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万利前一句_一本万利的白银
1.求一篇林则徐虎门销烟观后感 700到800字左右
2.汉语中含有"白"的谚语
3.投资白银的几种心理误区
前文说,西门庆是清河县第一“高富帅”,其中“高、帅”有良好的基因支撑。
西门达夫妇给的,不由西门庆控制,算得上是先天所致,但是这“富”就离不开西门庆的个人努力。
虽然有继承家财的成分在,但是西门庆的后天努力,应该占据了主要成分。
为什么这么说?
西门庆的父亲是什么人?他只是个走川广贩药材的商人,积累了点家财,就在县前大街开了一个大大的生药铺。
西门庆是独生子,西门达夫妇万般宠爱,凡事都是由着他,所以西门庆也没读什么书,整日的在花街柳巷,喝花酒、睡,结识了一帮子插科打诨、混吃混喝的狐朋狗友,终日闲游浪荡。
按照普遍认识,这就是个典型的败家子。
西门达夫妇早亡,更是为西门庆提供了便利。在外寻花问柳、踢球自然没人约束。
整日可以狐朋狗友、踢球,也不用向父母请了,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迟早把家业得给败光了败的一干二净。
但是事实上呢?西门庆居然有败不完的家财,不是因为继承的遗产多,而是这家伙足够的精明。
一、黑白通吃,赚昧良心的钱
西门庆一边放着官吏债,(就是把公家的钱拿出来放债,做个中间人,赚些钱。)一边做着“拉皮条”的生意。在官府和老百姓之间搭桥牵线,从中捞取好处。
这样来看西门庆就是个黑白两道通吃的精明商人,在他眼里,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当做买卖来做。
在他担任副提刑期间,帮助杀主子恶仆苗青脱罪,得银子六百两。
先后多次给李智、黄四放债一千五百两,每月利息五分,间接瓜分了朝廷三万香蜡等材料的例银。
娶李瓶儿过门后,又得了两三场横财,既然是横财,自然是来路不正之财。
而且女婿陈敬济家父被抓,女婿带着媳妇西门大姐和箱笼来投奔西门庆,在西门庆家长了六七年,家财自然归西门庆所有。
西门达自然没有遗传给他这点能力,要不然就不会做个贩药材的商人,西门庆这些技能,全靠自学成才。
一个普普通通的富家子弟,如何能在官府游刃有余,渔利百姓,没有点精明头脑的人,又怎么能做得到。
至少从这一点看,西门庆至少是个优秀的“社交达人”。
二、迎娶“白富美”
别人娶妻花钱,西门庆娶妻发大财。也正是因为得了两笔妻财,才使西门庆清河县第一“高富帅”的名头坐实了,人生走向了巅峰。
《》里两个“白富美”——孟玉楼和李瓶儿,先后成了寡妇。对于贪财好色的西门庆来说,唯美人和金钱不可辜负,自然是不能错过这样的大好机会。
所以他在与潘金莲联手整死武大郎之后,听到薛嫂说:“新晋寡妇孟玉楼,不仅人长的漂亮,而且是个有钱的主,关键还是个有生意头脑,懂经营管理的职业经理人。”
西门庆得到这样的消息,直接就把“第一美人”潘金莲丢在一边,火急火燎的就把孟玉楼娶回来,做了第三房娘子(要是没有孟玉楼出现,三房的位置肯定是潘金莲的)。
那么孟玉楼给西门庆带来多少家财呢?
书中通过薛嫂之口介绍:南京描金彩漆拔步床两张、四季衣服装四五箱子、手里现银上千两、金镯银钏多得数不过来,上好的布匹有两三百桶。
西门庆为了娶孟玉楼,直接从守备府讨了一二十个卫兵,来搬孟玉楼的陪嫁用品(床帐、嫁妆箱笼)。单就说这张床,南京描金彩漆拔步床,价值一百五十两银子,孟玉楼就有两张,李瓶儿也有一张。
后来西门庆女儿西门大姐出嫁的时候,西门庆就拿了孟玉楼的一张床,陪嫁给了女儿西门大姐。
如果说娶孟玉楼是西门庆家财的一次“神助攻”,那么娶李瓶儿就是天降巨财,一下子把西门庆的财富推向了高潮。
李瓶儿还未过门前,就给西门庆转移财产。
第一次给了三千两,其中一半用在搭救花子虚上。其次就是四箱柜蟒衣玉带、帽顶涤环,文中书这些都是值钱珍宝之物;
第二次李瓶儿自己又拿出了五百四十两银子,变相将自己住的宅子送给了西门庆;
第三次转移三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水银、八十斤胡椒,后卖了三百八十两银子。
单就说这胡椒,在古代就是顶级香料,价值堪比黄金。唐末宰相元载被抄家的时候,抄出来的就是上千斤的胡椒。
李瓶儿嫁到西门家的时候,又雇了五六副杠,整整抬运四五天。这个“杠”在古代,也就是搬运工,两人一副杠。
三、精明的生意经
西门庆作为一个精明商人,以其敏锐的嗅觉,紧紧抓住任何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
开生药铺子:继承家业,妥善经营生药铺子,祖业没有丝毫荒废。本钱五千两。
开当铺:娶了李瓶儿之后,又打开两间门面,兑了两千两银子,开了个当铺。当铺本钱二万两。
古代的当铺可谓名正言顺的巧取豪夺之处。书中写西门庆当得一个螺钿描金大理石屏风,市场估价百余两,但是只给典当的人三十两。当铺生意,其中利润可见一斑。
开当铺的房子,是李瓶儿前夫花子虚花了二百八十两买来的,自从李瓶儿嫁给西门庆,房子也就理所应当成了西门庆的资产。
开绒线铺子:湖州客商何官儿有五百两丝线着急发卖,西门庆只花了四百五十两就买了丝线。打开两间门面发卖货物,每日卖十来两银子。西门庆一看这绒线生意大有市场,专门指派负责人,前往湖州购,做起了长久生意。本钱六千五百两。
开缎子铺:与乔亲家合伙,做起绸缎生意。本钱五万两。
贩卖粮食:书中写曾给高阳关卖了三万粮食。旧时朝廷往边关运粮,来回成本太高,因此号召有实力的商人,可以给边关军民贩卖粮食。贩卖多少粮食,朝廷会颁发一个仓钞做证明。
贩卖食盐:赶上朝廷用仓钞换盐引(买卖食盐的指标)的政策,正好换了三万盐引。通过蔡状元担任巡盐御史的便利,提前发放盐,获取十倍的暴利。
历朝历代,食盐都是由中央管控,禁止私人买卖。因为食盐利润超高,所以古代就有人顶着风险贩卖私盐。一旦被抓,不是流放,就是斩首。
此三项便是西门庆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尤其以迎娶“白富美”来的最直接、最彻底。但是迎娶“白富美”不常有,所以拓展生意,尤其是借着提刑身份便利,做正经生意,才是生财正道。
这些正经生意,在他的高超运作之下,做的风声水起。仅是缎子铺开业当天,收入高达一百多两白银。放今天来说,不亚于“双11”、“618”。
西门庆在临死前,还做起了的古董生意,投入一万两白银,产出一万两。
倘若要是西门庆不死,这档一本万利的买卖也就成了。
西门庆作为一个成功商人,在市场经济萌芽的晚明社会,商海纵横,其成功之处值得人们学习。
仔细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成功在于他对市场的准确把握
第七十七回书:花子由道:“门外一个客人,有五百包无锡米,冻了河,紧等着卖了回家去。我想着姐夫倒好买下,等价钱。”西门庆道:“我平白要他做甚么?冻河还没人要,到开河船来了,越发价钱跌了。如今家中也没银子。”
花子由认为,客商着急回家,此时正是便宜收购五百包无锡米的大好时机,可以乘机杀价,赚取高额差价。
但是西门庆却没有表面现象所迷惑,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点。
无锡客商把米从无锡运到临清这边发卖,到冬天河都上冻了,还没卖完,说明今年无锡米行市不好。
再者开河后,又有新的无锡米会运过来,现在买下这些米,放到手里就成了陈米,更卖不上价格了,所以西门庆断定,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如果换做是普通人,大多肯定如花子由一样,一看这是个大大的便宜,一定着急忙慌的捡了,等捡到手里一看,才发现自己捡了块“”。
西门庆的精明之处就在于此,不经深入调查,仅从三言两语就能把市场行情分析透彻。
此处足见,西门庆平时用功之深。
二是成功在于他深谙交易规则
第十六回书:西门庆夜宿李瓶儿处,一大早小厮玳安就跑过来报告,“家中有三个川广客商,有许多细货要兑于傅二叔,只要一百两银子压合同,约八月中找完银子。”
李瓶儿劝西门庆回去打理生意,西门庆却说:“你不知,贼蛮奴才,行市迟,货物没处发兑,才上门脱与人,若快时,他就张至了。满清河县,除我家铺子大,发货多,随问多少时,不怕他不来寻我。”
寥寥两三句,就把西门庆精明之处,说出来了。他太懂买卖的游戏规则,知道什么时候,谈判杀价才最有力。
一把就捏住了对方的七寸,对方不得不做出让步。
做买卖的、谈合同不过如此,就看谁占据主动地位。谁握住了主动权,谁就有条件发难,提要求、讲条件,处于被动位置一方,通常只能束手就擒。
此处,西门庆很好运用谈判中的“拖”字诀,对方越是着急发卖,西门庆就越拖。等把对方的耐心拖的快没了,西门庆再出场,和对方谈判,乘机杀价。
这是西门庆最擅长玩的“心理战”,也是生意场上运用最为普遍的谈判技巧。
三是成功在于他对形势的准确把握
第七十六回书:西门庆给吴月娘说,负责绒线铺伙计赍四带着夏龙溪的家小去东京,绒线铺没有人负责了。
吴月娘说,那就关几天吧!但是一下子就被西门庆否决了。
西门庆说:“近年近节,绸绢绒线正快,如何关闭了铺子。”后面就找来吴二舅负责发卖货物。
这是西门庆的又一高明之处,他知道什么时候,是市场最好的时候,不容错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即使遇到困难,他也能想出解决办法,抓住关键时节。
现在做生意的人,也是如此,越是到年前、节前,加班加点,宁可不眠不休,也要把生意搞起来。
尤其是在过节期间,商家宁愿付出三倍工资。尤其是某东快递,曾开出一个月一两万的工资,也要把生意搞起来。
西门庆作为商人,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在他的主导下,家族产业,从生药铺子,迅速拓展到典当、丝绸绒线铺、贩卖食盐、粮食、古董、高利贷等多个暴力行业。可以说,赚钱的买卖,没有西门庆不做的。
这一点是符合商人特点的,尤其是大企业,争相开启“跨界模式”,疯狂抢占市场。
这种野蛮生长的方式,既是市场投资的必然选择,也是平衡风险的一种科学方式。毕竟,把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已经是商人的共识。
求一篇林则徐虎门销烟观后感 700到800字左右
虎门销烟 - 历史背景
泛滥
中国国内形势
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中叶,中国处于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末期。中国国内形势概括为一下几点:
1、经济落后。此时清统治下的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广大农民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政治腐败。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贪污在清统治集团中成为不可遏制的一种流行病。结党营私,在当时统治集团中也形成恶劣的风气。
3、军备废弛。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4、思想文化界沉闷。清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科举制度。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学即理学和脱离实际的汉学,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锢士人的思想。思想界处于一种相当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
5、对外闭关自守。清王朝取的对外关系政策是“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对本国进行海上侵略,但是从长远、从全局来看,这一政策,没有也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侵略的积极作用,反而限制了中国自己,无异于作茧自缚,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项消极的、落后的、错误的政策。
英国贸易入侵
英国船“北京”号起卸情形
与此同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英国向中国倾销其工业产品的“绊脚石”。
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中国对英贸易每年都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优势。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资产阶级出于其掠夺本性,遂用来冲击中国的贸易市场,获取一本万利的不义之财。
船
英国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把印度的输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大获其利。除了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外,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俄国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
由于输入的急剧增加,使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英国由原来的入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由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虎门销烟 - 禁烟开端
虎门销烟
有爱国心的士大夫也要求禁烟。从1836年起,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一场禁烟与弛禁的激烈争论。
1838年6月2日,力倡禁烟的鸿胪寺卿黄爵滋向道光皇帝上疏,提出一个“重治吸食”的严禁方案,主张吸的人,必须在1年内戒绝,过期不戒者,普通百姓则处以,官吏则罪加一等,本人处死,其子孙不准参加科举考试。湖广总督林则徐、两江总督陶澍等支持黄爵滋的主张。林则徐从1838年7月至9月,3次复奏道光皇帝,赞成黄爵滋的主张。他尖锐地指出,如果不切实禁烟,长此以往,几十年后,军队就会衰弱,国库就会空虚,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国家无可以充饷之银。
和饷是清朝统治集团的命根子。林则徐的话切中要害。道光皇帝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从以前的不置可否暂时倾向于禁烟,决定纳黄爵滋、林则徐严禁的主张,于1838年10月25日颁布谕旨,要各省“同心合意,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行松劲”。同一天,道光皇帝将抽的庄亲王革去王爵,辅国公革去爵位,各罚应得养赡钱粮2年。过了3天,又将两年前提出“弛禁论”的许乃济降职惩儆。接着,召林则徐进京,商讨禁烟事宜。1838年12月29日,林则徐奉旨从湖广总督任上来到北京。道光授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加兵部尚书衔,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东厉行禁烟。自此终于拉开了“虎门销烟”的帷幕。
虎门销烟 - 禁烟经过
虎门销烟
1836年(道光十六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倡“驰禁论”,请准民间贩卖吸食,使走私合法化;
1838年(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林则徐曾两次向朝廷上奏,请求严禁。在全省厉行禁烟,收缴烟土、烟膏与烟具,并配制“断瘾药丸”,供人戒烟,成效卓著。
1938年11月15日,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关防示稿》,前者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后者则是取禁烟行动的先声。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1839年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虎门销烟
1839年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1839年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贩子颠地。
1839年3月28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1839年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1839年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1839年6月3日,于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历时23天。
虎门销烟 - 历史影响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的本质,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人们尊为民族英雄。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但是,“虎门销烟”并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原因在于,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战争的导火索。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虎门销烟 - 历史意义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一方面唤醒了当时的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反省,从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成日以“天朝上国”自居。
另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
此外,这次还成为世界的禁烟运动的一个范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地区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此予以效仿,抑制毒品泛滥。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虎门销烟 - 禁烟功臣 1、林则徐(1785-1850)
虎门销烟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成效卓著,11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2、黄爵滋(1793-1853)
黄爵滋
黄觉滋(1793-1853),男,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历任监察御史,兵科、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卿。道光十九年(1839年)后任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司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左侍郎等职。
他在战争前,创议禁烟应重治吸食者,挑起了在中国各省军政大吏中关于严禁、驰禁的一场大辩论,成为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的发难者。战争爆发后,他奉派赴闽、浙查办走私问题和视察海防,坚持抵抗侵略的主张,揭露投降派的对外妥协阴谋,“一时以为清流眉目”。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初十日(1838年6月2日),黄爵滋在鸿胪寺卿任上,针对当时烟毒泛滥的严重情况和两年前许乃济提出“驰禁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向道光皇帝上了一个主张严禁的奏折,这便是有名的《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在这个奏折里,他从国家财政收入支绌的严重困难出发,提出若要堵塞白银大量外流,“必先重治吸食”的主张。黄爵滋这个奏折,说理清楚,剖析利害关系最为剀切,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对此问题不能不进行最后的抉择。此奏折对道光帝最后决定取严禁的政策,派遣林则徐去广东禁烟起了重大作用,并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
4、道光皇帝(1782~1850)
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年号道光,习称道光帝。爱新觉罗氏,名旻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清仁宗(嘉庆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腊塔氏。初名绵宁,他自幼好学、聪敏。嘉庆十八年(1813年)封为智亲王。二十五年,嘉庆帝卒。绵宁继位,改名旻宁,是为宣宗。
道光即位时,正值清王朝日趋衰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内外交困。贸易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大损国力。一些开明官僚强烈要求禁烟。道光帝为挽救国家财政危机,支持禁烟,多次下诏禁止进口,禁止自种自制。
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缉拿烟贩,整顿海防,颇见成效。但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经历一系列的挫败后,道光帝放弃反抗,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转为一味地妥协议和。
5、邓廷桢(1776—1846)
邓廷桢,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屡分校乡、会试,历任浙江宁波,陕西延安、榆林、西安诸知府,湖北按察使,江西布政使,陕西按察使、布政使等职。
1826年(道光六年)任安徽巡抚,1835年升两广总督,1836年6月,许乃济奏请弛禁。他开始甚表赞同,认为“弛禁通行,实于国计民生,均有禆益。”后因受朱嶟、许球力主禁烟的影响,且目睹祸害严重,自1837年春即由弛禁转为严禁,咨会水师提督关天培,“无分雨夜,加劲巡查”,“奋勇兜擒,尽法惩办”。
1839年初上奏道光帝,决心与钦差大臣林则徐“共矢血诚,俾祛大患”,并积极协助林则徐查禁走私,收缴,添置木排铁链,整顿海防,成为林则徐的亲密同僚。
虎门销烟 - 古迹见证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
1、虎门销烟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前,虎门要塞司令曾在当年销烟的地方立了一座高约一米的“林文忠公销烟处”的纪念碑。但无人管理,整个销烟池旧址杂草丛生,荒芜不堪。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党和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树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2、虎门林则徐纪念馆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立的历史人物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口村南面的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内。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人民在销烟池旧址建立了林则徐公园,并设林则徐纪念馆。12年,将林则徐公园和林则徐纪念馆改名为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1985年,恢复虎门林则徐纪念馆。馆区面积近4万平方米。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收藏的文物主要有:销烟池木桩、木板、烟具、林则徐手迹等。该馆基本陈列《林则徐禁烟》分三部分:战争前的形势;罪恶的输入;林则徐与广东禁烟。该馆通过讲解宣传、录像放映等形式向观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3、虎门硝烟池
虎门硝烟池
虎门销烟池位于东莞县太平镇口,销烟池南临珠江,北靠牛背山,西为镇口关隘。为纪念林则除禁烟及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业绩而建,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当众用“浸化”的方法在此销毁。现在的销烟池是1957年重建的。博物馆内实物和史料展现了战争一幅幅场景,令人难以忘怀。
19世纪30年代大量运入,危害中国人民健康,无数银了流出国外,害得国弱民穷。清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奏折,特派林则徐赴广州查办,迫使外国商在虎门交出。为销毁这些毒品,特意筑了两个大池子,长宽各4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栏桩钉板,池旁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销毁烟时,先将池内蓄水,撒盐成浓盐卤水,将分批投入池内,用浓卤水溶化。然后再投入生石灰搅拌,马上引起反应。爆炸开了,使其分解销蚀。最后把这些混合废品残渣用江水冲走,涓滴不留。历史大约三个星期后,终于销毁殆尽。1839年6月3日到25日销烟池中的池板、木桩等遗物现陈列在池旁的战争博物馆里。
汉语中含有"白"的谚语
《虎门销烟》(《林则徐》)观后感
今天,我读了《虎门销烟》一片后,心潮像起伏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
**记叙了19世纪30年代,英国商人把大量的贩卖到我国,牟取暴利,严重地摧残了人民的健康。面临经济受损,人民受害,国防削弱的严重形势,清朝软弱无能。最后,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禁烟,迫使洋人交出。林则徐在虎门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共缴19187箱,合计118万公斤,销烟连续进行了23天,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可以说,虎门销烟是二战期间的一次壮举!因为,在中国,这个当时被软弱无能的清所统治的国家,竟有人做出了对腐败的统治者与强大的侵略者的勇敢反抗!
众所周知,在二战期间,法西斯在攻击着中国。当时,法西斯为了削弱中国的势力,竟做出了无耻的选择——他们在制造一种毒品————他们把它出售给了中国!毒灾泛滥,中国人精神上衰弱了;肉体上也虚弱了。同时,不知多少同胞丧生在毒品的魔爪之下。
中国,这个本来已软弱的民族,更加撑不下去了,在岁月的摧残之下,,火烧圆明园等,这些罪证便是最有力的见证!
中国,正走向亡国;中国人,正准备变成亡国奴!
……
但有一天(在火烧圆明园之前),中国人站起来了。在一次销毁中,二百万斤全部化作了一缕青烟……
伟大的曾说过一句伟大的话:“人不犯我,我不;人若犯我,我必。”
现在,中国醒了,它在仰天长叫,它在愤怒!一叫惊醒梦中人,中国千千万万子孙亦觉醒了!随后,国民党、***先是推翻了清,再赶走了侵略者,新中国从此成立了。
时代在前进,中国千千万万子孙在不懈努力,让国家日益强大。抗击“非典型肺炎”的胜利让世界震惊;“神六”的成功飞天让世界意想不到;“汶川地震”的众志成城让世界瞠目结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刮目相看,“太空漫游”让世界再次感受中国的强大……
现在,我们这一带虽已和平;中国,也虽已强大;世界,亦推荐忘记战争。但我想,我们仍不该忘记那国耻与法西斯的罪恶。我们要以此化作动力,把中国,向列强推动!我们要向全世界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软弱!我们要完成的心愿,让他的预言成为现实——中国将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投资白银的几种心理误区
诸肉不如猪肉,百菜不如。
鲤鱼不满斤,好象根。
青鱼尾巴白鱼头。
立冬赛羊肉。
吃葱吃白胖,吃瓜吃黄亮。
一白遮百目。
光栽不护,白费工夫。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
如果一天之中没有一笑,那么,这一天就白活了。
不气不愁,能活白头。
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愁一愁,白了头。
棉锄七道白如银。棉花锄得嫩,抵得上道粪。
豆锄三遍响叮当,棉锄九遍白霜。
白水挤不出油来,废话找不到内容。
红口白牙,尽说话。
空口说白话,眼饱肚子饥。
娶了贤妻,衣服常是白的;娶了懒妻,胡子变成白的。
秋分白云多,处处好田禾。
白露前,快种麦。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谷子早种三天好,迟了三天就成草。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种薯不翻藤,白白累一年。
四月种芋,一本万利;五月种芋,一本一利。
贼在死时还说自己是清白的。
吃了猪肝想猪心,得了白银想黄金。
谷雨三朝蚕白头。
投资者在实战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形形的心理误区,会导致操作失误,账户资金严重亏损。所以认识并克服病态的投资心理误区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对几种常见的心理误区加以分析。 ①盲目跟风 黄金市场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投资者的跟风心理对市场影响很大。有这种心理的投资者,看见别人纷纷买入或卖出时深恐落后,于是也匆忙买入或卖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追涨杀跌”。在跟风心理的作用下,一旦发生某种突发,如恐怖袭击等,黄金价格在群体跟风操作下会发生市场力量失衡,进而导致价格剧烈波动,这样往往会上那些在汇市上兴风作浪的用意不良的人的当,往往会被这些人所吞没而后悔莫及。因此,投资者要树立自己买卖某种货币的意识,不能跟着别人的意志走。 ②举棋不定 具有这种投资心理的投资人,在买卖某种货币前,原本制订了,考虑好了投资策略,但当受到他人的“羊群心理”的影响,步入某种货币市场时,往往不能形成很好的证券组合,一有风吹草动,就不能实施自己的投资方案。 例如,投资者事前已经发觉自己手中所持有的某种货币价格偏高,是抛出某种货币的时机,同时也作出了出售某种货币的决策。但在临场时,听到他人你一言我一语与自己看法不同的评论时,其出售某种货币的决策马上改变,从而放弃了一次抛售某种货币的大好时机。或者,投资者事前已看出某只某种货币价格偏低,是适合买入的时候,并作出了趁低吸纳的投资决策。同样地,到临场一看,见到的是卖出某种货币的人挤成一团,纷纷抛售某种货币,看到这种情景,他又临阵退缩,放弃了入市的决策,从而失去了一次发财的良机。 还有一种情况是,事前根本就不打算进入某种货币市场,当看到许多人纷纷入市时,不免心里发痒,经不住这种气氛的诱惑,从而作出了不大理智的投资决策。由此看来,举棋不定心理主要是在关键时刻,不能作出判断,错过良机。 ③欲望无止境 投资人想获取投资收益是理所当然的,但不可太贪心,有时候,投资者的失败就是由于过分贪心造成的。 有利都要,寸步不让。某种货币市场上这种贪心的投机人,并不少见。他们不想控制,也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贪欲。每当某种货币价格上涨时,总不肯果断地抛出自己手中所持有的某种货币,总是在心里勉励自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的最后一刻,不要放弃有更多的盈利机会!这样往往就放弃了一次抛售某种货币的机会。每当某种货币价格下跌的时候,又都迟迟不肯买进,总是盼望货币价格跌了再跌。这些投资人虽然与追涨、追跌的投资人相比,表现形式不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自己不能把握自己。这种无止境的欲望,反倒会使本来已经到手的获利事实一下子落空。他们只想到高风险中有高收益,而很少想到高收益中有高风险。 因此,有如下格言可鉴:空头、多头都能赚钱,唯有贪心不能赚。所以劝君莫贪心,不要老是羡慕他人的,应相信分析,相信自己对企业,经济形势以及大势的判断而果断行动。美国汇市上也有名言:多头和空头都可以在华尔街证券市场发大财,只有贪得无厌的人是例外。 ④把金融市场当 具有心理的汇市投资者,总是希望一朝发迹。他们恨不得捉住一只或几只某种货币,好让自己一本万利,他们一旦在汇市投资中获利,多半会被胜利冲昏头脑,象赌棍一样频频加注,恨不得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到汇市上去,直到输个精光为止。当汇市失利时,他们常常不惜背水一战,把资金全部投在某种货币上,这类人多半落得个倾家荡产的下场。 所以,市场不是,不要赌气,不要昏头,要分析风险,建立投资。尤其是有赌气行为的人买卖某种货币一定要首先建立投资资金比例。 ⑤犹豫不决,怡误战机 一些投资人事先已经订好了投资的和策略,但步入现实的某种货币市场时,却被外界的环境所左右。例如,预先决定当某种货币价格继续下跌时就立即买进,但一看市场,众人都在抛售,他买某种货币的手又缩了回来。也有人根本就没有买入那种某种货币,只是当众人抢购时,他也经不住诱惑。 还有些人又是一直要等到更便宜,更实质的某种货币,似乎认为目前所有的某种货币(即使是在大势上涨时)也不值得购入。应更廉价才可以入市。于是乎,越等价越高,越等越不敢入市。结果是货币价格翻了几倍,他却白等了全过程。 错误地分析形势和错过买卖时机,这两种错误是密切相关的。正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投资者往往会坐失良机。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企业经营成果经常会给汇市带来影响。因此,在投资汇市时,不能光重视汇市动态,而且还要密切注视当地和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以及企业经营成果的动向。把对形势的估计和对货币价格走势的技术分析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及时捕捉买入或卖出信号。作出该买时买,该卖时卖的实际行动。 ⑥敢输不敢赢 请记住,进入汇市,首先应当自信。许多投资者买某种货币,买进后上升一段时间,便迫不及待地要卖出去获利。他们相信,只有把钱装进口袋里才算安全。可是他们却忽略了某种货币的合理价值。 一般说来,某种货币的市场价格不一定能完全反映某种货币的真实价值。所以有些投资人卖出某种货币后,货币价格依然持续不断地上升。而且往往表现为卖出后的价格挺升幅度比卖出前的上升幅度还大。尤其是原始某种货币,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也会上升数倍。因此不能见好就收,见涨就卖,要以市盈率为基准,作出卖的决策。可是,有的某种货币已经过度上升,一旦买入后,货币价格肯定要下跌,奇怪的是大多数投资人在这种情势下又会坚持死守下去。 许多人投资某种货币,往往赚的非常有限,蚀的却非常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敢赢的心理在作怪。 ⑦不必要的恐慌 有些某种货币投资人因受某些环境因素和小道消息的影响,对汇市或某些某种货币的前途失去信心,感到恐慌,于是就拼命抛售手中的某种货币。许多汇市上的经验表明,不必要的恐慌往往是虚惊一场。当然发生在非常时期(如战争、经济危机等)似乎是在情理之中。但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少抛售风往往是由一些大户或其他人故意掀起的。他放出不利消息,引起抛售目的是压低货币价格然后趁机买进,或以转移资金。一般的投资者,若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大量抛出手中持有的某种货币,肯定会受到损失。 所以,作为投资者,要在不利消息面前保持镇定,仔细分析消息的可靠性。尚若证明确有其事的话。还要看这种消息所产生的影响是长久性的,还是暂时的,若是后者,也没有必要抛出手中的某种货币。 ⑧漠不关心 有些投资者买入某种货币以后,就不闻不问,听其自然发展下去。有时甚至全权委托自己的亲朋好友或经纪人操纵,自己很少介入。这种做法在汇市处于大势的情况下,还可以赚点钱,如果是处在下跌的趋势中,必然会血本无归。 因此,只要你买了某种货币,你就是某种货币市场中的一员,应时时关注汇市的动态。关心自己的某种货币,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亲朋好友或经纪人,而要相信自己,要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委托要求。 ⑨不敢输 在充满竞争,充满风险的某种货币市场里,既没有常胜的将军,也没有常败的士兵。关键是要随着某种货币市场行情的变化,取灵活应对的策略。当汇市大势下跌或公司受损失时,且不要被损失所纠缠,而应当机立断,忍痛割爱。一些投资人总存在“不敢输”的心理,当某种货币价格上升,赚了差价,兴高烈。一旦货币价格下跌,总盼望它能很快升起来,而丝毫不去分析某种货币的大势和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绩,有的还凭想当然,为公司好的舆论。其实,这样做只是自欺欺人。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您的姓名:电话号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