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金矿选厂_克拉玛依贵金属
1.我国资源状况.如,森林的覆盖率,煤,石油等的储藏量是多少.谢谢了
2.柴木大盆地为什么叫做“聚宝盆”?
3.克拉的单词克拉的单词是什么
4.论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5.大西北在哪里?
6.乌苏市属于哪个地区
按水文地球化学观点。将水中含量小于10mg/L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或微量组分。油田水中常见的微量元素多达几十种,其含量比一般地下水中要高,它们在油田水中富集的机理,主要与石油的形成与演化有关,有机物质(包括细菌活动)提取了赋存于古湖(海)盆水或沉积软泥水中的微量元素,在向烃类转化过程中富集于原油中,故在原油灰分中见有众多的微量元素。地下水与石油长期共存,水又具有吸附能力高、溶解能力强等特性,从原油与围岩中获得了大量的微量元素,故三者之间同步增高现象比较明显。此外,油田水中微量元素的另一个来源是地幔或地球深部的供给。
我国各个油田都对油田水中的主要微量元素做了分析测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由于各地区油气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以及沉积环境的多元化,对该参数与油气的关系与应用,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各油田大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的应用某些元素。
微量元素的分析测试方法,各油田不尽一致,现在常用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碱金属元素(锂、钾、钠)、碱土金属元素(锶、钡、钙、镁)及黑色金属元素(铁、镍、钴、铬、锰)。
比色法:溴、碘、硼。
火焰原子法:铜、锌、镉、汞、锡、铅、锑。
原子吸收法:贵金属——金、银、钯。
近年来,我国开始应用离子色谱法(ICP)测量微量元素。
上述微量元素在我国不同含油气盆地油田水中均有分布(表3-63;图3-68)。据24个含油气地区(盆地与凹陷)统计只有Br-,I-,B3+三个,各单位均做了分析;Ni,Mn,Cu,Sr等分析的单位也较多,而其他元素分析者较少。
表3-63 我国部分含油气地区油田水中微量元素 单位:mg/L
油田水中微量元素组合是判别含油气性的间接标志,利用该参数进行含油气预测评价时,必须考虑指标的性质及本区资料的实际情况。作者根据国内外应用微量元素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组合形式:溴、碘、硼组合;钡、锶组合;铷、铯组合;铁、锰、镍、铜组合;金、银、铼、铟、镉组合。
1.溴、碘、硼组合
油田水中的碘多以碘化钠的形式存在,为有机起源,即多集中在水生(海洋、湖泊均可)有机体(如藻类等)中,这些有机体死亡后,同沉积物一起被埋藏下来,并将碘转给了沉积水。由于碘同有机质有直接联系,被视为含油气性的良好指标。
图3-68 济阳坳陷地层水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
(据胜利油田资料,1977)
溴的成因,分有机起源和无机起源。它在水中的绝对含量或相对含量都与含油气无关,主要随水的变质程度和总矿化度的升高而加大。油田水中溴的含量变化很大,从每升几毫克到上千毫克。溴的含量与氯离子有关,在氯离子富集的水中,溴的含量也高(原因后述)。在油田水研究时常采用Cl/Br比值,该比值在海水中稳定在292。我国某些高变质或受盐岩影响的油田水中该比值可超过海水平均值,如塔里木盆地塔河及邻区高矿化度的油田水rCl/rBr比值大于300。而在低矿化度的油田水中,由于Br的含量增加使该比值下降到120~190。Br是指示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和变质程度的指标。
作者研究了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地层水中钡离子含量最高达3000mg/L以上(如广51井、栏1井等)。在平面上具有西南部高,东部及北部地区相对低(2000mg/L)以下,在纵向上钡离子含量的变化多与溴、碘离子的变化类似,而与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的变化相反。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地层水中钡离子的大量富集主要与富钡长石火山母源岩及雷口坡组——嘉陵江组的陆源海相沉积的剥蚀碎屑在碳酸盐岩地貌背景上的沉积有关;次为高浓度的海相地层水影响所致。
我国油田水中Br-、I-的含量在天然水系中仅次于盐湖水或卤水(表3-64)。松辽盆地南部不同油层的油田水中均含有较高的Br和I(表3-65)。四川盆地各产油气层油田水中I-、Br-含量都很高,甚至超过海相油田水(表3-66)。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在不同油田或同一油田,碘的含量在产层与非产层地下水中有明显差异,前者高于后者,而非油田水中则不含碘(表3-67)。溴、碘在油田水中含量的高低与沉积环境、生油母质类型、烃类及有机碳含量有一定关系(表3-68)。
油田水中普遍含有硼,硼的化合物(如硼酸钠等)易溶于水,在岩石被溶滤过程中,转入地下水。苏林(1956)认为:NaHCO3型水有利于硼的富集,其含量高于 CaCl2型水。准噶尔盆地风成城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高矿化度的NaHCO3型水中,硼的含量高达2000mg/L以上,在国内外是罕见的(表3-69)。
表3-64 油田水中I-、Br-含量 单位:mg/L
表3-65 松辽盆地南部油田水中I-、Br-含量 单位:mg/L
表3-66 四川盆地油、气地下水中碘溴含量 单位:mg/L
(据刘方槐,1991)
表3-67 松辽盆地南部产层与非产层地下水中碘的含量 单位:mg/L
(据杨忠辉,1982)
表3-68 碘、溴与有机质性质的关系
我国许多油田对油田水中的硼(或偏硼酸)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较高的含量(如江汉盆地潜江组油田水B3+含量范围在100~377mg/L,最高达412mg/L),并且与溴、碘一起综合应用研究。
表3-69 准噶尔盆地油田水中硼含量
(据高锡兴,1994)
溴、碘、硼参数组合的含量,一般有从凹陷中心向周边递减的环状分布特点,高含量集中出现在主要含油组合的油田水中。如齐家-古尤和三肇凹陷的中部组合(萨-葡油层),油田水Br-、I-、B3+的含量,在凹陷中部高于边缘0.5~1倍之多。在纵向上,同一含水岩系内,由浅到深,其含量由低到高。总体来看,该组合含量高低同水型(苏林分类)关系不密切。
国外对Br-、I-、B3+的研究比较重视。柯林斯(1980)在研究油田水中溴的分布规律时指出,在CaCl2型水中,溴的含量大于300mg/l时,是含油性的有效指标。
库杰列斯基(Кyдeльский,1977)统计了前寒武系和古生界含油气盆地,1664个油田及358个气田地层水(其中产层2589个,非产层1520个样品)中碘的含量,产层的平均值:前寒武系为20.99mg/L;古生界为14.29mg/L。几乎高出非产层的一倍(分别为9.33mg/L和8.16mg/L)。碘含量超过10mg/L的样品频率,产层分别为58.38%和51.52%;而非生产分别为31.80%和35.93%。古生界气田水中碘含量明显降低(约5mg/L),而且含量大于10mg/L部分的频率也低(约16%)。
在巴库油田水中,碘的含量为30~60mg/L;溴的含量为0.5~0.8mg/L;上丘索夫油田水中碘的含量为100~200mg/L;溴的含量高达2g/L。乌拉尔-伏尔加含油气区碘含量随地层变老而增高。
2.钡、锶组合
该组合在油田水中的聚集与油气没有直接的关系。
钡通常聚集在无硫酸盐的水中,特别是聚集在无硫酸盐的CaCl2型水中,钡在油田水中的出现是脱硫酸作用的结果。油田水中钡的高含量,表明存在着良好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的油田水钡含量高达5367mg/L,而且缺失 。
锶在油田水中普遍存在,其含量变化幅度很大,低者小于1mg/L,高者达数百mg/L(图3-69),主要富集在以Cl――Na+离子组合为主体的NaHCO3和CaCl2型水中。
Sr2+、Ba2+组合是反映海相与陆相水文地质化学环境及进行水源(同源、混源)对比的指标。一般在陆相油田水中Sr2+,Ba2+及Sr/Ba比值低,而海相油田水中相对高(表3-70)。
表3-70 冀中坳陷油田水中钡锶分布
图3-69 阿克库勒及邻区油田水中钡、锶等元素分布直方图
(据蔡立国等,2002)
3.铷、铯组合
Rb+,Cs+在自然界分布较广,但一般以氯化物(RbCl2)的形式呈分散状态存在。油田水中的铷和铯主要来源于围岩中,在地下水处于滞流或停滞的环境中,通过水-岩相互作用而转入水中。在地表水(海、湖、河流)中含量较低,如日本海中 Rb+含量为0.33mg/L,Cs+含量只有0.002~0.01mg/L;通常卤水中含量较高,如山东东风井卤水中Rb+为1.33mg/L。我国油田水中均含有一定量的Rb+和Cs+,前者多在0.14~40.0mg/L之间,后者为0.33~16.8mg/L。江汉盆地油田水中铷含量5~12mg/L,铯1~12mg/L;四川黑卤水中铷、铯含量分别为5.9mg/L和3.6mg/L。
在分布上有随矿化度和深度增加而增高的趋势(图3-70)。该组合含量的多寡可为水-岩平衡及其交替强度提供依据。
图3-70 潜江凹陷油田水中铷、铯与矿化度、埋深关系
4.铁、锰、镍、铜组合
该组合是多数油田分析测试的项目,资料相对较多。原油灰分和岩石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是油田水中Fe、Mn、Ni、Cu等元素的主要来源,其含量变化较大:
Fe:0.26~56.5mg/L
Mn:0.03~11.98mg/L
Ni:0.04~5mg/L
Cu:0.03~1.65mg/L
虽然有些元素与油气有共生关系,但它们在水中赋存还受下列因素的影响与控制:
1)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稳定而浓缩的环境有利于微量元素富集。
2)与矿化度呈直线关系:矿化度高含有较多的元素,矿化度低微量元素也低。
3)古湖(海)盆的特点:从淡水湖→咸水湖→盐水湖,含量依次增加。
4)陆相比海相油田水中相对富集Fe、Mn、Ni、Li等元素,V/Ni比值小于1。
5)在凹陷中心含量增高,如泌陷凹陷内部的A凹、安栅、双河等油田水中含量高于凹陷边缘的油田——下二门、井楼等。
研究油田水中上述组合,可为分析沉积环境或沉积岩相、判别油气成因、追踪油气源等方面提供依据。
5.深层元素组合
该组合主要指Au,Ag,Re,In,Cd等元素,目前,人们对其认识还比较浮浅,但却是一个有理论意义和油气勘探价值的新课题,值得重视的新研究领域与新方向。
当今油气勘探基本上是在有机学说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近年来,无机学说研究取得许多新认识和新成果。地幔中存在烃类并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已引起油气勘查家的关注。
水文地质的观点认为,地幔物质中的水(供氢体)与碳酸气是碳氢化合物矿物合成的原生母质。含碳氢化合物的深成热液沿深大断裂系统向上运移至地壳浅部,必然在地下水中留下具有深层性质的元素。人们认识深成微量元素大都是从沿断裂分布的温泉的化学成分开始的。温泉中发现一些在陆壳中很少存在的稀有元素。1964年,作者调查了关中平原南北两侧沿秦岭大断裂和渭北断裂分布的温泉的化学成分(包括全国有名的临潼华清池、蓝田汤浴等),获得了一些深层元素的信息(如Ti、CO2、He及放射性元素等)。
大庆油田郭占谦、冯子辉等(1998)在塔里木盆地石油灰分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成果中指出:有17种元素在生命物质中没有发现,其中Be,Cr,Ag,Cd,In,Sb,Te,Hf,Ta,W,Re,Au,Bi 13种元素含量超过中国陆壳含量的1~3个数量级(表3-71),据此提出在油气勘探时要考虑地球深部内生命物质形成的非生物成因烃的问题。
表3-71 塔里木盆地石油中特殊的微量元素
(据郭占谦等,1998)
济阳坳陷古近系含水岩系的油田水中,普遍富集Au(0.169×10-9),Ag(4×10-9)及Cd,Pb,Co,Cr,As等一批相关的金属元素。
我国许多CO2气藏的形成都与地幔深部物质有关,如广东三水、苏北黄桥、松南万金塔、黄骅坳陷翟庄子、济阳坳陷平方王、平南和花沟、莺歌海盆地乐东和东方及东海等CO2气藏的发现,从一个方面说明,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要重视无机成油(气)的问题。深层元素组合,与不同赋存状态(游离、溶解、吸附)的CO2、氦及其同位素结合,是发现无机成因气的有效参数。
综上所述,微量元素在油田水与非油田水中有一定的差异,可为油气地质预测与评价提供一方面有用信息。但在具体应用时,必须考虑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地球化学性质,综合研究应用,任何单一元素的评价,都存在不确定性或多解性。另外对微量元素或组合而言,绝对含量的高低不是唯一应用评价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它与区域背景值之间的关系,与克拉克值的比较,一般将超过区域背值的高含量元素,视为更有应用价值的指标。
我国资源状况.如,森林的覆盖率,煤,石油等的储藏量是多少.谢谢了
2005年自治区国土资源工作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遵循“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国土资源管理总方针,紧密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际,围绕自治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局,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力度,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健康、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国土资源保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全区国土总面积16 648.97万公顷(24.97亿亩)。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末各类土地面积为:农用地6 306.07万公顷(9.46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7.88%;建设用地122.07万公顷(1 831.0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73%;未利用土地10 220.83万公顷(15.33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3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利用率为 38.61%,较 2004年提高了 0.03个百分点。其中:农用地面积增加0.0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0.01%,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0.03%。与2004年度相比,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图1)。
图1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构成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在农用地中,耕地406.33万公顷(6 095.10万亩),年内增加6.01万公顷(90.17万亩),减少2.22万公顷(33.26万亩),净增加3.79万公顷(56.90万亩)。增量为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耕地总量的0.9%。
(1)耕地增加来源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增加耕地6.01万公顷。增加的来源为:土地整理0.01万公顷;土地开发1.80万公顷;土地复垦0.03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1.27万公顷;其他2.90万公顷。
(2)耕地减少走向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耕地减少2.22万公顷。减少的原因是:建设占用0.26万公顷;生态退耕0.43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1.42万公顷;自然灾害损毁0.02万公顷;其他0.09万公顷(图2)。
图2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耕地减少因素构成
2005年,耕地从数量上实现了占补平衡。但耕地的质量总体上低于建设占用耕地的质量,占优补劣问题明显。
2.建设用地
2005年省级及省级以下政府、行政公署共批准新增建设用地4 607.55公顷,较2004年减少了33.2%。批准新增建设用地7 262.42公顷,主要为精伊霍铁路、克拉玛依机场、那拉提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在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中,根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核减面积25.01公顷。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城镇规划区范围内闲置和空闲存量建设用地共1 074宗,面积4 722.20公顷,为进一步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研究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政策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2005年通过验收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16个,面积1 320.94公顷,其中增加农用地727.64公顷(耕地345.10公顷)。其中:复垦项目5个,面积2.3公顷(34.50 亩);开发项目11个,面积1 318.64公顷(1.98万亩)。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截至2005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发现矿产138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80种(亚种98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7种(亚种28种),非金属矿产45种(亚种63种),水气矿产2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958 处(不含石油、天然气、铀、水气矿产),较2004年增加9 处。有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主要为: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铅、锌、镍、金、盐、石灰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06万亿立方米,居全国陆上天然气地质储量首位;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1.01亿吨,居全国陆上石油地质储量第二位(表1)。
表1 截至2005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矿产保有储量较2004年变动趋势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个属地化单位投入地质勘查的资金32 007万元,较2004年增长11.45%。其中:新疆地矿局21 774万元、新疆有色地勘局5 177万元、新疆煤田地质局5 056万元(图3)。
图3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地化单位投入地质勘查资金构成
2005年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矿种有30 多个。主要矿种为:煤、金、铁、铜、铅锌、锰、钨、锡、钼、镍、石灰岩、钾盐、油页岩、花岗岩、红柱石、膨润土、地下水等。新发现矿产地9处,其中:煤矿3处、铁矿2处、锌矿2处,钾盐矿1处,菱镁矿1处。有新查明资源量的矿种为:煤58 679 906千吨、铁8 350矿石万吨、铜939 437金属吨、铅5 305 金属吨、锌29 159金属吨、金62 126金属千克。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查批准勘查许可证2 074个,较2004年增加60%;批准勘查面积38 857.69 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使用费483.47万元。其中新发证1 069个,较2004年增长35.1%(图4)。
持证单位的经济类型主要有:国有企业1 194个,占发证总数的57.6%;有限责任公司826个,占发证总数的39.8%。
图4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效勘查许可证与2004年相比较的情况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查批准采矿许可证2 520个,较2004年减少4%。批准采矿面积1 853.56 平方千米,收取采矿权使用费364.35万元。其中新发证412个,较2004年下降3.1%。按矿种分:能源矿产355个(其中煤矿354个),黑色金属矿产120个(其中铁矿100个),有色金属矿产87个,贵金属矿产92个(其中金矿78个),稀有、稀土矿产17个,非金属矿产1 846个(其中化工矿产32个),水气矿产3个。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发利用的矿产有95种。原油产量约2 400万吨,较2004年增长9 %;天然气产量约106.24亿立方米,较2004年增长84.8%。固体矿石产量7 515.69万吨,较 2004年增长 0.5%。实现矿业产值 680.84亿元,较 2004年增长38.5%,占自治区工业总产值的29%。其中:原油、天然气产值617.63亿元,较2004年增长40.2%;非油气矿业产值63.21亿元,较2004年增长24.5%。其中产值5 000万元以上的12种非油气矿产的产值为60.08亿元,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油气矿产矿业总产值的95.1%。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2005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关政策、方针,制定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和管理行为。
2.土地一级市场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出让土地面积3 118.40公顷,较2004年减少9.4%。其中,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面积573.94公顷,较2004年增长了3.3%,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让土地总面积的18.4%(图5)。
图5 2001~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让国有土地面积情况
出让土地面积按用地类型分:商业服务用地1 063.9公顷,较2004年增长了86.9%;工矿仓储用地1 516.5公顷,较2004年下降了32.3%;住宅用地495.19公顷,较2004年下降了17.8%(图6)。
图6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让土地面积用地类型构成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让土地价款19.82亿元,较2004年减少25.7%。其中: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价款9.92亿元,较2004年减少13.4%,但占出让总价款的5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让土地平均单价为63.6 元/平方米,较2004年下降了18.5个百分点。其中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单价为172.9元/平方米,较2004年下降了21.1个百分点。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价款占总出让价款的比重较2004年提高7.21个百分点;②住宅用地、商服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成交价款占招拍挂总成交价款的95%。
以上数据说明,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市场中协议出让的比重较2004年下降,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土地一级市场正在快速、稳步的成长。2005年新疆各地州市土地出让平均价格见图7。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让土地平均单价按用地类型分:工矿仓储用地42.9元/平方米,较2004年增长了34%;商业服务用地61.4 元/平方米,不足2004年的三分之一(仅为2004年的28.4%);住宅用地132.4元/平方米,较2004年增长了13.2%(图8)。
图7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土地出让平均单位价格情况
图8 2004年、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类土地出让单价与2004年对比情况
3.土地二级市场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转让土地面积272.16公顷,较2004年下降了14.1%;转让金5.20亿元,较2004年下降了6%;抵押土地面积6 319.44公顷,较2004年下降了34%;抵押价款115.4亿元(含地面附着物),较2004年增长3%,抵押贷款金额73.27亿元,较2004年增长了53.1%。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2005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关政策、方针,制定了《采矿权评估委托管理规定》、《自治区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委托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和管理行为。
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提高采矿权评估委托单位确定的透明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率先实行以“摇珠”方式确定采矿权评估委托单位。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让采矿权561宗,出让价款3.09亿元(图9),较2004年增长10%,主要为协议出让。招标拍卖挂牌出让18宗,占出让总宗数的3.2%;价款218.16万元,占出让总价款的0.71%。出让的主要矿种及出让价款构成:煤矿40宗,价款2.74亿元,占出让总价款的88.8%;铁矿11宗,价款880万元,占出让总价款的2.9%;铜矿6宗,价款406万元,占出让总价款的1.3%;石灰石矿17宗,价款562万元,占出让总价款的1.8%。
图9 2001~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矿权出让价款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转让采矿权4宗,转让价款56万元。其中:建筑用砂2宗,转让价款35万元;砖瓦用粘土2宗,转让价款21万元。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一)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立案土地违法案件355件,较2004年减少35%;涉及土地面积2 222.18公顷(33 291亩),较2004年增加2.5倍,其中耕地65.47公顷(982亩)。2005年处理案件372件,共拆除违法建筑物7.29万平方米,收回土地566.39公顷。
(二)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24件,罚没款124.73万元。在立案查处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中:企事业单位违法2件、集体违法2件、个人违法20件。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请行政复议33件,其中行政处罚15件、行政许可10件、不作为1件、其他7件;受理行政复议20件,较2004年减少22件;审结19件,其中维持13件、撤销6件;年末未审结5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5年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含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有工作人员6 041人(含未实现垂直管理的130个乡(镇)土管所的333人。下同)较2004年减少了105人,下降了1.6%。其中:自治区国土资源厅135人,较2004年增加了8人;14个地州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675人,较2004年减少了8人;85个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5 231人。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中含783个乡(镇)土地管理所的2 482人。
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培训413人次,较2004年减少51.64%;学历教育328人次,较2004年减少47.77%。
七、问题与建议
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分析,虽然国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的压力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工作繁重;地质勘查要提供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的任务艰巨;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土地资源管理
1.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
随着西部大开发、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按年均增长1.1%计算,年增加面积约为1.35万公顷,其中耕地约为2 350公顷,即使实现占补平衡,但新增耕地的质量较低。因此,为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一方面要盘活城镇闲置建设用地,另一方面要发挥规划、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按照自治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充分利用国有未利用土地加快推进自治区工业化建设的意见》(新政发[2005]65号)精神,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做好用地服务,提供用地保障。
2.建设用地审批管理
继续按照“有保有压”的用地原则,严格建设用地审批,优先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支持有利于结构调整的项目用地,对不符合相关政策、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不予供地。加强农村宅基地建设管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3.土地市场管理
在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土地市场建设,加大土地招拍挂出让的管理力度,注重发挥经济手段在土地管理参与自治区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加强对土地出让规模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合理调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供应和地价运行机制,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并为自治区经济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
4.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认真执行国土资源部和自治区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在加强土地计划分类管理的同时,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在保证国家、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的同时,发挥计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主动为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做好前期沟通和协调工作;为批准用地做好前期准备;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二)矿产资源管理
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实施方案》,努力实现地质找矿的新突破,提高矿产资源对矿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1.地质勘查
《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是今后地质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针对新疆非油气矿产资源丰富、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低的特点,争取各方面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提高重要成矿区带、重点矿种调查评价地质工作程度,尽快摸清家底,特别是要研究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区内外企业来疆进行风险地质勘查,降低勘查风险,力争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提供资源保障。
2.矿产资源开发
在全国矿产品平均价格稳中有降的前提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矿产品尤其是能源矿产、有色金属矿产品价格同比增幅较大,体现了自治区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旺盛,矿业总产值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近30%。在矿业生产大好形势下,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精神,认真清理非法勘查、非法采矿等违法行为,对矿产资源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进一步规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秩序。
(三)地质环境管理
1.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全国地质灾害多发省区之一,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受威胁人口数量大,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为重点,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专项地质灾害调查资金和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查清现状,提出应急地质灾害治理方案,为防灾减灾服务,力争将地质灾害的险情降到最低限度。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抓紧《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编制,完善“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数据库”,积极争取两权使用费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资金,并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和监督管理;推进地质遗迹开发和保护工作,加大自治区旅游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力度。
柴木大盆地为什么叫做“聚宝盆”?
中国森林覆盖率超过18% 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
我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约为130亿―150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3%左右。到2000年底,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4.6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1.8%。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丰度值(单位国土面积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57%,剩余可采储量丰度值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7%。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全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人工林面积(不含台湾省)4666.7万公顷,蓄积量10.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储藏量约39亿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界第三位,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美国能源部情报局甚至估计,伊拉克的原油储量可能高达300亿吨。由于受联合国制裁,伊拉克近年的原油日产量只有150万到2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一般以“桶”为计量单位,每桶合0.138吨),专家估计,如果伊拉克政权更迭后恢复原油生产,世界的石油供应可以每天增加300万至500万桶。
我国煤炭的资源量为1点5亿万吨。石油储藏量是16000万吨。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矿产资源
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矿产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5处,其中能源矿产24处,黑色金属矿产5处,有色金属矿产47处,贵金属矿产14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1处,化工原料矿产8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04处,其他水气矿产2处。有56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10.98亿吨,天然气3802亿立方米,原煤96.54亿吨。
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煤炭产量19.56亿吨,原油产量1.75亿吨,天然气产量407.7亿立方米,铁矿石产量3.10亿吨,10种有色金属产量超过1430万吨。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西气东输主力气源、我国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克拉2气田建成投产。新疆阿舍勒铜矿、青海德尔尼铜矿等一批大型金属矿山建成投产或开工建设。
全国初级矿产品及相关能源原材料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400亿美元。主要矿产品进口量大幅度增长,其中,原油进口12272万吨,比去年增长34.7%;铁矿石进口20799万吨,比去年增长40.4%;锰矿石进口465万吨,比去年增长62.6%;铬铁矿进口217万吨,比去年增长21.9%;铜矿石进口288万吨,比去年增长7.9%;钾肥进口743万吨,比去年增长13.1%。
我国的矿产资源
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中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目前,已经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6种,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煤、铁、铜、铝、锑、钼、锰、锡、铅、锌、汞等主要矿产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煤炭保有储量为10033亿吨,主要分布在北部,尤以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最为丰富。铁矿的保有储量为457亿吨,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磷、硫等矿产也很丰富。石油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部沿海浅海大陆架。稀土金属的储量,比世界其他国家的稀土总量还多。
我国北方水资源状况
今春以来,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持续干旱少雨,截至5月底,全国受旱面积已超过3.4亿亩,出现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最严重旱灾之后的跨年连旱,虽然北方大部分地区近日都连续出现降雨,但仍未能缓解今春以来的旱情。因此,水资源的短缺就显得尤为明显,广大农村地区更是面临着水危机的严重问题。就此我们专门走访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请他就我国北方农村水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由于用水行为的不合理和无节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原因,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可供使用的地表水资源日趋减少。地表水的衰减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开始依赖地下水资源。从目前的情况看,地下水已经成为农业灌溉的最主要水源。
从动态上看,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在农业用水来源中,河流与水库将进一步退出,地下水将是农业灌溉的几乎惟一的用水途径。地下水位的加速下降是农村用水中的一个普遍存在且十分严重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状况不协调。时间上,全年降水的70%-90%集中在6~9月份,冬季很少,年际间变化也很大。空间上,水资源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仅占全国耕地38%,水资源却占全国80%以上;而占全国耕地62%的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20%。时空分布不均匀和年际变化大,造成水旱灾害加重。90年代以来,年受旱灾面积达4亿亩左右,成灾面积3倍于50年代。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资源占24%。
截至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待探明可采资源量近144亿吨,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程度32.03%,处在勘探中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2.76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可采资源量19.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采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2.55%,处在勘探早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有望快速增长。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以下是我国主要的陆上石油产地。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这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开采范围约4.4平方公里,是我要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了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从190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油田12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量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8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形万了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了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
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境内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
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
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外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和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吨原油;100万吨凝折、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
吐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油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除陆地石油资源外,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中国近海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含油气远景。这些沉积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东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南海南部诸盆地等。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
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察,得出的结论是,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以成为“第二个中东”。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为30亿~70亿吨。还有资料反映,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
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中国对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千米,发现的石油储量达52.2亿吨,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亿万元人民币,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以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而有资料显示,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据中海油200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在南海西部及南海东部的产区,截至2003年底的石油净探明储量为6.01亿桶,占中海油已探明储量的42.53。
到目前为止,渤海湾地区已发现7个亿吨级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又是中国目前第二大整装油田,探明储量达6亿吨,仅次于大庆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产量将达到5550万吨油当量,成为中国油气增长的主体。
克拉的单词克拉的单词是什么
如果我们从察尔汗湖,取出一杯水,拿到化验室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以发现它几乎就是一杯液体的矿物质,其中主要成份是盐类,其次还大量生有钾、锂、硼、碘、镁等。察尔汗湖,只是柴达木盆地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咸水湖。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柴达木盆地盐类总储量达数百亿吨,而其中的钠盐可供全世界几十亿人口食用上千年。柴达木盆地的盐类及大量的石油天然气、铅、锌,众多的贵重金属等,它之所以聚集了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实际上与盆地的特殊构造与成因有关。柴达木盆地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演变过程。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缘,夹在祁连山、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之间,呈西宽东窄的不规则菱形状,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海拔一般在2700米至3000米左右。地貌除了有湖泊之外,更多的是风蚀丘陵及戈壁沙漠平原。十几亿年前,柴达木盆地与华北地质单元是一个整体,在5.6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初期,板块发生裂解,柴达木盆地分离出来,这时的柴达木盆地为浅海环境。在距今4亿年前的早古生代末期,由于板块的俯冲及碰撞作用,柴达木盆地南北两侧的海槽开始封闭,从而引起强裂构造运动,使柴达木盆地处于隆升状态。从3.2亿年的石炭纪到2.2亿三叠纪,柴达木盆地继续由海洋到陆地过渡,并且有少量的火山喷发。在2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的进一步作用,海水逐渐从盆地退去,从而上升为陆地。
从2000-1500万年的晚第三纪开始,随着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的碰撞作用加剧,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这时,柴达木盆地已完全与西侧的古地中海隔开,成为典型的内陆盆地,同时与周缘山系的的高度差也在增加。这样高山屏障就挡住了来自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的季风,使柴达木盆地的气候变得异常干燥,其生态环境也由湿热的森林草原型转变成草原荒漠型。
总之在几亿年间,柴达木盆地,由陆地变为海洋,又由海洋变为了陆地。在其漫长的海陆变迁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地质作用,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海陆变迁,把大量的海洋生物掩埋在地下,可能转化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石油及天然气,柴达木盆地已探明油气田二十余个,石油地质储量2亿多吨,天然气1500多亿立方米。地壳运动,造就了铅、锌等储量可观的矿藏。火山喷发,岩石风化,又经过长时期的水流冲击,把大量盐类物质,其中还有众多的稀有金属,汇聚在一起,而水份在干燥气候条件下蒸发,最后就形成了盐湖及盐类矿床。柴达木盆地石盐储量640亿吨,镁盐48亿吨,钾盐4.4亿吨,是地球上陆地盐类蕴藏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论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克拉的单词有:Classen,clark,Clarisse,Crashaw,Classon。
克拉的单词有:Classon,Clarisse,Crashaw,clark,Classen。注音是:ㄎㄜ_ㄌㄚ。结构是:克(上下结构)拉(左右结构)。词性是:量词。拼音是:kèlā。
克拉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克拉kèlā。(1)宝石(如钻石和珍珠)的重量单位;国际上1克拉相当于200毫克——符号c,亦称“国际克拉”(internationalcarat)、“公制克拉”。
二、引证解释
⒈见“克利”。
三、国语词典
量词。计算珠玉、钻石等宝石的重量单位。为英语carat的音译。一克拉合二○五公丝。也译作「卡拉特」。词语翻译英语carat(mass)_(loanword)_德语Karat(S)_法语carat
四、网络解释
克拉(质量单位)克拉(Ct)是宝石的质量(重量)单位,现定1克拉等于0.2克或200毫克。一克拉又分为100分,如50分即0.5克拉,以用作计算较为细小的宝石。因为宝石的密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越重的宝石体积越大。越大的宝石越稀有,每克拉的价值亦越高。据华轩居士研究考证,克拉的单位名称起源于13世纪的西非国加纳,其首都阿克拉为世界最早的黄金钻石集散地。由于各国语言交流障碍,便以交易地名为计量单位。克拉,又称卡、卡拉,从1907年国际商定为宝石计量单位开始使用。是珠玉、钻石等宝石的质量单位,和贵金属的纯度比例。1.(钻石等的重量单位)克拉(=200毫克)2.(金子的纯度单位)开,百分比纯度为24开,如果18开,纯度是18/24=75%
关于克拉的诗词
《读《苏子聊斋-克拉玛依十一年记》》
关于克拉的成语
半半拉拉拉拉扯扯拖拖拉拉拉拉杂杂克肩一心克勤克俭克俭克勤刚克消亡克逮克容克绍箕裘
关于克拉的词语
拉皮条刚克消亡克绍箕裘克肩一心
关于克拉的造句
1、"赶快让他进来,"克拉拉回答;"他必须进来,"她补充道,转向她的家庭教师,"如果他这么想要见我?"。
2、让我爱你吧,不然,猫熊起头冬眠,娃娃鱼飞向蓝天,扬子鳄撞沉航空母舰,白鳍豚爬最小说伤感语录向塔克拉玛干。
3、这位大名鼎鼎的发言人曾到萨克拉门托州议会去过。
4、他的遗体被安葬于家乡,但是不久以后,加纳政府在阿克拉建立了恩克鲁玛纪念馆,将其迁葬于此。
5、正值第二代的克拉珀姆教派却安然无恙,依旧德高望重。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克拉的详细信息
大西北在哪里?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兄弟省市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使新疆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新局面。
一、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领导下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做好新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新疆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指明了新疆工作的正确方向。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中央的精神与新疆的区情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发展路子,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山子石化1000万吨炼油及120万吨乙烯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沈桥摄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起,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新疆经济同全国一道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494.42亿元,比1978年增长16.4倍,人均生产总值16860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2217美元,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7.1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4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5亿元,比1978年增长38.9倍,年均增长13.6%。其中,从1993年开始自治区实施以“一黑一白”为主要内容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取得重大成效,新疆主要资源对国家经济的支撑作用突显,国家对新疆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新疆在国家大局中的地位明显提高。2000年至今,国家把新疆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作为我国向西开发的桥头堡,各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自治区根据中央关于新疆稳定发展的大战略,适时丰富完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拓展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建成了一批重要支柱产业、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一批重要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推动国民经济进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一个更好更快发展、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疆呈现在世人面前。
2、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1978年至2007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42.7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9年的109.1倍,其中中央投资5611.51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4.4%。2000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9063.22亿元,超过新疆解放以来50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一批水利、交通、通讯等重大项目建成,对支撑新疆大开发、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1978年至2007年,水利建设投资总额达到415.8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9年的76倍,其中2000年以来投资356.3亿元,接近建国后新疆前50年水利投资额的总和,极大地改善了新疆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居民用水的条件。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铁路运营里程从1031公里增加到了3010公里;公路里程由2.38万公里增加到了14.3万多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已建成1009公里;民用航空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联结国内外近70个大中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的空运网,通航里程达到16万多公里,成为我国拥有航站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邮电通讯发展快、变化大。数字程控交换、光纤通讯、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普及应用,全区固定电话由2.9万户增加到696.2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08.3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3.7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9.4部。
3、农业生产成就巨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不断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极大地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自治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土地光热资源,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推进粮食、棉花、畜牧、林果四大基地建设,使新疆农业农林经济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1978年至2007年,农业增加值由14亿元增加到628.15亿元。粮食生产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粮食产量由370.01万吨增加到867.04万吨,单产由106.75公斤提高到419.16公斤,年人均粮食由303.04公斤增加到418.34公斤;棉花产业迅速崛起,棉花产量由5.5万吨增加到290万吨,棉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新疆迅速跃升为全国最大优质棉生产基地;林果业突飞猛进,林果面积由71万亩增加到1300万亩,果品产量由13.98万吨增加到411.98万吨,林果业近10年时间迅速成长为继棉花之后又一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全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617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062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哈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目前已探明矿种76种。(资料图)
4、优势资源转换步伐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改革开放前夕,新疆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治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来,新疆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7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37.48亿元,是1978年的15.9倍。最振奋人心的变化是能源工业的迅猛崛起。相继建成了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等三大油田基地,建成了独山子石油化工厂、乌鲁木齐石化总厂等一批大中型石油化工项目,初步形成了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库尔勒、库车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基地。2007年新疆原油产量就达2604万吨,天然气产量210.3亿立方米,油气产量4494万吨,一举超过大庆油田,居全国第一。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中哈石油管线建设,全国最大炼化一体化工程独山子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工程加快建设,进一步奠定了新疆作为全国重要战略能源基地的地位。在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卡拉通克铜镍矿、阿西金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重点项目,钢铁、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初具规模。2007年钢铁产量达到856.30万吨,是1978年的35.2倍。1978年至2007年,原煤产量由1079.01万吨增加到3986.78万吨,发电量由21.17亿千瓦时增加到404.33亿千瓦时。通过长期努力,新疆已形成了包括石油、煤炭、钢铁、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形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一体化、库尔勒—库车石化工业带等工业聚集区,建成了32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新疆正在快速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工业大区的历史性跨越。
5、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新疆大地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使新疆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了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各项政策规定,确保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推进农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稳步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农村税费改革和其它各项配套改革;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取消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大惠农措施。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根本性突破,一大批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科教兴新、人才强新战略全面实施,成果显著,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贡献率不断提高。
图为香港溢达集团在吐鲁番投资兴建的吐鲁番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资料图)
6、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坚持 “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开放方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行业界限、所有制界限,大力发展融合经济,在全面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的同时,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启动了乌昌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区内的开放与融合。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地缘区位优势,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周边国家进行以资源互补为主的深层次合作,开辟我国能源和战略资源陆上安全通道。加快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全面启动,积极开拓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和俄罗斯市场。目前,新疆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已与1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007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37.16亿美元,位列全国第15位,是1978年的595倍。出口商品结构大为改善,从上世纪80年代以前单一的农畜产品出口发展到以轻纺产品、橡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工业品为主,由初级产品为主上升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自1992年以来,新疆已成功举办了16届“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1978—2007年,新疆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403家,引进我国500强企业46家,引进区外资金2108.5亿元。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乌苏市属于哪个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的别称 所谓“大西北”是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别称。详见百度百科西北地区词条。 基本释义
词语:大西北
注音:dà xī běi
释义:行政区划上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总面积约为全国的三分之一;总人口约为全国的十四分之一。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尚未充分开发,深藏比较巨大发展潜力,是国家西部开发的重点工程,也是中原丝绸之路的起点,文物古迹众多,这一地区是中国寻古问今的好去处。 人口结构 据有关资料显示:(单位/万)
陕西:3750
甘肃:2600
新疆:2095.19
宁夏:571万
青海:547.7 资源与生态 资源
1.地大
大西北地域辽阔,包括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共计304.3万平方公里,占西部总面积的57.7%,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1.7%;人口约9000万,为全国的7%;人均土地面积3.8公顷(57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5倍:其中耕地1853万公顷(2.78亿亩),人均耕地0.21公顷(3.09亩),高于全国人均数一倍;草地6544万公顷(9.82亿亩),人均0.73公顷(10.91亩);林地1413万公顷(2.12亿亩)。
2.物博
除土地资源外,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也很丰富,是中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矿藏,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居全国最前列,镍、铜、铅、锌、铬等有色金属,钯、铱、锰、铍、锂、铌、钽等稀有金属,金、银、铂等贵金属,食盐、钾盐、硼、钠硝石等化工矿藏,以及石膏、石棉、云母、石灰石,硅等非金属矿藏,都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3.储运丰富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为33.7万亿元。其中煤炭保有储量达300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主要分布在陕西、新疆和宁夏。石油储量为5.1亿吨,占全国陆上总储油量的近23%,新疆是我国21世纪的后备石油基地。天然气储量为4354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总储气量的58%,其中陕北的天然气储量居全国前列。甘肃省的镍储量占到全国总镍储量的62%。铂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7%。中国钾盐储量的97%集中在青海省。
生态
1.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全年降水量多数在500毫米以下,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柴达木盆地在200毫米以下,河西走廊少于100毫米,敦煌只有29.5毫米,吐鲁番不足20毫米,若羌10.9毫米,几乎终年无雨。
由于降水稀少等原因,西北地区的地表水量约为2200亿立方米/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左右。
乌苏市属于新疆塔城地区。
乌苏市位于新疆西北部,东与克拉玛依市、奎屯市、沙湾县毗连,南与尼勒克县相望,西与精河县为邻,北与托里县接壤。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由汉、哈、回、维、蒙等24个民族组成。辖10镇、7乡、3个牧场、185个村队和1个林场,5个街道办事处、16个社区。
自然资源
已发现矿产种类有能源矿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冶金辅助原料、建材原料、地热等七类二十五种(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铬、铜、铅、镍、金、石灰石、黄铁矿、花岗岩、透闪石玉、石棉、石墨、石膏、滑石、陶粒泥岩、膨润土、陶土、高铝泥页岩、板岩、矿泉水、温泉、热气泉)。
最具优势和潜力的矿种有煤、金、石灰岩、陶粒泥页岩和膨润土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