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呢?

2.人身材的黄金比例是多少?

白银分割率是多少_白银分割比例来源

还记得周杰伦的《娘子》里唱:

“一壶好酒,再来一碗热粥,配上几斤的牛肉。

我说店小二,三两银够不够?”

如今,周董早娶上了娘子,但这个问题,却似乎还没有人回答他。

三两银子,到底够不够呢?

一个铜钱、一两银子、一两黄金,在古代到底折合多少人民币?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展历程。

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因为后来需求量越来越大,又开始出现了铜贝。

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

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秦·半两

到了汉代,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唐高祖武德四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通宝”钱。

“通宝”背祥云纹钱

说完钱币,再说银子。

咱们都常常看到古装剧里,百姓使用银两(银锭)作为交易货币。

事实上银两(银锭)是在明代才开始实行使的。

唐宋金时期是以银铤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银铤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地方百姓俗称“猪腰银”。

清代广东“粤海关咸丰九年”十两砝码银锭

清代云南“福盛广记汇号纹银”五两牌坊银锭

说完了白银,再来说说黄金。

今年7月的时候,我们古物猎人拍出了一张带有“南元足金”款识的南宋金叶子。

南宋时,因为中国南北分裂,金朝和南宋之间贸易往来中黄金白银比较常见。从北方过来的土豪们不带铜钱,而带一堆金叶子和银子,到了南宋后再换成铜钱使用。

金叶子因为质地柔软,还可以折叠甚至剪切,方便找零,而受到欢迎。

那次拍卖见识了之后,我才知道金叶子其实并不是叶子形状的,而是书页状。

因此,我也做了一些功课。现在出土的一些标明“十分金”的南宋金叶子,四张可以折在一起,重量正好是38-39克,接近南宋时的一两。

这样更方便了,四张金叶子就是一两金子,分割开每张就是二钱五分。

据说按照南宋的物价换算,这一张,虽然不够在樊楼那种宋朝顶级消费场所消费,但找家不错的客栈,不用工作就这样悠闲的过上几个月中产的生活,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不过大多是以铜钱、白银 、黄金作为基础单位。

而他们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按国际上的金价浮动,“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那一两银子到底相当于现代的多少钱呢?我们不如以米价作参考来计算一下。

或许因为流年收成的变化,和农业发展的变化,这个计算结果并不能完全当真,但不论时代变化,米总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

先说唐代,据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5文钱,一斗米约12.5斤,够普通的小两口吃上一周的样子。

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也就是2500斤。

以今天一般米价2.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人民币6250元的购买力。

而到了宋代,根据《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定一两银子也是折一贯钱,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1041元左右。

北宋 “崇宁通宝”铁母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故事背景是南宋。文中有描述,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

若按这个价格计算,那么郭靖请黄蓉吃得这一顿大约相当于人民币两万多块钱,可以说是宋朝《小时代》了。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188.8斤大米,二石就是377.6斤。按现在的米价来计算,明朝一两银子约相当于人民币944元。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里皇帝都喜欢动不动就上次黄金万两。但事实上,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白银,就这,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

咱们许多现代人对于古代银钱的认知,都来自于各种古装剧或是等文艺作品。

比如某部剧里,打一壶酒十两银子,吃一碗面三两银子,一个知府少爷被要求一千万两银子......

这么算来,实在是有些奢侈到荒唐了。

再回到周董的那首歌,三两银子够不够一壶好酒,再来一碗热粥,配上几斤的牛肉?

当然,这个还要考虑当时的肉价酒价,但我觉得三两银的预算,除开饥荒之年,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

都说铜臭,但谁不喜欢钱呢?

千载春秋,万般情怀,尽在方孔之间。

马未都先生曾说过:钱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直接折射,中国铜钱造就中国财富,使中国避开了像欧洲那样,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黑暗。

研究古人的钱,也就是从另一个角度,读了一遍柴米油盐的历史。

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呢?

黄金分割在数学中指的是,一个事物各部分之间成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黄金分割律最基本的公式,就是将1分割为0.618和0.382,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演变到其它的计算公式.投资人在炒白银的时候,可以依照黄金分割律,计算出可能出现的银价反转点即压力点,作为操作时的参考数据.

当银价上涨脱离低价位时,参考其它技术指标如均价线系统、 K线、慢步与快步随机指标等,从上升的速度与持久性来分析,并依照黄金分割律,它的涨势可能在上涨幅度接近或达到或超过0.382与0.618时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当上升到接近或达到或超过38.2%或者61.8%时就会出现反压,有结束上升行情开始反转下跌的可能.

黄金分割除了固定的0.382和0.618是上涨幅度的压力点以外,其间也有一半的压力点,而且0.382的一半0.191也是很重要的依据.因此,当上升行情展开,需要预先定下银价上升的能力与可能反转的价位随时作好操作的准备时,可将前一阶段下跌行情的最低点乘以0.191、0.382、0.618和1;当银价上涨幅度超过一倍时,它的反压点则是1.191、1.382、1.618、1.809和2;依此类推.当多头市场结束,空头市场展开时,投资人最关心的"底"在哪里,也同样可以用黄金分割律的方法进行支撑点的预测、计算并作好逢低做多的准备.

在炒白银中,黄金分割定律可以用来探讨价位变动的高低点,准确性相当高,所以沿用至今

人身材的黄金比例是多少?

碎银是指比较散碎、大小、重量、形状没有规格,大小多少不一的银块,和铸造成固定形状、重量的银锭相对应。

和电视剧里不同,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是以铜钱作为流通货币,白银和黄金之在小范围内流通,到了明代,白银才正式称为货币,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白银是用重量来计量,而不是银币形式。以重量计量的后果就是一个银锭是可以任意大小,并且可以分割使用的,于是这就产生了碎银。

当时的银锭通常由银楼、钱庄铸造而成,比较常见的是元宝型,偶尔也会有银条、银块之类,大多在一两以上成整数。少数的锞子不足一两,但是一般也是按钱来取整,这也是一种碎银。

《红楼梦》里第53回贾府过年时准备押岁锞子,220个押岁锞子共153.67两,平均下来每个只有7钱左右,成色不一,样子有梅花形、海棠形等等,这就是一种碎银。

另一种碎银是使用中产生的。

在明清,一两银子通常等于1000枚铜钱,这个其实是很大一笔钱了。像《儒林外史》里提到,万历中期,一户平民日常最低开销大约是50个铜钱,去餐馆吃饭大约只需要一钱五分银子。

所以很多时候,一个银锭通常会超出想购买的东西价值很多,这个时候要么店家用碎银、铜钱找零,要么就是从银锭上剪下所需的分量,这就产生了碎银。古代有一种小型的杆秤叫戥子或戥秤,比较精密,专门用来称量金银等小型贵重物品。店家一般都会备有戥子,用来称量剪下来的碎银分量是否正确。

当然,有的场合也不会这么严谨,比如《红楼梦》里有一回宝玉请大夫给晴雯看病,要一两银子车马费,麝月随手拿了一块碎银,一个婆子说这是5两的银锭剪的一半,起码有2两,现在没剪子,让换一个,麝月没在意,还是给了。

碎银的一个烦是大小、重量太随意,而且因为各家银楼银子的成色还有所不同,虽然有经验的商家大致能看出成色的好坏,但是碎银一多还是很麻烦。所以有些人碎银攒的多了,就会重新去银铺熔铸成银锭。银匠会在熔铸时打上银铺名称、银锭成色等标记,方便使用查验。

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一书了,秦重看上了王美娘,一夜花柳费需要10两银子,于是将自己攒的碎银到对面的银铺去称了一下,一共有16两,铸了一个10两的大银锭,又铸了一个1两8钱的小锭,其他的都重新收好。

人身材的黄金比例是0.618。

黄金比例,公元前六世纪由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是由数学原理中提出的一个形式美法则,它指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为0.618∶1。?人的上下半身,以肚脐眼为限。也就是肚脐眼到脚底的距离与头顶到脚底的距离之比如果是0.618的话,那这就是黄金比例。

引自百度百科网页链接

除了黄金比(Golden Ratio)外,其实还有白银比例(Silver Ratio)、铂金比例(Platinum Ratio)、青铜比例(Bronze Ratio)这些都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并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