤、铜、煤油、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中国低得多。当时日本共有工业资本7000万元,银行资本9000万元,年进口额1.7亿元,年出口额9000万元,年财政收入8000万元,这些指标除了进口量与中国相当外,其它都低于中国,说明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和中国一样并不强盛。从军事上看,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一半,武器装备也相差不大。很显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不像战争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那样悬殊,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中国还略占优势。也就是说,甲午战争中国之败,并不是败在军事力量上。

那么,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这对我们今天维护国家安全和加强国防建设有哪些借鉴呢?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十九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对殖民地更加激烈地争夺。列宁分析道:帝国主义列强“除了对已经被分割了的世界来作周期性的再分割以外,争夺半独立国的斗争就不免要特别紧张起来。”于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从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1884年中法战争后,由于列强之间忙于争斗,相对平静了大约10年,中国政治家的神经松弛了一些,在人们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庆幸的时候,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

侵略并战胜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1855年,日本的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阳子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吉田的这一思想,对他的弟子,后来成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参议院议长)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大臣田中义一在奏折中说:“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第五期征服世界。”如果说这些议论还是一个“蓝图”,到了1887年就非常具体了。日本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日本在几十年里将上述国策一以贯之,进行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前后实施了8次《扩充军备案》。甲午战前的几年,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31%。1887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这笔钱虽然不算很多,但表达了最高统治者的决心,势必对全国产生很大激励。果然,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一年就有100多万元。这不仅增加了军费,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的详图。日本就像一架制作精良的战争机器,时刻不停地运转着,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与之相比,清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

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祯,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对国防负重要责任的李鸿章也认为“倭人为远患而非近忧”。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经费。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下,迎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

甲午战争开端于朝鲜。19世纪后期,朝鲜一直是国际政治力量角逐的重要舞台,也是中日关系的一个热点。日本不仅要在朝鲜争夺权益,更将其视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一直在寻找机会,1894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当时朝鲜发生内乱,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支援(历史形成朝鲜当时是中国的藩属)。就在中国向朝鲜派兵时,日本军队也大举入朝,战争拉开了序幕。这时日本还打着保护在朝侨民的旗号,照会中国“日本必无他意”。实际上,正如外相陆奥宗光所说:“发动战争的决心,在帝国派遣军队于朝鲜时,业已决定。日本借这个好题目,是为了索性借此时机促成中日关系的破裂。”6月2日,日本组成战时大本营;6月9日,日军在仁川登陆,随即进占汉城。还如陆奥宗光所说:“在军事上一切皆取先发制人的手段。”直到这个时候,清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仍然未有准确的判断,还寄希望于中日双方同时撤军。李鸿章给在朝陆军的指令是:“彼断不能无故开战,切勿自我先开衅。”给北洋海军的指令是:“日虽添军,并未与我开衅,何必请战,应令静守。”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

为了外交上的主动,避免先开第一枪,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紧的是不能因为抱有幻想而不作切实的临战准备,使敌军从容调兵遣将,占据险要。直到日军将中国在朝部队围困于牙山时,才匆忙派兵从海上增援,已经为时太晚,完全来不及了。导致陆军在牙山大败,仓皇退守平壤。海上运兵也遭到日本海军伏击,运兵船被击沉,近2000名将士葬身海底。紧接着平壤战役也因为漫无准备而惨败,遭受重大损失,残军一口气溃退500余里,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战争刚刚开始就蒙上了失败的阴影。

朝鲜战场的失利,极大地影响了我军的士气,助长了敌人的气焰。战争往往就是这样,一方有备而一方无备,就会必打、早打、大打;而被侵略方如果头脑清醒,准备充分,毫不示弱,针锋相对,对侵略者必然产生威慑、遏制作用,就有可能改变战争进程,甚至把战争中止于初起阶段。但是,中国丧失了这个机会。其根源就在于对侵略战争缺乏预见性而放松了警惕,造成战前缺乏准备,初战举措失当,这是甲午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也是需要认真汲取的深刻教训。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朝鲜战场的失利,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被动,但还没有影响全局。这时候,清如果能认清形势,坚定地投入反侵略战争,并取正确的战略,一定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可惜中国最高统治者中掌实权的慈禧太后、奕等都是主和派,李鸿章也坚决主张“羁糜为上,力保和局”。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

外交和军事一样,都是国家政治行为的重要手段。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用心可以理解。但他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过分依赖外交斡旋而放松了军事努力。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殆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

李鸿章首先请求英国调停,他考虑英国在华既得利益最多,日本侵华“英人必不答应”。但没有想到英国和日本已经在背后进行了交易,英国照会日本:“中国之上海为英国利益之中心,故须日本承认不在该港及附近为战争的运动。”当日本承诺英国在长江流域的权益不受影响时,英国不但放弃干预,还与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以示支持。英国外交大臣金伯利说:“这个条约的性质对日本来说,比打败中国的大军还远为有利。”英国甚至对日军击沉本国商船保持沉默。就这样,中国被英国出卖了。

李鸿章转而请求俄国干涉,因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东北,与日本有利益冲突。但这时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尚未修通,在远东争夺的筹码还不够,并不想和日本闹翻,只是进行了一番口舌之争了事。担任中国税务司长的英人赫德这样评价:“俄国人在天津挑逗了一番,过了两个星期忽然又推卸了,李鸿章讨了老大一场无趣。”清还请求德、法两国调停,那更是徒劳无益,白白浪费时间。

英俄德法调停落空后,李鸿章还异想天开地寄希望于美国调停。伪善的美国回复说:“美国抱严正的中立态度,只能用友谊的方式影响日本。”实际上美国并不是什么中立的态度,而完全是倒向日本的。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公然说:“战争是中国坚持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引起的,过在中国。”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田贝还写信给李鸿章:“彻底放弃求得干涉的念头,背向欧洲列强,面向日本。”这里的面向日本,不是指赢得战争,而是求和投降。美国在支持日本侵华的路上远比其他国家走得远,给日本提供军事,派遣军事顾问,运送军用物资,包庇日本间谍,甚至允许日本军舰挂美国国旗蒙蔽中国海军。美国把日本作为它在远东的小伙计,而日本敢于悍然发动战争,也是有恃于美国作为后台老板。正如列宁在甲午战前所分析的:“日本有可能掠夺东方的亚细亚国家,但是没有其他国家的帮助,他就不可能有任何独立的财政及军事力量。”

列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经常会有一些矛盾,但在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加深中国殖民地化程度,以攫取更大利益方面是一致的。这是列强的基本立场,对此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但清和李鸿章显然见不及此,对列强“主持公理”抱有过大的期望和幻想。实际上列强的公理只是一种伪善,他们真正信奉的是利益和强权。列强早已看清日本稳操胜券,必然会倒在日本一边。赫德道出了实情:“所有国家均向中国表示同情,并说日本这样破坏和平是不对的。但没有一个国家取任何实际行动帮助中国。”列强十分清楚,日本战胜中国他们都可以分一杯羹,战后的情况正是这样,列强利用“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门户开放”的强盗条约都得到了很多好处。

一味求助别人,而松懈自己,放纵敌人,在战争中实为大忌,无疑是取祸之道。陆奥宗光幸灾乐祸地说:“清自始即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中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中国不顾污辱自国之体面,一味向强国乞哀求怜,自开门户,以迎豺狼。”于是,日本加紧进攻以求速战速胜,而中国则在一次又一次的调停中丧失时间和机会,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在大小几十次战役中,没能组织一次像样的抵抗,正如礼部侍郎志锐所说:“我愈退则彼愈进,我愈让则彼愈骄,彼则着着占先,我则面面受制。”不但外交上毫无进展,军事上也彻底失败,海陆军主力损失殆尽,最后只能投降求和。

清的主战派也看出了问题,光绪皇帝下谕旨说:“他国劝阻,亦徒托之空言,应预筹战守之计。”朝臣责备李鸿章,“观望迁延,寸筹莫展,一味因循玩误,险要之地,拱手让于外人。”说得当然很对,但也没有什么用处。李鸿章上边还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还有军机处,还有慈禧太后老佛爷,都是主和派,而主战派光绪皇帝、翁同和等没有任何实权,只能是干着急,空喊而已,拿不出实际的办法。到了军事上绝望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同意进行投降的求和。

历史证明,一些小国依附大国尚可在夹缝中谋求生存,但大国此路不通。庞大而虚弱的中国,如果不能自强自立,把反侵略战争的立足点放到自身力量上,就会成为被宰割的对象。要想求得和平,只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靠别人也是靠不住的,必须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个道理,连改良派思想家也看得很清楚,他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以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是的,战争不相信眼泪,弱国无外交,战场上如果没有胜算,谈判桌上肯定什么也得不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个真理。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近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作用远比古代更为重要。在晚清的政治家、军事家中,李鸿章特别重视武器装备。由于他的大力倡导和运筹,推动了洋务运动,组建起北洋海军和新式陆军,有利于提升军事实力。但因为李鸿章把武器作用极端化、绝对化,由“武器决定论”导致悲观情绪和失败主义。

朝鲜战场失利,李鸿章在向朝廷汇报时陈述他的观点:“凡行军制胜,海战惟恃船炮,陆战惟恃枪炮,稍有优绌,则利纯悬殊。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是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平壤之败,因由寡众不敌,亦因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海战之艰危,较陆军尤甚。海上交战,以船行之迟速,船之新旧,炮之大小分强弱。我国快船不敌,故海上交锋,恐非胜算。赶紧设法添购,亦不济急。”李鸿章的结论是“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强于我”。所以中国的武备“平内乱有余,御外侮不足。”李鸿章此论一出,立刻就有朝臣对他予以反驳:洋务运动搞了30年,花费了国家巨额资金,为何尚不能一战,与英法德俄不等相抗也还罢了,为何连日本都不能一搏呢?光绪皇帝十分恼怒,训斥李鸿章“怯懦规避,偷生纵寇”,要求北洋海军集中兵力,迅速出战。但李鸿章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北洋千里,全资屏蔽,实未敢轻于一掷”。命令海军“惟须相机进退,能保全坚船为妥”。

战争的胜负决定于军事力量对比,这是一般规律。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需要特定的条件,不是普遍现象。但在军力相当的情况下,胜负又取决于什么呢,这就不是唯武器论所能解释的了。作为战争的主要指挥者来说,头脑中打不赢的阴影必然会对战局产生消极影响,这也是部队士气低落,一味溃败的原因之一。

甲午战争无论从总体上还是从主要战役来看,都不是败在军事力量对比和武器装备优劣上。以黄海海战为例: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靠近中朝边境的大东沟一带海域相遇,一场震惊中外,对甲午战争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大海战爆发了。投入这次海战的中日舰队实力如下表:

军舰总数 鱼雷艇数 铁甲舰 半铁甲舰 重炮 轻炮 排水量 中国舰队 14 4 6 0 21 141 3.5万吨 日本舰队 1201 2 11 209 4.1万吨

可以看出,双方舰队的实力不相上下。北洋舰队的优势是铁甲舰和重炮较多,其中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无论装甲、吨位、火炮口径都是当时世界领先、远东一流的战舰。日本舰队的优势是舰速较快、机动性强。单纯从军力上看,中国舰队还略占优势,但海战的结局却是相反。北洋舰队被击沉5艘军舰,受到重创;而日本舰队未失一舰,只有几舰受伤。黄海海战的胜利使日本举国上下欣喜若狂,天皇颁布敕令嘉奖有功官兵,还亲自谱写军歌《黄海的大捷》,歌中唱道:“忠勇义烈之战,大破敌之气势,使我国旗高照黄海之波涛。”而北洋舰队在此之后更不敢出海作战,完全失去应有的战略作用。

北洋舰队黄海战败的直接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指挥失当。本来预定的迎战队形是双列纵队,但逼近敌舰时成了散漫的雁形横列队。其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挂错信号旗,二说部分军舰未能及时到达预定位置。开战不久,旗舰定远年久失修的舰桥被本舰火炮的后坐力震坍,海军提督(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从舰桥上跌落负伤,不能继续指挥战斗,而他事先又没有指定代理指挥者,这个致命的疏漏使中国舰队一开始就失去统一指挥。紧接着信号旗也被击毁,旗舰与舰队的联系中断,各舰只能各自为战,陷于混乱。二是有的将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在激战中,致远、经远二舰不幸被敌军击沉,济远、广甲、扬威三舰惊恐万状,仓皇逃窜,济远还可耻地挂起白旗。不但削弱了战斗力,还严重地扰乱了军心。4艘鱼雷快艇有3艘慑于敌威,一直躲在远处不敢参战,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三是炮弹不足,质量不好。这次战斗只打了5个小时,但竟然不可思议地发生了炮弹不够的情况,定远和镇远的主炮炮弹全部用光。炮弹质量也有问题,有的打不响,有的“中敌船而不裂”。黄海战前半个月,赫德在给英国的报告中说:“当前的难题是,北洋舰队有药无弹,有弹无药,汉纳根(北洋舰队的英国顾问)已受命催办,他想能凑够打几个小时的炮弹,以备作一次海战,在海上拼一下,迄今无法到手,最糟的是他恐怕永远无到手的希望了。”四是军事技术水平低下。北洋舰队的一艘鱼雷快艇在距离敌舰西京丸号40米处发射鱼雷,竟然未能命中(鱼雷从舰底一米处划过),使敌舰逃逸,而日本海军部长桦山资杞正在此船上督战,失去了绝好的歼敌机会。

黄海之战虽然失利,但相比还算是甲午战争中打得最好的一仗,其余大部分战役、战斗,要么一触即溃,要么望风而逃,根本不是武器优劣、装备好坏、兵员多少的问题。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给本国汇报时说:“中国军队虽然在数量上较日本有相当的优势,但训练方面尤其是管理方面远不及日本。无远见和缺乏军事知识的,将面临着海军舰队被彻底摧毁的危险。”事实证明这个英国人确有见地。

军队战斗力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直接因素,但战斗力的强弱不仅决定于武器装备,还有军队的指挥、管理、训练、精神状态,战略和战术等。甲午战争的情况也是这样,把战败单纯归于武器装备说不过去,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认识误区。

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同志说过:“办法是跟着方针来的,方针是不抵抗主义的时候,一切办法都反映不抵抗主义。”清避战求和,消极防御的指导思想,突出表现在忽视和放弃制海权的战略失误,这是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近代战争中,掌握制海权非常重要。所谓制海权,简单地说就是能使自己一方在一定的海域自由航行而使敌方不能自由航行。能否掌握制海权取决于海军的实力和正确的战略。甲午战争的制海权主要指黄海海域。黄海关系到三个半岛,即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海上交通,所以黄海的制海权至关重要。

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在朝鲜、中国一侧,日军属于跨海作战,补给线很长,必须从海上运输。中国虽是内线作战,但扰乱和切断敌军的海上交通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措施。因此,集中海军主力,寻找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必要时进行决战,对敌方海军形成遏制,不但是必要的,当时也有这个力量和可能。1893年,中国海军居世界第9位,排在英、德、法、俄、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之后,美、日之前。如果战略正确,指挥得当,应该能够取得一定的胜利,收到很大的效果。

日本和军方对侵华战争中制海权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他们长期致力于海军建设就是基于这种考虑。甲午战争前,日本“战时大本营”和海军部长桦山资杞针对可能发生的三种情况制定了上、中、下三策。一是如果海战获胜,取得制海权,陆军就长驱直入,进攻辽东、山东及北京;二是如果海战胜负未决,陆军只占领朝鲜,海军尽可能维持朝鲜海峡的制海权;三是若海战失败,则撤退朝鲜陆军,海军协防日本沿岸。日本的战略思想非常明确,把整个战争基点放在制海权的争夺上,在设想的上、中、下三策中他们取得了上策。相反,清和李鸿章对这个重大战略问题的认识却很模糊,对战争中海军应该发挥何种作用,怎样发挥作用没有清晰的思路。朝鲜开战后,日本海军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集中主力寻找中国舰队决战,而中国海军却尽量避免与敌军在海上相遇,没有进行决战的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一方主动,一方被动;一方有备,一方无备;一方伺机决战,一方消极避战。一旦海上遭遇,后果可想而知。

在黄海海战之前,李鸿章电令北洋舰队“不得出大洋浪战,致有损失”,“保船勿失,只在渤海湾游弋”。光绪皇帝一度要求北洋舰队出战,但李鸿章在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等的支持下,拒不执行主动出海决战的上谕,北洋海军一直蜷缩在渤海门户,向朝鲜运送物资也不敢走海上捷径而从陆上转运。日军则“纵横辽海”,运输船只在海军的护卫下畅行无阻。

黄海战后,中国海军虽然遭受损失但主力尚在,可是李鸿章更加保守,对海战完全失去信心。他命令:“海军舰队,必不远出”,只能“靠山巡走,略张声势”。旅大战役时,海军提督丁汝昌建议主力出战以援旅大,李鸿章斥责说:“汝善在威海守汝的数艘船匆失,余非汝事也。如出海,即令战殁,亦不请恤。”此后,舰队只是困守港口,北洋海军作为一个战略军事力量,拱卫渤海的使命就此不复存在。

制海权的丧失使沿海陆战孤立无援,极为被动,突出表现在两次反登陆作战的失利。

日军兵分两路攻打辽东半岛,一路从朝鲜跨过鸭绿江入侵,一路从海上进犯,在花园口登陆,如成功即可直捣旅顺后路。但日军此着也是一步险棋,花园口不是一个理想的登陆地点,此处沿岸海滩很浅,大船不能靠近,军队与物资需换汽艇和舢板转运。日军36艘运兵船在军舰的护送下,2.4万人及大量军马辎重,从10月23日至11月7日整整登陆了15天。清事先得到了这次日军行动的情报,如能派一支劲旅凭险扼守海岸,海军攻袭敌舰,则可对敌形成两面夹攻之势。但奇怪的是,岸边小股清军放了几枪便了无踪影,海军根本没有出动。日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得以从容登陆,打开了进攻旅顺的大门。很快,清经营20多年,耗银数千万两的重要军事基地旅顺陷于敌手,大量船只、武器、装备、粮食被敌缴获。日军兽性发作,残忍地进行屠城,旅顺数万军民被,全城仅有36人幸免于难。

不久荣城和威海又重蹈覆辙。山东荣城距北洋海军基地威海仅有30海里,是日军袭击威海的最佳路线。1895年1月29日,日军联合舰队掩护50艘运兵船共3.4万人,用5天时间在荣城登陆。中国陆军未能组织有效抵抗,海军近在咫尺,但李鸿章命令“以舰队全力坚守刘公岛”,伏匿于威海坐以待毙。日军舰队司令伊东佑享后来承认:“如丁汝昌率舰队前来,用鱼雷艇对我袭击,我军岂能安全上陆?”

登陆和反登陆作战,本是最为惨烈的作战类型,一般来说,反登陆方都会依靠防御体系———包括岸边阵地和海上袭击,使处于不利条件下的登陆方腹背受敌,遭到沉重打击,甚至登陆失败、全军覆没,中外战例中不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