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是谁发明的

2.我姓佟,是满族人么,是八旗中的镶黄旗么

3.女孩取这个名字怎么样严钰茹

北京泰和贵金属_北京泰和财富公司

贾泺钰

文化印象77 分。(主要参考成语、诗词、名言、名人用字等因素)

五格数理94 分。(主要参考了名字用字的姓名学笔画组合的搭配关系)

用字的意义:

泺:古水名。泺水。(此字在人名库出现约:510次)

《说文解字》释云:齐鲁闲水也。从水乐声。《春秋传》曰:“公会齐侯于泺。”

钰:宝物;坚硬的金属。(此字在人名库出现约:151,570次)

总评:

泺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钰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泺搭配。

字义泺表示水名、泺水、溏泺;钰表示珍宝、宝物、贵金属,意义优美。

音律贾、泺、钰的读音是jiǎ、luò、yù,声调为上声、去声、去声,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字型贾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3画;泺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9画;钰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3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3-19-13,五格大吉。

意蕴暂无。

文化印象:成语释名、趣味解释、名言名句和名人用字

成语释名:

暂无。

趣味解释:

水名 · 宝物

溏泺 · 宝物

渔泺 · 珍宝

泺水 · 珍宝

名言名句:

觱拂泺水源,渊沦晋溪波。

-元好问《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好云游,是马钰。

-马钰《苏幕遮 赠马公》

南津北泺,水村总没人家。

-王质《怨春郎》

从斯马钰登高眺。

-马钰《金鸡叫》

名言名句

名人用字:

朱祁钰:(1428—1457),明景帝,年号“景泰”。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

殷瑞钰:钢铁冶金专家。江苏省苏州市人。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传统解析:五行八字、属相、五格数理

五行、属相分析:

温馨提示:由于您没有指定详细的出生日期和时间,故此信息无法获取。因为五行八字需要提供详细的生日信息才能进行推算!

五行属相

>>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五格数理解析:

结构解析外格 14

(阴火)  1贾 13泺 19钰 13天格 14

(阴火)人格 32

(阴木)地格 32

(阴木)总格 45 (阳土)天格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地格数又称前运,影响人中年(36岁)以前的活动力。

人格数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的一生命运。

外格又称变格,影响人的社交、智慧等,其数理不用重点去看。

总格又称后运,影响人中年(36岁)以后的命运。

天格14解析为人慷慨,施恩招怨,浮沉不定。

地格32解析权贵显达的意外惠泽数。

人格32解析权贵显达的意外惠泽数。

外格14解析为人慷慨,施恩招怨,浮沉不定。

总格45解析顺风扬帆、新生泰和的万事如意数。

三才解析

(天人地)有向上的发展的生机,目的容易达到而成功,基础,境遇俱佳而安泰,必定长寿享福,配置吉祥。

基础运解析

(人地)基础安泰,能得到贵人相助,其雄心常发,事业有成。

成功运解析

(人天)上进顺利,成功迅速,容易达到目的。

人际关系

(人外)富于吸引力,如有人扶持,可大成功,顺利发展,大多慷慨好施,易受破财之患。

上述分析仅供参考!

钱是谁发明的

江西

省会:南昌市

省地址:南昌市北京西路69号

邮政编码:330046

省电话:(0791)6224166;6224110

省网址:.jiangxi.gov.cn

江西简称赣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江西省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在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处于北纬24°29'14"至30°04'40"与东经113°34'36"至118°28'58"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全省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貌江西常态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省面积的36%,丘陵占42%,平原、水面占22%。主要山脉多分布于省境边陲,东北部有怀玉山,是本省铜储藏量最多的地区;东部有武夷山;南部有大庚岭和九连山,有钨都的美称;西部有罗霄山脉;西北部有暮阜山和九岭山。

气 候江西省年平均气温18℃左右。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年均气温略低,约在16℃到27℃之间;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约在17℃到18℃之间;抚州、吉安地区南部和信江中游约在18℃到19℃之间;赣南盆地气温最高,约为19℃到20℃之间。

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一般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武夷山、怀玉山和九岭山一带年均降水量多达1800毫米到2000毫米,长江沿岸到鄱阳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则约为1350毫米到400毫米,其他地区多在1500毫米到1700毫米之间。全年降水季节差别很大。

自然生物:

江西省植物十分丰富,植物有4000余种。蕨类植物约470种,苔藓植物有100种以上。在低等植物中,就大型真菌而言,有标率为依据的计300余种,实际大约可达500种左右。东北是整个欧亚大陆温带地区中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方,但植物仅为3000种左右;而江西省仅木本植物就在2000种以上,其中乔木有400种以上。在江西省分布着许多具有原始性状的古老植物,有些是残存的活化石植物,如银杏等。植物系统演化中各个阶段的代表植物,本省均有分布,并和世界各地植物有相似的科属。

动物:

江西水域面积广阔,山地峻峭延绵,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为优越,特别是近年来环保措施的不断加强,丰富的动物日益得到有效保护。历年调查表明,全省现有脊椎动物600余种。其中鱼类170余种,约占全国的21.4%(淡水鱼);两栖类40余种,约占全国的20.4%强;爬行类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5%;鸟类2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2%强;兽类50多种,约占全国的13.3%。鱼类和鸟类种类较多,经济价值较大,成为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点。鄱阳湖是闻名的世界性冬侯鸟良好越冬场所。全省现有脊椎动物611种,其中鱼类171种,两栖类40种,爬行类74种,鸟类约271种,兽类55种。

森林

江西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50.9%,木材蓄积量2.5亿立方米,毛竹蓄积量10亿根,均位于全国前列。全省林地起源多属天然次生,针叶林面积比重大,松木、马尾松是全省主要树种,所产杉木历史上通称"西木"。油茶、油桐、乌柏均为江西省经济林主要树种,分布遍全省。

矿产:

江西矿产极为丰富,在目前已知的150多种矿产中,江西就有14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89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3种。黑色金属有铁、锰、钛、钒等四种;有色和贵金属有铜、铅、锌、金、银等13种,稀有、稀土有铌、钽等29种,在全国占有明显的优势,江西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铜矿和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

水:江西全省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其中常年有水的160多条,总长约18400公里。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全省五大江河。江西全省水总量为1416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和耕地亩均占有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丰富的水是江西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旅游:江西山清水碧,景色诱人,名胜古迹遍布全省各地。主要旅游景区: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鄱阳湖区、南昌市和景德镇市。其中,庐山已被联合国作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井冈山、三清山的名山峻岭之秀;圭峰、龙宫的险岩幽洞之奇,鄱湖、赣水的湖光川景之美,龙虎、青原、东林的宗教庄严祖庭,滕王阁、八境台的千古名楼,临川、九江的名人故里,都是著名的旅游胜景。井冈山、八一起义纪念馆、红都瑞金等更是独具特色的革命胜迹。现有国家级重点文件保护单位11处,省级旅景区、景点2406处。由南昌、庐山、九江、鄱阳湖、龙虎山等景点组成的赣北三角旅游区是全国14条主要国际旅游线路之一。江西山水美,笑迎天下客。

人 口

人口统计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2003年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254.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47.29万人,占34.02%;乡村人口2806.94万人,占65.98%。全省男性人口为2180.72万人,女性为2073.51万人。0—14岁人口比重为23.72%,15—64岁人口比重为69.5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71%,老年人口达到285.46万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59.64万人,出生率为14.07‰;死亡人口25.34万人,死亡率为5.98‰;全年净增人口31.80万人(含净迁出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9‰,与上年相比,下降0.63个千分点。

人口增长率200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9‰。

民族及人口江西共有3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9%以上。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回族、畲族、壮族、满族、苗族、瑶族、蒙古族、侗族、朝鲜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其中人口最多的为回族和畲族;还有白族、彝族、黎族、高山族、藏族、水族、傣族、毛难族、纳西族、锡伯族、土族、哈尼族、羌族、仫佬族、维吾尔族、僳僳族、达斡尔族、仡佬族、裕固族、京族、独龙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俄罗斯族和基诺族等。少数民族中畲族聚居,主要分布在铅山太源畲族乡和贵溪樟坪畲族乡等地以及永丰、吉安、兴国、武宁、德安、资溪、宜黄、乐安等市县的30多个畲族乡村;瑶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瑶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数民族均为散居性质。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人。

经 济

国内生产总值(GDP)2003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8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增幅同比加快2.5个百分点。

GDP比重200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560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227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1043亿元,增长7.4%。人均生产总值6677元,比上年增加848元,增长12.1%。全省生产总值中的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1.9:38.8:39.3调整为19.8:43.4:36.8。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6个百分点,超过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但房地产、卫生、教育等新兴行业增长势头较猛。

工业产值和增长率2003年全年全省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增速比上年加快2.0个百分点。

农业产值和增长率2003年全省农业总产值841.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

外贸状况2003年全省海关进出口额25.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2%,其中:进口额10.22亿美元,增长59.1%;出口额15.05亿美元,增长43.1%,进、出口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28.5个和41.8个百分点。受出口退税力度加大、世界经济回升的影响,除对日本出口略降外,三大贸易伙伴的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对香港增长67.5%,对美国增长39.5%,对欧盟增长40.0%。

外资利用

状况2003年全省合同引进境外、国外资金23.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0%;实际利用境外、国外资金16.64亿美元,增长33.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6.12亿美元,增长48.3%;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759个,增长28.4%。全省新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627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448家;年末实有“三资”企业2939家,比上年增加461家。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2595万美元,增长49.1%;实际完成营业额14825万美元,增长10.0%。

财政收入2003年全省财政总收入285.8亿元,同口径增长21.9%;占GDP的比重已达10.1%,是15年来首次突破两位数。

贫困人口和扶贫江西省贫困人口数为89.5万(2000年末统计数)

2002年1月10日,在江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确立今后扶贫工作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原则。

1、将江西19--1999年3年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300元的563个乡(镇)定为本省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

2、十五期间在563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中,重点扶持1200个村。其中在2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重点乡中扶持720个村,在非重点县的重点乡中扶持480个村。

3、财政扶贫资金80%用于重点村。其中60%用于重点县的重点村,40%用于非重点县的重点村。主要帮助重点村改变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4、在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10%,专项用于科技扶贫。其中,5%用于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5%用于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

5、在财政扶贫资金中专项安排10%用于机动支出。

电 讯

电 台2003年全省共有无线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2.66%,比上年增加0.74个百分点;电视台12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3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4.49%,比上年增加0.38个百分点。

电 话2003年电信业务总量128亿元,增长18.5%。住宅电话发展迅速,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10.8万门,总容量达到548.3万门。年末全省市内住宅电话用户224.2万户,与上年持平;移动电话全年新增用户96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35.1万户,增加17.8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27.6部/百人。邮电通信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交 通

铁 路江西水陆交通便利,铁路有浙赣、向(塘)九(江)、鹰厦、皖、赣等主要干线,通车里程2241余公里,营业车站200个。

公 路公路以南昌、赣州、吉安、上饶、抚州、宜春九江等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通车里程37318公里。总里程中,有30.48%的公路是高级和次高级路面。江西县县基本实现了路面油路化,100%的乡镇通了公路。

水 路水上交通以鄱阳湖为总汇,长江为出口,五河航道错纵各地,通航里程共5537公里,九江港可直接与国外通航。有年吞吐万吨以上的港口56个,码头泊位712个。

民 航民航有从南昌出发的国内和省内班机直达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长沙、西安、宁波、厦门、温州、福州和赣州等地。此外,从庐山还可直接飞北京及广东惠阳.

住宿:江西的五星级宾馆并不多,但一般三星级和四星级宾馆的设施和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三星级宾馆的价格一般在二三百元左右,四星级宾馆一般在六七百元左右。

美食:江西菜点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镇及井冈山等地区的特色风味,总地来说,江西菜善烹山珍野味和水产,菜品色重油浓,喜好辣椒,口感肥厚。

南昌、九江等地的菜肴讲究配色、造型以及多样化的烹调方法,口味也较丰富。而边远山区的烹调则讲究火功,菜肴朴实量足,注重原味,尤其是各地的土产制馔,口味淳厚,充满乡情。江西的风味小吃和面点的品种也较多,制法各异,颇有特色。

江西著名的风味菜点有:三杯子鸡、香质肉、冬笋干烧肉、藜蒿炒腊肉、原笼船板肉、浔阳鱼片、炸石鸡、兴车豆腐、米粉牛肉、金线吊葫芦、信丰萝卜饺、樟树包面、黄元米果等等。

:江西的大城市象别的地方一样,有歌舞厅、游艺厅等活动。除了这些,江西比较有特色的活动主要有观赏奇鸟的活动,南昌等地有专门的旅行团会组织到森林公园去观鸟。

购物:江西自古以来是我国的茶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宁州红茶、婺源绿茶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类名茶。景德镇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开始生产陶器,青花梧桐餐具是青花瓷的代表性产品,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和艺术特色,以数十件至172件配套组成。青花玲珑瓷,光洁透明,不褪色,在工艺上,碧绿透明的玲珑和淡雅清翠的青花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被称为“嵌玻璃”瓷器。手工艺品还有共青城的羽绒制品、余江木雕、吉安樟木箱、河口竹编等。

此外,江西有让人垂涎欲滴的南丰蜜桔、广昌白莲、南安板鸭、泰和武山乌骨鸡、都昌银鱼、安福火腿、南康辣酱等土特产。

交通:

江西民用航空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一个以南昌为轴心,自北向南,以九江、樟树、泰和、吉安、景德镇、赣州连接全省和全国各地及香港的航空运输网,除南昌机场外,江西还有九江、赣州和景德镇3个民航机场。

铁路

全省铁路以京九、浙赣、皖赣、鹰厦、武九5条铁路为骨干,另有横南、向乐、分文、弋樟、张塘、张建、新泰等支线。

公路

江西省公路四通八达,省会城市南昌北往九江、南至樟树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梨温高速公路业已通车,沿320国道进江西省就能上高速公路,直达南昌市和庐山等地方。此外,省内还有6条国道,分别是东西向的316国道(福州至兰州)、319国道(厦门至成都)、320国道(上海至云南瑞丽)、323国道(瑞金至云南澜沧)和南北向的105国道(北京至珠海)、206国道(烟台至汕头)。其中105和206国道双双纵贯江西。

水运

江西水路运输发达,水运干线形成两纵两横的格局:赣江和信江为两纵,长江和昌江为两横,全省通航里程4937公里。

我姓佟,是满族人么,是八旗中的镶黄旗么

正确答案:不详……原始社会的劳动人民写那么多干吗?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历代钱币,五彩缤纷。贝币、布币、刀币、圜钱、半两、五铢……在钱币的百花园里争奇斗艳。钱币实乃历史之见证,文物之奇葩。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钱币之最”。笔者仅就个人所知,把它们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如有不妥,请指正。 1.中国最早的钱币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越来越多,交换的物品种类不断增加,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于起就需要以某种天然物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因此可以说,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起动使用的是天然贝,以后又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 2.中国最早的金币 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使用黄金了,但是最初黄金只是用来作为装饰品或当作赏赐、馈赠物的。在我国,黄金作为货币应以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金版为最早。 这种郢爰金版形状像一块块豆腐干,上面打上许多印记,计有“郢爰”、“陈爰”、“鬲爰”等五六种,使用时根据需要临时凿开。因为金版上的印记大部分为“郢爰”二字,故称“郢爰金版”或“郢爰金饼”。这些印记像印章一样,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印子金”。 3.中国最早的银币 14年秋天,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农民在挖石灰池时发现一件三足带盖铜鼎,内藏有银布币18件,重3072.9克。银币皆为铲形,銎(qiong音琼。铲上按柄的孔)作圆柱状,除一件空前外,其余均为实首。按布体大小可分为长、中、短三型,其中最大者长15.7厘米,宽5.8厘米,重188.1克;最小者长8.4厘米,宽5.8厘米,重134克。《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介绍,从造型、制作特点看,这批银布币属于春秋中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最早的银质货币。笔者认为,它应属于专门用以赏赐或贮藏的钱币,而不是流通货币。 4.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各种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成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领域,基本上是四种形状各异的货币体系,即贝币体系、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及圜钱体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对刀、布、贝及圜钱,对我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为此而颁布了法令。“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黄金用于大额支付或赏赐,而半两钱则为日常流通货币。秦半两“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是我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5.中国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1980年8月陕西省咸阳市北塬下出土一枚五铢金币,其形制与常见的西汉铜五铢相同,圆形方孔,钱的正反面均有轮廓,直径2.55厘米,正面穿上横郭,金币重9克,经化验金的成色为95%。据钱币专家鉴定,这枚西汉五铢金币的铸造时间当在武帝元狩五年至宣帝神爵四年之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所见的年代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6.中国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 1955年南京光华门外黄家营五号六朝墓出土银五铢二枚,其形制为东汉五铢,也可能是六朝时仿制,应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可能是殉葬的冥币。 7.中国最早的铁钱 钱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铁钱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成都称帝时所铸的铁五铢,现此说已被否定。解放后在我国湖南长沙、衡阳和陕西西安等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数量不少的铁质半两钱,仅长沙西汉古墓一次出土就达32枚,面文篆书“半两”二字,方孔无郭或有郭,其形制、轻重与文帝四铢半两十分相近。因此可以说,这种西汉初期的铁质半两是我国最早的铁钱。 8.中国最早的铅钱 我国各地曾先后出土墓葬或窖藏的各种铅钱,如铅质郢爰、铅质圜钱、铅质大泉五十、铅质五铢等。但是这些铅钱不是冥币,就是民间私铸的伪钱,并非真正官铸流通货币。我国官铸流通铅钱应以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审知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所铸铅质通宝小平钱为最早,有光背、背“福”字及背“闽”字三种。 9.中国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 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了第一次货币制度的改革,除原有五铢钱继续行使外,又发行了三种新的货币,即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 一刀平五千的形状很像现在的钥匙,钱体由刀环和刀柄两部分组成,环文上曰“一”,下曰“刀”,柄文为“平五千”三字,其中环文“一刀”二字用黄金嵌错而成,俗称“金错刀”,每枚值五铢钱五千个。 一刀平五千是我国最早使用,而且也是惟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也有不少赞美“金错刀”的内容,如杜甫诗:“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11.中国使用时间最短的钱币 1861年7月,清咸丰皇帝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病危,特封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处理国事。不久,咸丰帝病死,八大臣遵从遗诏,拥立载淳为帝,拟定次年改元“祺祥”并铸造“祺样”钱币。而慈禧则以她和慈安名义,联络当时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于9月30日发动宫廷,逮捕八大臣,并将肃顺等三人处死。这就是有名的“辛酉”,又称“祺祥”。不久,慈禧纳大学士周祖培奏议,废止“祺祥”年号,停铸“祺祥”钱,改用“同治”年号,并铸“同治”钱币。“祺祥”年号是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确定的,但到当年十月五日即被废除,仅仅存在69天,“祺祥钱”可说是我国使用时间最短的钱币。 12.中国最早的年号钱 中国帝王使用年号始于西汉武帝,但是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却是十六国时李寿所铸的汉兴钱。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的侄子,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汉兴钱。汉兴线按钱文排列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竖汉兴”或“直汉兴”,另一种是左右排列,俗称“横汉兴”。 13.中国最早的国号年号并铸钱 公元419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还都统万(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改元真兴并铸“大夏真兴”钱。大夏乃国号、真兴乃年号。“大夏真兴”钱是我国最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在一起的钱币。 14.中国最早铸有地名的右孔圆钱 零陵先贤传曰:“刘备拔成都,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这里所说的直百钱即指直百五铢。有一种背面有“为”字的直百五铢乃刘备在四川犍为所铸,是我国最早铸有地名的方孔圆钱。 15.中国最早背铸纪年的钱币 中国钱币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起在钱背加铸年份,如淳照七年的钱在背面铸一“柒”字,八年的钱在钱背铸上“捌”字,都是大写。从九年以后改为小写,一直到十六为止。这一办法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所以说,淳熙元宝是我国最早背铸纪年的钱币。 16.中国唐朝最初的年号钱 一般人误认为通宝是我国唐朝的第一个年号钱,其实这是不对的。是唐玄宗于公元713年改的年号,而通宝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通宝钱文中的“”并非年号,而是取“开创新纪元”之意。那么唐朝第一个年号钱是什么呢?它是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铸造的乾封泉宝,行用仅一年。 17.中国最珍贵的佛寺供养钱 山西五台山乃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招商:80673883 ·男人给她最大满足·千龙博客再现江湖 ·北京名片大家选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1988年春天修建佛塔时挖出一批淳化佛像金钱,黄金质地,成色在90%以上。钱径2.4厘米,厚0.12厘米,穿径0.5厘米,每枚重约12克。正面钱文为行书“淳化元宝”四字,背面铸有左立、右坐两尊佛像。坐佛背部有佛光屏,立佛为韦驮,手持如意。两尊佛像下均有莲花座。佛像造型逼真,体态栩栩如生。佛身立体隆起钱面0.2厘米,五官清晰可辨。 淳化是北宋太宗年号。这批淳化元宝金钱,背铸佛像,造型奇特,显然是当时皇室专门铸造并敬奉五台山寺庙的供养钱。像这样成批的金质佛寺供养钱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18.中国最早的对钱 所谓对钱,是指两个钱钱文相同,铸地相同,大小、轮廓等形制又完全一样,不同之处是两种书体。南唐李璟所铸通宝小平钱有篆、隶两种书体,是我国最早的对钱。据说篆体通宝为大书法家徐铉书写。 19.中国最早的御书钱币 中国古代钱币的钱文有许多都是由皇帝亲自书写的,称为御书钱。如北宋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和背“陕”字宣和通宝就是由宋徽宗用瘦金体书写的。我国最早的御书钱是北宋初年的淳化元宝,钱文由宋太宗赵炅(jiong音迥)亲笔书写,分真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书体。 20.中国历史上名称最繁杂的一种钱币 南宋嘉定钱是我国历史上名称最繁杂的一种,按面额分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共四种,每一种面额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计有元宝、永宝、之宝、金宝、兴宝、安宝、新宝、洪宝、万宝、正宝、真宝、崇宝、封宝、至宝、隆宝、重宝、珍宝、通宝、泉宝等。 21.中国面值最大的金属铸币 国宝金匮直万是一种造型很奇特的钱币,钱体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圆形方孔,篆书直读“国宝金匮”四字,下部为一铲形,篆书“直万”二字,此钱被公认为是王莽时期的货币。因金错刀钱文为“一刀平五千”,即一枚值五铢钱五千个,那么此钱钱文“直万”,即一枚值五铢钱一万个。所以说,国宝金匮直万是我国面值最大的金属铸币。 22.中国最早的铅质雕母钱 铅质雕母钱,据史料介绍只有清朝光绪通宝宝苏、宝顿等,其他未见。而元朝大元国宝当十铅质雕母钱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发现。此钱直径4.6厘米,重53.3克,是仿照金代泰和重宝当十钱雕刻的。二者在制作风格、大小厚薄、文字粗细等方面完全一样。此钱雕成后准备铸造铜钱流通使用,可能因“国宝”二字不太适合作钱币名称,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故未见此类铜钱行用。这枚大元国宝当十铅质雕母钱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乃我国最早的铅质雕母钱。 23.中国最早的铜质雕母钱 雕母是以铜、象牙、铅、锡等作为币材,用手工雕刻的钱币。用它铸造母钱,再用母钱翻铸流通钱币,因之钱币界也把雕母称为祖钱,言其为钱之始祖也。 我国最早的铜雕母钱应为南京博物院所藏明朝嘉靖通宝折十大钱。此钱铜色金黄,质地细密,表面光洁滑润,无气孔砂眼,字口如斩,刀痕犹存。我国雕母钱清代尚多,明代仅有万历通宝、崇祯通宝等数枚,而此枚嘉靖通宝时间最早,质量最好,堪称钱币之珍品。 24.中国最早的农民起义军钱币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四川青城王小波、李顺领导农民起义,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后王小波战死,李顺继为领袖,声势日渐壮大。第二年农民起义军攻占成都,李顺称王,建国号为大蜀,定年号为应运。不久起义军便被北宋统治集团镇压下去,李顺也在城破时牺牲。李顺称王时曾铸应运元宝及应感通宝铜铁小平钱,存世极为稀少。此钱现藏上海市博物馆,距今1000余年,是我国最早的农民起义军钱币。 25.中国最早使用减笔字的钱币 我国最早使用减笔字的钱币是太平天国时期铸造的太平天国背“圣宝”。钱文中的国字既不是繁体字的“國”,也不是简化字的“国”,而是“囯”字。 26.中国最大最重的钱币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枚太平天国特大花钱,已破损,现仅存半爿残片,其直径为33.5厘米,厚0.8厘米,半爿重达2170克。这枚特大花钱为黄铜质,遍体鎏金,正面仅存“太天”二字。边缘是二龙戏珠图案,背面尚存一“圣”字,旁有双凤图案,边缘是八宝纹饰。这枚钱的钱文若全,可能是“太平天国”背“圣宝”。很明显,像这样大的钱并非流通货币,而是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专门铸币。如果此钱完整无缺,那么它的重量将达4500克左右,大小犹如一个茶盘,因此,说它是我国最大最重的钱币是当之无愧的。 27.中国最轻小的钱币 我国历代都有小钱,小钱有时亦称“恶钱”,是货币贬值的一种表现。如西汉之榆荚半两,鸡目五铢、董卓的无文钱等都是很轻小的,但是最轻小的钱币当属南北朝刘宋景和元年(465年)所铸之鹅眼钱。这种钱“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入水不沉,随手破碎,数十万钱不盈一掬”。因为太轻小,不易保存,所以一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已经很难见到它的实物了。 28.中国最早铸有人物图像的银币 清末光绪年间英属印度卢比大量流入西藏,并且渗透到四川、云南等地,使西南边疆的经济受到严重损害。为了抵制印度卢比的侵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决定由四川省银元局正式铸造四川卢比。有一卢比、半卢比和四分之一卢比三种,中心花有直花与横花之分,横花较少。印度卢比正面铸有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半身像,而四川卢比则铸有光绪皇帝半身像。它是我国最早铸有人物图像的银币,也是惟一铸有帝王像的正式流通货币。 29.中国最早的正式流通银币 我国使用银钱的时间很早,但在清朝以前银钱仅仅作为赏赐、贮存用,而非正式流通货币。我国正式的流通银币应以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铸造的乾隆宝藏为最早。这种银币共计三品,大者重一钱五分,中者重一钱,小者重五分,以中者铸造最多,只限西藏使用。钱币系手工打制而成,钱身很薄,俗称“薄片”。钱的正面为汉文“乾隆宝藏”四字,背面为唐古特文字,也是“乾隆宝藏”的意思。钱币中央有一方形框纹,象征方孔,只是没有打透。边缘铸有年份,分列在上下左右,计有五十八年,五十九年和六十年三种。 30.中国最早的机器铸造银币 我国银币的铸造历史很久,但都沿用浇铸和手工打制两种方法。到了19世纪,世界各国机器工业兴盛,相继出现了机器铸币,这样我国原有的铸币工艺就显得十分落后。清光绪十年(1884年)代表先进工艺的“吉林厂平”银币诞生了,它是由吉林机器官局监制的,是我国最早用机器铸造的银币。 “吉林厂平”银币全套共五枚,分一钱、三钱、半两、七钱和一两五种面额。正面中心为“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官局监制”十二个汉字,在文字两侧各有一条蛟龙,上端有一篆体“寿”字,构成二龙献寿图案。背面中央方框内为汉文厂平纪值,外圈为相应满文,并有云纹图案。这种银币铸造时曾奏呈清廷,但未获批准,故未发行,仅有少量流散民间,所以十分珍贵。 31.中国最早的龙洋 清朝末年,我国许多省份先后铸造机制银币,其中有的银币背面铸有蟠龙纹,俗称“龙洋”。中国最早的龙洋是张之洞倡议铸造的广东龙洋。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大量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自铸银币,以谋抵制。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批准由广东银元局试铸银币,这种银币正面是“光绪元宝四字,中心有四个满文字,也是“光绪元宝”,珠圈内为英文“广东省”及“七钱三分”字样,背面是蟠龙纹,上方为“广东省造”字样,下方为“库平七钱三分”。另外还有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和三分六厘五等四种面额,钱币界叫作“七三番板”,后改为七钱二分,叫“七二番板”。这是我国最早铸造的带有蟠龙纹的银币。样币送到北京后户部下令将正面的英文移到背面,而把背面的中文移到正面,就成为后来广泛流通的广东龙洋。 32.中国最早的铜元 清朝末年,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我国货币制度及铸币工艺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改。手工浇铸的造币法已显得十分落后,理所当然地被机器铸币方法所代替。就铜币而言,广东省造币厂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首先铸造出我国第一套机制铜元——光绪元宝。这种铜元圆形无孔,钱面正中一圆圈,内有“光绪元宝”四个汉字,中心为满文“宝广”二字,圈外靠近外郭有“广东省造每百枚换一圆”字样,钱背正中圆圈内有蟠龙花纹,四周有英文“KwangtungOne Cent”(广东一仙)。以后各省纷纷仿铸广东铜元,基本形制一样,而幡龙花纹及钱背文字排列五花八门,版别极多。 33.中国现在最早的一张纸币 我国早在北宋天圣年间就在四川益州设交子务,由国家正式发行纸币,称为“交子”,但是这种交子现在已看不到实物。 1982年我国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辽代白塔进行维修,在该塔第二层回廊的积土中发现了一张“中统元宝交钞·壹拾文”纸币。这张纸币长16.4厘米,宽9.3厘米,正面上下方及背面上方均盖有红色官印,乃九叠篆文。按1260年元朝始行中统宝钞,1269年八思巴创造蒙古新文字。此宝钞票面上没有八思巴文字,所以说它是1260~1269年期间发行的,比其他现存元朝纸币都要早。因此,这张“中统元宝交钞·壹拾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张纸币,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钞票实物。 34.中国票幅最大的纸币 明朝立国之初,曾仿照元朝早期办法,用钞不用钱,但不久又改为钱钞并用,以钞为主,钱为辅。 明朝的纸币是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的,四周有龙纹花栏,上面横书“大明通行宝钞”六字,花纹栏内两边各有四个字一行的篆书:“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间有古钱图样,下面为“中书省奏准印造,与制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贷银二百五十两”,末有洪武年月日。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设六部,造钞属户部,铸币属工部,所以钞上的中书省改为户部。大明宝钞分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和一贯等六种,其中一贯钞长约34厘米,宽约22厘米,是我国票幅最大的纸币,也是世界上票幅最大的纸币。 35.中国票幅最小的纸币 清宣统元年(1909年)浙江省将原官银号更名为浙江银行,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中华民国浙江银行,原为官督商办。民国4年(1915年)改为浙江地方实业银行。民国12年(1923年)官商股份分开,各自营业,商股称为浙江实业银行,官股称为浙江地方银行。后者为解决当时辅币之不足,发行了一种面额为一分的纸币,这种纸币长仅5厘米,宽仅2.5厘米,是迄今为止我国票幅最小的纸币。 36.中国最早的一张人民币 1948年时任华北银行发行科科长的石雷所收藏的一张面额为伍拾元的人民币乃是我国第一张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发出了金字第四号布告。布告说:“为适应国民经济之需要,特商得山东省、陕甘宁、晋绥两边区同意”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于本年十二月一日起,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在发行的当天,石雷在经过有关部门同意后,用冀南钞换下了第一批人民币中的第一张,并珍藏至今。 石雷珍藏的这张人民币面额为“伍拾圆券”,冠字为罗马字“ⅠⅡⅢ”,号码为“00000001”。人民币上的汉字,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华民国”、“伍拾圆”等均为当时任华北人民的董必武所书写,字体秀丽大方。 37.中国最大面额的纸币 国民党统治时期,社会,经济萧条。为了应付通货膨涨的被动局面,伪不断发行大额钞票,十万、百万、千万等大面额纸币先后出台。其中面额最大的当属“六十亿圆”纸币,是1949年在新疆发行的。 38.中国最早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钱文的钱币 17年辽上京遗址出土一枚契丹文大钱,释文为“天朝万顺”或“天朝万岁”,据考证为耶律阿保机建国前(907年)铸。这应该是中国最早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钱文的钱币。 39.中国最早的钱币学专著 我国最早的钱币学专著是顾烜的《钱谱》。顾烜系南北朝梁人,曾任建安令,赠侯爵,乃孙吴丞相顾雍之后。据南宋洪遵《泉志》记载:“(古钱币)岁益久,类多淹没无传。梁顾烜始为之书。凡历代造立之原,大小轻重之度,皆有伦序,使后乎此者可以概见”。可惜这部最早的钱币著作已经失传。 40.中国现存最早的钱币学著作 我国钱币学遗产非常丰富,早在一千四五百年前就有了钱币学的专著,但是北宋以前的钱币学著作均已失传。幸存于今的最早钱币古谱当推南宋洪遵《泉志》一书。 洪遵(1120~1174年),南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二十三岁中词科,赐进士,后擢为秘书省正字。曾任资政殿学士,卒溢文安。著有《订正史记真本凡例》、《翰苑群书》和《谱双》等书,其中以《泉志》一书最著称。《泉志》成书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共著录钱币348枚,其中如永光、景和、天成、乾封泉宝大钱、天策、永隆、天德、通行泉货、天赞等均为钱币之大珍。《泉志》对先秦货币之断代等问题均有独到的见解,对我国后世钱币学之研究影响甚大。

女孩取这个名字怎么样严钰茹

根据你的介绍,你家原来很可能是汉八旗,这样吧 刚给你找了一下关于满族高氏的资料 贴给你看看。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满族高氏家族初探

高大明

满族先人在68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生活在兴凯湖一代,以渔猎为生,进入了父系社会;从西周时代就开始与汉族有着割舍不开的联系,数千年的民族融合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满族的先人本来居住在东北的北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由于历史上曾一度出现寒冷时期,先人们逐渐向南迁移,与中原有了更多的交往,在唐宋时期才真正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金代是满族的前身女崛起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由于崇尚和学习汉文化,女逐渐进入了当时的现代社会,成了中华民族中举足轻重的一员。经历了元、明两代的几百年时间,女又与其它北方少数民族融和,又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势力,在努尔哈赤的英明领导下,在明未统一的满洲,形成了满族这个多民族共融的大家庭。

据赵维和《新宾清前史研究论丛》中“辽东满族望族八大姓氏探源”考证,满族集居地辽东地区常将佟、关、马、索、赫(也有认为是叶氏的)、富、那、郎八个满族姓氏推崇为陈满洲著姓,这种称谓反映的是清代中期以后满族人改用汉姓后的人口情况。这八个姓亦是由金代女后裔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体现民族文化融合的漫长历史过程。

那么满族的高氏是怎么演变的呢?从表面看,这八姓中并不包含高姓,但由满族姓氏演变过程可知,赫舍里氏源自女真纥石烈氏,这是姓氏在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由于先人战功显赫,成为金代的皇亲国戚,因此族众庞大,远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这一姓氏之前,即有其他族支的纥石烈氏冠用新的姓氏分离出来,由纥石烈氏冠用汉译高姓的一支,即是这样分离出去的。另据《满族姓氏来源》介绍,金代女真“纥石烈”入居中原后,元朝时改汉姓高、卢。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未改为汉姓高、卢的纥石烈氏改为赫舍里(或何舍里、赫舍哩);在清代后期赫舍里氏改汉姓为赫、何、张、康,也有资料认为还有改为高姓的。因此说,追朔到金、元时代,满族高、卢与赫、何、张、康是同一族源。

高氏是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著姓。渤海人,完全接受了汉族文化,在享国229年期间,全面汉化。 包括官制、服饰,他们是最早使用汉字姓的满族先世,据宋洪皓《松漠纪闻》载,其王以大为姓,右姓有:高、张、杨、窦、乌、李数种,部曲奴婢无姓。近人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共收录渤海人姓氏有大、高、张、杨、窦、乌、李、任、马、葱、贺、德、公、慕、冯、安、王、壹、史、吕、辛、门、崔、裴、吴、朱、解、赵等。

宋人《三朝北盟汇编》载:女真姓氏“那懒”谓“高”。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乞石列曰高。另据朝鲜古籍《李朝实录》载:铁岭北部女真阿大伸千户高难,以高为姓。详细叙述为:唐朝没落,五代纷争。源于鲜卑的契丹人迅速兴起,统一了契丹八部,消灭了渤海国,建立了大辽帝国。渤海国人沦为亡国奴,其姓氏不变,习俗不变。黑水靺鞨等的姓氏开始出现在史籍上。《三朝北盟汇编?女真史》谓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其姓氏则曰“完颜”谓“王”,“赤盏”谓“张”,“那懒”谓“高”,排磨申、独斤、奥敦、纥石列、秃丹、婆由满、酿剜、梦剜、陀幔、温迪掀、棹索、拗兀居、尼漫古、棹角、阿番孛木律、兀毡孛木律、孛木律、遇雨隆、晃兀、独顶、阿迭、乌陵、蒲察、乌延、徒单、仆散、温敦、庞古。至唐末部落繁盛,共有三十首领,每首领有一姓,通有三十姓。对此,《高丽史》也说女真有三十姓,这30个姓中,有由“那懒”改姓的高氏,还有尚未改高氏的“纥石烈氏”。

满族高氏的老姓包括:瓜尔佳氏、高佳氏、佟佳氏、萨克达氏、赫舍理氏、郭洛罗氏、果尔吉氏、舒穆哩氏、巴岳图氏、郭尔罗斯氏、纳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郭尔佳氏(锡伯族)、高氏(汉族)等。 但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满族姓氏渊源》介绍,出了索尼等名人的清朝大姓赫舍里氏(又称赫舍哩氏、赫舍理氏)在光绪初年改汉姓高、康、赫、何张等(也有资料说赫舍里只改为赫、康、张3姓);而且据《沈阳满族的姓氏分布和主要氏族》介绍,满族的果尔勒斯氏、啯氏均改汉姓高,而且《吉祥满族》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又介绍满族中还有高佳氏、高达玛氏和高氏,这里所说的高佳氏可能是汉族融入满族中的高姓,因为满族中某佳氏一般表未原祖是汉族。而高氏可能是指金元时期的纥石烈氏后译成汉姓的一支,笔者估计这三姓均在目前的满族高氏之中;再据《满族故乡网》“丹东地区的满族人渊流”介绍,“满洲八旗有锡伯兵,其后裔大多融入满族共同体。锡伯人原居吉林伯都讷(吉林扶余),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又有300名锡伯兵和家属来凤凰城戍边,其姓氏有白,温,何,杨,沈,莫,吴,那,高等”,其中高姓是锡伯族郭尔佳氏,这就意味着高氏还有从锡伯族演变过来的一支;除此之外,蒙古八旗中的某些姓氏经过数百年现满族人共同生活及通婚等也可能演变成满族的高姓了。这就是说,除纥石烈氏译汉姓为高外,另有果尔勒斯氏、啯氏(或郭络罗氏)、高佳氏、高达玛氏、一些锡伯族同胞、蒙古族人也改汉姓高了。这些家族就是现在的满族高姓。

昆仑玉虚铁杆会员8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著姓。宋人《三朝北盟汇编》载:女真姓氏“那懒”谓“高”。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乞石列曰高。另据朝鲜古籍《李朝实录》载:铁岭北部女真阿大伸千户高难,以高为姓。

老姓包括:瓜尔佳氏、高佳氏、佟佳氏、萨克达氏、赫舍理氏、郭洛罗氏、果尔吉氏、舒穆哩氏、巴岳图氏、郭尔罗斯氏、纳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郭尔佳氏(锡伯族)、高氏(汉族)等。

金代纥石烈部族人,姓氏为纥石烈氏,是以部为姓的。虽然其原居住地是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黑龙江省呼兰县志中也说呼兰河流域有纥石烈部,那是在辽代,称生女真),但金代的部分女生活的区域远及中国的长江以北,这部分人接触汉文化的机会多,学习汉文化、崇尚汉文化,改为汉姓自然是十分正常的。尤其是纥石烈家族,出过几位金国的栋梁之材,自然家族人丁兴旺、文化水平高。

据据《满族网站》中金代名将纥石烈志宁中记载:纥石烈志宁(?—1172),本名撒曷辇。他以“沉毅有大略”(见《金史?纥石烈志宁传》)著称,是金世宗时的一员名将。“纥石烈志宁是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胡塔安人。纥石烈是著名的女真部落,从五代祖韩赤以来,就世与皇室完颜氏通婚。志宁父撒八,海陵王时曾历任东平尹、开远军节度使等官。志宁的岳父完颜宗弼(即金兀术),是金代女真族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诸婿中,志宁最得宗弼的喜爱。熙宗时,志宁曾担任过护卫等官。海陵王时,志宁颇受信任,官职逐渐升迁,开始显露头角。他官拜右宣徽使、汾阳军节度使、兵部尚书,改任左宣徽使、都点检,迁枢密副使、开封尹。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王南伐失利,完颜雍在东京(今辽宁辽阳)发动,即位称帝,是为金世宗。当时,志宁正担任北面副统,与都统白彦敬领兵镇压契丹农牧民**军。他们行至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闻世宗有异志,就密谋起兵进攻世宗。世宗即位后,派使者招降。白彦敬、志宁连杀其使者九人。世宗派完颜谋衍前来进攻。志宁本想率军抵抗,但“众不肯战”,不得已归降。世宗为稳定政局,对先朝重臣取宽容政策。他对曾拥兵反对自己的志宁等人,非但不予治罪,反委以重任。这使志宁深为感动,决心不辜负世宗对自己的信任。他南征北战,功劳卓著,成为世宗时一员著名的战将。他的重要的军事活动,一是镇压契丹农牧民**,二是**北进的宋兵,促成“隆兴和议”的达成。

据《金史?列传》记载:“纥石烈恒端,西南路忽伦宋割猛克人,袭兄银术谋克。泰和伐宋,充行军万户,破宋军两千于蔡州,加宜武将军。自寿州渡淮,败宋步骑一万五千于鹞子岭,遂克安丰军。”

估计是由于金的倒台,使纥石烈部族在元末明初迁徙到现在的延边布尔哈河、汤旺河、陇乌河流域,并从中分出赫舍哩氏,赫舍里氏“世居都英额地方,国初,硕色来归,隶属满洲正黄旗。通满、汉、蒙古文,其子索尼亦能满、汉、蒙古文,由头等侍卫历著战功,受世祖章皇帝顾命,为辅政大臣,授一等公,谥文忠。其祖墓在昭陵左掖”。正是赫舍里族人有如此功名地位,才使家族壮大,发展成清代满族著姓。以至于后来分为赫、张、康三个汉姓”。

遗憾的是本人没有发现早在元代就已经从纥石烈氏中分出的高氏的文字史料。

《呼和浩特市的满族姓氏表》介绍,高姓祖居长白山,佛阿拉、白都讷、完颜等地,原姓赫舍里氏、乞石烈氏、高佳氏。笔者认为,祖居长白山的高姓包括纥石烈氏的后人,但不能排除其中有郭络佳氏和果尔勒斯氏的后人,因为这几个家族都曾居住在长白山附近;而祖居白都讷(又称伯都讷,吉林扶余)的自然是锡伯族人了。

据《吉祥满族》中“潜移默化变姓氏”一文中介绍,高姓来源于满族赫舍里、高佳、郭络罗三满族姓氏,其中郭络罗应与啯为同一满族姓氏,只是译出的汉字不同。

据《满族姓氏源流》介绍,高姓来源于高佳、何舍里、果尔勒斯三姓,而赫姓来源于赫舍里。这里的何舍里与赫舍里应该是同一个满族姓氏,只是译音不同。

《沈阳满族》中介绍,沈阳的满族高姓是近代从全国各地移居沈阳的满族。如沈阳市高压阀门厂满族工程师宝家谱记载,他的先祖籍居长白山西部张玉道沟(笔者注:张玉两字可能有误),系果尔勒斯出旗界内地而即名白果尔勒斯,姓即高氏也,自其六世祖随征至奉天就籍,居奉天城东正蓝旗界内上伯官屯,占地立碑,而长祖于顺治二年人北京内务府正黄满洲额恒佐领管下,籍居北京城南门外,官职诰封中宪大夫…后人拨入义州正蓝旗满洲,后人在义州房身沟高石虎人塔子长山子……于光绪二十三年,特克申充当义州正蓝旗丰升阿佐领管兵,二十五年,蒙锦州副都统赏给五品顶戴,二十六年来充当领催"。后人近代来沈。说段话表明他们的祖先是满族的果尔勒斯氏。起名范20字如下:

回复收起回复2楼2007-10-19 08:24举报 |我也说一句

昆仑玉虚铁杆会员8臣德文庆广,清福占云升,增盛富兴有,祥瑞永俊恒

从上文可知,这是果尔勒斯氏(可能与郭尔罗斯氏同姓)改汉姓的高氏,与纥石烈氏不是同一个家族。

郭落佳氏(同郭络佳氏)谐音取“高”为姓,现居住在凤城红旗镇四家村。因此这个高姓与纥石烈后代无关。而且笔者也不明白为什么满姓中还有一个“佳”家。

高佳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盖州(辽宁省盖县)、辽阳、吉林乌拉等地,后改汉姓高。著名人物有:乾隆慧贤皇贵妃,慧贤皇贵妃之父文华殿大学士高斌、高晋。

高达玛氏的情况不详。

另有资料介绍,高氏本汉族(尼堪、台尼堪、抚顺尼堪)姓氏,尼堪在满语中是汉族的意思,见于《八旗满洲姓氏通谱》,世居沈阳、辽阳等地,著名人物有: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布达理,淮阳道高成美。

我们高氏家族属正黄旗,清未(从青冈县成立前,即1904年前)与关、韩、白、吴等姓满族人一起到黑龙江省青冈县柞岗乡韩永河村定居。据老辈讲,来自辽宁凤城,也有人说来自江南(吉林?)。先到黑龙江兰西,后到青冈。那时还没有青冈县,韩永河村这个名字还是因韩家的韩永河早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立志回乡,搞,去逝后国民为记念他以此作为这个满族聚居地的地名,解放后改成拥政村。据老人回忆,这个满族树的一引起满族人是金兀术的后代,原因是在过节(可能是春节)时在烟囱后烧包服(可能是这两个字)。

高氏家族来这里的是哥俩,不知是否是亲兄弟,各自带着谱单,其中哥哥是我的太爷的父亲。到我这辈已经5代人了,老哥俩生了至少7个儿子(我有六太奶、七太奶),到我爷爷辈有至少兄弟7个,父辈不记其数,我这辈和下一辈更多,族人的住地分为东高家和西高家,我的祖辈的后人住西高家。由于家谱(黄丝绸布上写的满文)已经遗失.因此不知家族原藉在哪,还有什么人?

我的太爷叫高文生。据我祖父讲,清未或民国初年请一个蒙古老先生看过家谱,告诉我祖父辈名字应范永字,而东高家也请了一个蒙古先生,说祖辈应范德字,这可能是俩人的满文水平不同所致,因此这辈人范字不同,但我的父辈同范春字。根据范字对比,我们的高姓不会是果尔勒斯氏改成的高氏,而且据黑龙江省双城的赫氏网友讲,他们是凤城赫舍里氏迁入双城的两支,现在都在双城,我们的两祖辈自然也不是赫舍里氏族人。因此我们可能的姓氏有:

纥石烈氏在元代译成的高姓家族的两支;

高佳氏两支;

郭络佳氏音译的汉姓高氏;

高达玛氏简化成的汉姓高氏;

锡伯族人改满族的高氏;

蒙古族人改满族的高氏;

汉军旗人高氏。

既然我祖辈是在清未才迁到黑龙江省,而且是和那么多满族同胞一起迁去的,那他们肯定是在原藉时在一块居住或在附近居住,那时通讯不发达,不可能是通过简单的联系就一起去黑龙江省的。因此还应该到目前居住这几个姓的满族人居住区去寻根。

另外,我的长辈人讲,在清朝时我们家族有男孩出生时,清每月给2两银子。而且直到我母亲辈,还用满语称呼母亲为讷讷,称父亲为玛玛,我母亲刚嫁到我们家时听见二婶的孩子喊讷讷,她说“二婶,你家孩子饿了!”,闹了一个笑话;那年,我亲耳听七太奶和奶奶唠磕时说过这两句称呼,有一段时间我总琢磨:怎么能管爸爸叫“骂骂”呢?当时还觉得挺好笑呢!

写了这么多,就是盼望高氏族人和知情者能多介绍满族高氏的家谱,将高氏寻根事业进行到底!

同时也建议我们满族同胞都参与寻根,将本族的家谱公开,使没有家谱但有一些线索的同胞能很快认祖归宗。这对满族的发展必然有很大意义。

鸡年吉祥!

作者简介

高大明,满族。1957年生于黑龙江省青冈县韩永河村。从事环保与贵金属冶金技术研究工作,教授级高工,享受院特殊津贴。

严钰茹

文化印象78 分。(主要参考成语、诗词、名言、名人用字等因素)

五格数理98 分。(主要参考了名字用字的姓名学笔画组合的搭配关系)

用字的意义:

钰:宝物;坚硬的金属。(此字在人名库出现约:151,570次)

茹:茹字的本义是指蔬菜,后也因此而引申为吃。(此字在人名库出现约:160,220次)

《说文解字》释云:飤马也。从艸如声。

总评:

钰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茹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钰搭配。

字义钰表示宝物、珍宝、贵金属;茹表示包含、茹古涵今,意义优美。

音律严、钰、茹的读音是yán、yù、rú,声调为阳平、去声、阳平,音律较好。

字型严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20画;钰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3画;茹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2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20-13-12,五格大吉。

意蕴暂无。

文化印象:成语释名、趣味解释、名言名句和名人用字

成语释名:

暂无。

趣味解释:

珍宝 · 包含

贵金属 · 茹古涵今

宝物 · 包含

名言名句:

好云游,是马钰。

-马钰《苏幕遮 赠马公》

风餐露宿,含辛茹苦。

-袁燮《丁未之冬营房告成有亭翼然名之曰劝功且为歌》

从斯马钰登高眺。

-马钰《金鸡叫》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名言名句

名人用字:

林学钰:水文地质和环境水文地质学家。原籍福建福州,生于上海市。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钰源:2008年北京奥运会竞技体子团体冠军。

陈茹玉:化学家。福建闽侯人。编著《有机磷化学》等专著6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赵佩茹:(1914—13),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传统解析:五行八字、属相、五格数理

五行、属相分析:

温馨提示:由于您没有指定详细的出生日期和时间,故此信息无法获取。因为五行八字需要提供详细的生日信息才能进行推算!

五行属相

>>五行、五格、生肖起名 五格数理解析:

结构解析外格 13

(阳火)  1严 20钰 13茹 12天格 21

(阳木)人格 33

(阳火)地格 25

(阳土)总格 45 (阳土)天格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其数理对人影响不大。

地格数又称前运,影响人中年(36岁)以前的活动力。

人格数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的一生命运。

外格又称变格,影响人的社交、智慧等,其数理不用重点去看。

总格又称后运,影响人中年(36岁)以后的命运。

天格21解析明月光照,独立权威数。

地格25解析英俊刚毅资性聪敏数。

人格33解析家门隆昌的才德开展数。

外格13解析智略超群的博学多才数。

总格45解析顺风扬帆、新生泰和的万事如意数。

三才解析

(天人地)受上司的引进,得成功顺利发展,基础强固,心身平安,能得长寿,属幸福理想的配置。

基础运解析

(人地)基础坚实,身适安泰,但天格为3或4时,则内部易产生分离倾向。

成功运解析

(人天)受上级长辈的照顾关心,能顺利成功发达。

人际关系

(人外)好礼而多情,思想敏锐,气短易怒,爱好权势和声誉,喜装饰,恋美貌。大多礼貌热情。

上述分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