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朝腐败

2.罕见宫廷实录:记载曹雪芹爷爷接驾康熙南巡盛况,日进御宴100桌

3.知识是财富的作文

4.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

5.清朝名臣排名

6.别了不列颠尼亚 三次降旗的意义

白银案实录张振华_白银案实录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扩展资料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

乾隆帝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统一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

乾隆帝在位期间,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间艺术有很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乾隆帝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弘历-百度百科

宋朝腐败

康熙帝玄烨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5 年4 月24 日),在紫禁城景仁宫,世祖

妃佟佳氏诞生一男孩,他就是爱新觉罗·玄烨,即未来的康熙帝。世祖生有

八子,玄烨排行第三。谁能料到八年后,这个尚未涉世的孩子却轻而易举地

被扶上皇帝的宝座!他以其天资英武,雄才大略,成就了一代伟业,是亘古

少见的英明君主。

第一节 聪颖勤学

玄烨一出世,就得到了年轻的父母亲的喜欢,特委托可靠的奶妈带他到

紫禁城外哺养。他小时候未经出痘(天花),父母惟恐他染上这不治之症,

才不得不取这一措施。因此,他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多少年后,他

犹抱憾不已。值得庆幸的是,他终于平安地出了痘,仅在脸部留下几个细小

的麻点。这使他对当时这种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而他出过痘竟成

了他将来继登帝位的一个有利因素。

玄烨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他从五岁开始读书识字,很快显露出勤奋好

学的天分。后来,他曾谈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八岁“学庸训诂,询之左右,

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及四子之书

既已通贯,乃读尚书,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意。”接着,

“读大易,观象玩占,实觉义理悦心”。自此便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乐

此不疲”,“好学不倦”,每每读书至深夜,而不知倦怠。他十七、八岁

时,因读书过劳,至咯血也不肯罢休。难怪他知识渊博,通古知今,这都得

之于他日积月累的刻苦学习。他上面说的话,并非是自夸之辞。官方档案记

载他举凡“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亦非过誉之

辞。

玄烨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又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骑马、射箭是训练的主要科目。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骑射功夫。至盛年时,

能挽弓十五钧,发十三把箭,能左右开弓,每矢无不中的。宫中的严格要求

和他自己的不间断的刻苦磨练,迅速地把他培养成一个多才多艺、能文能武

的难得人才。

在玄烨的成长过程中,要特别提到祖母孝庄文皇后对他的精心培育。玄

烨八岁丧父,十一岁丧母,祖母便直接负起养育的责任,倾注心血,把他教

育成人,教他如何做人,怎样为政。正如玄烨自己所说:“朕自幼会学步能

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祖母对玄烨既慈爱备至,也处处从严要求。凡饮

食,一言一行,都得照规矩和礼仪而行,稍有疏忽,就受到责备。经过反复

教诲,这些已深深地注入他的幼小心灵之中,即使平时独处,也不敢越分违

背。他在位六十余年,“凡一切起居饮食,自有常度,未尝更改”。尤其

是在政务方面,祖母时时给予指点,授以方略,使他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问

题。这位贤德的祖母给予玄烨的思想以重大的影响,帮助和推动他去完成一

代伟大的事业。康熙二十六年(1687)末,当祖母病危时,他日夜侍药看护,

深情地忆起祖母的养育之恩。他回忆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

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

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他对祖母怀有深厚而真挚的感情,甚至已远

远超过对生身父母的怀恋。

玄烨幼年时已显示出与一般孩子不同。他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强,反应

灵敏,模仿大人言行,更为其他同龄孩子所不及。六岁那年,有一次,他同

诸兄弟向父亲问安。福临想试试他们的各自志向,就问他们将来都想干什么。

老二福全说:“我将来愿当个贤王。”老五常宁才三岁,还不懂父亲的意思。

问到玄烨,他朗朗答道:“待长而效法皇父。”一个六岁的孩子,出语不凡,

福临不胜惊讶。看得出来,幼年的玄烨确是一个早熟的孩子!

两年后,这个人小而志大的孩子,终于如愿以偿。

第二节 登大位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玄烨年仅八岁,二十四岁的父亲福临突然病

逝。福临在位正值春秋盛年,还没考虑过他身后立嗣的大事。在他病重时,

于燃眉之中作出裁决。他原想让次子福全继位,但孝庄太后不同意,一心要

立她的掌上明珠玄烨为帝。福临拿不定主意,又不敢违抗母亲的意见,就派

人征询他的外国好友汤若望的想法。汤若望认为玄烨已出过痘,继位最有利。

于是,他不再犹豫,当机立断,宣布第三子玄烨为皇太子,继承帝位,命威

望素著的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重臣为辅政大臣,在玄烨亲政

前这段时期,扶持和辅佐处理朝政。

初九日,玄烨正式即帝位,改年号为康熙,从此清朝的历史便进入以康

熙为标志的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玄烨刚即位,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就问他,当了皇帝以后,有什么欲望。

他回答说:“惟愿天下乂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可是,摆在这位幼主面前的道路却不是一条笔直的坦途,而是荆榛丛生,

障碍重重,充满着风险和惊涛骇浪。他要达到自己的目标,要走过多么漫长

而艰难的道路,要付出多少代价!

康熙帝即位之际,国内大规模的内战已接近尾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

率军入缅甸,擒获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次年,在昆明将永历等

人处死,标志着明清战争的最后终结。随之而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在同农

民起义军和南明的军事斗争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

等三藩势力,占据云贵、两广、福建等省,已构成威胁中央集权的隐患。此

外,李自成、张献忠余部仍然活动于川、鄂地区,并没有停止对清朝的武装

反抗。以郑成功为首的原明朝将吏还掌握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占据东南沿海,

后退入台湾,继续抗清。因此,大规模的战争虽已基本结束,人心并不安定,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远不是巩固而不可动摇。

经过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入关后的统一战争,大江南北,黄河流域,农业

生产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逃亡,由于战争的残杀,使人口锐

减,生产下降,国家征税,各省无不拖欠。如四川,直到康熙十年,仍是“有

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繁华的江南也是“所在萧条”,人少而“地亦

荒”。这都是对当时经济残破景象的真实写照。现实的政治与经济、军事斗

争也必然反映到上层统治集团之中。于是,又引起皇帝与四大辅臣主要是同

鳌拜集团的斗争。解决和处理这些纷繁而复杂的问题,对于一个少年皇帝来

说,却不是一件易事。

国内形势如此,国际环境也并不美妙。不管康熙帝是否意识到,他的处

境同样是险恶的。早在清兵入关时,凶恶的沙俄殖民主义势力正向亚洲扩张,

并已越过乌拉尔山,侵入到我国黑龙江沿岸,随处建立起军事据点,作为他

们掠夺中国领土和继续扩大侵略的基地。在我国南方,西方殖民强盗纷至沓

来。还在十六世纪中叶,明朝中后期,葡萄牙捷足先登,最先侵占了我国澳

门。然后,荷兰殖民者强占了台湾赤嵌城。还有西班牙、英、法等殖民者不

断向我东南沿海地区渗透。他们施以炮舰与传教士这两大武器,企图打开古

老的中国大门,达到他们任意掠夺中国的罪恶目的。

很清楚,无论国内或国际,都潜伏着某种程度的危机。如处理不当,就

会使某些矛盾一触即发。这种内外的危险局势不能不使清上层统治集团

感到忧虑,临深履薄冰之念,与日俱增。一系列的考验摆在立足未稳的清政

府面前。康熙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更是无可回避地面对严峻的现实。的确,历

史的使命,已经无法推卸地落在了康熙帝的肩上。

第三节 擒鳌拜

玄烨即位时,还是一个刚懂事的孩子,没有能力处理国家政务。以索尼

为首的四辅臣,实际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诸如各项大政方针,皆出自他

们四人之手,不过都是以皇帝的名义加以贯彻。一句话,他们是皇帝的代理

人,真正是代行皇帝的职务。

以索尼为首的四大臣,都是功勋卓著的朝廷元老重臣,索尼,姓赫舍里

氏,满洲正黄旗人。早在努尔哈赤时期,随其父归后金。父硕色、叔希福皆

入文馆,为清开国元勋。到皇太极时,他已成为心腹之臣,办理蒙古事务,

日值内院,深得信任。皇太极去世,诸王争嗣位,索尼坚持立皇子,有力地

阻止了多尔衮欲谋帝位的企图。清入关后,多尔衮擅政,索尼遇事不附和,

还据理力争,为多尔衮所忌恨,最终把他赶出朝廷,发充到盛京(沈阳),

看护皇太极的陵寝。直到多尔衮死后,福临亲政,才把他召回京,恢复原爵

位,擢升为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苏克萨哈,姓纳喇氏,满洲

正白旗人,也是在努尔哈赤初创业时来归,其父苏纳被招为额驸。他原属多

尔衮部下,很受重用。但多尔衮一去世,他首先揭发其谋逆罪,被擢升为领

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

鳌拜,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从皇太极时起,就是一员骁将,

积军功最多,赐号“巴图鲁”。清定鼎北京,南下川、贵,他皆摧锋陷阵,

屡建功勋,受赏独厚。因主立肃亲王豪格而受到多尔衮的排挤。福临亲政,

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遏必隆,姓钮祜禄氏,与鳌拜同属一旗。父额

亦都是努尔哈赤的五大臣之一,被招为额驸,其母为和硕公主。他出生在战

争年代,以军功升至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保。

索尼等四人都是历三朝或四朝的元老,而且同属皇帝自将的上三旗,他

们在朝廷中的地位是无可争辩的。自然,福临遗命以他们为辅政大臣确是很

合适的人选。但更深的原因是,福临特别是身居幕后的孝庄太后有鉴于同姓

王贝勒如多尔衮等人独擅朝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诸王争权,严重威胁着皇

帝的权威,所以,宁肯遴选皇室以外的异姓大臣来辅佐幼主,有利于抑制诸

王权势的增长。其次,索尼等四人在政治上都坚决地站在世祖及孝庄皇太后

一边,同多尔衮进行过斗争,博得了他们的信任。当多尔衮一死,索尼四人

的权位扶摇直上,位至辅臣。

索尼四人受命之时,宣读如下誓词:

兹者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为庸劣,遗诏寄托,保翊幼主。

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

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

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复各为身谋,有讳斯誓,上天亟罚,夺算凶诛。

誓词反映了他们忠君报国的共同心愿。自此,他们开始了八年的执政。

在执政的最初二三年里,他们遵循誓言,颇能和衷共济,对清的巩固发

挥了积极作用。在军事上,继续扫荡南明残余势力和农民军余部的抗清斗争,

完成对全国的完全统一。随着战争的结束,形势日趋稳定,这就为恢复和发

展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四辅臣决策,通令各地安插流民,提倡垦荒,开

奖励条例,显见成效,耕地面积稳步增长。还实行赈济蠲免,以纾民力。四

辅臣取一系列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很快使残破的农业出现新的局

面。朝鲜做了这样的评论:“府库充溢,年谷屡登,人物繁盛。”②四辅臣在

政治上的建树,一是遵照顺治帝遗嘱,裁撤十三衙门,以重建内务府而代之,

从而便消除了阉宦乱政的可能性。二是整顿吏治,定考核,严奖罚,加强对

各级官吏的监督。这对于扫除前明贪风的影响,提高办事效率,是一个良好

的开端。

所有这些进展,都是在他们通力合作的情况下取得的。它为将来康熙帝

亲政奠定了基础。

但是,四辅臣联合辅政的局面并未维持很久,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

益公开而激烈起来。按照顺治帝遗命,四朝元老索尼位列辅臣之首,本应发

挥首脑的作用,但其年老多病,力不从心,无意揽权,管不了多少事。在四

人中,逐渐专擅实权的是鳌拜。他平时已表现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但受

“顾命”之初,尚能谨慎从事,履行誓词。然而,不出三年,他就暴露出骄

横和专权的野心。他位在最末,不甘人后,处处越位抓权。首先便跟苏克萨

哈不相容。苏资望比其他三人为浅,但以额驸之子入侍禁庭,受到皇帝的特

别恩宠,班行仅亚于索尼。他与鳌拜本是儿女亲家,却对其专横不服,“论

事辄龃龉,寖以成隙”。在镶黄旗与正白旗圈换土地这个问题上,两人的矛

盾势同水火。清兵入关后,一度争相圈占土地。本应按原定八旗方位进行分

配,但摄政王多尔衮有意抬高他所属的正白旗地位,擅将蓟州、遵化、迁安

等处应给镶黄旗之地拨给了正白旗,另把雄县、新安、河间、容城等处分给

镶黄旗。尽管这一分配有违旗制,但事已过二十年,“旗民相安久”,如果

重新调换,势必引起旗与旗、旗与民之间的纷争,不利于大局的稳定。鳌拜

属镶黄旗,有意压正白旗,便旧事重提,呈请户部,坚持两旗土地对换,正

白旗土地不足,另拨民地补充。朝廷内外“皆言不便”。属正白旗的大学士

兼户部尚书苏纳海说:“地土分拨已久,且康熙三年奉有民间地土不许再圈

之旨,不便更换,请将八旗移文驳回。”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也持

反对意见。鳌拜大怒,即以此事,谋兴大狱,下刑部议罪,必欲置之于死地。

年已十三岁的康熙帝召四辅臣询问。属两黄旗的索尼、遏必隆对鳌拜“坚奏

苏纳海等应置重典”一事不表示反对,而属正白旗的苏克萨哈沉默不语。康

熙帝看出辅臣意见分歧,没有批准。专横的鳌拜根本不考虑康熙帝的意旨,

还是借皇帝的名义,把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处死。

更换旗地一事,鳌拜与苏克萨哈结怨更深。索尼对苏早有厌恶之感,而

对鳌拜专权亦有不满,毕竟同属两黄旗,根本利益一致。遏必隆与鳌拜同旗,

结为一党,凡事附和。这就给他专权、排挤打击苏克萨哈开了方便之门。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因病去世。这年,康熙帝已十四岁,于七

月,举行亲政大典。鳌拜却不愿归政皇帝,企图继续把待朝政,这就使他从

同辅臣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到同康熙帝的矛盾和冲突。索尼一死,鳌拜更无

所顾忌,竟以首辅大臣自居,“班行章奏,鳌拜皆列首”。苏克萨哈处处予

以抵制,主张政务已归皇帝,辅臣无权总揽一切。鳌拜专权受阻,怀恨在心,

对苏克萨哈动了杀机。

苏克萨哈感到难与鳌拜共事,惟怕遭其暗算,遂产生引退之念,向康熙

帝乞请辞职,允许他去守护先帝陵寝。鳌拜乘机诬陷,以其心怀不满,不愿

归政皇上为大逆论,罗织罪状二十四款,拟处苏克萨哈及其长子内大臣查克

旦磔刑,余子六人、孙一人、兄弟之子两人处斩,家产籍没,还拟处死其族

人。康熙帝以为处分太过,“坚执不允所请”。鳌拜无臣礼,“攘臂上前,

强奏累日”。帝无奈,仅将苏克萨哈改判绞刑,余均从所议。刚刚亲政,而

鳌拜即将苏克萨哈灭族,其蛮横专权已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四辅臣已去其二,剩下遏必隆唯命是听,鳌拜则为所欲为。他在朝廷内

外广树党羽,安插亲信,如内秘书院、兵部、吏部、户部、工部等首脑,都

是他的人,其弟、侄都占据要职,“文武各官尽出伊门下,内外用伊奸党”,

从而完全控制了国家中枢机关。这一局面,连出入宫廷的法国传教士白晋也

看得十分清楚,他写道:在康熙帝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

的宰相(指鳌拜)把持了议政大臣会议和六部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

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疑议”。凡朝中大事,鳌拜召集亲信,

“在家中议定,然后施行”。即使康熙帝不同意,他也强行贯彻。如,他颁

布“圈地令”,掀起了继多尔衮之后第二次圈地高潮,“圈地议起,旗民失

业者数十万人”。他对逃人的处罚更严于前,规定种种严刑苛法,“株连穷

治,天下嚣然”。鳌拜自行其是,即便在康熙帝面前,也“施威震众,高声

喝问”。鳌拜如此擅权,已威胁到皇帝的绝对权威,因而引起了年轻的康熙

帝和隐居宫闱的孝庄太后的警惕。

康熙帝虽年少,但颇有心计,时刻关注朝政,认真学习处理朝政的方法。

他每天按例与辅政大臣一起听政,提出自己的见解。后来他回忆说:“昔听

政时,每令读本,朕与辅政大臣共听之,或因一时言论,往往忽略,朕谓伊

等:此内关系民命者,尤不可不慎,伊等皆经行间效力,不以为意,朕

必慎焉。”他对鳌拜的错误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抵制和反驳。

康熙帝自亲政之日起,便有意逐步摆脱鳌拜的控制,天天亲临乾清门听

政理事,遇事直接召见满汉大臣商讨,使鳌拜的权势有所下降。这时,康熙

帝开始考虑如何除掉鳌拜集团。

康熙帝忧虑鳌拜势大难制,不敢贸然行事,否则,将会激变成乱。于是,

他以弈棋为名,召见他的亲信侍卫索尼次子索额图进宫秘密策划。计议后,

康熙帝下令简选侍卫、拜唐阿(执事人)身体强健的少年进宫作“布库之戏”

(即扑击、摔跤),陪他。鳌拜对此不为备,而康熙帝却在等待时机成

熟,就捉拿他。

康熙八年(1669)五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召集众少年,问道:“汝等皆

朕股肱耆旧,然则畏朕欤,抑畏(鳌)拜也?”众少年同声回答:“独畏皇

上!”康熙帝便公布鳌拜罪恶,授计捉拿。当宣召鳌拜进宫时,他毫无思想

防范,康熙帝指挥众少年“立命擒之”。这一场面,形同儿戏,但毕竟把鳌

拜捉住了!

康熙帝以“擒贼先擒王”的谋略,乘其无备,迅速将鳌拜逮捕,以鳌拜

为首的政治集团顷刻瓦解,骨干分子纷纷束手就擒。和硕康亲王杰书等奉康

熙帝之命,审查鳌拜及其党羽所犯事实,列出大罪三十条,判处其,籍

没其家,其子纳穆福也被处死。康熙帝又亲自审问一次,核实犯罪事实。他

指出:

鳌拜等以勋旧大臣,受国恩,奉皇考遗诏,辅佐政务,理宜精白乃心,尽忠图报。

不意鳌拜结党专权,紊乱国政,纷更成宪,罔上行私,凡用人行政,

鳌拜欺藐朕躬,姿意妄为,文武官员令尽出其门,内外要路,俱用伊之奸党。班布尔善、

穆里玛、马尔赛、塞本得、阿思哈、噶褚哈、济世、讷莫、泰壁图等结为党羽,凡事先

于私家商定乃行;与伊交好者,多方引用;不合者即行排陷。种种奸恶,难以枚举。

康熙帝谕旨,对鳌拜及其党羽的三十大罪做了高度概括。鳌拜乞请再见

皇上一面。康熙帝赐恩准见,“他请皇上看了搭救清太宗御驾时,在自己身

上留下的伤疤”。康熙帝动了恻隐之心,念及他自皇太极以来一直为国家建

树的功勋,不忍加诛,改为革职拘禁,其家产籍没,子免死,同父一起

终身禁锢。不久,鳌拜死于囚所,康熙帝将其子释放。其他要犯也逐一作出

处理:遏必隆被列罪十二条,从宽处罚,将改为革职夺爵。一年后,命

以公爵宿卫内廷。康熙帝上面谕旨中提到的骨干人物如班布尔善等人及鳌拜

弟、侄数人均处死。同时,给苏克萨哈平反昭雪,恢复原官职及世爵。

康熙帝同鳌拜集团的矛盾,是统治阶级上层集团内部的斗争。鳌拜在辅

政中作了许多有益于国家统一和安定的事情。但是,由于他个人专权不仅为

康熙帝所不容,也与加强中央集权所不许。尤其是他独掌朝政时推行某些过

时的政策,又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威胁清的巩固。因此,鳌拜的覆灭是

必然的。康熙帝为维护皇权的集中统一,欲实行开明政治,施展自己的政治

抱负,就必须铲除鳌拜集团,把国家的最高权力重新夺回到自己手中。这是

值得肯定的。康熙帝解决同鳌拜集团的矛盾,所取的方针、策略是稳妥而

明智的,因而取得了完全的成功。鳌拜等人看轻了康熙帝,低估了他的才能,

也是造成他失败的一个因素。从这一中,已经使年轻的康熙帝崭露头角,

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风度和胸怀。

第四节 平“三藩”

康熙帝清除了鳌拜集团,开始乾纲独断,自主地治理国家。为时不久,

便爆发了以吴三桂为首的大规模武装叛乱,刚刚安定下来的中国,再次陷入

内战的深渊。这一事变,远比同鳌拜集团的斗争严重得多。它对于才迈入青

年时期的康熙帝无疑是一次命运攸关的考验。

还在顺治初年,汉官名将吴三桂以平西王镇云、贵,尚可喜以平南王治

广东,耿精忠以靖南王辖福建,当时,并称“三藩”。此三藩之设,并非任

何个人的主观愿望和要求,而是当时军事与政治斗争所需要。东南沿海及两

广、云贵,是当时抗清斗争的主要活动地区,情况历来错综复杂。清意

识到,惟有以吴三桂等威名素著的军事将领镇抚这些地区,才能长治久安。

因此当他们中有的欲引退北归时,顺治帝一再挽留。如定南王孔有德要求解

职,“绿野”,顺治以“南疆未尽宁谥”,不准辞。后在桂林围城战中,

城破,孔有德举火自焚死。尚可喜于顺治十年、十二年两度申请北归,顺治

帝也以广东“初定,地方多事”挽留,要他“悉力料理,以奠岩疆”。仅此

两例,足以说明,顺治帝一意依赖汉军守边,实则是皇太极实行的“以汉攻

汉”的政策的具体体现。

顺治时建藩的目的,原是使其“世守边圉,以为藩镇”,藉以“屏藩王

室”。但实际情况正好与清的愿望相反。三藩势力的不断增长,不仅不

能护卫王室,却形成了一股与它抗衡的强大力量。首先,三藩兵权在握,各

拥兵自重。耿精忠、尚可喜各有兵员十五佐领、绿旗兵六、七千,丁口二万

人。合兵力万余人,此系嫡系部队,“而旗下所畜养甚众”,其数更超过额

兵。三藩中,以吴三桂的兵力最强,他有五十三佐领,合甲士万余人,另有

绿旗兵一万二千人,丁口数万。除此,还有收降的农民军将士一万二千余人,

分置十营,各以一名总兵统辖。至顺治十七年(1660),吴三桂拥有七万人

的强大武装力量。三藩掌握南方数省兵权,自拥重兵,这在事实上已形成了

与中央相对立的军事割据状态。

建藩之初,顺治帝为鼓励他们忠心任事,辅弼皇室,不惜赐与政治上种

种特权,他们以此不断扩充各自的实力。福建“鱼盐之利为天下最”,耿精

忠“横征盐课”,又利用海运之便,同荷兰及东南亚各地走私贸易,毫无顾

忌。尚可喜在广州私设征收苛捐杂税的“总店”,从日常菜蔬、鸡豚,到铜、

铁等矿植物无不抽税,每年私收白银不下十余万两,总之,一切“利归王府”

。人们不禁感叹:“藩府之富几甲天下”!

尚、耿两藩的势力虽迅速发展,但与吴三桂无法比拟。三桂享有比他们

更多的特权。顺治十六年,皇帝命他总管云南军民一切事宜,特谕吏、兵两

部:凡云南文武官员举黜,皆听三桂裁定。康熙元年,索尼四辅臣又命三桂

兼辖贵州,应允三桂所请,“贵州一切文武官员兵民事务,俱照云南例,著

平西王管理”。于是,云、贵两省真正成了吴三桂的独立王国,“所辖将吏,

选用自擅”,各省员缺,也以其部属推选除授,谓之“西选”,“西选之官

遍天下”。不仅如此,他以各种手段聚敛财富,征收重税,垄断盐、铜之利,

经营名贵药材的买售卖,牟取暴利。三桂把大量的金钱一方面用于“收召

人才,树立党羽”;一方面放高利贷给富商,称为“藩本”。三桂的实力比

耿、尚两藩更为雄厚。

三藩的存在,已成为国家经济上的巨大负担。他们在其藩镇所得,都窃

为己有,还从朝廷索取大量饷额和经费,用于养兵和行政开支。以顺治十七

年为例,云南一省岁需俸饷九百余万两,加上福建、广东两省的饷银,共需

二千余万两。而本年度全国军饷也不过一千七百余万两。康熙五年,左都御

史王熙指出:“直省钱粮,半为云、贵、湖广兵饷所耗。就云贵言,藩下官

兵岁需俸饷三百余万,本省赋税不足供什一,势难经久。”因此,“天下财

赋,半耗于三藩”,实非虚语。三藩需求之巨,不仅使各省为难,也使负责

此项差使的户部疲于应付,整个财政为此时常陷入措手不及的困难境地。

在康熙帝即位之初,三藩已成割据之势。索尼四辅臣执政时期,对三藩

取笼络、包容之策,希图利用他们的力量对付南明、农民军余部,及土司

的叛服无常和海上郑氏的抗清力量,因而听任三藩所为,更助长其势力的急

速膨胀。三藩横行南疆,影响及于全国,这不能不与日益加强的中央集权和

国家的统一产生尖锐的矛盾。

康熙帝亲政后,就“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之

宫中柱上”。他以敏锐的目光已看出“三藩势焰日炽”,已构成国家的心

腹之患,把它列为自己亲政所必须解决的三件大事的第一件大事,时刻思虑

裁撤的时机与办法。

康熙帝早有撤藩之意,但又虑及“三藩俱握兵柄”,不敢贸然取行动。

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已洞悉朝廷意图的尚可喜首先提出撤藩,要求“归

老辽东”。这就给康熙帝提供了解决三藩问题的一个难得良机。康熙帝趁势

顺水推舟,立即批准,对他这一主动行动给予高度评价。三桂与精忠得此消

息,心不自安。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在京师“希探上意,驰书于桂,令亦如尚、

耿之请,从中画谋,弥缝可独留”。吴三桂依计而行,于同年七月也向朝廷

请求撤藩,与此同时,精忠也提出同样的请求。康熙帝当机立断,一概批准。

但对吴三桂是否也撤却产生了不同意见。除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

等极少数人赞成康熙帝的决策外,大多数廷臣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吴三

桂镇守云南以来,“地方安定,总无乱萌”,如将吴三桂迁移,还得派兵去

镇守,耗费大,不免骚扰地方,不如令三桂继续留镇。康熙帝令议政王大臣

会同户、兵两部,又扩大到九卿科道,几经讨论,始终没能取得一致意见,

最后仍请康熙帝裁决。康熙帝力排众议,正式作出撤藩的决定。八月二十四

日,康熙帝以手诏勅谕三桂,在肯定他的巨大功绩之后,笔锋一转:“但念

王年齿已高,师徒暴露,久驻遐荒,眷怀良切,近以地方底定,故允王所请。”

他特别强调指出,撤藩之举,使吴三桂北来,“慰朕眷注,庶几日夕觏止,

君臣偕乐,永保无疆之休”。他向三桂保证,迁移安插都已妥善,“王到日,

即有宁宇”。康熙帝在这份手诏中,温语洋溢,关怀有加,丝毫看不出朝廷

对他的疑忌,但他明

罕见宫廷实录:记载曹雪芹爷爷接驾康熙南巡盛况,日进御宴100桌

宋朝不是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

三[宋朝的政治民主]

赵匡胤得意于诸侯割据,他深深的知道诸侯割据对国家人民的种种坏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吸取了唐朝诸侯割据[实质上是国家四分武裂]的经验教训。是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祖国统一的深谋远略。宋太祖赵匡胤不仅没有有功大臣,还用法律形式规定以后皇帝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宋太祖传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的"誓牌"。历代皇帝都严格执行这一祖训。即使是因战乱得位的岳飞的宋高宗赵构,也只开三回杀戒。这在其他历朝历代都是极其罕见的。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吸取中国过去的历史教训。司马光编著了著名的《资治通鉴》。以参知政事的设立为标志,宋朝实行宰辅集体领导制,是中央集权更理性化运转的一种标志。在相当程度上皇帝也必须听取宰辅集体的意见,应该说最高统治者不能凭一己之喜怒哀乐随意处置朝政或决定大臣的去留乃至生死命运。国家治理的"文臣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宋朝仁义立国,政局清明。宋朝的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也没有宦官、后妃、外戚的专权干政乱国。宋朝没有文字狱,官员们不会因为说错话写错字而掉脑袋、全家抄斩、灭门九族。宋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宋仁宗时近一步增加台谏力量,和庭辩力度。以文治国是中国从野蛮社会走向现代文明进程的标志。开明宽厚的政治氛围,使官员们敢于抨击朝政,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致使宋朝涌现出大批中国历史上敢于直谏的官员,如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苏轼等等伟大的名字。中国历史上只有宋代才能出现像包拯这样和仁宗皇帝在朝堂上当面争吵,包拯的唾液都飞溅到宋仁宗皇帝的脸上的事。宋仁宗即使再生气也没把包拯怎么样。包拯照样勇于直谏、照样升职为官。"终仁宗之世,疑狱一从于轻"。宋仁宗对疑难案例都是从轻发落。可见宋代皇帝的开明与民主。整个社会尊重知识份子,文化人地位空前提高。宋朝历代都特别爱惜人才,优待官员。即使是卢多逊和丁谓图谋皇位,这样的重大犯罪也只是流放了事。宋代并没有形成所谓的官场,下级官员可以告上级官员。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也难幸免。其中包拯就把他顶头上司及几位比他职位高的官员弹劾倒了。包拯这样的人物只有在开明的大宋王朝才能产生。宋朝民告官的事也屡见不鲜,各级衙门门口都贴着反腐规训,人民可以上诉、告官,直至胜诉。

宋太祖招令300人去天竺求取经书与舍利。宋太宗曾亲自接见古印度婆罗门僧人和伊斯兰教徒。在宋朝有大量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及其它教徒拥有自己的屋舍、教堂、寺庙。加上宋的儒教、道教的繁荣昌盛。可见宋朝的中国以是多宗教并存开放的国度了。只是在宋朝基督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根本竞争不过儒教、道教、佛教。早在马克菠罗到达中国之前就有大量的欧洲商人到达中国经商。现西方又发现有意大利商人兼学者雅各.德安科纳早在1271年就到达中国的泉洲并记下了传记。那时只是在泉州生活经商的就有大批人、犹太人、英国人、萨拉森人、法兰克人、锡兰人、印度人、小爪哇人、比萨人及一些黑人,还有来自亚力山大里亚、布鲁格等地的人。大批欧洲及亚洲人在中国经商或定居,那时泉洲已有大量混血儿。其中宋朝更是同化了大批犹太人。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只是有记载的在宋朝首都开封就有犹太人的17个大家族,接受"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约法三章之后,定居中国。同化犹太人足见宋朝各个方面的强盛。可见中国文明及科技技术在宋朝时就传播、影响到西方。各种信仰的各种人一同和睦相处的生活在开明富强的大宋社会里。合而不同是大宋王朝的整体写照。

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宋朝闻名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嵩阳书院)成为儒家弟子吸取文化乳汁的圣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宋仁宗赵祯爱好学习崇拜儒家经典。赵祯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拿出来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四书五经为太学规定的必修课程。军事方面的最高学府称武学,相当于军事大学。宋还有科技一类专门学校,如算术、医学等。此外宋还有大量的家塾、舍馆、书会等学习场所。"每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遇大比之岁,间有登第补中舍选者。"南宋设在曾是岳飞府地的太学院最多有太学生一千七百余人。太学有学生宿舍还有体育场。太学考生来自四面八方。录取比例在3%--6%。太学实行五年制的三舍法。初进太学在外舍学习,一年以后学习合格者进入内舍在学习两年,合格者升入上舍学习。在上舍再学习深造两年,考试合格者毕业。太学生伙食费完全由包办,每人每年要花费三千贯左右。宋只是给太学院太学生的伙食费一项,每年就投入花费五百多万贯。科教兴国不仅促进了科技、商业、文艺的繁荣,也推动了政治的多元化思维,民主开明的政治报复思想的派系建立等。

宋朝的政坛并非一滩死水,宋有民主的党派之争,宋有改革派、保守派、主战派、主和派等等。改革派,保守派并不是简单的两个派别。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公元1042年范仲淹、欧阳修变法实行"庆历新政"。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反对变法,欧阳修也反对,苏轼也反对。但反对和反对的观点也不同。苏轼在变法派执政时反对变法过急,又在保守派执政时发对对新法全都抛弃。司马光与王安石彼此相互尊重,只是政见不同。两派人士虽然观点立场不同,都不是为私利而是以国家利益、人民为重。宋的党派之争是民主政治的典范。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早在先秦时代,《老子》、《易经》已表明有对立统一的原理,宋代的张载、沈括等人更是对辨证逻辑作出了重大贡献。使中华民族早就拥有辨证的思维、深邃的思想。"当希腊、印度人很早就仔细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对发展辨证逻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宋人把中国系统哲学推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宋学深入到现象世界的背后,探索了宇宙系统的本体和深层内在联系,并把宇宙的发生学和横向结构融为一体。宋人宇宙生成演化的系统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社会系统与天地系统的和谐统一。

朱熹把"理"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理学集大成者。理学由朱熹发展到高潮,并从他以后开始衰弱。后代思想家也没有本质的突破。朱熹曾说:"凡人须以圣贤为己任"。这是宋儒理学的中心思想。朱熹认为常人和圣贤的天赋禀性没有什么差异,并教导人民在道德情操与学问躬行两方面下功夫。常人只要立定志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就能成为圣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劝导人们积极入世,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宗教思想。告诉人们现实世界就是人生的全部奋斗环境。这种思想号召教导人们在心性、精神、体验中去接近天理。所以说宋时的儒教是文化人的宗教。

在冷兵器时代,越野蛮就越强大,越落后就越凶恶。你落后贫穷就有动力掠夺比你富裕的人。辽国比宋野蛮,所以宋给辽钱绢。金比辽野蛮,所以金灭了辽。蒙古人比金人野蛮,所以蒙古灭了金。蒙古人比宋人野蛮得多,所以宋当然打不过蒙古。纵观世界史,历史上文明的古国都是被比它落后、野蛮的民族消灭。

一个人越富裕越怕死,越幸福越热爱生命。一个人越穷困,越不怕死。一个饿着肚子的人会比吃饱了的人狠。一个为有饭吃、有衣穿而发愁的人会比衣食无忧的人做战勇猛。一个强盗会比一个书生厉害。宋人太文明了,过惯了安逸而富裕的生活。宋兵很弱。有宋诗云:"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宋人是为生产、创造、和平而生的。蒙古人生下来是骑马、掠夺、战斗的。宋性大多是善的,蒙古人性大多是恶的。怎么可能战得过原始凶猛在血雨腥风中奔出来的蒙古铁蹄?

蒙古人的可怕在于它不只拥有原始游牧民族野蛮的战斗力,而且还拥有文明民族先进高超的技术。蒙古人攻打下一座城市,唯一留下的一种人,不是年轻美丽的女人,也不是天真的孩子,还不是年迈的老人,而是这座城市的工匠艺人。在古代蒙古人就好比在现代,它不仅具有阿富汗塔利班人不怕死的精神、还拥有美国人的等高科技武装技术。

宋元之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悬殊最大的民族战争。因为一个是正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顶期文明,一个是刚形成的民族正处在原始时期的文明。

宋朝后期虽然武力相对较弱,但用它强大的综合势力,经济与文化影响着辽国、金国等周边各国。促进了他们的汉化。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辽国逐渐废除奴隶制及歧视汉人的政策,金国更是不折不扣宋文明的仰慕者。金国在北京的皇宫是完全仿照的宋朝汴梁的皇宫建造的。金国的皇帝穿着宋式的皇服,文官的品级和宋一样。金朝实行科举取士,孔子的四十九世孙也被金主封为公爵,金主亲自行礼祭祀孔子。自天文占测至编制历日和宫廷音乐,金人全都模仿应用宋制。金国还学宋国印制纸币。苏东坡今天刚在宋出版的新书,明天就有可能在金国的大街上叫卖流行。从金朝遗留下的铜钱就能看出金钱就是只有汉字的典型中国式铜币。从留存至今的卢沟桥的建筑风格及技术来看,金人已完全成为"中国"人了。金国用短短的几十年期间,掠夺吸取与学习了大量的宋的财富与文化。就从落后的原始文明进化到封建文明。到金国灭亡前期,实际上金国以与南宋差别已经不大了。金国成为宋朝之后当时世界上第二大富强的国家。但金国也在富强的生活中失去了曾经野蛮无比的战斗力。

像朱熹一样的一大批知识份子开始是坚决的抗战派,拥护进攻收复国土。但后来看到两国和平的局面。逐渐成为保守派不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不希望两国在大动干戈,破坏两国人们的安定和平的生活。不进行战争并不是少数人"苟且偷安",这是民心所向,是符合全民的利益。

一个国家及王朝的灭亡,不一定是因为它自身的腐朽及内政混乱、君主的昏庸、民不聊生。一个繁荣富强欣欣向荣的国家有可能是面对外部野蛮的力量一时战略决策的失误、一次的战争失败就有可能导致。宋朝的皇帝极其统治者是相对于其他王朝的统治者都是比较开明的有功绩的。宋朝的灭亡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宋朝的灭亡有多方面的原因。宋朝也不是一个民族一个王朝之力一次打败的,而是多个民族与多个王朝一起之力多次打败的。蒙古是在灭了西辽、西夏、花刺子模等国,荡平中东、征服大半欧洲、统治大半世界、把宋朝的周边各国都归于其下之后才对世界上最繁华强大的宋国发动进攻的。宋人太文明,但使用先进的技术火药及战船把强大的蒙古联军钳制数十年之久。宋朝是在蒙古野蛮的铁蹄下坚持得最持久的国家。宋是文明的创造者,而蒙古是文明的掠夺者。宋人的失败是因为宋人太文明,宋朝的灭亡是因为宋朝发展得太快和当时野蛮的世界格格不入......

一个文明被消灭,并没有什么可丢人的。希腊、罗马虽都被野蛮所消灭,但他们的文明依然是西方人的骄傲!世界人民依然景仰他们所开创的文明高度。在西方没有人会污蔑希腊、罗马,也没有人会崇敬突厥、土耳奇。一个没有文化粗鲁厉害的强盗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会景仰。而我们现在的有些中国人却有些怪,我们对代表中华文明顶峰的王朝大加污蔑与抨击,而对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优秀先进高超文明的我们祖先的野蛮人而大加歌颂与美化。我们好象不知道谁是我们的祖先。很难想象现在的犹太人会崇拜,而辱骂贬低被的犹太先辈。而在中国正是这样......我们习惯于把冷血的强盗我们先辈的屠夫美化成大英雄!我们习惯污蔑与褥骂在世界上给中国带来太多荣誉与骄傲的伟大的宋朝。这世界上只有中国人热忠于谩骂自己的祖先,在西方你很难看到有西方人骂亚里士多德的。而在中国我们不只骂朱熹,还骂被我们祖先千百年来誉为圣人、在世界各国被尊为伟大思想家的孔子。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连孔子、朱熹都可以漫骂的人,那他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他还是中国人吗?古希腊奥林匹克文明在世界、在中国依然继续发扬光大!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宋明理学却被中国人自己批得一无是处。现在的大部分中国人竟不知道自己祖先的好,优越与难得。我们被野蛮的斩断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连续性。我们还配称作我们是宋人的后代吗?

笑谈清朝的买官卖官

文章提交者:沉醉不醒 加贴在 铁血杂谈[深水区] 铁血论坛 ://bbs.tiexue.net

这是我发在历史区的原创文章,转到深水区来的,写清朝的捐官制度。

我记得中国历史上好像所有的朝代里面只有清朝是把捐纳作为国家制度下的正常升官途径的,其他朝代虽然有,但是都不如清朝这样成系统,而且作为国家一项重要财源来组织经营。康熙征讨准噶尔费用不足,下诏鼓励富户捐纳,因此仅仅山西一省当年1年内捐县丞1万2千人,甘肃半年鼓捣了1万7;雍正年间督考国子监,就是考察那些纳过捐,但还没有正式到任正在等缺的候补官们,结果1万多监生里面9千5百余人不及格,甚至接近6成人交白卷,(这不是我随便编个数字危言耸听,八股文是非常难得,不会就是不会,四书五经里面拿句话出来让你破题发议论,没点真功夫也就只能交白卷了);乾隆时期规定白米20石可捐县丞1个,北京城几乎所有的旗人都拿发给的老米换了个官;嘉庆晚年间国库空虚,捐生人数捐到了22万;……可怕啊,当时全国只有1300个县,竟有20多万候补在虎视眈眈。雍正的3个模范总督,李卫是雍正家奴,鄂尔泰是祖宗余荫,田文镜是捐纳出身,竟没有一个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及第。捐纳之风如此猖獗以致清朝后期官场内几无净身士人,前期正牌子进士、同进士出身的“正途”官员是不与纳捐的“异途”官员一起排班站立的,但到了后期自然而然就没有这种禁忌了,原因就是因为拿钱买官的人太多了,一眼看去密密麻麻几乎都是花钱买来的顶戴。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靠这种取士制度,不亡才叫没天理。

有一个笑话挺有意思:山西一个土财主,6岁时家里人给他捐官之后等了80多年终于等来了同知的委任状,家里接到后立马张灯结彩,在门头高悬一块大匾:斯文人家,于是有人出对联:年过八旬尚称“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尤未熟不愧“书”生(谐音为同知的同和生疏的疏)。

本来捐纳的腐败弊病都知道,不想多说的,可是就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再罗嗦两句吧。一个知县,明清时代一年俸禄不过区区60两白银,官员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就靠这些钱基本是没门了,明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创造了折火耗和踹谷堆,收钱的时候多收些熔炼手续损耗费;收粮的时候在谷堆上狠踹一脚,掉下来的扫扫也就算自己的零花钱了,别笑,张居正老人家就是靠这个养活自己的,而且只要不太过分老百姓一般也能接受,毕竟官员的薪俸收入确实是少。可到了清朝问题就来了,清朝雍正时候实行了火耗归公,火耗没有了,又时兴用制钱顶粮赋(解释一句,清朝时代官价1两白银合铜钱1200枚,可实际银贱铜贵,价格1两白银只能换800枚铜钱。百姓交租用制钱,1200枚才抵1两赋税,可官员转身就能换1两半白银,因此清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雪花,很大一部分是这里飘出来的。)可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宋朝用的方法是刺激民间商贸发展,所以当时世界财富总量80%在中国;蒙元靠抢劫起家,进中原就顾了“杀尽天下张王李赵刘”了,除了将中国人口从1亿2千万降到4千1百万之外毫无建树,经济发展一塌糊涂;明朝靠的是跟今天电力、能源、交通部门差不多的办法,实行国家专营,不过那时候专营的主要是盐、铁、茶和马;清朝就很让我无奈了,当时有人提出倡导商业发展,皇帝不许,可康熙又下诏“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钱是不能从天上掉下来的,哪来?捐官。捐一个知县白银4600两,国家和个人双赢,可谓两全其美啊,可花4600两买个1年工资60两的官,不贪还等什么?这一贪~~~老百姓可就倒了霉。

说句实在话,中国历史上买官卖官的事情每朝都有,花钱买了官那就至少要收回投资成本了,我在看野史的时候读过一则故事非常有意思:康熙朝一个官员到任,先询问当地物价情况,问到当地鸡蛋价贱,1文1枚,老父台焦急万分,马上拿出3万枚铜钱派人到市场上买了3万个鸡蛋,市场蛋价陡升,养鸡人家欣喜万分,给县太爷送了金匾;照我们的智商,这位老公祖就该把鸡蛋按照3文一个卖出去赚个满怀了,可老大人爱民如子,不做那投机倒把的事。过了100来天,老大人又去询问市场情况,居民见了这位老父母亲切万分,反映现在鸡价很高,(都拿去养着生蛋了嘛)大人又着急了,回去就对下人说:现在鸡价高,正好我那些鸡蛋孵出的小鸡也该长大了,100文一只卖出去平抑鸡价,于是士人大悦,又送金匾。年终考评:卓异。老大人又在上面使了一把劲,升官去也。3万的本钱,300万的利润,还落个爱民如子的好名声,佩服啊佩服,这可比现在当官的“研究,研究”高明了不知多少倍,所以说我们的官员素质还有待加强。跑题跑题~~~就此打住。可这么一搞,那2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阿,清朝又不许自由贸易,无法进行资本冲销,那些中间成本转来转去还不是又加到老百姓头上。这些捐来的官们在下面横行无忌,老百姓可就倒了血霉,山西黑查山一带民风向来很好,康熙早年征西的时候路过,百姓还送给军队粮食1200石,康熙亲笔写“民风淳朴”树碑立传;可到了乾隆年间这里竟然民不聊生,扯旗造反,乾隆派傅恒征讨,花费库银300万两,直杀得黑查山变了颜色。最后追究其原因,康熙路过后所有到任的官员全是捐官,没一个好东西,蚂蚱腿里熬油脂,臭虫头上刮漆粉。百姓上告,上面受理的还是捐官,再往上还是捐官,实在没活路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就要骂我了,因为史书中写买官卖官最猖獗的是东汉和明朝,没有清朝什么事,至少清史稿没写。我说没写并不等于没有,东汉地主势力太强大了,地方武装战斗力甚至超过了中央军,西汉时期开疆拓土是为了威震中华,文帝时长安离西北边境只有几十里,可西汉末期西北边境到长安走路要几个月;东汉皇帝在开疆上没什么作为,可地主武装代替了这一职能,因此匈奴最后是向曹操全面投降,地主把持买卖中央的官,当然没什么禁忌了。明朝太监当国这一结论是清朝下的,但实际上明朝一直是实行文官统治,皇帝在明朝权势甚至干不过大学士,因此靠一部满族人写的明史,很难得出公正的结论,至少我是不大相信明史这部书的。清史稿就更不可靠了,厚厚一本书除了歌功颂德还有什么?写的清朝花团锦簇一般,皇帝无比英明,臣子无比忠诚,看了之后真是恨不得让康熙再活500年。可清史稿是有问题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清史稿的原始资料,皇帝的实录也就是皇帝的起居注有问题。

皇帝是绝对不能看实录的,更不能改,因为史笔如铁。第一个看实录的皇帝是李世民,李世民弑兄夺嫡,逼父退位,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看了实录。但他毕竟不敢改,只是另找人大大的美化了他一番,因此二十五史里面独独唐史是两部,而且截然不同。第一个改的就是朱棣,朱棣靖难起家,名和言比李世民还不如,所以他改了实录,亲生母亲不要,把马皇后当了亲妈,但他后面的明朝皇帝没有改的,倒不是不想,是不敢,一大帮文官死死的盯着,随便说说也就算了,真要动了歪脑筋,给骂个狗血淋头绝不夸张。清朝就大大不同了,皇帝是主子,官员一律是奴才。看看《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一类的书,皇帝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就不要记档了,那个就从档里抽出来吧。”这个档是什么?实录。满清遗老们以这种东西为素材写出的玩意,可能记载买官卖官这种丑事么?

也不是清朝所有人都对买官卖官闭口不言,有说的,但是下场很惨。(这个文字狱的案子很有名)。乾隆年间湖南耒阳有个书生叫贺世盛,写了一篇文章痛斥卖官制度,知县接到举报后大怒,把贺世盛抓来非刑拷打,让其明说:是谁卖的官,是谁当的中间人,谁买的。可贺世盛总不能明说:是乾隆卖的官,户部当中间人,你买的吧?于是就给定了罪:“妄诋朝政,肆其悖逆”,本人凌迟处死,他自己的儿子,他兄弟的儿子16岁以上处斩,16岁以下的孩子和妻子、女儿发配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上报后,朝廷大臣签字同意,乾隆批复时候宽宏大量:“特宥赦之,改为处决”。不凌迟了,斩首,其他照旧。谁还敢说买官卖官?那叫捐纳,不是卖官。就好比不是失业是下岗,不是降低是负增长一样有点黑色幽默的意思。~~~~又跑题了~~抱歉抱歉,不谈时政,不谈时政。

不想多写了,再写下去就不叫笑谈了,变成了一句一行泪,一字一掬血了。战争时期英国人看到了中国的科举考试,叹为观止,认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选官制度,后来依此创造了现在的英国文官制度。可是如果他们深入的看一看,看一看科举考试后面的血和泪,看一看清朝捐纳制度造成的结果,他们还会那么想么?

另外,附上清朝捐官价目表,可比超级市场都丰富,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当时1两白银约和现在150—200多块钱的购买力。大家看看,衡量衡量自己能当个什么官。

乾隆三十九年的价钱:京官里面:郎中五品官,银9600两,主事六品官,银4620两,地方官里面:道员四品官,银16400两,知府四品官,银13300两,同知五品官,银6820两,知县七品官,银4620两,县丞就是副县八品官,银980两。

光绪二十六年的价钱:京官:郎中2073两,主事1728两,地方官:道员4723两,知府3830两,同知1474两,知县999两,县丞210两。

价钱降低到也不为通货紧缩,实在是捐官太多了,等不上实缺,谁愿意花那个冤枉钱。所以越捐越多,越捐越滥,越捐越贱。

知识是财富的作文

《圣祖五幸江南全录》是一本奇书。作者不祥。宣统年间由学者汪康年在京城编辑印行。它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康熙皇帝在四十四年进行的第五次南巡。可贵的是,史书里详细记载了江宁织造曹寅——也即曹雪芹的爷爷——在扬州、江宁、苏州、淮安接驾的场面,可谓非常真实而全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位不知名的作者,“亲历”康熙皇帝的第五次南巡,并总结一下康熙南巡的特点及 历史 意义:

康熙四十四年岁次乙酉正月,皇帝开始又一次南巡。在此之前的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皇上已经有了四次南巡。与往年一样,皇帝南巡要找个理由,这次的理由是到“南方看阅河工”。因为在康熙四十三年左右,黄河在仲家闸决口,康熙皇帝命令大臣张鹏翮治理黄河,取得决定性成果,因此康熙借视察黄河之名“到南方走走”也就顺理成章!而在此之前的四次南巡里,皇帝巡视的理由分别是:阅兵祭灵、巡视河工、登岱祭孔、蠲赋恩赏等。

正月十八日晚上,皇上问九卿:朕要往南边看视黄河,指示方略,船来船去不惊动老百姓,你们说该不该去啊?十九日九卿商议清楚,奏道:应该去!二十日九卿再到畅春园回奏皇上:二月初十是好日子,皇上可以从张家湾坐船起驾。随后,兵部、工部、礼部、吏部、内务府、内侍卫等分别启奏,说明本部安排的差役就绪,只等皇上一声令下即可南巡。康熙大喜,传旨初九日至中海,数十日上船,黎明开船。与此同时,在陆上,随驾南巡的各级官员已经预备好。于是,一路走运河,一路走陆地,两路人马浩浩荡荡朝南方开去。

康熙先到了天津。总兵蓝理请求皇上到岸上阅兵,康熙道:朕不上去了,就住在行宫里。蓝理进献了6架黄鹰礼物,康熙皇帝照单全收。皇上见岸上有一个牵马的官员名叫蒋陈锡,便叫到船上来问询:料理船只纤夫的官员可曾勒索你们地方官么?蒋陈锡道:皇上下旨不惊动老百姓,百姓们无不欢欣感戴,这些料理头站的官员到了地方,知会一声并不停留,连饭食都是自己做,没有分毫索取之事。皇上问:这纤夫是雇的么?蒋陈锡道:是15文钱一天雇的。皇上问:穿的衣服是他们的么?蒋陈锡道:是上次盐务衙门捐俸银做的,收在臣衙门里,这次给他们穿上,没有多花钱。康熙皇帝十分高兴。见岸上有很多人跪着,问明才知道,原来是天津盐商迎接圣驾,并且想依照两淮盐商的成例,跟皇上借100万两银子。皇上道:去年已经借给你们10万银子了,两淮盐课多且商人体面,也只借了100万,你们长芦盐商税银少,等借的这10万还完了再说吧!说着打发蒋陈锡上岸,赐给总兵蓝理鹿尾巴10个,鹿舌头20个。

在《圣祖五幸江南全录》里,我们可以看到,康熙皇帝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召集起当地的官吏,以及有名望的士绅百姓和老人等,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对待已故官员的子弟,他看着有才干的也会授予官职。更甚于对待那些民间前来接驾的老人,康熙皇帝会亲自过来搀扶,表达慰问,并赏赐宫里带出来的御酒、人参、鹿茸等保健物品。作为一代明君,康熙皇帝还是表现出了他家常、没有架子的温情一面!

三月初一日,康熙皇帝的龙舟抵达江苏南阳镇。曹雪芹的爷爷曹寅跟随各级官吏在行宫接驾。抵达两淮就属于曹寅的地盘了,因此各处都有两淮盐务衙门搭建的过街彩棚。十一日,康熙皇帝抵达扬州境内,提前恭候圣驾的盐商们都匍匐叩接,并进献书画古董等物。康熙皇帝收了《苏东坡集》一部。十二日,康熙皇帝起銮进入扬州城。百姓缙绅等人进献了万民宴,漕运总督桑格奏请皇帝去观赏灯船。随后往平山堂游玩,再往天宁寺游玩,皇帝嘱咐和尚们不必来迎接。在天宁寺,皇帝与和尚们说了很长时间的话。这时候曹寅过来,奏请皇上驻跸宝塔湾行宫(又称茱萸湾行宫)。于是,皇上起銮,与皇太子、十三阿哥,众多妃嫔宫眷人等,浩浩荡荡朝宝塔湾行宫驶来。

宝塔湾行宫是曹寅和苏州织造李煦、江南盐商共同捐银建造。一年前,当康熙秘密下旨给曹寅:“明春欲南方走走”时,曹寅就知道皇帝又要南巡了,于是便会同盐商建造了宝塔湾行宫,并在工程完工后报告康熙皇帝,康熙只是淡淡地道:“行宫可以不必!”但能看出康熙皇帝很高兴。

这天晚上戌时,宝塔湾行宫一派灯火辉煌,“灯如龙,五色彩子铺陈古董诗画,无记其数,月夜如昼。”可见场面的热闹隆重。曹寅恭进御宴100桌,随后上演大戏。十三日,康熙皇帝在行宫写字,并下谕旨道:朕虽然身居九五,但喜欢山水之情,与你们没有什么两样,但不至于旷日持久,有累于民间耳。至于宝塔湾行宫,乃是盐商百姓感恩所建,虽不关系地方官事务,但工价不下数千。朕经常看书,汉文帝惜露台百金,后世称赞,如今这行宫,耗费比汉文帝十倍不止了,因此,朕写了一首诗,你们可以拿出去粘在墙壁上,以便让扬州的百姓们看看:

从这里可以看出,曹雪芹爷爷曹寅接驾康熙南巡不仅仅是四次——康熙三十八年在江宁第一次接驾,康熙四十二年第二次接驾,康熙四十四年第三次接驾,康熙四十六年第四次接驾——而是在扬州、镇江、淮安,甚至苏州等地,他也要安排接驾事宜。尤其是扬州,乃两淮巡盐漕察院驻地,主管江南好几个省的盐引售卖以及盐务管理,曹寅和李煦曾奉康熙皇帝指令,轮流管理江南盐务长达10年之久,为皇帝屡次南巡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当然他们也可以中饱私囊——作为扬州的“地主”,曹寅和李煦自然也负有接驾之责。尤其是第五次南巡,曹寅的接驾工程更是浩大,直接为皇帝建造了华丽的宝塔湾行宫,这在前四次南巡中是从未有的。作为康熙皇帝最信任的家奴,他还有协助其他官吏进行接驾的职责!

关于这一点,冯其庸先生在《曹雪芹家世新考》里有专门论述,说明曹寅接驾康熙南巡不仅仅是四次,而是五次甚至六次。在《圣祖五幸江南全录》里,也印证了冯其庸先生这个说法的正确性。

十四日,皇帝的南巡队伍又朝镇江进发。众多八旗士兵和当地老人张灯结彩摆设香案迎接。金山寺僧人叩请皇上驻跸金山寺。此时金山寺的万寿道场已经举办了21天。皇太子在七峰阁驻跸观赏。金山将军马三奇和江宁织造曹寅,恭进御宴100桌。马三奇进献古董书画;曹寅也进献了古董,康熙皇帝收白玉杯一只,白玉鹦鹉一架;中堂张大人进献各色古董以及火腿肠80只,皮蛋20桶,蜜饯百花酒100坛,另外还有很多小菜,康熙皇帝都没有收。至于皇太子、十三阿哥、皇妃、贵人、宫主,也各有礼物,主要是香球、香袋、各色异样名香,头油等物件。

十七日,南巡队伍抵达苏州。运河两岸好几里路都搭建了戏台,大街上有故事抬阁和民众敲锣打鼓迎接。曹雪芹的舅爷爷——苏州织造李煦奏请皇帝驻跸苏州织造府。此时各家各户门前都摆设了香案,香烟袅袅,街口搭建有五彩天棚,棚子上绘着故事画,因此皇帝一走进天棚,就能看到当地的典故!

由于十八日是康熙皇帝万寿节,各级官吏都上朝叩贺万寿。官吏们又进献各种书画古董等物。其中龙江关监督亚萨进献古董24件,皇上收取4件汉白玉万寿长春台一对,万鹤手盏,焦黄大盘12面,成窑把碗2只。又有乡绅朱彝尊彭定求进献长生果以及江南小菜,随后进御宴、演戏,康熙皇帝钦点了《太平乐》名戏庆贺万寿节。

康熙六次南巡给民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他虽然一再申明:一应物资都是内廷供给,丝毫没有累计民间,但无法掩饰他辩解的苍白无力。事实的情况是,第五次南巡只所以与上次仅仅相隔两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江南盐商向皇帝借了100万两银子。盐商和皇帝可以说各怀鬼胎:盐商从皇帝家里借钱,扩大了贸易资本,拉近了与皇帝的关系,因此皇帝家的钱不用白不用;而皇帝呢?100万两银子能得十几万的利息,此次南巡又帮着盐商们去花这钱,可谓一举两得!尤其是他在南巡期间收取古画古董,家奴和盐商以及各级官吏们为他建造行宫,也是个大肆搜刮民间财富的过程!皇帝当然也有赏赐,不过是宫里带出来的御酒、哈密瓜、玫瑰露,或者干脆赏几十两银子,写几张毛笔字。

曹雪芹家族和李煦家族都有家庭戏班。戏班的建立最早就是为了接驾皇帝南巡而备。当康熙三十二年,李煦担任苏州织造不久,康熙皇帝就派遣宫廷乐师叶国桢到苏州来,训练李煦的家庭戏班,以便进京为皇帝演戏,李煦的儿子李鼎因此迷上了演戏,曾经花费上万两银子置办了戏装。昆曲后来成为清朝宫廷最喜欢的剧种,并为京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州织造李煦和江宁织造曹寅最初做出的贡献不可忽视。曹家的戏班也不比李家的差,每年光付给戏子的银子就有2000多两。在《圣祖五幸江南全录》里,我们可以看到,皇帝在进城时的街道两旁,都有搭建的戏台进行演戏,这些戏班不是临时搭凑的草台班子,而是经过曹李两家严格训练的,在行宫里一个重要活动就是“进宴演戏”、“上演名戏”。组织戏班进行演戏,是接驾的一个重要手段!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有“仿舜巡”的意思,目的是为了巡视吏治民情,访问民间疾苦。康熙二十三年,他第一次南巡,这一次是真正的“轻车简从”,返回时路过江宁,他干脆驻扎在城外河滩上,以表示自己不扰民的一面。南巡给普通百姓和基层官吏营造了一个近距离接触皇帝的机会,对拉拢大清帝国最为富庶的江南之地的百姓、士绅、知识分子,以及明朝遗民等人,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后的四次南巡,由于他最信任的家奴曹寅和李煦分任江宁和苏州织造,他有了更加安全的驻跸之所,因此南巡的声势越来越大。为了迎合皇帝,曹寅和李煦更是千方百计奢侈靡费,好看好玩的东西供应不暇,“银子花得跟淌海水一般”,这无疑助长了康熙皇帝的好大喜功,此时的南巡已经由过去单纯视察吏治民情,变成了“游山逛水”和搜刮古董。作为皇子,四阿哥胤禛多次跟随康熙南巡,见证了地方官吏接驾的奢侈靡费,因此他登基后力求节俭,并痛斥奢侈靡费的混账风气就是由盐商和织造兴起的。这可以旁证曹寅和李煦接驾康熙皇帝是多么奢侈靡费!

但康熙未曾料及的是,第六次南巡结束后,江南各地亏空案就接连爆发出来。其中亏空最大的就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他与苏州织造李煦合计亏空了大约300万两白银。试想,这300万两白银是怎么来的?“无非拿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可偿还的时候皇帝不替你偿还,因此,曹雪芹的爷爷得了重病去世。江南各个官吏纷纷倒台。康熙皇帝最后也明白了这一点,因此在曹寅死后,再也没有进行过南巡!

感谢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也就是用知识来获得财富,往日的有一个好身体,肯劳动就能获得财富的想法已然不是主流,拥有较多的知识才能获得更多财富。

有人会批判将知识与真金白银挂钩的行为,其实知识从始至终都与真金白银一体。我们花费真金白银从各种渠道获得丰富知识,然后再从这些知识赚取更多的真金白银,这就是社会现状,难道不是吗?

高校知名度与“真金白银”挂钩,虽然显得有些以利为先,然而当今社会的现状便是利字当头。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说知识不应与真金白银挂钩,难道我们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是为了学习杜甫空喊一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吗?若杜甫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获取功名财富,不是能够建更多的广厦,庇更多的寒士吗?都说大丈夫能屈能伸,杜甫为何不能稍稍屈一下吗?他的理想是忠君报国,造福百姓,为何不真正做点实事,挥洒一下毛笔,无病 *** 一下,就是忠君爱国吗?虽说他的词曲给后世留下宝贵财富,可在当时看来,有何用,当时官场黑暗,统治者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若不随波逐流,若不同流合污,就会被世俗所抛弃。你为何不能像那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即使与世俗名利为伍,仍可保持一颗真挚的为国尽忠,为民造福的心。如苏东坡,即使遭贬,却依旧不改为民造福的心,建造了苏堤等为民造福的工程。你为何不能刻意逢迎一下黑暗的官场呢?

知识就是财富。杜甫若不能适应那个红尘世俗,为何不学学陶潜,远离世俗,是放不下天下黎民,放不下那忠君报国的理想吗?那为何不真正融入官场,再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杜甫太单纯,黑暗的社会现实容不下太过单纯的心,我们要利用所学的知识,获取更多的财富,才能更好地追求精神财富,我们可以铭记杜甫,但不能学习杜甫。

知识创造财富,财富创造物质生活,物质生活美好是追求精神财富的基础,故,知识就是财富,不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

知识就是财富600字作文

展开全部西方有位哲人说过:“人的生命之船是由生活态度的高大篷帆支配的,以诚恳的态度驾驭它才会在生命岁月的大海中乘风破浪,开辟出一条辉煌的航道,收获一路用之不尽的人生财富。

”这深刻的道理启示人们,诚信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态度决定生活,又诚恳态度的人生不会空虚而是丰足的。

其他事物不能取代它,诚实会令我们受益匪浅,带来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经济萧条时期,一个男孩在家小店打工收入微薄。

一次工作时,他发现桌下有50美分,钱虽然不少但他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诚实地交给了老板。

老板在高兴之余一口气答应让他长期工作下去,其实这是老板对男孩的考验。

男孩因此在经济困难时有生活保障,并在之后一直以诚信处事,终获成功。

他便是新泽西曼哈顿航运线总裁阿瑟。

因为诚实,他赢得信任,获得机遇,以至创造一生财富。

可见诚信的巨大力量,它引导人步入一条正确航道,促进发展带来物质财富。

古今中外,不仅阿瑟如此,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

爱因斯坦小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他看来愚昧的问题,这让他的研究获得很多启发;东晋文学家左思虽然文非凡,但却对自己的文章提出诚实评价,虚心修改,使他的文学作品多受好评;宋朝著名宰相晏殊在为官前受皇上御试,主动提出已做过的题要求重出,他的诚实睿智让皇上赏识并器重,也让他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

因此,诚实求知定有收获,它促使我们深入钻研,追求卓越,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是知识财富。

诚实守信不仅在我们学习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精神意志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激励。

孟子曰:“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当今社会,我们想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人和谐相处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拿出自己诚恳的心对待他人,这样才能收获他人的信任与真诚的友情,成为知心的知己。

而那些只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带着虚面具,为鼓起腰包却不惜失去诚信的人,相信没有谁会愿意和他交朋友。

这样看来。

诚实换来的会是纯真美好的友情,友情的温暖会永远滋润双方的内心,消除寂寞孤单,这便是笔永久的友情财富。

俗话说:“人无信则不立。

”可见,诚信在远古时期便被人们所普遍认知和尊崇了。

追溯历史,唐太宗以诚治天下,魏征以诚领兵作战,司马光以诚执书叩问,曾子以诚教育子女,商鞅以诚严厉执法……诚信让人们明辨是非,诚信引导人树立远大理想,诚信令人明确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思想决定了为人处事的原则,诚信是高尚的思想境界,诚信也令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更加美好。

这些心灵深处的体验将成为精神动力,是终生受用的思想财富。

总而言之,诚实给予我们丰富而宝贵的人生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

诚信让我们拥有富足的物质条件,丰富的指示,纯真的友情和高尚的思想,他让我们生活绚丽多彩。

所以,用一颗诚实的心面对生活,即使穷困潦倒,但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便是个富翁,你在正确驾驭着人生之船并终会有所收获

求知识就是财富的600字的作文

西方有位哲人说过:“人的生命之船是由生活态度的高大篷帆支配的,以诚恳的态度驾驭它才会在生命岁月的大海中乘风破浪,开辟出一条辉煌的航道,收获一路用之不尽的人生财富。

”这深刻的道理启示人们,诚信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态度决定生活,又诚恳态度的人生不会空虚而是丰足的。

其他事物不能取代它,诚实会令我们受益匪浅,带来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经济萧条时期,一个男孩在家小店打工收入微薄。

一次工作时,他发现桌下有50美分,钱虽然不少但他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诚实地交给了老板。

老板在高兴之余一口气答应让他长期工作下去,其实这是老板对男孩的考验。

男孩因此在经济困难时有生活保障,并在之后一直以诚信处事,终获成功。

他便是新泽西曼哈顿航运线总裁阿瑟。

因为诚实,他赢得信任,获得机遇,以至创造一生财富。

可见诚信的巨大力量,它引导人步入一条正确航道,促进发展带来物质财富。

古今中外,不仅阿瑟如此,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

爱因斯坦小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他看来愚昧的问题,这让他的研究获得很多启发;东晋文学家左思虽然文非凡,但却对自己的文章提出诚实评价,虚心修改,使他的文学作品多受好评;宋朝著名宰相晏殊在为官前受皇上御试,主动提出已做过的题要求重出,他的诚实睿智让皇上赏识并器重,也让他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

因此,诚实求知定有收获,它促使我们深入钻研,追求卓越,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是知识财富。

诚实守信不仅在我们学习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精神意志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激励。

孟子曰:“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当今社会,我们想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人和谐相处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拿出自己诚恳的心对待他人,这样才能收获他人的信任与真诚的友情,成为知心的知己。

而那些只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带着虚面具,为鼓起腰包却不惜失去诚信的人,相信没有谁会愿意和他交朋友。

这样看来。

诚实换来的会是纯真美好的友情,友情的温暖会永远滋润双方的内心,消除寂寞孤单,这便是笔永久的友情财富。

俗话说:“人无信则不立。

”可见,诚信在远古时期便被人们所普遍认知和尊崇了。

追溯历史,唐太宗以诚治天下,魏征以诚领兵作战,司马光以诚执书叩问,曾子以诚教育子女,商鞅以诚严厉执法……诚信让人们明辨是非,诚信引导人树立远大理想,诚信令人明确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思想决定了为人处事的原则,诚信是高尚的思想境界,诚信也令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更加美好。

这些心灵深处的体验将成为精神动力,是终生受用的思想财富。

总而言之,诚实给予我们丰富而宝贵的人生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

诚信让我们拥有富足的物质条件,丰富的指示,纯真的友情和高尚的思想,他让我们生活绚丽多彩。

所以,用一颗诚实的心面对生活,即使穷困潦倒,但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便是个富翁,你在正确驾驭着人生之船并终会有所收获

作文知识是一笔财富600字,急

诚实守信不仅在我们学习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精神意志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激励. 孟子曰:“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当今社会,我们想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人和谐相处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拿出自己诚恳的心对待他人,这样才能收获他人的信任与真诚的友情,成为知心的知己.而那些只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带着虚面具,为鼓起腰包却不惜失去诚信的人,相信没有谁会愿意和他交朋友.这样看来.诚实换来的会是纯真美好的友情,友情的温暖会永远滋润双方的内心,消除寂寞孤单,这便是笔永久的友情财富. 俗话说:“人无信则不立.”可见,诚信在远古时期便被人们所普遍认知和尊崇了.追溯历史,唐太宗以诚治天下,魏征以诚领兵作战,司马光以诚执书叩问,曾子以诚教育子女,商鞅以诚严厉执法……诚信让人们明辨是非,诚信引导人树立远大理想,诚信令人明确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思想决定了为人处事的原则,诚信是高尚的思想境界,诚信也令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更加美好.这些心灵深处的体验将成为精神动力,是终生受用的思想财富. 总而言之,诚实给予我们丰富而宝贵的人生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诚信让我们拥有富足的物质条件,丰富的指示,纯真的友情和高尚的思想,他让我们生活绚丽多彩.所以,用一颗诚实的心面对生活,即使穷困潦倒,但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便是个富翁,你在正确驾驭着人生之船并终会有所收获

以 什么是我的财富为作文600字

西方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生在世总会有属于自己的财富。

是啊,不同的人总会有那么一种闪光点。

虽然,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我也有令我骄傲的财富,那就是在我的生活中几乎没有阴影,别人喜欢和我交朋友。

因为我待人宽容。

有一个同学在我的同学录上这么写着:“你有一颗包容万物的大海般宽阔的心,它也可包容所有的不足。

”看了这句话,我欣慰,骄傲,但也感到惭愧。

的确,在我人生的长途中,我能宽容对待每一个人,我能原谅别人的错误和不足,我和我的朋友之间有的是欢声笑语而从不吵架。

你一定很赞美我的个性,其实不然,这一切我得感谢一个人,是她教会我这么做的。

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骑着车子去图书馆借书,到了图书馆的门口,我看见有一个中年妇女正在收停车费。

真是大煞风景,在图书馆门口干这种事,简直给高尚的书抹黑!我不由自主地加快车速,向那个女人身边的小凳骑去,小凳被我撞倒了,我心里似乎得到了一种平衡,哼,小凳都倒了,快收拾一下吧,还收钱?我飞快锁好车,冲进图书馆,随手拿了几本书,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

我很快进入书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起来。

“轰……”雷声把我从书海中拉了出来,天说变就变,刚才还出太阳呢。

我猛然想起了我的自行车。

我连忙向外奔去。

奔出大门,见那位收费的女人正用一个透明的套子在套一辆车,啊,那是我的车!我见了万分惊讶,走上前去。

她看着我,默默地说:“雨下得很大,你还是躲一会儿再走吧,你的车我已给你套好了。

以后骑车可不能太快,冒失了危险!”说完,她报以一个亲切的微笑,悄然地走了。

我足有一分钟呆在雨中,身子僵直地站着,内心却波涛汹涌。

我觉得那位看车的身上有一种伟大的品质,那就是宽容……羞愧的我再一次走进图书馆,此刻,我再也坐不住了,为自己先前的行为不安。

而那看车女人的微笑,使我感到是那么的甜蜜,难忘。

这件小事过去很久了,那主人翁的形象却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在以后生活的长河中,在我与别人交往中,我每每都会想起她,想起她教会我的“宽容待人”。

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宽容是一个人极为宝贵的财富,有些人哪怕用昂贵的金钱都不能买到它。

知识是一笔财富,六年级作文,不少于六百字,在线等

第二次世界大占期间,美国军队开赴前线。

在赶了一天的路之后,大家很快就休息了。

将军和几名卫兵巡视营地时,发现在一个角落里还有一名士兵没有睡。

走近一看,这名士兵正凑在灯旁,聚精会神地看着手上的东西。

将军很好奇,就走过去问道:“你在看什么呢?”看书的士兵赶紧站起来,敬了个礼回答:“将军,我在看书。

”原来他正看《大英百笠全书》的简写本。

“我上的学不多,可是我记得老师告诉我要终生学习,总有一天知识会派上用场,所以我每天睡觉前都要看上10分钟的书。

”这个士兵接着解释。

“好样的!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将军把书还给了他,临走时问。

“麦克。

” 后来,部队来到前红和敌人交火了。

战争十分激烈,部队的伤忘也很惨重。

最糟糕的是随军医生的清毒药水用完了,如果不给受伤的士兵涂消毒药水,他们的伤口极易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正当将军一筹莫展的时候,麦克来了。

他拿了一个小瓶,瓶里有一些液体。

他对将军说:“这种东西可以给伤口清毒。

”将军半信半疑地让军医试了试,结果效果很好。

这样这些液体可以暂时代替药品,直到他们得到支援。

将军问麦麦克那是什么东西,麦克说:“那是一种树的汁液。

正好附近长了很多这种树。

”“可是你怎么知道它能消毒的呢?”将军问。

“我从书上看到的,我很高兴我的知识可以帮助战友。

”麦克自豪地答道。

励志感言: 麦克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学习,所以在关键时刻拯救了战友的生命。

有很多人认为课堂上的学习足够了,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学习没有时间和形式的限定。

我们应该像麦克一样随时学习,这样日积月累,知识就会变成一笔可观的财富。

以“知识的魔力”或“知识就是财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

不久前,著名学者杨振宁在接受一次专时说:高科技战场是中国超越发达国家的主战场,也是最后的战场。

倘若不能在高科技战场上抢占一席之地,中国将被人抛于脑后。

因此,中国现在迫切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下海”,带动科技界整体观念的转变。

杨振宁的这一呼吁,对人们进一步重视与发掘知识的经济价值,有着发聋振聩的作用。

过去,对知识分子“下海”,往往是从“自我脱贫”的角度来宣传的,下海的人似乎是奔着小康而去“搞活钱袋”。

其实,这是对知识价值释放的一种误解。

当今世界,知识的释放已经产业化、系统化,知识特别是高科技的知识成为经济竞争的主要力量。

不仅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也成为生产力、竞争力的一种体现。

特别是以策划、咨询、信息服务为特征的“第四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第四产业”为中国知识分子“下海”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高层次战场。

那种“教授卖大饼”、“学者摆地摊”的畸形“致富”已成过去。

知识分子将在知识产业化中确定自己真正的价值。

策划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近年来,一些独领 *** 的策划家,转动生产力的策划魔方,促进经济的优化整合和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牟其中的南德集团策划“飞天”,以中国积压商品换回苏联民航客机,创造了数千万元的丰厚利润,他们称之为“阳光下的利润”——智力的价值。

“恩波智业”的王力策划“中原商战”后,成为当地大商家争相以重金礼聘的对象。

何阳“卖点子”的新闻传开后,一家报纸甚至这样写道:“知识分子的狂欢节终于降临这片大陆”。

策划在中国的北方屡建奇功时,南中国也刮起了“碧桂园”、“粤照明”、“金海岸”等策划旋风,形成了一股又一股知识价值释放的“冲击波”。

摆在你面前的这本《谋事在人——王志纲策划实录》,就是知识分子在第四产业纵横驰聘的生动记录。

王志纲,对关心中国走势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作为一个锋芒毕露的新华社青年记者,他的《广州人经受三次冲击波》、《中国走势录》、《广东与浦东的对话》等报道曾轰动一时。

近年来他以“军转民”的姿态介入一些重大的商战策划、策划、区域策划、战略策划,创造了不少策划成功个案。

碧桂园策划,可以说是王志纲的代表作。

这一片三角洲上的桑基鱼塘,经他的策划炒作,成为南中国的一个“超级社区”,成为跨世纪的新生活方式的一种象征,释放出几个亿的经济效益。

因而,王志纲南中国策划界声名大震。

本书接下来的篇章中,详尽而生动地记叙了王志纲的策划轨迹与策划思路,荟萃了知识分子的智慧、谋略、创意与哲理。

王志纲把他的策划思路归结为一句话——名牌的背后是文化。

他说:“文化承载量越大的项目,其效益释放量越大。

效益的增长不是算术级数,又不是几何级数,而是原子裂变极数。

” 他又说:策划造致的“原子裂变”效益为策划家开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策划思想载体的策划人将是日后中国最先富起来的文化人。

当然,策划的根本作用还在于弄潮第四产业,通过策划这一生产力的魔方,可以对第一、二、三产业产生不可替代的反哺作用,并创造出庞大综合生产力。

因而,知识分子下海的效益释放就有了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能量。

这就是《谋事在人》希望给人们的启示。

求 “什么是财富”600字作文

展开全部 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经历:在学校中探索知识,在家庭中享受亲情,在社会中的奉献……都是一次次的经历。

而我认为经历是一笔财富,我经历过许多事,有的让我高兴,有的让我激动,有的让我心烦,今天就让我打开那记忆的宝盒取出件我所经历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清楚得记得,小时候的我十分调皮。

既使外面滂沱大雨,我也要打着伞光着脚丫在雨水中玩耍。

既使冬天天寒地冻,我也要和小伙伴们在雪地上滚雪球,打雪仗。

鼻尖冻得通红,嘴里哈着热气,那时虽然显得有些艰难,但我十分快乐。

父母为我的生活承担着工作压力,而那时的我只顾享受生活的快乐。

我的童年在微笑、真诚中悄悄走过,这是我的第一笔财富。

到初中时,我开始在校园学习生活中经历各种将要发生的事情。

我向往童年时的经历,向往童年的生活,但我知道那都已经过去,既将迎来新的经历。

初中的经历不像童年时那么欢快、自由,我也不再迷恋童年的经历,开始探求书本里的奥秘。

一次考试的失败,彻底打垮了我,数学、物理两门科目都不及格,老师们一次次地找我谈话,问我哪方面的缺陷,那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是低下头思考着。

我想从那时永远不再站起来。

而老师们一次次的鼓励,我又充满了自信,向着不及格的课目下功夫。

我要在阳光的普照下,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我要学会用乐观、坚强、永不放弃的态度对待生活。

这是经历给我的第二笔财富。

生活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有一些困难阻碍我们前进。

我们要把这些在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转变为自己脚下垫脚石,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走向成功,走向未来。

经历是可贵的,都有自己的经历。

有的经历是欢乐激动的,有的经历是坎坷痛苦的,面对坎坷痛苦的经历,我们不能逃避,因为经历中充满欢乐、坎坷痛苦才算得上丰富而充实。

...

财富,是众所周知的词,不同的人对财富有着不同的理解。

小孩子说:“财富,就爸爸妈妈给我的零花钱。

”成功人士说,'我的财富可多了,除了我的公司,房子和车,还有我的家庭和亲人,这些都是我的财富。

“学者说,”财富,就是我所知道是这些知识。

'他们对财富的理解都对,但我要说,健康也是一种财富!从前有一个财主犯了罪,被带到县太爷那里,县太爷提出三种惩罚的方式,让财主选择:第一种是惩罚五十两银子,第二种是抽五十皮鞭,第三种是生吃五斤大蒜,财主既怕花钱又怕挨打,就选择了第三种。

在人们的围观下,财主开始吃大蒜,“吃大蒜倒不是什么难事,这是最轻的惩罚了。

”当吃第一颗大蒜时,财主这么想。

可他越吃越难受,在吃完两斤时,他感觉五脏六腑都被烈火炙烤一样,,他流着泪...财主既怕花钱又怕挨打,钱也花了,可以拥有明天:第一种是惩罚五十两银子,就爸爸妈妈给我的零花钱。

”执法的衙役剥去财主的衣服,就是我所知道是这些知识,但我要说,除了我的公司,。

璧如。

健康也是一种财富。

小孩子说。

可他越吃越难受,财主这么想,在吃完两斤时,就选择了第三种,是众所周知的词,房子和车,卡等他吃够了苦头,还不如早早的重视自己的健康呢。

'他们对财富的理解都对,财主开始吃大蒜,让财主选择,有些人为了省钱,拥有冲动,第二种是抽五十皮鞭,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健康。

罪也受了,吓得浑身发抖:“青天大老爷呀,这是最轻的惩罚了:“我不吃大蒜了,健康也是一种财富,还有我的家庭和亲人,'我的财富可多了,不同的人对财富有着不同的理解!”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宁愿忽视自己的健康,”财富,他流着泪喊道,县太爷提出三种惩罚的方式,把财主按到一条板凳上,这些都是我的财富。

拥有了健康,罚我五十两银子吧,被带到县太爷那里,财主终于忍受不住痛苦的叫到,不得不为健康大把的花钱时,我宁愿挨五十皮鞭,财主像杀猪一样嚎叫起来,别打我了,“吃大蒜倒不是什么难事,这一切是用钱买不来的,第三种是生吃五斤大蒜:“财富,当着他的面把皮鞭蘸上了辣椒粉和盐水,虽然不曾拥有自己的财富,我们可以无忧无虑的奔跑,已经太迟了。

”当吃第一颗大蒜时。

在人们的围观下。

”成功人士说!我们还年轻。

当皮鞭落在财主的背上时,我们可以欣赏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当打到第十下时,拥有梦。

“学者说财富,一种无价的财富!从前有一个财主犯了罪,财主看的胆战心惊,他感觉五脏六腑都被烈火炙烤一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知识是财富的作文

清朝名臣排名

(1)出现了雇佣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分)

(2)不同点:分别是手工业生产与机器生产。(2分)

(3)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分)影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了中国的封闭落后。(2分)?

(4)特征: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或民族工业的“春天”);(2分)?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4分)

试题分析:(1)从“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所表现出的特点分析,这应该是一种雇佣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是我国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及其缓慢,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其发展。

(2)这一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比较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联系所学史实,明朝时中国出现材料一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当时用的是手工生产的手段。而材料三中的“考求机器之学”、“创设缫丝厂”以及材料四中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信息可以看出明显是机器生产的手段。

(3)对外政策:理解材料二,清朝只开放广州一地为对外贸易口岸,说明其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影响:解答这一小问可从当时的世界潮流考虑,当时的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清这种政策无疑阻碍了中外交往,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特征:材料四以大生纱厂为例,由“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说明其在一战期间取得了辉煌的经营成就。原因:解答其原因要注意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环境考虑问题。如: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无暇顾及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等,都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只要教材知识熟悉,不难得出答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三次降旗的意义

TOP、10 纪昀

纪昀,其实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纪晓岚;纪晓岚是乾隆年间官员,以殿试二等第四踏入官场,这似乎与其“第一才子”之名不符啊,但是当年的状元都没几个人记得了,但纪晓岚的大名如今却几乎没几个人不知道,这与其后期的经历不无关系。

在纪晓岚伴驾热河后,几乎每年都在升值,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但是,所谓“铁齿铜牙纪晓岚”是与历史不符的,在历史上,纪晓岚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力还是在乾隆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都是远远比不上和珅的;但是若论文学上的成就,纪晓岚不说第一,也是前三的存在了,从《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就看得出来。

TOP、9 索额图

索额图是清代康熙年间权臣,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叔父,世袭一等公。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

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康熙中期,代表满清朝廷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征谋反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后期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

TOP、8 曾国藩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后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曾国藩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TOP、7 刘墉

刘墉的别称就是刘罗锅了,当然,这是历史以讹传讹的结果;正史上历朝历代能够进入殿试阶段的人,都对长相有很严格的要求,如果真的长得如同“张飞”、“李逵”那般吓到皇帝了怎么办?“武大郎”那种更是不可能的了。

刘墉出身名门相府,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身。父亲刘统勋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刘墉走上仕途具备深厚的家族渊源。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总体而言清正廉洁,继承了父亲刘统勋的衣钵,成为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

TOP、6 明珠

明珠的全名叫纳兰明珠,但是他的儿子比他名气更大,那就是纳兰容若了。纳兰明珠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维护国家统一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中起到积极作用。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纳兰明珠一生经历荣辱兴衰,但失势的结局并不能掩盖他一代权臣的功绩。

TOP、5 张廷玉

张廷玉是大学士张英次子,以进士身份踏足官场,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张廷玉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TOP、4 索尼

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顺治帝指定康熙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1648年睿亲王多尔衮遣派索尼祭奠昭陵,贝子屯齐揭发索尼与图赖等密谋立肃亲王豪格为帝,罪应处死,最后减轻处罚。1651年,清世祖顺治亲政,召令索尼回京,官复世职。

累进一等伯世袭,擢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1661年顺治帝驾崩,遗诏让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同辅政。1665年,其孙女赫舍里氏成为康熙帝的首任皇后(孝诚仁皇后)。1667年索尼去世,谥号文忠。

TOP、3 和珅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

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

TOP、2 李鸿章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

其一生中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TOP、1 范文程

范文程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少好读书,于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范文程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在范文程去世后,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

第一次,末代港都告别香港的降港都旗帜;第二次,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三次,在19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子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标志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从此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