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上市公司有哪些

2.柴木大盆地为什么叫做“聚宝盆”?

3.我国哪个省的矿产资源最多?

4.矿业城市的矿业城市的发展过程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6.论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新疆克拉玛依黄金金价格是多少_克拉玛依贵金属

我国西北地区的别称  所谓“大西北”是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别称。详见百度百科西北地区词条。 基本释义  

词语:大西北

注音:dà xī běi

释义:行政区划上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总面积约为全国的三分之一;总人口约为全国的十四分之一。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尚未充分开发,深藏比较巨大发展潜力,是国家西部开发的重点工程,也是中原丝绸之路的起点,文物古迹众多,这一地区是中国寻古问今的好去处。 人口结构  据有关资料显示:(单位/万)

陕西:3750

甘肃:2600

新疆:2095.19

宁夏:571万

青海:547.7 资源与生态  资源

1.地大

大西北地域辽阔,包括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共计304.3万平方公里,占西部总面积的57.7%,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1.7%;人口约9000万,为全国的7%;人均土地面积3.8公顷(57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5倍:其中耕地1853万公顷(2.78亿亩),人均耕地0.21公顷(3.09亩),高于全国人均数一倍;草地6544万公顷(9.82亿亩),人均0.73公顷(10.91亩);林地1413万公顷(2.12亿亩)。

2.物博

除土地资源外,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也很丰富,是中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矿藏,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居全国最前列,镍、铜、铅、锌、铬等有色金属,钯、铱、锰、铍、锂、铌、钽等稀有金属,金、银、铂等贵金属,食盐、钾盐、硼、钠硝石等化工矿藏,以及石膏、石棉、云母、石灰石,硅等非金属矿藏,都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3.储运丰富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为33.7万亿元。其中煤炭保有储量达300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主要分布在陕西、新疆和宁夏。石油储量为5.1亿吨,占全国陆上总储油量的近23%,新疆是我国21世纪的后备石油基地。天然气储量为4354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总储气量的58%,其中陕北的天然气储量居全国前列。甘肃省的镍储量占到全国总镍储量的62%。铂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7%。中国钾盐储量的97%集中在青海省。

生态

1.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全年降水量多数在500毫米以下,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柴达木盆地在200毫米以下,河西走廊少于100毫米,敦煌只有29.5毫米,吐鲁番不足20毫米,若羌10.9毫米,几乎终年无雨。

由于降水稀少等原因,西北地区的地表水量约为2200亿立方米/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左右。

新疆上市公司有哪些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其中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32种居西北地区首位。石油、天然气、煤、金、铬、铜、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

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远景十分可观。全疆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黄金、宝石、玉石等资源种类繁多,古今驰名。

新疆面积163.158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常住人口2444.67万人(2017年末)。

扩展资料:

新疆的主要自然资源:

1、水源资源

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中国最大的内陆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多条。

2、森林资源

新疆为中国西部干旱地区主要的天然林区,森林广布于山区、平原,面积占西北地区森林总面积的近1/3。天山和阿尔泰山区覆盖着葱郁的原始森林,多为主干挺直的西伯利亚落叶松和雪岭云杉、针叶柏等建筑良材。

3、生物资源

新疆的野生动物丰富,北疆和南疆各有不同的野生动物。全省野生动物共500多种,北疆的兽类有雪豹、紫貂、棕熊、河狸、水獭、旱獭、松鼠、雪兔、北山羊、猞猁等,鸟类有天鹅、雷鸟、雪鸡、啄木鸟等。

4、土地资源

新疆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28亿亩,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后备耕地2.23亿亩,居全国首位。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在“三山”和“两盆”周围有大量的优良牧场,牧草地总面积7.7亿亩,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居全国第三。

百度百科-新疆

柴木大盆地为什么叫做“聚宝盆”?

截止2018年7月14日,新疆共有54家上市公司,名称如下图:

最新上市的新疆公司是新疆东方环宇燃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7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新疆迎来第54家A股上市公司。

扩展资料

自1996年新疆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至今,总数目前已增至54家。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证监会共核准新疆9家公司A股上市申请。

截至目前,新疆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6111.14亿元,约占新疆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的56%;主要分布在能源、旅游、物流、百货零售、旅客运输、信息技术和建筑建材等行业,资本市场已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持力量。

参考资料: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新疆上市公司目录

参考资料:

?新华网-新疆上市公司增至54位

我国哪个省的矿产资源最多?

如果我们从察尔汗湖,取出一杯水,拿到化验室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以发现它几乎就是一杯液体的矿物质,其中主要成份是盐类,其次还大量生有钾、锂、硼、碘、镁等。察尔汗湖,只是柴达木盆地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咸水湖。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柴达木盆地盐类总储量达数百亿吨,而其中的钠盐可供全世界几十亿人口食用上千年。柴达木盆地的盐类及大量的石油天然气、铅、锌,众多的贵重金属等,它之所以聚集了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实际上与盆地的特殊构造与成因有关。柴达木盆地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演变过程。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缘,夹在祁连山、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之间,呈西宽东窄的不规则菱形状,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海拔一般在2700米至3000米左右。地貌除了有湖泊之外,更多的是风蚀丘陵及戈壁沙漠平原。十几亿年前,柴达木盆地与华北地质单元是一个整体,在5.6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初期,板块发生裂解,柴达木盆地分离出来,这时的柴达木盆地为浅海环境。在距今4亿年前的早古生代末期,由于板块的俯冲及碰撞作用,柴达木盆地南北两侧的海槽开始封闭,从而引起强裂构造运动,使柴达木盆地处于隆升状态。从3.2亿年的石炭纪到2.2亿三叠纪,柴达木盆地继续由海洋到陆地过渡,并且有少量的火山喷发。在2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的进一步作用,海水逐渐从盆地退去,从而上升为陆地。

从2000-1500万年的晚第三纪开始,随着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的碰撞作用加剧,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这时,柴达木盆地已完全与西侧的古地中海隔开,成为典型的内陆盆地,同时与周缘山系的的高度差也在增加。这样高山屏障就挡住了来自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的季风,使柴达木盆地的气候变得异常干燥,其生态环境也由湿热的森林草原型转变成草原荒漠型。

总之在几亿年间,柴达木盆地,由陆地变为海洋,又由海洋变为了陆地。在其漫长的海陆变迁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地质作用,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海陆变迁,把大量的海洋生物掩埋在地下,可能转化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石油及天然气,柴达木盆地已探明油气田二十余个,石油地质储量2亿多吨,天然气1500多亿立方米。地壳运动,造就了铅、锌等储量可观的矿藏。火山喷发,岩石风化,又经过长时期的水流冲击,把大量盐类物质,其中还有众多的稀有金属,汇聚在一起,而水份在干燥气候条件下蒸发,最后就形成了盐湖及盐类矿床。柴达木盆地石盐储量640亿吨,镁盐48亿吨,钾盐4.4亿吨,是地球上陆地盐类蕴藏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矿业城市的矿业城市的发展过程

陕西。陕西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陕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较齐全,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之一,许多矿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陕西省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2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57种,水气矿产3种。我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矿产种类较齐全,但结构不尽理想;资源丰富,但总体勘查程度低,可经济开采的储量少,难以开发利用的资源量多;能源矿产具突出优势,但一些支柱性矿产短缺;除能源矿产外,金属、非金属矿产特大型、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富矿少,中低品位矿多,单一矿少,共伴生矿多。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特色明显。陕北和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关中以金、钼、建材矿产和地下热水、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岭巴山地区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为主。我省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陕西省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的重要矿产有:盐矿、煤、石油、天然气、钼、汞、金、石灰岩、玻璃石英岩,高岭土、石棉等,不仅资源储量可观,且品级、质量较好,在国内、省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有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矿产,如铁、铜、锰、铝、锡、钨、铂族金属、萤石、钾盐、磷、金刚石等,或贫矿多、或探明储量少无可供规划矿区,或开发利用条件差,少数矿种至今仍未探明储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大约从公元前三千年开始,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埃及和中国相继进入青铜时代。青铜成为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导致对铜和锡矿石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人类历史迎来了第一个矿业活动高峰。考古资料表明,当时存在大量的矿石开采、冶炼、铜器制造一体化的矿业城镇。在埃及的西奈半岛、我国的陕西、河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发现了这类铜矿石采、冶和铜器制造工场的遗迹。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发明了炼铁术,铁矿石的开发进入活跃阶段,加上对金、银、铜、锡等金属越来越多的开发利用,矿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国在西周-春秋时期,采矿活动已具有相当规模。到汉代开采的矿产已有铜、金、银、锡、铅、铁、盐、辰砂、雄黄、雌黄、玉、天然气等十余种。公元前一世纪时,每年有十余万人攻山取铜铁,其采矿规模可见一斑,为此聚集的人口形成了若干矿业城镇。

我国煤的利用很早,在西汉时河南巩县铁生沟就已试用煤来炼铁,西晋时煤炭开采已很普遍。进入中世纪后,随着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生产力的提高,以手工作坊式生产的采矿-冶炼-制造业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矿业同工具制造、武器制造、钱币制造、生活用品制造和燃料的关系更为密切。我国大多数的古代矿业城镇,如安徽繁昌、安徽铜陵、河南鹤壁、山东莱芜、江苏徐州、辽宁辽阳、黑龙江阿城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其中有许多一直延续到现代。

古代社会属农业经济,生产力水平很低,矿业规模小,不可能形成大的矿业城市,而是星罗棋布的小型矿业城镇,其人口规模一般为数千人。 17世纪末18世纪初,以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为标志,一批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首先导致了对煤矿的大规模开采,在英国、法国、德国形成了具有现代规模的煤矿城市,如英国的伯明翰、纽卡斯尔、加迪夫、谢菲尔德,法国的洛林,德国的鲁尔区等。欧洲煤矿城市的兴起,满足了欧洲工业革命对煤炭的需求,为第一批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方工业化早期的矿业城市

由于工业化改变了几千年来的传统生产方式,由作坊式手工生产转变为大规模机器生产,大量制造机器对钢铁的需求剧增,随之而来的是铁矿的大规模开发和钢铁工业城市的兴起。上述欧洲工业化早期形成的煤炭矿业城市中的洛林、鲁尔区、谢菲尔德同时也是钢铁工业城市;此外如英国的诺丁汉、米德尔斯堡,瑞典的基鲁纳等都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形成的以铁矿为依托的钢铁工业城市。

西方工业化早期的矿业城市

独立后的美国、加拿大相继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工业化进程。在美国,出现了以匹兹堡为代表的大型煤炭、钢铁城市;在加拿大,钢铁城市哈密尔顿、煤炭和钾盐城市萨斯卡通、镍都萨特贝里也迅速发展起来。19世界中叶,美国首先开采石油。石油进入能源领域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随之出现了一批石油城市,如美国的休斯顿、加拿大的卡尔加里、爱德蒙顿、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等。

西方工业化早期的矿业城市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工业化国家矿业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以英国为例,从1841年到1901年,有50万人从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农村涌向矿山,是矿业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

西方工业化早期的矿业城市

由此可见,现代意义的矿业城市最早出现于西方国家本土,是西方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这些矿业城市,对西方国家开展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对矿物能源和矿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起到了先导性、奠基性的作用。 从15五世纪至20世纪,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处于殖民地时期。早期的殖民主义者以掠夺金、银等贵金属与宝石为主,至今在中南美还留有16~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早期殖民时期的金、银矿城市,如巴西的奥罗普雷托(金)、玻利维亚的波托西(银)、秘鲁的塞罗德帕斯科(银)、墨西哥的特斯科科(银)、瓜纳华托(银)、澳大利亚的布罗肯希尔(金)等;美国的旧金山(金)、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金)、博克斯堡(金)、金伯利(金刚石)、澳大利亚的本迪戈(金)则是十九世纪更大规模的殖民淘金形成的城市。

殖民主义时期的矿业城市

19世纪后,西方国家开始大量掠夺殖民地的常规大宗矿产资源,以支持其工业化进程。于是在殖民地国家的矿业开发转向以煤、铁、有色金属和石油为主。英、法、美、德、日等西方工业化大国在非洲、亚洲、中南美洲开展了有史以来强度最大的采矿活动,其结果是在殖民地国家形成了一大批矿业城市,如巴西的贝罗奥里藏特(铁)、智利的安托法加斯塔(铜)、赞比亚的基特韦(铜)、南非的比勒托尼亚(铁、金刚石)、中国的鞍山(钢铁)、中东的许多石油城市等。

殖民主义时期的矿业城市

20世纪60~70年代,全球反殖民主义运动达到高潮,联合国通过了有关结束殖民主义的文件。从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的国家纷纷实施矿山、油田国有化的政策,西方殖民主义对这些矿业城市的控制基本结束,原殖民地国家的矿业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

殖民主义时期的矿业城市

殖民地国家的矿业城市是为西方国家工业化服务的,是西方国家矿业城市的补充和延续。同西方工业化国家在本土建立的矿业城市相比,殖民主义时期形成的矿业城市在产业结构上更单一,更畸形,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更突出,对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影响更大。 在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时期,出于工业化的需要,建立了一大批矿业城市。由于矿业基地的建设被列入计划,这类矿业城市的发展更迅速,其规模更大,各种生产、服务、管理机构更完善。前苏联的顿巴斯(煤)、库兹巴斯(煤)、巴库(石油)、磁山(铁)、米尔内(金刚石)等,德国的莱因区(煤),我国的阜新(煤)、大同(煤)、克拉玛依(石油)、大庆(石油)、铜陵(铜)、攀枝花(铁)、金川(镍)、平顶山(煤) 、乌海(煤) 、六盘水(煤)等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

计划经济时期的矿业城市

我国在计划经济年代有两个形成矿业城市的高峰。一个高峰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到文革之前,在此期间对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的找矿取得一系列突破,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和矿床群集区的发现为建立矿产开发基地奠定了资源条件,而每一个大型矿产开发基地的建设蓝图就是一座矿业城市。这一时期形成的矿业城市不少是完全新建的,如平顶山、石嘴山、乌海、克拉玛依、包头、白银等;还有一些城市是在原来就是矿业城市的基础上扩大发展的,如阜新、抚顺、黄石、铜陵等。

计划经济时期的矿业城市

第二个高峰是三线建设时期,攀枝花、六盘水是这一时期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矿业城市。改革开放以后,除个别石油城市(如东营、盘锦、库尔勒)外,我国基本上已不再形成新的矿业城市。

计划经济时期的矿业城市

论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2005年自治区国土资源工作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遵循“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国土资源管理总方针,紧密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际,围绕自治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局,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力度,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健康、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国土资源保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全区国土总面积16 648.97万公顷(24.97亿亩)。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末各类土地面积为:农用地6 306.07万公顷(9.46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7.88%;建设用地122.07万公顷(1 831.0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73%;未利用土地10 220.83万公顷(15.33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3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利用率为 38.61%,较 2004年提高了 0.03个百分点。其中:农用地面积增加0.0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0.01%,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0.03%。与2004年度相比,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图1)。

图1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构成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在农用地中,耕地406.33万公顷(6 095.10万亩),年内增加6.01万公顷(90.17万亩),减少2.22万公顷(33.26万亩),净增加3.79万公顷(56.90万亩)。增量为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耕地总量的0.9%。

(1)耕地增加来源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增加耕地6.01万公顷。增加的来源为:土地整理0.01万公顷;土地开发1.80万公顷;土地复垦0.03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1.27万公顷;其他2.90万公顷。

(2)耕地减少走向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耕地减少2.22万公顷。减少的原因是:建设占用0.26万公顷;生态退耕0.43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1.42万公顷;自然灾害损毁0.02万公顷;其他0.09万公顷(图2)。

图2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耕地减少因素构成

2005年,耕地从数量上实现了占补平衡。但耕地的质量总体上低于建设占用耕地的质量,占优补劣问题明显。

2.建设用地

2005年省级及省级以下政府、行政公署共批准新增建设用地4 607.55公顷,较2004年减少了33.2%。国务院批准新增建设用地7 262.42公顷,主要为精伊霍铁路、克拉玛依机场、那拉提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在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中,根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核减面积25.01公顷。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城镇规划区范围内闲置和空闲存量建设用地共1 074宗,面积4 722.20公顷,为进一步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研究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政策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2005年通过验收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16个,面积1 320.94公顷,其中增加农用地727.64公顷(耕地345.10公顷)。其中:复垦项目5个,面积2.3公顷(34.50 亩);开发项目11个,面积1 318.64公顷(1.98万亩)。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截至2005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发现矿产138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80种(亚种98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7种(亚种28种),非金属矿产45种(亚种63种),水气矿产2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958 处(不含石油、天然气、铀、水气矿产),较2004年增加9 处。有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主要为: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铅、锌、镍、金、盐、石灰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06万亿立方米,居全国陆上天然气地质储量首位;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1.01亿吨,居全国陆上石油地质储量第二位(表1)。

表1 截至2005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矿产保有储量较2004年变动趋势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个属地化单位投入地质勘查的资金32 007万元,较2004年增长11.45%。其中:新疆地矿局21 774万元、新疆有色地勘局5 177万元、新疆煤田地质局5 056万元(图3)。

图3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地化单位投入地质勘查资金构成

2005年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矿种有30 多个。主要矿种为:煤、金、铁、铜、铅锌、锰、钨、锡、钼、镍、石灰岩、钾盐、油页岩、花岗岩、红柱石、膨润土、地下水等。新发现矿产地9处,其中:煤矿3处、铁矿2处、锌矿2处,钾盐矿1处,菱镁矿1处。有新查明资源量的矿种为:煤58 679 906千吨、铁8 350矿石万吨、铜939 437金属吨、铅5 305 金属吨、锌29 159金属吨、金62 126金属千克。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查批准勘查许可证2 074个,较2004年增加60%;批准勘查面积38 857.69 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使用费483.47万元。其中新发证1 069个,较2004年增长35.1%(图4)。

持证单位的经济类型主要有:国有企业1 194个,占发证总数的57.6%;有限责任公司826个,占发证总数的39.8%。

图4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效勘查许可证与2004年相比较的情况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查批准采矿许可证2 520个,较2004年减少4%。批准采矿面积1 853.56 平方千米,收取采矿权使用费364.35万元。其中新发证412个,较2004年下降3.1%。按矿种分:能源矿产355个(其中煤矿354个),黑色金属矿产120个(其中铁矿100个),有色金属矿产87个,贵金属矿产92个(其中金矿78个),稀有、稀土矿产17个,非金属矿产1 846个(其中化工矿产32个),水气矿产3个。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发利用的矿产有95种。原油产量约2 400万吨,较2004年增长9 %;天然气产量约106.24亿立方米,较2004年增长84.8%。固体矿石产量7 515.69万吨,较 2004年增长 0.5%。实现矿业产值 680.84亿元,较 2004年增长38.5%,占自治区工业总产值的29%。其中:原油、天然气产值617.63亿元,较2004年增长40.2%;非油气矿业产值63.21亿元,较2004年增长24.5%。其中产值5 000万元以上的12种非油气矿产的产值为60.08亿元,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油气矿产矿业总产值的95.1%。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2005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关政策、方针,制定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和管理行为。

2.土地一级市场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出让土地面积3 118.40公顷,较2004年减少9.4%。其中,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面积573.94公顷,较2004年增长了3.3%,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让土地总面积的18.4%(图5)。

图5 2001~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让国有土地面积情况

出让土地面积按用地类型分:商业服务用地1 063.9公顷,较2004年增长了86.9%;工矿仓储用地1 516.5公顷,较2004年下降了32.3%;住宅用地495.19公顷,较2004年下降了17.8%(图6)。

图6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让土地面积用地类型构成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让土地价款19.82亿元,较2004年减少25.7%。其中: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价款9.92亿元,较2004年减少13.4%,但占出让总价款的5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让土地平均单价为63.6 元/平方米,较2004年下降了18.5个百分点。其中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单价为172.9元/平方米,较2004年下降了21.1个百分点。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价款占总出让价款的比重较2004年提高7.21个百分点;②住宅用地、商服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成交价款占招拍挂总成交价款的95%。

以上数据说明,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市场中协议出让的比重较2004年下降,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土地一级市场正在快速、稳步的成长。2005年新疆各地州市土地出让平均价格见图7。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让土地平均单价按用地类型分:工矿仓储用地42.9元/平方米,较2004年增长了34%;商业服务用地61.4 元/平方米,不足2004年的三分之一(仅为2004年的28.4%);住宅用地132.4元/平方米,较2004年增长了13.2%(图8)。

图7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土地出让平均单位价格情况

图8 2004年、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类土地出让单价与2004年对比情况

3.土地二级市场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转让土地面积272.16公顷,较2004年下降了14.1%;转让金5.20亿元,较2004年下降了6%;抵押土地面积6 319.44公顷,较2004年下降了34%;抵押价款115.4亿元(含地面附着物),较2004年增长3%,抵押贷款金额73.27亿元,较2004年增长了53.1%。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2005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关政策、方针,制定了《采矿权评估委托管理规定》、《自治区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委托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和管理行为。

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提高采矿权评估委托单位确定的透明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率先实行以“摇珠”方式确定采矿权评估委托单位。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让采矿权561宗,出让价款3.09亿元(图9),较2004年增长10%,主要为协议出让。招标拍卖挂牌出让18宗,占出让总宗数的3.2%;价款218.16万元,占出让总价款的0.71%。出让的主要矿种及出让价款构成:煤矿40宗,价款2.74亿元,占出让总价款的88.8%;铁矿11宗,价款880万元,占出让总价款的2.9%;铜矿6宗,价款406万元,占出让总价款的1.3%;石灰石矿17宗,价款562万元,占出让总价款的1.8%。

图9 2001~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矿权出让价款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转让采矿权4宗,转让价款56万元。其中:建筑用砂2宗,转让价款35万元;砖瓦用粘土2宗,转让价款21万元。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一)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立案土地违法案件355件,较2004年减少35%;涉及土地面积2 222.18公顷(33 291亩),较2004年增加2.5倍,其中耕地65.47公顷(982亩)。2005年处理案件372件,共拆除违法建筑物7.29万平方米,收回土地566.39公顷。

(二)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24件,罚没款124.73万元。在立案查处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中:企事业单位违法2件、集体违法2件、个人违法20件。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请行政复议33件,其中行政处罚15件、行政许可10件、不作为1件、其他7件;受理行政复议20件,较2004年减少22件;审结19件,其中维持13件、撤销6件;年末未审结5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5年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含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有工作人员6 041人(含未实现垂直管理的130个乡(镇)土管所的333人。下同)较2004年减少了105人,下降了1.6%。其中:自治区国土资源厅135人,较2004年增加了8人;14个地州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675人,较2004年减少了8人;85个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5 231人。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中含783个乡(镇)土地管理所的2 482人。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培训413人次,较2004年减少51.64%;学历教育328人次,较2004年减少47.77%。

七、问题与建议

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分析,虽然国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的压力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工作繁重;地质勘查要提供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的任务艰巨;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土地资源管理

1.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

随着西部大开发、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按年均增长1.1%计算,年增加面积约为1.35万公顷,其中耕地约为2 350公顷,即使实现占补平衡,但新增耕地的质量较低。因此,为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一方面要盘活城镇闲置建设用地,另一方面要发挥规划、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按照自治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充分利用国有未利用土地加快推进自治区工业化建设的意见》(新政发[2005]65号)精神,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做好用地服务,提供用地保障。

2.建设用地审批管理

继续按照“有保有压”的用地原则,严格建设用地审批,优先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支持有利于结构调整的项目用地,对不符合相关政策、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不予供地。加强农村宅基地建设管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3.土地市场管理

在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土地市场建设,加大土地招拍挂出让的管理力度,注重发挥经济手段在土地管理参与自治区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加强对土地出让规模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合理调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供应和地价运行机制,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并为自治区经济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

4.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认真执行国土资源部和自治区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在加强土地计划分类管理的同时,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在保证国家、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的同时,发挥计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主动为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做好前期沟通和协调工作;为批准用地做好前期准备;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二)矿产资源管理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实施方案》,努力实现地质找矿的新突破,提高矿产资源对矿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1.地质勘查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是今后地质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针对新疆非油气矿产资源丰富、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低的特点,争取各方面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提高重要成矿区带、重点矿种调查评价地质工作程度,尽快摸清家底,特别是要研究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区内外企业来疆进行风险地质勘查,降低勘查风险,力争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提供资源保障。

2.矿产资源开发

在全国矿产品平均价格稳中有降的前提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矿产品尤其是能源矿产、有色金属矿产品价格同比增幅较大,体现了自治区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旺盛,矿业总产值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近30%。在矿业生产大好形势下,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精神,认真清理非法勘查、非法采矿等违法行为,对矿产资源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进一步规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秩序。

(三)地质环境管理

1.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全国地质灾害多发省区之一,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受威胁人口数量大,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为重点,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专项地质灾害调查资金和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查清现状,提出应急地质灾害治理方案,为防灾减灾服务,力争将地质灾害的险情降到最低限度。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抓紧《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编制,完善“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数据库”,积极争取两权使用费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资金,并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和监督管理;推进地质遗迹开发和保护工作,加大自治区旅游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兄弟省市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使新疆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新局面。

一、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领导下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做好新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新疆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指明了新疆工作的正确方向。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中央的精神与新疆的区情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发展路子,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山子石化1000万吨炼油及120万吨乙烯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沈桥摄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起,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新疆经济同全国一道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494.42亿元,比1978年增长16.4倍,人均生产总值16860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2217美元,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7.1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4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5亿元,比1978年增长38.9倍,年均增长13.6%。其中,从1993年开始自治区实施以“一黑一白”为主要内容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取得重大成效,新疆主要资源对国家经济的支撑作用突显,国家对新疆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新疆在国家大局中的地位明显提高。2000年至今,国家把新疆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作为我国向西开发的桥头堡,各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自治区根据中央关于新疆稳定发展的大战略,适时丰富完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拓展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建成了一批重要支柱产业、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一批重要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推动国民经济进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一个更好更快发展、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疆呈现在世人面前。

2、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1978年至2007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42.7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9年的109.1倍,其中中央投资5611.51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4.4%。2000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9063.22亿元,超过新疆解放以来50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一批水利、交通、通讯等重大项目建成,对支撑新疆大开发、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1978年至2007年,水利建设投资总额达到415.8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9年的76倍,其中2000年以来投资356.3亿元,接近建国后新疆前50年水利投资额的总和,极大地改善了新疆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居民用水的条件。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铁路运营里程从1031公里增加到了3010公里;公路里程由2.38万公里增加到了14.3万多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已建成1009公里;民用航空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联结国内外近70个大中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的空运网,通航里程达到16万多公里,成为我国拥有航站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邮电通讯发展快、变化大。数字程控交换、光纤通讯、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普及应用,全区固定电话由2.9万户增加到696.2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08.3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3.7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9.4部。

3、农业生产成就巨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不断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极大地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自治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土地光热资源,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推进粮食、棉花、畜牧、林果四大基地建设,使新疆农业农林经济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1978年至2007年,农业增加值由14亿元增加到628.15亿元。粮食生产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粮食产量由370.01万吨增加到867.04万吨,单产由106.75公斤提高到419.16公斤,年人均粮食由303.04公斤增加到418.34公斤;棉花产业迅速崛起,棉花产量由5.5万吨增加到290万吨,棉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新疆迅速跃升为全国最大优质棉生产基地;林果业突飞猛进,林果面积由71万亩增加到1300万亩,果品产量由13.98万吨增加到411.98万吨,林果业近10年时间迅速成长为继棉花之后又一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全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617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062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哈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目前已探明矿种76种。(资料图)

4、优势资源转换步伐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改革开放前夕,新疆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治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来,新疆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7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37.48亿元,是1978年的15.9倍。最振奋人心的变化是能源工业的迅猛崛起。相继建成了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等三大油田基地,建成了独山子石油化工厂、乌鲁木齐石化总厂等一批大中型石油化工项目,初步形成了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库尔勒、库车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基地。2007年新疆原油产量就达2604万吨,天然气产量210.3亿立方米,油气产量4494万吨,一举超过大庆油田,居全国第一。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中哈石油管线建设,全国最大炼化一体化工程独山子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工程加快建设,进一步奠定了新疆作为全国重要战略能源基地的地位。在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卡拉通克铜镍矿、阿西金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重点项目,钢铁、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初具规模。2007年钢铁产量达到856.30万吨,是1978年的35.2倍。1978年至2007年,原煤产量由1079.01万吨增加到3986.78万吨,发电量由21.17亿千瓦时增加到404.33亿千瓦时。通过长期努力,新疆已形成了包括石油、煤炭、钢铁、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形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一体化、库尔勒—库车石化工业带等工业聚集区,建成了32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新疆正在快速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工业大区的历史性跨越。

5、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新疆大地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使新疆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了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各项政策规定,确保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推进农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稳步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农村税费改革和其它各项配套改革;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取消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大惠农措施。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根本性突破,一大批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科教兴新、人才强新战略全面实施,成果显著,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贡献率不断提高。

图为香港溢达集团在吐鲁番投资兴建的吐鲁番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资料图)

6、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坚持 “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开放方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行业界限、所有制界限,大力发展融合经济,在全面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的同时,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启动了乌昌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区内的开放与融合。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地缘区位优势,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周边国家进行以资源互补为主的深层次合作,开辟我国能源和战略资源陆上安全通道。加快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全面启动,积极开拓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和俄罗斯市场。目前,新疆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已与1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007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37.16亿美元,位列全国第15位,是1978年的595倍。出口商品结构大为改善,从上世纪80年代以前单一的农畜产品出口发展到以轻纺产品、橡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工业品为主,由初级产品为主上升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自1992年以来,新疆已成功举办了16届“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1978—2007年,新疆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403家,引进我国500强企业46家,引进区外资金2108.5亿元。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