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三敬”陋规:白银万两送京官

2.宋朝的五十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3.一两银子=?人民币

4.一千一两白银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5.成大事者的12条潜规则

315白银潜规则_白银交易合法平台

1两白银=现在的人民币200元.

请看:

一、

1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 、金属价格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3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4、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a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b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c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d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时换算之用。

5 验证,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哪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二、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1)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 因此取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好了,大家的观点也看完了,看看我的意见吧:

按下面的公式比较合适,当然我也要说这不是学术观点,不过这位“无斋主义”却也有理有据,还很谦虚,精神可佳。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1石米=1两白银

照这个公式可以算出十万雪花银为2000万人民币!!!shit!“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话里面的“清”字到底代表的是“清朝”还是“清廉”学界也争论不休。但我同意清朝和清廉的说法,单纯说这个“清”字代表“清廉”我不认可,原因是此语出处为《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是清朝人,这部讽刺有“影射”的意思。清朝的知府每年俸禄为105两,养廉银为4000两左右,二者合之其合法收入三年不过12300多两,加上国家发的和奖金,约为一年3万左右白银,这样三年下来,知府老爷靠单位合法收入就有十万雪花银,所以都想着做官,做官这块的收入是不少,有点像现在的公务员热了!

清朝“三敬”陋规:白银万两送京官

15000元左右。论据如下:

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 宋徽宗 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呷艘铝? ,厨料, 薪炭诸物,增给 ,公用钱,给券 ,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宋朝的五十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清朝?三敬?陋规:白银万两送京官

 清代的一大纰政,是陋规问题。所谓陋规,是指清朝衙门中历来相沿的送礼不良成例。其中,最主要的中央级衙门及官吏收受的陋规。清代的陋规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呢?光绪年间的进士何德刚,长期在清末吏部供差,任主事,后外放府道。长期的京官生活,使他熟谙清朝中枢各部内情,民国后追忆往事,写了一部《春明梦录》。书中记录了作者的亲历见闻,其中记述户部在京各库之贪污、浪费、官吏之营私舞弊详尽具体,尤其记述了?三敬?陋规,为我们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史料。

 《春明梦录》书中记述:?道、咸以前,外官馈送京官,夏则有冰敬,冬则有炭敬,出京则有别敬。?这里指的清朝中央级衙门及官吏收受礼的陋规有?冰敬?、?炭敬?、?别敬?。所谓?冰敬?,是为消暑而送的礼,算是个防暑降温费吧;所谓?炭敬?,是冬季地方官给京中大臣的孝敬礼,算是个防寒保暖费吧。冰敬与炭敬都是以官场惯例的形式存在的,而这样的惯例还不仅于此。外官出京,也要给京官送上一笔?红包?,称为别敬。所谓?别敬?,是地方官奉派出京或到中央述职离京时要给有关官员送的礼,有师生关系的门生还要向老师、同年馈赠的礼。

 ?冰敬?、?炭敬?、?别敬?是个什么行情呢?从史料看,冰敬与炭敬没有具体标准,但基本原则就是地方官员不能太小气,必须保证有福同享。只有?京信常通,炭敬常丰?,才能当好官、发好财。据《春明梦录》记载,同光以后,只有督抚送军机还有冰敬,其他外官送京官只有炭敬。炭敬的标准,从八两到三百两不等,基本上是按照官阶大小排列。虽然,看起来送的不多,但是当朝权贵、同乡、同年、朋友都要一一送到,连籍贯是自己任职省份的所有京官都要全送,这对于外官来说花费也就不小了。在送炭敬的时候,官员们都好面子,不能在红包上只说包了多少银子,但又要让收礼的一目了然,怎么办?送八两或者十两的,在红包上写梅花诗数十韵,要是四十两就写四十贤人,三百两写毛诗一部,把本来尽是铜臭味的送礼变得儒雅无比。

 至于别敬,倒是有?明码标价?的。历任清代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署理巡抚等职的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记录,他多次外任大吏,?出京留别?时送别敬花了不少钱。他向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六部尚书、都御吏、侍郎、大九卿、同乡、同年、世好等赠送的?别敬?,在1845年任陕西粮道时送了1.7万两;在1847年任四川按察使时送了1.5万两;在1849年任贵州布政使时送了1.1万两;在1850年任河南布政使时送了1.2?1.3万两。另有记载,同治年间,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时在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一封信中,就谈到自己曾给三江两湖五省的京官送过1.4万两别敬。

 送别敬有个?潜规则?,那就是?烧香哪个菩萨都要烧到?。外官晋京馈送的别敬,数目有限,得受者多的不过数百两,少的仅数十两或数两,但不止馈送一人,而应致送的则以数十数百人计。《春明梦录》记述:?而别敬则较为普通,督抚藩臬到京,除朝贵外,如同乡同年,及服官省分之京官,多有遍送,其数不过十金上下,后来竟有降至六金者。然而京官日渐加多,外官所费已不赀矣。?若是位隆权大的外官,每年晋京陛见或办事之人数百甚至上千,累之不可计数的,?开销?那就大了,如张集馨、曾国藩之辈,一年馈送的银子都要上万两之多。

 《春明梦录》还记载:?同年同乡于别敬之外,则有团拜项,谓每岁同年同乡有一次团拜也。?这里讲了一个?团拜?,每年同年同乡搞搞关系、热络热络,红包也是断不可少的。外官馈赠京官除了常见的?敬?以外,还有多如牛毛的?红包?,如岁金,节敬、程仪、贽礼、赆礼、赙礼、贺仪等,有的馈赠银两,有的馈赠古玩、字画,有的则馈赠方物吃食等。当然,如有要事相求,可就不止这些个?敬?了。《春明梦录》还记载,有人请求涛贝勒(醇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办事,信封上写了?千佛面经?四个字,涛贝勒傻乎乎的不知所谓,将它拆开给大家看,结果里面是一张千两银票也。

 清朝?三敬?陋规:白银万两送京官

 清朝官员家中的豪华客厅老照片

 炭敬、冰敬、别敬等陋规盛行,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京官收入比较低。何德刚在《春明梦录》中说了自己的情况:?余到京后,来源渐涩,每年所入不过百金,然亦不无小补。?清朝的俸禄制度大体上沿袭明朝。明朝的官俸定额是比较低的,但清朝各级官俸的数额都要低于明朝。当年位极人臣的一品文官,正俸年收入不过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4万出头。这份工资,即使在当时也算不得多高。为安定官心,朝廷就给了京官一笔专门的收入,叫做?恩俸?。本来京官的工资收入包括俸银与俸米,外官则只有俸银没有俸米,对比之下,外官就显得更不平衡了。于是,为稳定地方干部队伍,朝廷又推出了安抚外官的特殊政策,专门设立了?养廉银?。养廉银的设立,本来的目的是改变京官与外官的收入严重不均现象,但由于养廉银数额之巨大,新的不平衡又产生了。这样,京城的官员则需要别的生财途径,让外官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与京官分享,冰敬、炭敬与别敬,就是这样的一种措施。

 当然,外官向京官馈送红包,更重要的是京官可利用行政系统的?特性?去影响外官的铨评升降,其喜怒直接关乎外官的乌纱,其间利害,孰敢小觑。于是,京、外之间便形成一种经济上的调剂。大小京官,莫不仰给于外官之?别敬、炭敬、冰敬?,此三敬便是这种调剂的主要形式。我们仅从清朝的京官和地方官员之间的关系,就可窥得清朝官场的黑暗。?朝中有人好做官?,?大树底下好乘凉?,京官在皇城里,朝廷有什么风吹草动,耳耳相传,总能获悉一二,相对地方官员,京官的信息要灵很多,且大多权重。《歧路灯》里说:?这官场中椒料儿,全凭着声气相通,扯捞的官场中都有线索,才是做官的规矩。?京官不仅掌握这些信息,还掌握着任免、参撤官员等权力。而地方官员为获取这些信息和得到京官的照应,让官路越走越通达,往往会向京官馈赠银钱物件等。这样,地方官用钱物换取高升的机会,京官也多了一种聚财的手段,彼此各取所需吧。

 炭敬、冰敬、别敬等陋规的钱财哪里来?在清朝,?三敬?之陋规并非贪污受贿的?黑钱?,它的来源是地方官利用行政、财政系统中的诸多?特性?,一级压一级,上级向下级伸手索取,以至于走向半公开渠道。乾隆四十九年,江西巡抚郝硕以进京陛见?盘费短少?紧要为名,勒派属员道、府、州、县共七十一员送银八万余两。更主要是地方官员设立各种多如牛毛的税赋项目,人称?无形之加赋,有形之勒索?。乾隆四十九年,历任两广总督俱用盐商提供给他们进京?贴补公费?的银子达三万余两至五六万两不等。

?

 《春明梦录》总结?三敬?的历史说:?光宣之际,公行贿赂,专重权贵,末秩闲曹愈难沾丐矣。?其实,嘉庆道光以后,由于国力渐衰,?三敬?就处于日益严重的失控状态之中,陋规在社会生活中已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事实上取得了半合法的地位。?属员以夤缘为能,上司以逢迎为喜?科敛竟溢于陋规之外。?陋规渗透到官员、衙署的政务活动、日常生活中,社会为此负担沉重,对人心道德戕害更重。这一切表明,清王朝走到了尽头。

一两银子=?人民币

北宋一两银子能值现在的多少人民币?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呷艘铝? ,厨料, 薪炭诸物,增给 ,公用钱,给券 ,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其他朝代: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__________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____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__ 白__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小狼的补充: 狼还是提醒一下吧~ 据载汉代金银是作为流通货币的,但是到了后来就不是了,尤其是五代十国,这段时间流通的主要货币是前朝的铜钱,当然各个国家也有铸币,到了宋代金银依然不是流通货币,也就是说金银的主要用途是上贡(比如南边小朝廷向北边)赏赐(官家赐给下臣),如果平时你用银两,别人是不要的,需要到专业部门去按市价兑换成铜钱。当然作为生意人如果是大笔生意狼以为用银两应该也是可以的吧,不过两边得说好才行~后来“交子”(纸币)的诞生大概就是因为不方便吧…… 所以各位写猫鼠或者五代十国同人的姐妹们可千万不要写着写着银两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在《远游》里也有,不过小仙的意见是,如果每一样都考据,那就没办法写了……呵呵……问题不少问题不少啊…… 至于五代十国,除了唐代的旧铜钱,由于各国也铸造了新钱,之间就存在一个汇率的问题,据说当时南唐通货膨胀时,很多钱与旧铜钱之间都是十比一……|||||||| 狼都在研究什么呀…… 至于铜钱与现代人民币的兑换,哈哈,由于生产力在进步,所以狼算不出来。 众:废话啊废话……

一千一两白银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很多人都讨论过吧。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某某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宋史 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定南宋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一餐吃掉了少则一万三多则超三万的钱,难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岁币“银帛”多少之类),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但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明清的盛行,均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如《水浒》、《》、《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朝的银价为标准,与原有的文、贯、缗、铢等货币单位搅合在一起,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今人所写较多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武侠作品如《射雕》等书中也跟着把古代流通货币统统说成“银两”。但毕竟现代人比起明清时代的人时距更远,对前朝货币制度及银两的实际购买力的认识更加不足,才会经常出现天价馒头、天价酒菜,而认真的读者或观众出于对古代经济情况的好奇应该对“银两”的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成大事者的12条潜规则

首先您是把“以前”误打成了“一千”还是把“一千两”误打成了“一千一两”?

如果是问“以前一两白银相当於多少人民币?”由於货币制度和流通结算等方面原因,只能就中国历史上白银和现在人民币对应购买力来做一个比较。清中期,我国民间主要以铜钱也就是俗称孔方兄为主要流通货币,当时白银一两按照官方比率可以兑换700铜钱,当时1个铜钱——比如乾隆通宝,可以买到2个包子,现在1圆人民币也是买两个包子,这样算来1个铜钱大约跟现在1圆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那就是说一两白银相当於700人民币的购买力。古时候一个大户人家的普通仆人,月例钱也就是2到3钱银子,一两等於十钱,简单说就是一个丫鬟的薪水是管吃穿用度每月150到200块零花钱——老爷太太公子**客人打赏不算。但是随著贵金属作为流通货币的职能逐渐消失,白银现在主要作为工业原料和普通商品,按照现在的国际银价,1g白银大约人民币8圆,现在1两等於50g,清代1两约等於32g,也就是说,现在按照今天的公制一两白银(50g)等於400圆人民币,按照旧制一两白银(32g)等於人民币256圆。

成大事者的12条潜规则

1、永远不要问别人原因

记住,人越聪明,话越少,威严就越盛,能量场就越强,金$就越多。

2、永远都不要暴露自己的需求感

你要明白,所有的美好,背后都是有筹码的,并不是以我们的意愿为转移的。而且不是我们要,别人就会给。过分暴露需求感的人,很容易就患得患失,会不自觉地放下姿态,逐渐变得不自信。对方一旦嗅到你的低姿态,潜意识就想扑上来压榨你一笔。

3、感情和交易是互通的,本质上都是互相吸引,等价交换

在对方还没有被你吸引之前,你就过早地暴露自己的需求,那么你会丧失所有的魅力,味同嚼蜡。

4、强者永远不为自己辩解

低价值的人总是想着向高价值的人解释。如果你也喜欢和别人解释,或者总想证明自己,那么无形当中你就会降低你自己的价值。

5、永远不要有依靠别人的想法

去做一个影响别人的人,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变得非常有底气。

6、永远不要去追求公平、公正

嘴上喜欢谈公平、公正的人,大概是个穷鬼,原因很简单,他看不到人家祖祖辈辈的努力和付出的代价。我们的注意力,应该全部聚焦于获得上,你获取的越多,你对整个家族的基因都是一种正向的加持。讲大道理,只会让自己的能量越来越亏。

7、任何事,只为自己的利益奋斗

一个人之所以有本事,是因为他做的每一个动作,都能为自己带来真金白银。当你胜利的果实可以和周围人一起共享时,你收到的祝福和微笑才是真诚的。

8、注意力就是一种能量

绝对不能被随便发散,专注于思考,专注于做事情的人有着激光一样的穿透力,能把所有的困难击碎,收获丰厚的胜利果实。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必须把决策的精力放在那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9、永远不要亮出自己的底牌

说实话是要人命的,不要亮底牌,人家知道你手里没有米的时候,连鸡都不会来。

10、每天的事情,一定要少

最好就只有两三件固定的事情,按步骤般的去做。接触的人,越少越好,能删就删。凡是不能给你带来生存价值的,留下来只会徒增烦恼。

11、能脱离底层,要尽早脱离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

12、富人只要不乱来,一辈子都是富人。穷人如果不乱来,一辈子都是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