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贵金属_上虞金价多少钱一克
1.甘肃省有没有保温材料厂
2.来自家乡的报告(绍兴)
3.麻烦帮我换算一下
4.农行有黄金TD业务吗?怎么?
5.平水铜矿
6.绍兴的历史简介 。 有关的名人分别是谁?
7.绍兴的历史简介有关的名人分别是谁
中国白银品牌有哪些? 江西中都银业有限公司——中都牌 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葫锌牌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红鹭牌 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火炬牌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铁峰牌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豫光牌 长城金银精炼厂---长城牌 烟台国大萨菲纳高技术环保精炼有限公司---国大萨菲纳牌 湖南省永兴县恒泰银业有限公司——恒昌泰牌 内蒙古乾坤金银精炼股份有限公司---马头牌 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水口山牌 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万洋牌 江西龙天勇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龙天勇牌 广东罗定金业冶炼厂有限公司---金业牌 深圳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南华牌 杭州萧山稀贵金属冶炼有限公司---飞航牌 广东省黄金公司---金粤牌 广东明发贵金属有限公司---金明 烟台鹏晖铜业有限公司---三尖牌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铜冠牌 柳州华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锡牌 常州市国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玉宇牌 上海显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鼎鑫牌 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焦家金矿---泰山牌 浙江宏达金属冶炼有限公司---金鑫牌 浙江仙峰贵金属有限公司---仙峰牌 杭州富春江冶炼有限公司——金凤牌 个旧市联兴贵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个贵牌 湖南鑫达银业股份有限公司——永银牌 永兴县阳光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永久牌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牌 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金贵牌 肇庆市大鸿明贵金属有限公司——金银辉牌 上虞丰贵金属有限公司——长贵牌 永兴县鸿福金属有限公司--"文"牌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冶牌 河南恒昌贵金属有限公司——豫龙牌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贵研牌 柳州华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海牌(锡锭) 个旧市自立矿冶有限公司——云山牌(锡锭) 云南乘风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云亨牌(锡锭) 上海华通铂银交易市场注册监制---华银牌 内蒙古乾坤金银精炼股份有限公司——乾坤牌 山东招金金银精炼有限公司——招金牌 灵宝金源桐辉精炼有限责任公司——秦岭牌 中金黄金股份中原黄金冶炼厂——中金牌 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大江牌 洛阳紫金银辉黄金冶炼有限公司——银辉牌 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Humon 福建金山黄金冶炼有限公司——紫金牌(以上是“”的全部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黄金投资策略网无关,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甘肃省有没有保温材料厂
半个世纪以来,我局始终坚持为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方针,长期从事国家指令性的有色金属(铜 铅 锌 铝 镁 钨 锡 钼铋 铍镍等)、黑色金属(铁 锰 铬 钛 钒)、贵金属(金 银)和非金属矿产勘查、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和物化探测量、异常评价和区带成矿研究,先后提交一批可供开的金属矿床和一大批可进一步工作的地物化综合异常点(面),成为省内地质找矿的主力队伍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局在从事矿产地质勘查的同时,积极扩大在环境地质和城市地质调查、水调查、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矿产开发利用规划编制等领域的服务,成为地方各级的参谋,矿山生态研究和工程地质勘查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继续发挥着基础和先行作用。
1、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该局自成立以来,广大干部职工怀着对浙江经济建设的赤诚之心投身于浙江的地质事业,足迹遍及浙江大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勘查各类矿区矿点1000余处,提交各类地物化普查、详查报告483份,提供可供建设利用的地质报告40份,评价、勘探大型矿床6个,中型矿床23个,以及相当数量的非金属建材、化工、燃料等各种矿产储量。由我局探明并提交开发利用的代表矿产地有:省内最大的铁矿绍兴漓渚铁矿、最大铜矿绍兴平水铜矿、最大银矿天台大岭口银铅锌矿、德清萤石矿等,这些矿山为地方经济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环境地质及灾害地质调查治理工作
近年来,该局在努力完成地质矿产勘查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利用自身各种优势,拓宽地质勘查业的服务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已向县级以上地方提交报告11份,它们是:《景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绍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德清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德清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绍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德清县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台州市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天台县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上虞市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宁波市鄞州区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区图编制》、《松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3、城市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工作
该局历时二年半完成的《绍兴市城市地质调查》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城市规划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基础资料;去年完成的《慈溪市水调查评价》为当地研究、解决水问题提供基础性资料。
4、为国土等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该局开展了大量的开矿山储量简测、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矿山开量动态监测、矿产规划修编、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等。
受绍兴市建设局委托,由我局牵头承担了绍兴城区工程地质条件研究项目,业已提交研究报告。
来自家乡的报告(绍兴)
你好,我的朋友是甘肃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他查了以下,
在甘肃有很多这样的厂子,列表如下:
兰州市七里河振兴保温材料厂-智勋民-西津西路224号
蛭石瓦,岩棉,石棉粉,石棉线等。
兰州新顺保温建材厂-杨继义-范坪828公路北
主营:保温建筑材料。
兰州东风保温材料厂-王培功-大砂坪134号
聚氨脂泡沫,岩绵制品,蛭石,石棉制品,玻璃纤维布
浙江上虞新型保温材料厂西北分厂-叶崇耕-金川路
保温材料、建材、金属材料、理发工具、美容美发用品、电线电缆、电焊条、化工产品
兰州西固小坪建筑保温涂料厂-王程鹏-小坪山下
保温材料,涂料
兰州西固振兴玻纤布厂-郭书兰-陈坪乡东湾村
玻纤布
白银市白银区昌隆保温建材厂--新华街1号公路
岩棉保温材料制品 五金商品 玻璃丝布零售
兰州西固亨达建材厂-史国强-西固西路10号
防水,防腐保温材料,五金
嘉峪关市岩棉制品厂--嘉北开发小区
岩棉,岩棉制品。
金昌市岩棉保温材料厂--延安路
绝热用岩棉及其制品
兰州西固新型保温建筑材料厂-肖国强-苗圃院内
主营: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石膏制品。兼营:五金工具及配件。
甘肃省国营甘沟校办新型节能材料厂--玉门镇官庄子
复合硅酸盐隔热保温涂料
甘肃省张掖地区青海祁连建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汤兴海-张火公路三公里处
石棉及其制品、玉石、非金属产品、建筑材料、百货、针纺织品、五金批发、零售
酒泉市新宇摩擦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李志明-祁连路44号
石棉制品、保温、密封材料、塑料制品加工、销售;汽车配件、机电产品(
白银西区爱良岩棉加工厂--西区予制厂南侧
保温材料
白银市白银区鑫海新型保温建材厂-张世虎-王岘西路330变电所西侧
建筑保温材料
兰州沙井驿建筑材料工业公司墙材厂-杜小明-元台子408号
岩棉制品及其制品的加工、制造、销售
白银市银垫硅酸盐复合保温材料厂--新建路29号
硅酸盐复合保温材料的生产 销售
陇西县新型建筑保温材料厂-马建元-文峰汽车路203号
岩棉制品、蛭石制品
西峰市双喜保温材料厂--后官寨乡中心村
水泥保温瓦加工,加工珍珠岩纷
酒泉市福峰建化有限责任公司-张国成-茅淹河滩(东部工业开发区M-19号地块)
生产销售珍珠岩粉、滑石粉、萤石粉、承接矿产品、化工产品来料加工
兰州市榆中县定远保温材料厂-潘占杰-定远乡定远村
复合保温材料
金昌市新型保温材料厂--泰安东路
岩棉及其制品.渗透剂.粉酸树脂
白银市凌峰保温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朱有伟-文化路南口
建筑材料制造,销售,五金交电,汽车配件,化工原料,润滑油,润滑脂等。
兰州三城建材有限公司-姜大钢-乡四季青村5号滩
保温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制造,销售,保温材料安装
金川公司建安公司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厂-马述珍-白泉村
复合硅酸盐隔热保温涂料
兰州鑫欣热力聚氨酯保温管厂-李兆有-焦家湾南路373号
聚氨酯保温管
第二油厂华池作业区劳动服务站-杨贵龙-柔远镇南街17号
保温材料制造、销售;停车、住宿、熟食加工销售。
平凉市玻璃纤维保温材料厂--纸坊沟
玻璃纤维保温材料制造。
平凉市柳湖乡赵堡保温材料厂-陈文-柳湖乡赵堡村十五里铺
蛭石、珍珠岩、建筑用保温材料;铁件、木材加工、农具修理。
甘肃武威花园工贸公司--高坝镇同益村
制造高效防水隔热粉,人造花岗岩地砖,蜂窝煤,针纺织品,日用百货,
金昌市金川区新华岩棉保温材料厂-杨昌海-宁远镇新华村
岩棉保温管、保温带
酒泉市立源保温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张维民-雄关路西大桥湾8号
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卷毡、板材的生产、经销、钢材、建筑材料、装饰材料销售、
酒泉市保温材料厂-万义成-西峰乡西峰寺6队
建筑保温材料制造及销售
兰州市西固三马建筑保温材料厂--陈坪乡范坪村
主营:保温材料制品、装饰材料。兼营:建筑材料。
兰州塑料五厂青年综合加工厂-周继明-古浪路2号
主营:聚氨脂、建筑保温材料、废塑料再生产、电气焊加工、机械加工。
靖远矿务局劳动服务总公司建筑材料厂--宝积
保温材料
永昌县河西堡岩棉保温材料厂--河西堡镇河东村
岩棉保温材料,建材
窑街矿务局永登粉煤灰制品厂-孙里实-河桥镇四渠村
加汽混凝土彻砖保温材料
兰州西固景生防腐保温材料厂--合水路68号
塑料制品,防腐保温材料,防腐涂料,保温工程
白银新地防腐保温材料工程有限公司-薛国军-王岘东路180号
工业与民用管道防腐保温、聚乙烯、聚氨酯预制直埋保温管、金属波纹管、膨胀
榆中裕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白虎志-三角城乡双店子村
建筑保温材料生产、水渣销售
甘肃利通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唐顺宝-忠和镇忠和村
新型建筑材料的生产加工及销售(不含化学危险品)
兰州市西固区东新保温材料厂-郭高厚-东川乡下车站
蛭石粉、瓦、岩棉制品、石棉。
甘肃宏信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刘培军-临夏路199号
建筑保温材料的制造及销售,五金交电(不含进口摄、录像机)、化工产品(不含国家限制产品)、金属材料(不含贵金属)、电子产品及通信器材(不含地面
肃州区隆升耐火材料厂-王生玉-屯升乡(企业公司院内)
耐火砖加工销售。
兰州宏远新型保温密封防腐材料有限公司-李秀芝-环行东路9号
高低温防腐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建筑材料、五金交电、二类机电、化工产品、橡胶产
酒泉市肃州区天宇保温材料厂-张培坤-南苑开发区中央粮库西侧
加工生产销售保温材料
宁夏冀丰保温材料有限公司金昌经销处-闫志超-金川路1号
保温材料、密封材料、化工产品销售、硅酸铝、复合硅酸盐、石墨制品、岩棉制品、防火涂料、耐火可塑料、耐火浇注料、防火堵料、高温粘合剂的销售
酒泉市肃州区天宇保温材料厂-张培坤-南苑开发区中央粮库西侧
加工生产销售保温材料
武威市西营乡耐火材料厂-鲁德生-西营乡营儿村
耐火砖加工销售
兰州宏远新型保温密封防腐材料有限公司-李秀芝-环行东路9号
高低温防腐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建筑材料、五金交电、二类机电、化工产品、橡胶产品、日用百货、汽车配件的销售
兰州振林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张振林-西津西路809号
保温材料的加工、销售、五金交电、化工产品(不含化学危险品及国家禁止经营的项目)、日用百货、汽车配
庆阳地区长庆八达实业公司玻璃纤维厂-叶春田-宁县长庆桥镇姜村
玻璃纤维包扎布
兰州安宁亚丰珍珠岩建材制品厂-张严峰-沙井驿三岔路口
憎水珍珠岩保温板、水泥制品
兰州金汇保温工程有限公司-黄继平-小稍门外280号(昌运大厦22楼丁座)
保温新型材料生产;装饰材料、建材、金属材料、橡胶制品批发零售
兰州安宁亚丰珍珠岩建材制品厂-张严峰-沙井驿三岔路口
憎水珍珠岩保温板、水泥制品
兰州安宁宏达新型建筑保温材料厂-崔先萍-真乐村319号
新型建筑材料、保温材料的加工销售
兰州西固福运保温建材厂-张廷夫-新冶路87号
保温材料、防水建材加工、零售
兰州西固柳泉珍珠岩厂-潘国军-柳泉大坪半坡
珍珠岩及其制品加工
兰州市西固区宏利建材厂-李国臣-陈官营铁道口
石棉瓦、玻璃钢瓦、建材、化工批发、零售
兰州七里河兴亚绝缘材料厂-刘亚洲-韩家河76号
绝缘材料、保温材料制品、电加热器
兰州启明保温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王金田-秦安路81号
保温新型材料的开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建筑材料、装饰材料、金属材料的批发零售
甘肃启明节能保温有限责任公司-何伟-五泉南路3号
化工原料、保温材料(国家规定专项产品除外)的生产、销售;建筑材料、机电产品(不含小轿车)的批发零售。
长庆局油建工程处长建总公司保温材料厂-何小兵-庆阳县五里坡
岩棉制品,珍珠制品,保温,粉墙粉生产
兰州西固金达岩棉厂-冯文花-陈坪乡范坪村16号
岩棉制品
兰州西固新康保温材料厂--下车干沟
珍珠岩纷、瓦、生熟耐灶、建材、石棉纷。
兰州西固西颖岩棉制品厂--东路75号
岩棉制品、建筑材料。
兰州市七里河新型建筑保温材料厂-罗万川-西津西路664号
岩棉制品,保温材料及安装维修。
天水市秦城区耐火材料厂-王仲英-吕二乡暖和湾村
耐火材料、政策允许的矿产品运销
甘肃省张掖新型节能材料厂--西关
复合硅酸盐、隔热保温材料制造及岩棉制品制造、销售
金昌市金川区高岸子校办保温建材厂--高岸子校园
珍珠岩保温建材
天水市秦城区环城岩棉厂-黄广祥-东十里村
保温材料
酒泉春光保温材料有限公司-盛卫红-泉湖乡春光村委会旧址
保温材料、混凝土路面砖的生产;销售;金属材料(不含贵重金属)的销售。
兰州华龙保温材料有限公司-田禾东-东川乡梁家湾村
保温材料的生产、销售及安装
甘肃九龙热力保温管道有限公司-宋大伟-连搭乡寇家沟村
保温管道的加工、销售
兰州市城关区东岗化工保温材料厂-郝花兰-焦家湾87—1号
保温材料,木器加工
平凉市崆峒区精卫珍珠岩保温材料厂-何克康-西兰东路523号
珍珠岩加工、销售。
甘肃宏信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刘培军-临夏路199号
建筑保温材料的制造及销售,五金交电(不含进口摄、录像机)、化工产品(不含国家限制产品)、金属材料(不含贵金属)、电子产品及通信器材(不含地面卫星接收设施)机电产品(
酒泉恒瑞聚氨酯保温材料厂-薛海泉-祁连路44号
聚氨酯保温材料加工、安装、销售。
兰州海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王尚琪-牟家湾20号
新型保温建材的研制、生产、销售。
庆阳地区长庆八达实业公司玻璃纤维厂-叶春田-宁县长庆桥镇姜村
玻璃纤维包扎布
兰州海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王尚琪-牟家湾20号
新型保温建材的研制、生产、销售。
沛县防腐保温工程总公司兰州分公司-乔建华-西固中路1000号
防腐保温
兰州振林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张振林-西津西路809号
保温材料的加工、销售、五金交电、化工产品(不含化学危险品及国家禁止经营的项目)、日用百货、汽车配件、建筑材料
酒泉恒瑞聚氨酯保温材料厂-薛海泉-祁连路44号
聚氨酯保温材料加工、安装、销售。
兰州鹏飞保温隔热有限公司-顾旭鹏-月牙桥163号
生产泡沫玻璃及阻燃玛滴脂、粘结剂、聚氨脂硬质泡沫塑料、保温材料、化工产品、五金电器的销售及绝热产品安装
兰州市七里河区国强岩棉保温材料厂-颜国强-华林路483号
岩棉制品、石棉制品、硅酸锅制品、锅炉除垢剂、透明门帘
兰州华泰包装建筑材料厂天水分厂-吴正起-精表路40号
泡沫建筑板材、包装材料的加工、彩钢板、聚氨脂
酒泉市职业中学勤工俭学化工厂-车进会-甘新公路720公里处
化工产品、煤炭、保温材料
中国有色二十一冶劳动服务公司特种管件厂-周洪军-冶金路
保温管
兰州金龙炉料有限公司-马素龙-福兴路1号
炉料、化工原料及产品
甘肃省高台县鸿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葛立成-城关镇东城河路146号
保温隔热材料、饲料骨粉制造、农业开发等。
武威市宏利保温耐火材料厂-达光柏-市民路24号
耐火材料、防水保温材料、化工材料、五金、金属门窗、电气焊修理。
兰州西固玻璃钢建材厂天水分厂-郭书兰-秦城区曹家埂
玻璃钢瓦、石棉瓦的生产、销售
兰州文鹏保温材料厂--红山根东路25号
保温材料,五金交电,水暖
以上是甘肃所有的保温材料厂,
麻烦帮我换算一下
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令人仰慕神往。
该市处于中、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湿润温和。“三大盆地”气候各具特色,局地性小气候丰富,但洪涝、干旱和低温冷害等常有出现。
该市常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10.1℃,≥10℃的活动积温在5200℃以上,80%保证率为4800℃以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常年平均出现在4月上旬中期。
初霜一般出现在11月中旬后期,终霜一般出现在3月下旬前期,无霜期年平均为238天。
常年降水量平均为1438.9 mm,且分布不均,降水年变化呈双峰型且年际变化较大,即3-6月和9月为两个多雨季,7-8月和10月至翌年2月为两个少雨季,最多年降水与最少年相差达895.2 mm;年降水日数平均为156.2天。
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895.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2.5%
绍兴地处杭州湾南,会稽山北麓,北纬29°42′02〃~30°19′15〃,东经120°16′55〃~120°46′39〃,东西宽46.6公里,南北长68.5公里,周边长356*****公里,总面积149*****平方公里。
西南部低山丘陵河谷区会稽山脉尾闾分成二支,成西南—东北方向伸入县境南部和西部,构成一片崎岖低山、丘陵、河谷地,面积75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0.76%。区内群山连绵,山势险要,山体抬升强烈,地形深切、破碎,水系源短流急。一般海拔在300~400米之间,最高骆家尖747米,延伸到萧甬铁路南侧约5~10公里地带,高度即降至海拔20米左右,与无数冲积扇和中北部冲积平原相连,坡度以15°~25°和大于25°为主。地貌类型复杂,还可分成丘间谷地、低丘、高丘和低山四类,主要有夏履、型塘、漓渚、兰亭、平水、石泄及小舜江河谷,王坛、平水盆地。此类河谷与盆地面积较小,山垅较狭,水流湍急,砂砾含量较高,土壤冲积明显。与水网平原交界处均有大片坡地、阶地,尤以漓渚、兰亭、南池、坡塘、九里、上蒋一带面积较大。坡度皆在10°以下,土层深厚,适宜农耕。新石器时代已有频繁农垦活动,现大部辟为茶、桑、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地和旱粮地,在绍兴农业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北部水网平原区面积57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8.33%。除零星火成岩残丘外,皆为冲积、淤积、海积而成。地势平坦,平均海拔6~7米。偶有孤丘残丘高度一般亦不超过200米。中部,河流纵横,湖泊星散,农田被切割成大小渡田,有“水乡泽国”之称。靠近古海溏北部狭长地带,地势低平,平均海拔4.5米,河流较少,水面狭窄,为向滨海滩涂过渡地带。历史上称山会平原,原为一片浅海沼泽,潮汐出没。全球性冰后期为海水所淹。距今6000年前,漓渚、平水均为海水直拍之山丘和海岸交界处。
公元前21世纪左右开始海退,海岸北移。海退结束,海岸线轮廓已与近代相似。因泥沙来源丰富,溺谷淤浅不畅,浅海逐渐垫高而变成咸潮出没之沮洳沼泽,《管子·水地》称“越之水重浊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距今3000年前后,越族居民从会稽山内部北移,开始垦殖咸潮所不及之山麓冲积扇和平原中一些较大孤丘及附近坡地,从而形成中部冲积平原。
公元前5世纪初,越国把都城从会稽山南部迁到沼泽平原,经过与近世围垦滩涂相似之围堤、筑塘、拒咸、蓄淡,造就会稽山北麓冲积扇以下大批耕地。
秦汉时代,北人南迁,湖沼地加快开发。至公元2世纪中叶,鉴湖建成,湖以下开辟良田9000顷。海塘建设和河湖网也加速整治。唐垂拱二年(686)山阴与萧山50里界塘筑成;十年(72*****会稽县令李俊之主持增修山会海塘。后经大历十年(77*****大和六年(83*****次增修,才形成东起上虞,西至山阴,全长百余里之防海塘,山会平原全面形成。至今,中北部水网平原610个自然村中,以溇、湖、埭、桥、江、墅、葑、塘、渎、堰、岸、港、浦等命名者计226个,占34%,展现水乡特定景观。
东北部滨海平原区淤涨型滩涂,地势平坦,人工水系纵横交错,海拔5米左右。区域总面积16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0.91%,已围垦67.4平方公里,潮上带或潮间带尚待开发。受钱塘江和曹娥江涌潮顶托,北岸不断被侵蚀,南岸逐渐淤涨。明永乐至万历(1403~1620)间,钱塘江主槽北移,山会两县海涂外涨,已有人自发垦殖,种植棉、瓜、豆和水稻。清咸丰年间(1851~186*****度成为三江口西部乾、坤两号沙地,面积超过4万亩。清末民初,滩涂曾向杭州湾伸展20多里,有磨盘丘、豆腐畈等垦区。此后,由于钱塘江南股槽游移,滩涂大片坍方,至建国前夕,丧失殆尽。1969年开始有组织地大规模人工围涂造地,至1991年,围涂10次,获土地66.3平方公里(1993年10月至1994年4月“九三丘”第一期围涂获土地8.7平方公里,未计入内),才有滨海平原,并奠定境内自南而北山脉—平原—海岸梯阶式地貌。
铁矿分布在西南部漓渚一带,有磁铁矿5处,铁硫矿1处、铁锌矿1处。按1986年资料,探明储量为876*****万吨,占全省探明储量72.6%。
矽卡岩型矿床矿体有脉状、透镜状、层状、扁豆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为闪锌矿、褐铁矿、磁黄铁矿、赤铁矿、黄铁矿、方铅矿、毒砂等,伴有黄铜矿、镜铁矿;脉石矿物有粒硅镁石、透辉石、透闪石、石榴石等。如花街磁铁矿、新桥铁硫矿和谢坞铁锌矿。
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体呈脉状或受交错之裂隙控制,无一定形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为赤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如平水园里岙、上杨滩磁铁矿。
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呈似层状、层状、脉状产出。矿石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象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辉铜矿。脉石矿物有石榴石、透辉石、金云母、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如漓渚磁铁矿。
中温裂隙充填型矿床矿体呈不规则细脉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偶见镜铁矿及赤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及绿泥石等。如夏履马家地磁铁矿。
钼矿仅见于漓渚枫塘坞一带,系沉积改造型,矿体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矿石由辉钼矿、辉砷镍矿、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蛇纹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组成。
铜矿有8个,五种类型。按1986年资料探明储量为39.09万吨,占全省探明储量69.9%。
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多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为主,伴生元素有钇、钛、镍。矿石含cu0.22~2.38%。有兰亭黄岘、平水江白鹤殿和桃红等铜矿。火山喷发沉积型矿床,呈层状或透镜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伴生磁铁矿、方铅矿等。含cu0.35~4.74%。如平水西裘和六里岙铜矿。
矽卡岩型矿床,呈似层状、透镜状,以辉铜矿、孔雀石为主,次为黄铜矿、兰铜矿等。含cu0.3~0.59%。如兰亭皇游荡铜矿。
中温热液型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含铜黄铁矿,矿体呈脉状,含cu0.5~1.2%。如南池马园里铜矿。
中温热液型铜钼矿,矿体为平行脉状,细脉浸染状,矿石矿物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等组成。如夏履马家地铜矿。
铅锌矿两处,矿体以透镜状为主,次为不规则脉状。矿石矿物多为方铅矿、闪锌矿,矿石品位pb0.76~20.37%。
多金属矿两处,储量2.6万吨。
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以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为主。兰亭镇灰灶头多金属矿床属此。
多金属矿,矿体呈不规则脉状为主,单个矿脉由若干个断续相连之透镜状组成。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次为方铅矿及黄铜矿,伴有黄铁矿;矿石品位pb0.17~10.80%、zn0.16~17.50%、cu0.16~1.5%、ag32~65×10—6。南池大焦岭矿床属此。
贵金属矿有19处,几乎均产于江—绍断裂两侧之老地层中,多数受断裂构造和破碎带控制,与火山热液有关,总储量3.14吨。
平水江乡何山中温热液型金矿,呈脉状、透镜状,黄金呈微粒状赋存于石英、黄铁矿、云母片之间。含au7.24×10—6。
*****变质热液型金矿赋存于含金石英脉或蚀变岩中,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产出。以金为主,含au0.1~19.78×10—6。平水镇天衣寺、石其、铸铺岙、中岙、官山、孔坞岙、野猪窝、平水江沙滩,南池胡家塔、茅秦等处金矿属此。
中低温热液型金矿,有上灶大烟帽,南池马园里两处。矿体赋存于含金石英脉之中。
中低温热液裂隙型金矿,矿体赋存于石英脉中及北西向硅化破碎带中。含au0.04~18.3×10—6。型塘矿化点属此。
含金石英脉或含金硅化破碎带金矿,有平水镇大桥头西北侧、上灶乡金岙、鉴湖镇百家、秦望山北侧、马园里水库等处。
稀有金属有铌铁矿两处和含铌锐钛矿一处,在碱性—酸性侵入岩中,均属矿化点。岩浆型铌铁矿,矿化花岗岩体呈北东向延伸或略呈透镜状,矿石矿物为铌铁矿,脉石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更长石、绢云母为主。富盛镇义峰山、万户山两处属此。
含铌锐钛矿,矿点产于燕山期霏细斑岩岩脉中成群分布,矿石矿物为铌锐钛矿、磷钇矿;含铌锐钛矿155*****克/吨。富盛镇庙前山矿点属此。
非金属矿
有萤石、磷矿、钾矿、高岭土、瓷石、叶蜡石、钾长石、云母、石墨等16种。
萤石矿有富盛镇龙潭岗和王化下祝两处,均为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龙潭岗萤石呈桃红、紫和白色,少量灰—黑灰色及绿色;下祝萤石呈绿色、白色,少量紫色。伴有石英、粘土和方解石。储量3.9万吨。
磷矿位于谢家桥—奕村背斜东南翼,属沉积型,矿体似层状、透镜状。地表可见磷结核。
钾矿位于佳山—墨城背斜东北端,属沉积型,层状,矿石矿物以水云母、白云母为主。储量924万吨。
高岭土有兰亭镇皇游荡、上灰灶、谢家桥、花街4处,均为低温热液交代型。系石英斑岩岩脉或霏细斑岩岩脉风化而成,脉状,矿石矿物以高岭土为主,属酸性型粘土,灰白色粉土状、砂状结构。风化强烈者呈乳白色土状,粘结,可塑性及燃烧性能好。风化程度差者碾磨后用。
瓷石矿有富盛镇义峰山、方岙、鲶鱼山、花街4处,风化型,呈脉状或似层状。矿石矿物由粉土质、隐晶长英质或由碱性长石和石英组成。由霏细斑岩风化或蚀变而成。
叶蜡石矿在平江乡秦望山东坡,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透镜状块状构造,灰白色。
钾长石矿在兰亭镇松坑村,属花岗斑岩型,团块状及不规则状,矿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斜长石,脉石矿物为石英、黑云母、角闪石。
云母矿有富盛镇北山、两溪长岭、上蒋山皇3处。前两处为伟晶岩型,产于变质岩之伟晶岩脉中。后者为沉积变质型,夹于浅色片理化石英砂岩中,呈层状。储量141*****吨。
石墨矿在红山瓜林,属裂隙充填型矿床,多为细脉或团块状,破碎带中部亦有呈透镜状分布。石墨呈细鳞片状或隐晶质。脉石矿物有石英。
石英矿分脉石英和石英砾岩两类。储量200*****万吨。富盛镇方岙石英矿,属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伴少量长石和粘土。鉴湖镇下濮山、福全镇两处沉积型石英矿为石英砾岩。岩性为灰**之含砾粗砂岩间夹白色泥质页岩,大量石英砂砾岩。矿体呈层状。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胶结物。
白云岩矿在兰亭镇谢坞,属沉积型,层状,以白云石为主,少量方解石。
石灰岩矿有兰亭镇谢坞、上灰灶、皇游荡、棠棣曹家4处,属沉积型。层状,灰—深灰色,性脆,坚硬,主要成份为方解石。
黑曜斑岩矿在稽江乡傅家岙,属火山喷溢型。透镜状,层状产出。矿物成份以雏晶玻璃为主,大于95%,尚有微量磷灰石,珍珠构造。
珍珠岩矿在稽江乡车头,属火山喷溢型,透镜状,黑色珍珠岩,玻璃光泽,具贝壳状断口,斑晶为中性斜长石、辉石;基质以隐晶—霏细状长英质为主。
石料节理不发育之角砾凝灰岩,为较好建筑材料,有开场150余家。
花岗石矿有型塘九岭下、陶堰义峰山和大和山花岗石矿3处。花岗闪长岩、正长岩或辉石闪长岩呈小岩株状产出。灰白、略带浅绿色、墨绿色或黑色,微粒到细柱粒或中细柱结构,块状构造。荒料率30~40%。
燃料矿产
石煤有漓渚、坡塘、坡塘岭下3处,沉积型,层状,延伸500~2000米,厚1~4米,高炭质硅质页岩。赋存荷塘组之中。发热量902~1700卡/克,储量473万吨。
泥炭有容山、孟家葑、陶堰、藕塘头、?湖5处,全新统湖沼相沉积型,层状、透镜状,可见1~2层。厚0.5~1米,亦有1.5~3米。棕红色,氧化后变黑色。以草木根为主。发热量1047~4128卡/克。储量114.2万吨。
天然气山(阴)会(稽)古海塘以南,现萧山市党山乡夹灶村,于1986年发现天然气。1987年起,居民利用探矿钻孔取气作炊,天然气压力3公斤/平方公分。该钻孔是浙江省石油勘探处、地质研究所为开发浅层天然气而设置之夹灶—马鞍(绍兴)试区之一,位于东经120°33′22〃,北纬30°9′17〃,离县境230米~370米,地质条件相同,故县域内可能有浅层生物成因之甲烷型天然气。
农行有黄金TD业务吗?怎么?
刃长72.6到74.91
柄长15.4到15.89
刃宽11到11.35
约重1120到1135.1克
理由如下:
欧冶子
欧冶子,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越国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据《越绝书》记载,他曾为越王勾践铸了五柄宝剑:湛卢、钜阙、莫邪、鱼肠、纯钧
楚国的王铜衡杆,长23.1厘米,与东周铜尺同长,铜衡杆上有十等分的刻度,据推测是称量时作为在不同部位悬挂权和重物的标志。它很可能是从等臂天平过渡到不等臂杠杆秤时出现的一种衡器
在周代,尺已有大尺小尺之分,并且有其地区性:以大尺而论,较长的百粒黑黍横排的尺(长24.63厘米)早先起于晋国等夏民族的旧地,其后用于周鲁地区,较短的百粒红黍横排的尺(长23.1厘米)行于中原地区,到战国时这种稍短的红黍尺通行范围更见扩大,黍尺(黑黍尺)终于被后者所取代。只是在制作黄钟之时仍保留以黍尺(24.63厘米)为准的传统。汉以后则有重新起用黍尺的时候。
红黍百粒横排长23.1厘米的尺子确凿有据,有不止一件的实物传世。1932年洛阳金村东周古墓中出土一把长23.1、宽1 .7、厚0.4厘米的铜尺(见《图集》第二页),据考是为战国中晚期物。此外传世的战国尺尚有四支:出于长沙上虞罗氏所藏的铜尺长23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的铜尺长23厘米、23.1厘米各一支,番禺叶氏所藏的战国镂牙尺长23厘米。《隋书.律历书》所记的十五等尺之一的周尺也长23.1厘米。众多的实物,还有文献为证,证明尺的数值具有充分的可靠性。
地处西陲的秦国,原属周地,当沿用24.63厘米长的黍尺。当商鞅变法,统一度量时,为便于同中原的经济交往,也推行23.1厘米长的尺。据铸造于公元前344年的商鞅铜方升实测,其深一寸经折算等于2.32厘米,和23.1厘米为尺极接近,这也是战国秦尺的一个间接的物证。
楚国的尺子原先短于中原的铜尺。解放前安徽寿县出土的楚铜尺长22.5厘米,而长沙出土的楚铜尺长22.7、22厘米。可见楚国也自有一套尺度,后来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楚尺也向23.1厘米看齐。
23.1厘米的尺子,在战国时除中原地区外,西至秦、南至楚都已行用,统一趋势渐明。目前学术界公认这是秦王朝统一前秦尺的长度,统一后即以此推广于全国。但吴承洛在《中国度量衡史》》中提出的数据是秦尺长27.65厘米(“周尺之一丈为秦尺之七尺二寸”),此说多年来颇遭冷落,前些时候秦俑考古队的同志为文考证,肯定了吴氏之说,肯定吴说的理由是:一,秦始皇陵西侧二号铜车衡长79厘米,其尺寸约为真车之半,按秦尺长27.65厘米计,舆长5.714尺,接近于《史记·秦本记》所说的“舆六尺"之制,如按23.1厘米为一尺计,则舆长就超过六尺(6.8尺)了。二、陶俑法冠一般长0.16至0.8米。按秦尺长27.65厘米计,基本上符合《本纪》》的“法冠六寸"的记载,如以23.1厘米计,则其六寸只合0.14米不到,出入就很大了。三、据《云梦秦律·工律三》所载,承骑法定高度要求须满六尺;兵马俑坑出土的乘骑马高1.72米.即当秦六尺以上,如按23.1厘米计,马高将达七尺四寸有余了。这些确切难移的材科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可见,说秦尺长27厘米以上,也是有实物为据的,吴氏之说未可一笔抹煞。
秦明文“数以六为纪”, “度以六为名”。 六尺、六寸之尺(长27厘米余),应在始皇称帝前已存在,并非在秦统一后才于一朝一夕间始有此加长的“始皇新尺”,秦统一至汉,此等尺仍继续通行并未随秦统一而废。看来周代有大尺小尺,秦代尺也有大小两制,此事不足为怪。23.1厘米为秦小尺一尺之长度,而27厘米余为秦大尺一尺之长度。有可能长27厘米以上的秦大尺倒是秦地原先行用的尺子。尺子偏大或许也就是“好大求多”的秦文化的一个具体表现,而长23.1厘米的秦小尺倒是后来自中原传入者(用于与中原的商品交流)。与大尺是各有分工的。
秦半两钱“径一寸二分"(《史记·索隐》引《古今注》所云)重十二铢。十二之数都和秦的崇水德,“水数六”有关。据《泉汇著录》,半两钱约合市尺一寸一分,小者九分。实测,平均可按市尺一寸,即3.33厘米计祘。秦尺(大尺)如按27厘米余计,则其一寸二分正合市尺的一寸,而23.厘米乘一寸二分,则只长2.77厘米
如果说23.1厘米是秦小尺之长,则秦大尺一尺应是小尺的一尺二寸。《吕氏春秋.仲夏适音篇》云:“断两节间之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黄钟长八寸一分,与三寸九分,“合而为十二寸,即律吕全数。全数之内断去三寸九分,余八寸一分即为黄钟之长。”(朱载堉在《律吕精义》中语)。已知秦小尺长23.1厘米,乘1.2,其结果27.72厘米。大尺即度律吕全数者。
前面提到黄钟尺长为黍尺(24.63厘米)的九寸,即22.167厘米,但秦代却是以小尺的九寸,即20.79厘米为黄钟之长的。其故何在?原来秦“音上大吕”(《史记·封禅书》)。古黄钟之长原为黍尺之九寸; 大吕为八又二百四十三分之一百○四寸,按此比例推祘,大吕之长适为黍尺的8.428寸,等于20.78厘米,这20.78厘米正是大吕之长,短于古黄钟之长。由秦之黄钟其名,大吕其实,正可见“音上大吕”之说不谬。以秦代大尺论,大吕之长约为其75%。这种以大尺为度律吕全数者,并用于度乘舆、法冠、兵符之长、乘骑马之高、法钱之径等场合。商鞅所定的23一厘米的尺子只用于日常交易之中,而度乘舆、法冠、兵符、乘骑、钱径,则用27厘米余的尺子,大尺小尺并行,各有分工。
23.1厘米的1.2倍为27.72厘米,这就是秦大尺一尺之长。秦以后,北魏前尺长27.8厘米,隋万宝常律吕水尺长27.396厘米,与秦大尺似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吴氏数据27.65厘米,虽欠精确,然也不算离谱。
尺以上的长度单位是丈,丈以上有里。“三百步为里”,在六尺为步的条件下,一里就是一百八十丈,唐代起改以五尺为步,但里为三百六十步,里长仍为一百八十丈,迄于清代未变。然而各时期尺度之长不同,同样名为一百八十丈的一里,其长度就并不一致。春秋战国时步里之尺也按23.1厘米计,合清营造尺(32厘米)的七寸二分余,因此其里就短于清代之里,看到这一时期古书上的里数心里就要打一个七折。顾炎武《日知录》中说:“《谷梁传》鞍去国五百里,今自历城至临淄仅三百三十里。……孟子谓舜卒鸣条,文王生岐周,相去千余里,今自安邑至岐山亦不过八百里。《史记》:“张仪说魏王言从郑至梁二百余里,今自郑州至开封仅一百四十里。……”(卷32“里”条)这些话可为春秋战国时百里为清七十余里的例证。
周代以广一步长百步为一亩,一步包括周大尺的六尺四寸(小尺为八尺),这一情况适用于行用黑黍尺的地区(周、晋、鲁等),因周大尺——黑黍尺长24.63厘米,与之相应的一亩地的地积为248.38平方米,约合0.3726市亩。这种亩称为“古田”,时间还是比较早的。但六尺四寸为步并非长久不变,后来一步改为六尺。《汉书·食货志》中说:“古者建步立亩,六尺为步”;《仪礼·乡射礼》疏中也说:“六尺为步:弓之古制与步相应”。改六尺的原因可能是:一、步之长减少,同样大的地块亩数即增大,由此可增加按亩数征收的租税,二、去掉四寸零头,便于计算,六尺为步,对畦种来说,更便於三垄三沟(各宽一尺)的等分定距;三、六尺为步,长1.478米,更适合一般身材的人拉弓放矢或与举足成步的距离。在六尺为步、尺长24.62、步长147.78厘米时,一亩地积为218.39平方米,约合0.3247市亩。步长缩小,亩积也随之缩小。这是周亩(古田)亩积的第一个变化。
在产红黍的铜尺(尺长23.1厘米)的地区,原先也以六尺四寸为步,即步长147.8厘米,与黑黍尺(24.63厘米)以六尺为步的步长相等,亩积也相等。24.63厘米为尺后来之所以改为六尺为步其又一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在兼并战争中,为了使两类地区的亩积取得一样的大小,以统一所辖的新老各地区的土地计数的口径,而作为征税的依据——使租税低(原24.63厘米为尺,六尺四寸为步)的向租税高的(23.1厘米,六尺四寸为步)看齐。亩制这一改变的时间大致在春秋战国。只是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和齐地亩制各异,需分别研究。
秦国在商鞅变法时,用23.1厘米长的中原铜尺,而且按照秦人计数尚六的要求,规定六尺为步,“弓过六尺有诛”,不像铜尺地区一步尚为六尺四寸。同时规定以二百四十方步为亩。这是一种特殊的亩制,人称“秦田”、“商鞅田”。与六国仍以百步为亩相对,商鞅之亩最大(虽然一步所含尺数短了四寸),这种亩,一亩的亩积为:(23.1厘米×6)平方×240=461.04平方米,合0.692市亩。是周代以来亩制的又一个最大的变化。
三晋放大步数的作法,既不统一,又未坚持。在关东六国中大部分地区还是以百步为亩而未扩大。即使在秦进行统一战争的过程中和在此以后,各国也仍保留百步为亩的计算法,没有如秦地那样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只是统一将六尺四寸为步改成六尺为步,尺长23.1厘米。道理很简单:百步为亩税收得多,而秦国二百四十步为亩税收得少,秦王政有意减轻秦地人民的租税,而不愿减轻各国故地人民负担,故而在全国范围内保留着两种不同的亩制。
在秦地以外推行的尺长23.1厘米,六尺为步、一亩一百方步,这样的亩步长138.6厘米,亩积为192.1平方米,合市亩O.288亩。只及秦地二百四十步为亩的二.四分之一。相对而言,后者可称为“大亩”,百步为亩之亩可称为“小亩”。“小亩”制只适用于战国时被秦兼并的六国故地之上,不适用于被兼并前各国的田亩(六尺四寸为步),更不适用于西周之时。一亩合O.288市亩的“小亩制”的出现是“古亩”(周亩)的第三次变化——从每百亩合37.26市亩,到32.77市亩到28.8市亩。
春秋战国时期,衡制复杂,衡名繁多。大致说来,至少有三套计算单位,即斤两、爰寽、镒釿。而斤、爰、镒是同一级的量,但两、寽以下单位都以铢来计算,两为二十四铢,寽为十二铢,也就是半两。后两种主要用于称量贵金属。(用朱活《古钱新探》中观点)不过从重量来说,三套计量到后来实重渐近,只是名称有别用途各异而已。
斤两这一套是最普通的衡制。斤(或作觔)下面的小单位依次是两、铢;斤以上的大单位是衡(10斤)、秤(15斤)、钧(30斤)、石(120斤)、鼓(480斤)。古籍如《孔丛子》、《淮南子》都有明确的记载。斤是周制,太公为周立圜法,以立方寸黄金之重为斤重即是其证。春秋战国时斤两之制亦行于秦、齐、赵、燕、梁、楚等各国。但六国确定权重的方法不同(有用黄金比重法,有用黄钟定衡法),故在相当时间里其一斤之重也并不尽同。
齐是产金国,依太公之制用黄金比重法定斤重,但齐尺向来较小,其斤重也就较轻。现存的右伯君铜权,为春秋时齐国器物,重198.4克,当为一斤之权,右伯君是主造人(《图集》104页)。与之相应的尺其长应为21.8厘米弱(黄金比重乘尺长的三次方)。按:周尺的较短者系吴大澄所称的“黄钟律琯尺”,吴氏考定其九寸合镇圭尺(璧羡度尺)一尺,即长为21.8厘米有余,依此计算,其斤重与右伯君权重出入很小,可能右伯君权即来源于此尺和黄金比重法(制作小有差距)。
楚国的尺已如上述较中原的铜尺为短,寿县出土,长22.5和22.7厘米的尺都是楚尺。以22.7厘米计,立方寸黄金之重即一斤之重为225.75克。现存江陵出土的春秋中期楚国铜环权的第三枚重3.5克,第四枚重7.1克,成倍比关系,分别按六铢、十二铢(半两)折算,每斤合224至227.2克(《图集》104页)。还有江宁出土的战国时楚国的铜环权六枚,重量分别为3.8克、5.9克、12.6克、24.7克、115.7克、223.3克,最小的一枚为六铢,最大的一枚为一斤。铜环权之重与楚尺按黄金比重法计算的斤重大致能对得起来。
战国稍后一些时候,楚国权重增加,一斤合250至251克。现存长沙出土的楚国木衡和铜环权(一、二、三、六、十二铢,一、二、四两,半斤共九枚)表明,半斤重125克,折合一斤为250克(《图集》)106页);江陵出土的铜环权半斤权重亦为125克(《图集》)108页),安徽寿县出土的木衡、铜环权半斤权重125.5克(同上);常德出土的铜环权二两权重31.2克,每斤合249.6克(《图集》109页)。差不多一斤都是250克。这个250克乃是由古黄钟一龠所容1 200粒黑黍之重(实测为7.8克),递进累计而得的结果(半两重7.8克,乘2,再乘16,即为一斤之重),可称为黄钟定衡法。楚权由220克改为250克,是这个产金国由黄金比重法转为黄钟定衡法的标志,由此同中原各国的斤重靠拢。这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合乎方便商品交换的客观要求。
北方的燕国一斤大致也接近于由黄钟定衡法而来的250克。这里连黄金也以两铢计量(不用镒釿)。河北易县出土的燕下都战国墓的金饰八件,各件背面都有记重铭刻,八件平均值折算,每铢合O.647克,每两合15.52克,每斤合248.4克。这是研究燕国制的重要实物资料。
秦在统一六国前情况又如何呢?阿房宫遗址曾出土一个高奴禾石铜权。高奴在今陕西延川县境,铭文为石(百二十斤)权,秦官手工业所造,共重30 750克,平均每斤合256.3克,大于楚国前期的斤重,而近于楚国后期的衡法。秦小尺23.1厘米,其斤与黄金比重法已完全无关,而同黄钟定衡法挂钩,由于权衡难制(尤其是大权),故与标准有些出入。
禾石铜权还在他处发现。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司马禾石铜权,重30 3克,每斤合258.1克。根据铭文字体和内容分析,此权为三晋之器(《图集》105页)。250余克也反映了三晋一斤之重。
按:原先钧石之石纯指重量而言,战国后期齐已“斗石参升”并称,商鞅变法后秦国也以石兼指容量,官吏禄秩以石计。以后石即有两种含义,使用材料时须加辨别。
爰寽是另一套重要的衡制,爰、寽属两个不同的字,两级不同的计算单位,过去常把两者视为一事,实误。
寽在西周时就有,斤以下小的重量单位即有以“寽”(半两)为名的。如金文中的卅寽、五寽、百寽、廿寽、三百寽等。寽最早用于称铜,最早的铸币——无文铜贝即以寽为计算单位。寽的重量有不同的说法:一是每寽重十一铢又二十五分之十三铢(《说文》和《周礼.职金》疏引古《尚书》说),变通之为十二铢,即“寽重半两”(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中之说)。二是二十两为三寽,每寽重6.6两(夏侯阳记)。看来寽有大小二制,或如有人(王献唐)所认为的,前者是西土之制(周制),后者是东土之制(商制、齐制)。这里所说的寽则都指小寽——半两之重。
爰的写法同寽迥然有别,又据左师壶的铭文“十九爰四寽廿九口”,可知爰确是比寽大一级的重量单位,与斤同级。在战国时爰、斤重量正渐趋于接近。如楚国的黄金的称量货币——郢爰、陈爰,每一整版的重量各批不一,大约在220几克至260—270克之间,重者达280克,爰简直是斤在黄金称量中的另一种叫法了.一大方爰金包括16到20多个小方,一小方约重15.5克(中国历史博物馆藏)、15.75克(三井家藏,第31号),其他还有十几克数值不等。如按15克计算,一小方即重两寽、24铢;再以16小方为规范形制,则一大方即重32寽,和一斤之量的克数差不多。
镒、釿是近年来为人探明的春秋战国时的一种重要的衡制。镒与斤同一级,釿则是小的计量单位。平安君鼎铭文:“五益六釿半釿四分釿”(上海博物馆藏),可证镒以下包括了若干釿。陕西出土的秦“益二朱”金饼重253.7克,即一镒重252.8克,与一斤的重量基本一致,与爰的重量也大抵相当(咸阳出土的八件整版陈爰其平均重量为248.375克)。正由于战国时镒斤爰重量已相近,所以先秦诸子的书中时而斤,时而镒,时而又把爰称为镒。当然镒也是用于称量黄金的特定场合的。
称量黄金以镒为单位的,有周、秦、宋、齐、韩、魏、赵、燕、越,其实楚国同时也以镒来计算黄金,并非仅用斤、爰。《韩非子》记载的“荆(楚)王以鍊金(爰金)百镒遗晋”以托人疏通渠道归回滞秦之弟的故事(((说林上》),就是楚国黄金以镒计的史料根据。更为有力的物证是1954年长沙近郊出土了一套钧益铜环权共10枚,重量分别为0.69克、1.3克、1.9克、3.9克、8克、15.5克、30.3克、61.6克、124.4克、251.3克。第九枚环权上刻有“钧益”二字,钧同均,益同镒,钧益指平准量值,第十枚的251.3克即为一镒之重。这一器物可算是楚国的标准镒秤。其重量与楚国的一斤之重以及陈爰的平均重量相近。整版爱金铸时重量并不精确,形制又不规范,又有零星使用的情况,所以实际收付时需重新切划称量,这就有镒秤的应运而起了。
镒,一般都知道包括二十四两,261.3克以24平均,每两合10. 47克,但楚国的镒秤,镒以下各权与此都不成比例,这是为什么?原来二镒二十四两的镒两制行于秦国,楚国行用的是镒釿制,镒以下的各权都是同釿有关连的。
一釿有多重?镒秤的第六枚权15.5克可视为一釿之重。吴大澄认为二釿相当于两寽,一寽半两大致为7.8克(250克除以16,再除以2,等于7.8克),二寽为15.625克,与镒秤环权之重接近,这个15.5克的环权可为一釿之重的物证。楚国还使用一种叫做“旆钱当釿”的地方性货币(意思是“当一釿的大钱”,属布币,发现于楚国东境),可见以“釿”为铜的单位重量标度在楚国并不陌生,镒以下用釿也并不突兀。那么能不能就用以釿为名的货币来测算钎的重量?不能。釿,原是周秦所铸布钱的铜料的计算单位。据钱币学家实测,春秋中期的空首币一枚(一釿)重30克上下(不带范塞),楚国的“当釿旆钱"一枚重31克余至33克余。30至30余克其实并非真正一釿的铜的重量。我们推断,一釿当指每枚布币中的实际含铜量,包括铜锡铝一起在内的布币的总重量必定重于一釿之数,而且轻重不一(如用铜量一定,含杂减少,总重量虽减轻,含铜成色反有提高)。后来布钱不断减重,以至减至十一、二克,此时即使以总重量计,其重已不能代表一釿之重了。一釿之重应直接以楚国镒秤的第六枚环权的重量—15.5克为准。镒秤的各枚环权实代表了与釿有关的各种计量单位的重量。
环权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重量(克) 0.69 1.3 1.9 3.9 8 15.5 30.3 61.6 124.4 251.3
计量单位名目1铢 2铢 3铢 6铢 半釿 釿 2釿 4釿 8釿 镒
(四分釿)
在这里半釿即一寽、十二铢,一釿为二寽、一两,二釿为二两,四釿为四两,八釿为八两,一镒为十六釿即十六两。并非十二釿或十釿构成一镒。
上海所藏平安君铜鼎(卫器)重1 0克,铭文“五益六釿半釿四分釿”。释者说是每镒为347.2克,和楚镒秤一镒之重不同。可能铭文乃指制鼎时所投的铜料重量,非指器物的总重量,仍是250克多(含铜量占百分之72.40)为一镒之重。又陕西武功县19年出土一件平安君鼎,器盖铭文有“十二年受,二益六釿”字样,器沿有“十二年受,九益”字样。盖重787.3克,一镒合302克,器身重2 842.5克,一镒合315.85克。两处之鼎,及同一鼎之器盖器身,同为一镒不应重量相差如此之多,这就使人更确信器重不是镒重,镒重乃冶工所“受”的铜料之重。
秦国一镒之重(252.8克)与其一斤之重已极相近。不过斤是用于称量一般物品,以十六两为斤;镒是用于称量黄金,以二十四两为一镒。由是,以250克为一斤的斤秤之两重15.625克,与楚国一釿之重略等,而秦国镒秤一两之重为10.53克(255.8克除以24),小于楚镒秤一釿之重或斤秤一两之重。不妨这样说:秦国斤秤之两为大两,而其镒秤之两则为小两。明乎此就不难解释北宋沈括所说的今秤一斤当古秤一斤的3.7倍是怎样来的。(《梦溪笔谈》载沈括之言:“求秦汉以前度量。……秤,三斤当今十三两。”比例为3.68:1)原来沈括是以10.53克的小两(当时应有环权传世)乘16作为古秤一斤之重——168.53克,而其所用的今秤则为熙宁时的625克为一斤者,两相比较,比例正为3.7:1。
平水铜矿
黄金白银T+D是市场撮合交易的,都是可以设止盈的!可以做黄金白银T+D的银行有15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银行客户端软件都可以设止损,目前只有两家客户端软件是可以设止损的,而且这个软件还可以一键开仓平仓,快速反手开仓,预埋单(非交易时间也可以挂单),追踪止损(有效地锁定已有利润),这个功能非常好,一般的软件是没有的! 所以选择哪家银行开通是很重要的
想做黄金白银T+D,去你当地银行办网银就行了,回家上网登录网银即可开通黄金白银T+D,只不过你在开通的时候输入我们机构号,交易手续费可以降低(最低万分之4,而且平今仓免费),同时提供行情买卖指导,想做好黄金白银T+D:价格走势方向判断,心态和低手续费是最关键的!黄金白银的价格受欧美经济指标和国际动荡影响最大(比如欧美失业率,利率,通胀率,,战争等等),所以平时要关注国际消息面再结合技术面综合分析价格走势!望纳
绍兴的历史简介 。 有关的名人分别是谁?
金属矿产
铁矿分布在西南部漓渚一带,有磁铁矿5处,铁硫矿1处、铁锌矿1处。按1986年资料,探明储量为876*****万吨,占全省探明储量72.6%。 矽卡岩型矿床矿体有脉状、透镜状、层状、扁豆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为闪锌矿、褐铁矿、磁黄铁矿、赤铁矿、黄铁矿、方铅矿、毒砂等,伴有黄铜矿、镜铁矿;脉石矿物有粒硅镁石、透辉石、透闪石、石榴石等。如花街磁铁矿、新桥铁硫矿和谢坞铁锌矿。 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体呈脉状或受交错之裂隙控制,无一定形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为赤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如平水园里岙、上杨滩磁铁矿。 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呈似层状、层状、脉状产出。矿石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象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辉铜矿。脉石矿物有石榴石、透辉石、金云母、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如漓渚磁铁矿。 中温裂隙充填型矿床矿体呈不规则细脉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偶见镜铁矿及赤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及绿泥石等。如夏履马家地磁铁矿。 钼矿仅见于漓渚枫塘坞一带,系沉积改造型,矿体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矿石由辉钼矿、辉砷镍矿、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蛇纹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组成。 铜矿有8个,五种类型。按1986年资料探明储量为39.09万吨,占全省探明储量69.9%。 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多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为主,伴生元素有钇、钛、镍。矿石含cu0.22~2.38%。有兰亭黄岘、平水江白鹤殿和桃红等铜矿。火山喷发沉积型矿床,呈层状或透镜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伴生磁铁矿、方铅矿等。含cu0.35~4.74%。如平水西裘和六里岙铜矿。 矽卡岩型矿床,呈似层状、透镜状,以辉铜矿、孔雀石为主,次为黄铜矿、兰铜矿等。含cu0.3~0.59%。如兰亭皇游荡铜矿。 中温热液型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含铜黄铁矿,矿体呈脉状,含cu0.5~1.2%。如南池马园里铜矿。 中温热液型铜钼矿,矿体为平行脉状,细脉浸染状,矿石矿物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等组成。如夏履马家地铜矿。 铅锌矿两处,矿体以透镜状为主,次为不规则脉状。矿石矿物多为方铅矿、闪锌矿,矿石品位pb0.76~20.37%。 多金属矿两处,储量2.6万吨。 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以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为主。兰亭镇灰灶头多金属矿床属此。 多金属矿,矿体呈不规则脉状为主,单个矿脉由若干个断续相连之透镜状组成。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次为方铅矿及黄铜矿,伴有黄铁矿;矿石品位pb0.17~10.80%、zn0.16~17.50%、cu0.16~1.5%、ag32~65×10—6。南池大焦岭矿床属此。 贵金属矿有19处,几乎均产于江—绍断裂两侧之老地层中,多数受断裂构造和破碎带控制,与火山热液有关,总储量3.14吨。 平水江乡何山中温热液型金矿,呈脉状、透镜状,黄金呈微粒状赋存于石英、黄铁矿、云母片之间。含au7.24×10—6。 *****变质热液型金矿赋存于含金石英脉或蚀变岩中,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产出。以金为主,含au0.1~19.78×10—6。平水镇天衣寺、石其、铸铺岙、中岙、官山、孔坞岙、野猪窝、平水江沙滩,南池胡家塔、茅秦等处金矿属此。 中低温热液型金矿,有上灶大烟帽,南池马园里两处。矿体赋存于含金石英脉之中。 中低温热液裂隙型金矿,矿体赋存于石英脉中及北西向硅化破碎带中。含au0.04~18.3×10—6。型塘矿化点属此。 含金石英脉或含金硅化破碎带金矿,有平水镇大桥头西北侧、上灶乡金岙、鉴湖镇百家、秦望山北侧、马园里水库等处。 稀有金属有铌铁矿两处和含铌锐钛矿一处,在碱性—酸性侵入岩中,均属矿化点。岩浆型铌铁矿,矿化花岗岩体呈北东向延伸或略呈透镜状,矿石矿物为铌铁矿,脉石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更长石、绢云母为主。富盛镇义峰山、万户山两处属此。 含铌锐钛矿,矿点产于燕山期霏细斑岩岩脉中成群分布,矿石矿物为铌锐钛矿、磷钇矿;含铌锐钛矿155*****克/吨。富盛镇庙前山矿点属此。
旅游
风景名胜
1、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已经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成为一个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 鲁迅故里
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精心保护和恢复后的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的场所,成为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2、鉴湖
位于绍兴城西1.5公里处。东汉永和年间,会稽太守马臻总纳山阴、会稽两县三十六源之水为湖,东至 鉴湖
曹娥江,西至浦阳江,长127里,面积约206平方公里,可灌溉农田9000余顷,两县百姓大得其利。唐中叶以后,湖面逐渐淤积。湖上堤桥随设,渔舟时见,远山四围,水清如镜,堪称江南水乡的典型。
3、兰亭国家森林公园
崇山岭岭,茂林修竹(公园内崇山峻岭、峰峦叠翠)。书法圣地,中外驰名(在中国艺术史上传为佳话的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故事,就发生在兰亭)。名人古墓,流芳百世(景区内发掘的距今2500多年的江南第一大墓--印山越国王陵,是浙江继余姚河姆渡、良渚文化遗址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1998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4、西施故里
西施故里旅游区是绍兴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浣江.五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目标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将本区域建设成为一处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游览设施健全、经济效益良好、具有时代活力的风景游览胜地。
5、柯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级旅游区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城西八公里、杭州东郊十二公里处,是以古越文化为内涵,融 柯岩风景区
绍兴水乡风情、古石遗景、山林生态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始于汉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至清代,有著名“柯岩八景”之称,为越中名胜。 经过现代别具匠心的园林营造,目前已修复并形成了柯岩、鉴湖、鲁镇、香林等四大景区,游览面积四平方公里,是近年来绍兴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风景旅游区。2003年经国家旅游局核准,被中国旅游报社等单位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6、五泄风景区
浣江——五泄风景名胜区面积72平方公里,由南北两片三个景观相对集中的景区组成,杭金公路作为一条纽带联系三个景区。北部五泄景区主要在火山碎屑岩基础上发育而成,拥有五级飞瀑、唐代古刹——佛教曹洞祖庭五泄禅寺等,景区内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南部斗岩景区、汤江岩景区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其自然景观以奇峰险岩、怪石幽洞、斗岩狮峰等16个景点组成;汤江岩景区面积14平方公里。
7、曹娥景区
一.舜耕公园 为曹娥景区主景之一,位于上虞市区西南侧,舜耕公园以舜耕群雕、大舜庙及舜桥、舜井为主要景点,反映舜帝出生上虞,后因避丹朱于此,故以其名的历史。渲染舜帝以孝为先,勤政为民的辉煌一生。园内舜耕群雕由中国艺术大师韩美林创作,以花岗岩为主材料的象队群雕长68米,高27米,总重约800余吨,气势恢弘,体量之大,堪称亚洲之最。 二.曹娥庙 位于曹娥江西岸孝女庙村,距市区3公里。是为纪念东汉时孝女曹娥投江寻父而建。曹娥庙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几经兴废,屡经重建,现建筑为民国二十三年重建。曹娥庙文化积淀厚重,艺术品位高雅,尤以庙内雕刻、壁画、楹联和书法“四绝”而饮誉海内外,被誉为“江南第一庙”。 庙内现存一“曹娥碑”为“中国最早的字谜”。
8、“英台故里”—祝家庄
“英台故里”祝家庄是经典爱情故事“梁祝”传说中祝英台的故乡,位于上虞市东南,距市区7.3公里。祝家庄地处半山区,南、西、北三面环山,庄前有“玉水河”,河呈南北长条形,与开凿于西晋的四十里河贯通。现尚存有祝氏祖堂、玉水河、井空泉、药师寺等与英台文化相关古迹。
9、凤鸣山风景区
凤鸣山坐落于上虞市丰惠镇东南4公里,距上虞市区17公里,为国家2A级景区,景区面积2.4平方公里,以山陡谷深、急流叠瀑、苍山翠绿、小桥流水的自然美而闻名,其中“悬石飞瀑”、“千年古藤”二景区点堪称奇观。凤鸣山文化历史积淀丰厚是道教“第九小洞天”的所在地,有东汉炼丹术家道教祖师魏伯阳炼丹遗址。魏伯阳一生在凤鸣山炼丹修性并留下《周易参同契》一书,后被尊为“万古丹经王”。
10、白马湖、春晖名人园
“白马湖、春晖名人园”位于距市区4公里的省级文保单位——春晖中学内,那里三面环山,湖泊众多、幽静恬雅、自然风光十分怡人。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刘薰宇、刘淑琴等前来执教,何香凝、蔡元培、叶圣道、李叔同、胡愈之等前来讲学,吸引了大批莘莘学子前来求学,一时名扬四海,赢得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誉。“春晖名人园”就是当初一批名人的居家办公之处,其中有夏丏尊的“平屋”,丰子恺的“小杨柳屋”,李叔同(弘一法师)的晚晴山房,经享颐的“长松山房”等名人故居,历年吸引了无数的名流前来参观瞻仰。
11、东山景区
东山,又名谢安山。原不怎么出名。自从东晋名士谢安隐居此山后,引出了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便渐渐成了我国东南的一座名山。李白、贺知章、刘长卿、方平、苏东坡、陆游等,都曾盘桓其间,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
12、称山风景区
称山风景区位于上虞市西北部,离上虞市区7公里.相传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曾在此山称炭铸剑,大炼兵器,称山由此而得名.景区集旅游;休闲,餐饮,德教,礼佛为一体,是理想的游览胜地.
13、桃花源景区
上虞桃花源生态旅游区地处上虞市西南,位于长塘镇桃园村,距离百官城区约13公里,距离绍兴市区约25公里,景区面积为2.6平方公里。目前景区建成了以桃源湖为核心,龙潭为精华,具有水上健身游乐、沙滩浴场、龙潭休闲垂钓、野炊烧烤等多种休闲功能的综合旅游景区,并从2005年伊始就开始积极申报国家AA级景区。
14、东湖
东湖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 东湖,原是青石山。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成为石场,到隋朝,开的规模更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场内,岩中泉水涌出来,河水从外溢进来,由场而成湖,湖内碧波荡漾,这就是今天的东湖。清朝末年会稽人陶睿宣宣见到此地风景奇秀,便筑了湖堤,将湖水与河一分为二。堤外是贯通浙江东部的浙东运河;堤内便是东湖了。
15 吕府
明嘉靖年间吏部尚书吕夲故宅,俗称“吕府十三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内二处明代有价值建筑群之一。建筑群内交通便利,大厅后有一条石板铺就的通道,东西贯通,俗称“马弄”。相邻两轴线之间有一南北贯通的长弄,俗称“水弄”。又西有西小河,南有新河,沿河设有埠头,用于水上交通。江南罕见的明代大型住宅建筑群,是研究明代江南官宅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越城区新河弄169号。吕氏后裔仍部分居住于吕府。
16、绍兴会稽秦望山佛教文化旅游区
王献之舍宅为寺,有“越山千万云门绝”美誉,王献之、智永在此苦练书法,兰亭集序在此珍藏几百年,浙东唐诗之路重要组成部分,寺前有若耶诗溪,寺后有中国佛教三论宗祖庭嘉祥寺与秦望山,山上有会稽刻石(李斯碑),大诗人陆游的“陆游草堂”遗址。云门寺名扬天下,历代帝皇、名人、诗人及留下赞美诗词文章多不胜数,
编辑本段物产
绍兴的水十分丰富。绍兴境内河湖密布,主要河流有曹娥江、浦阳江、杭甬运河,主要湖泊有鉴湖等。水总量为58.8亿立方米,可供养殖的淡水水面1.7万公顷。鉴湖水为绍兴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优质水源。 绍兴的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具有开发潜力和开价值的矿产有铁、铜、金、银、锌、硅藻土、高岭土、叶腊石、石灰石、花岗岩、石英砂等60多种,其中铁和铜的储量占浙江省70%以上,硅藻土储量为全国第一。 绍兴的人力厚实。绍兴历来把发展教育、科技作为市策,并已结硕果。当代绍兴籍中科院、工程师院士就有38名,正教授级科技人员近千名。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3万人,受良好教育的从业人员266.7万人,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专业人才。 绍兴的旅游非常丰富。绍兴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闻名于世。全市现有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近200处,著名的有鲁迅故居、古纤道、大禹陵、兰亭、沈园、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庙等,现辟有酒文化、石文化、书法、佛教、水乡等多条旅游专线。全市有旅游涉外饭店42家。
还有好多的,你还可以从绍兴发展的产业、自然等去搜搜资料啊!
参考资料:
绍兴的历史简介有关的名人分别是谁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以其人文景观丰富、水乡风光秀丽、风土人情诱人而著称于世,自古即为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胜迹。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时,“越池”一度成为我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至今。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如秋瑾、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
一代文学巨擘鲁迅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绍兴文化浓郁的地方性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随处可见鲁迅文化中的故乡情结。游览绍兴,也许就是一次鲁迅文化的怀旧之旅,站在河边,你可以看到戴着小毡帽的船夫以及戴着银项圈的玩童;迈进咸亨酒店,你可以尝尝正宗的茴香豆;回到乡间,去看一场传统的社戏……
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令人仰慕神往。
建置: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县名始此。吴黄龙元年(22*****山阴隶属会稽郡。此后郡时有分置,山阴县为会稽郡治未变。陈后主时(583~589)析山阴县,置会稽县,山、会两县并设,同城而治始此(一说在永定年间)。隋开皇九年(58*****废山阴、上虞、永兴、始宁4县,入会稽县。唐武德七年(62*****析会稽县,复置山阴县。翌年又废山阴,入会稽县,垂拱二年(68*****复置山阴县。大历二年(76*****因刺史薛兼训之奏,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七年,因刺史陈少游之奏,复置山阴县。元和六年(81*****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十年复置山阴县。自南朝后期250余年间,山阴县七度置废。元和十年再置,山、会两县并设,始长期稳定,隶属越州。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高宗避金兵暂驻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首都。次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始此。山阴、会稽两县属之。元至元十三年(12*****建两浙都督府,后废绍兴府为绍兴路,山、会仍其属县。朱元璋丙午年(13*****改绍兴路为绍兴府,隶属依旧。清因明制。清咸丰十一年(18*****太平军攻占绍兴府,山阴、会稽两县属太平天国。同治二年(18*****清军收复绍兴,山、会两县隶属复旧。宣统三年(19*****月,裁山、会两县,嗣以展缓至八月裁并,两县将印信档案缴府。民国元年(19*****月,废绍兴府,原山阴、会稽两县,改为绍兴县,隶属浙江军。三年,设会稽道于省县间,绍兴县隶属之。十六年,废道,绍兴县区属省。二十四年,设绍兴行政督察区于省县间,绍兴县隶属之。翌年,以数名区,绍兴县隶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三十年四月,日军陷绍兴,县先后迁至王坛,蒋村、裘村,政令仅及龙会、稽东两乡。6月,绍兴城区设伪乡镇联合会,次年6月,设汪伪绍兴县,属伪第五专署。三十四年8月,伪垮台。三十七年,第三行政督察区改编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绍兴县隶属之。
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6月6日,绍兴县人民成立。属浙江省第十专署。10月,析绍兴县,置会稽县。城区设绍兴市(县级),11月,改第十专置为绍兴专员公署,两县一市俱隶属之。1950年5月,撤绍兴市、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9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县级),隶属依旧。1952年1月,绍兴县直属省府。1953年2月,改属宁波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2月,绍兴县、市合并,称绍兴县。1962年1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1964年9月,复绍兴地区专员公署,绍兴县为其辖区。1981年3月,绍兴县改建绍兴市(县级)。1*****年7月,撤绍兴地区,建立省辖绍兴市(地级),恢复绍兴县。(《绍兴县志》第一编建置)
自然环境
:
绍兴地处杭州湾南,会稽山北麓,北纬29°42′02〃~30°19′15〃,东经120°16′55〃~120°46′39〃,东西宽46.6公里,南北长68.5公里,周边长356*****公里,总面积149*****平方公里。
西南部低山丘陵河谷区会稽山脉尾闾分成二支,成西南—东北方向伸入县境南部和西部,构成一片崎岖低山、丘陵、河谷地,面积75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0.76%。区内群山连绵,山势险要,山体抬升强烈,地形深切、破碎,水系源短流急。一般海拔在300~400米之间,最高骆家尖747米,延伸到萧甬铁路南侧约5~10公里地带,高度即降至海拔20米左右,与无数冲积扇和中北部冲积平原相连,坡度以15°~25°和大于25°为主。地貌类型复杂,还可分成丘间谷地、低丘、高丘和低山四类,主要有夏履、型塘、漓渚、兰亭、平水、石泄及小舜江河谷,王坛、平水盆地。此类河谷与盆地面积较小,山垅较狭,水流湍急,砂砾含量较高,土壤冲积明显。与水网平原交界处均有大片坡地、阶地,尤以漓渚、兰亭、南池、坡塘、九里、上蒋一带面积较大。坡度皆在10°以下,土层深厚,适宜农耕。新石器时代已有频繁农垦活动,现大部辟为茶、桑、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地和旱粮地,在绍兴农业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北部水网平原区面积57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8.33%。除零星火成岩残丘外,皆为冲积、淤积、海积而成。地势平坦,平均海拔6~7米。偶有孤丘残丘高度一般亦不超过200米。中部,河流纵横,湖泊星散,农田被切割成大小渡田,有“水乡泽国”之称。靠近古海溏北部狭长地带,地势低平,平均海拔4.5米,河流较少,水面狭窄,为向滨海滩涂过渡地带。历史上称山会平原,原为一片浅海沼泽,潮汐出没。全球性冰后期为海水所淹。距今6000年前,漓渚、平水均为海水直拍之山丘和海岸交界处。
公元前21世纪左右开始海退,海岸北移。海退结束,海岸线轮廓已与近代相似。因泥沙来源丰富,溺谷淤浅不畅,浅海逐渐垫高而变成咸潮出没之沮洳沼泽,《管子·水地》称“越之水重浊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距今3000年前后,越族居民从会稽山内部北移,开始垦殖咸潮所不及之山麓冲积扇和平原中一些较大孤丘及附近坡地,从而形成中部冲积平原。
公元前5世纪初,越国把都城从会稽山南部迁到沼泽平原,经过与近世围垦滩涂相似之围堤、筑塘、拒咸、蓄淡,造就会稽山北麓冲积扇以下大批耕地。
秦汉时代,北人南迁,湖沼地加快开发。至公元2世纪中叶,鉴湖建成,湖以下开辟良田9000顷。海塘建设和河湖网也加速整治。唐垂拱二年(686)山阴与萧山50里界塘筑成;十年(72*****会稽县令李俊之主持增修山会海塘。后经大历十年(77*****大和六年(83*****次增修,才形成东起上虞,西至山阴,全长百余里之防海塘,山会平原全面形成。至今,中北部水网平原610个自然村中,以溇、湖、埭、桥、江、墅、葑、塘、渎、堰、岸、港、浦等命名者计226个,占34%,展现水乡特定景观。
东北部滨海平原区淤涨型滩涂,地势平坦,人工水系纵横交错,海拔5米左右。区域总面积16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0.91%,已围垦67.4平方公里,潮上带或潮间带尚待开发。受钱塘江和曹娥江涌潮顶托,北岸不断被侵蚀,南岸逐渐淤涨。明永乐至万历(1403~1620)间,钱塘江主槽北移,山会两县海涂外涨,已有人自发垦殖,种植棉、瓜、豆和水稻。清咸丰年间(1851~186*****度成为三江口西部乾、坤两号沙地,面积超过4万亩。清末民初,滩涂曾向杭州湾伸展20多里,有磨盘丘、豆腐畈等垦区。此后,由于钱塘江南股槽游移,滩涂大片坍方,至建国前夕,丧失殆尽。1969年开始有组织地大规模人工围涂造地,至1991年,围涂10次,获土地66.3平方公里(1993年10月至1994年4月“九三丘”第一期围涂获土地8.7平方公里,未计入内),才有滨海平原,并奠定境内自南而北山脉—平原—海岸梯阶式地貌。
矿产:
金属矿产
铁矿分布在西南部漓渚一带,有磁铁矿5处,铁硫矿1处、铁锌矿1处。按1986年资料,探明储量为876*****万吨,占全省探明储量72.6%。
矽卡岩型矿床矿体有脉状、透镜状、层状、扁豆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为闪锌矿、褐铁矿、磁黄铁矿、赤铁矿、黄铁矿、方铅矿、毒砂等,伴有黄铜矿、镜铁矿;脉石矿物有粒硅镁石、透辉石、透闪石、石榴石等。如花街磁铁矿、新桥铁硫矿和谢坞铁锌矿。
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体呈脉状或受交错之裂隙控制,无一定形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为赤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如平水园里岙、上杨滩磁铁矿。
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呈似层状、层状、脉状产出。矿石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象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辉铜矿。脉石矿物有石榴石、透辉石、金云母、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如漓渚磁铁矿。
中温裂隙充填型矿床矿体呈不规则细脉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偶见镜铁矿及赤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及绿泥石等。如夏履马家地磁铁矿。
钼矿仅见于漓渚枫塘坞一带,系沉积改造型,矿体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矿石由辉钼矿、辉砷镍矿、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蛇纹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组成。
铜矿有8个,五种类型。按1986年资料探明储量为39.09万吨,占全省探明储量69.9%。
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多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为主,伴生元素有钇、钛、镍。矿石含cu0.22~2.38%。有兰亭黄岘、平水江白鹤殿和桃红等铜矿。火山喷发沉积型矿床,呈层状或透镜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伴生磁铁矿、方铅矿等。含cu0.35~4.74%。如平水西裘和六里岙铜矿。
矽卡岩型矿床,呈似层状、透镜状,以辉铜矿、孔雀石为主,次为黄铜矿、兰铜矿等。含cu0.3~0.59%。如兰亭皇游荡铜矿。
中温热液型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含铜黄铁矿,矿体呈脉状,含cu0.5~1.2%。如南池马园里铜矿。
中温热液型铜钼矿,矿体为平行脉状,细脉浸染状,矿石矿物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等组成。如夏履马家地铜矿。
铅锌矿两处,矿体以透镜状为主,次为不规则脉状。矿石矿物多为方铅矿、闪锌矿,矿石品位pb0.76~20.37%。
多金属矿两处,储量2.6万吨。
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以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为主。兰亭镇灰灶头多金属矿床属此。
多金属矿,矿体呈不规则脉状为主,单个矿脉由若干个断续相连之透镜状组成。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次为方铅矿及黄铜矿,伴有黄铁矿;矿石品位pb0.17~10.80%、zn0.16~17.50%、cu0.16~1.5%、ag32~65×10—6。南池大焦岭矿床属此。
贵金属矿有19处,几乎均产于江—绍断裂两侧之老地层中,多数受断裂构造和破碎带控制,与火山热液有关,总储量3.14吨。
平水江乡何山中温热液型金矿,呈脉状、透镜状,黄金呈微粒状赋存于石英、黄铁矿、云母片之间。含au7.24×10—6。
*****变质热液型金矿赋存于含金石英脉或蚀变岩中,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产出。以金为主,含au0.1~19.78×10—6。平水镇天衣寺、石其、铸铺岙、中岙、官山、孔坞岙、野猪窝、平水江沙滩,南池胡家塔、茅秦等处金矿属此。
中低温热液型金矿,有上灶大烟帽,南池马园里两处。矿体赋存于含金石英脉之中。
中低温热液裂隙型金矿,矿体赋存于石英脉中及北西向硅化破碎带中。含au0.04~18.3×10—6。型塘矿化点属此。
含金石英脉或含金硅化破碎带金矿,有平水镇大桥头西北侧、上灶乡金岙、鉴湖镇百家、秦望山北侧、马园里水库等处。
稀有金属有铌铁矿两处和含铌锐钛矿一处,在碱性—酸性侵入岩中,均属矿化点。岩浆型铌铁矿,矿化花岗岩体呈北东向延伸或略呈透镜状,矿石矿物为铌铁矿,脉石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更长石、绢云母为主。富盛镇义峰山、万户山两处属此。
含铌锐钛矿,矿点产于燕山期霏细斑岩岩脉中成群分布,矿石矿物为铌锐钛矿、磷钇矿;含铌锐钛矿155*****克/吨。富盛镇庙前山矿点属此。
非金属矿
有萤石、磷矿、钾矿、高岭土、瓷石、叶蜡石、钾长石、云母、石墨等16种。
萤石矿有富盛镇龙潭岗和王化下祝两处,均为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龙潭岗萤石呈桃红、紫和白色,少量灰—黑灰色及绿色;下祝萤石呈绿色、白色,少量紫色。伴有石英、粘土和方解石。储量3.9万吨。
磷矿位于谢家桥—奕村背斜东南翼,属沉积型,矿体似层状、透镜状。地表可见磷结核。
钾矿位于佳山—墨城背斜东北端,属沉积型,层状,矿石矿物以水云母、白云母为主。储量924万吨。
高岭土有兰亭镇皇游荡、上灰灶、谢家桥、花街4处,均为低温热液交代型。系石英斑岩岩脉或霏细斑岩岩脉风化而成,脉状,矿石矿物以高岭土为主,属酸性型粘土,灰白色粉土状、砂状结构。风化强烈者呈乳白色土状,粘结,可塑性及燃烧性能好。风化程度差者碾磨后用。
瓷石矿有富盛镇义峰山、方岙、鲶鱼山、花街4处,风化型,呈脉状或似层状。矿石矿物由粉土质、隐晶长英质或由碱性长石和石英组成。由霏细斑岩风化或蚀变而成。
叶蜡石矿在平江乡秦望山东坡,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透镜状块状构造,灰白色。
钾长石矿在兰亭镇松坑村,属花岗斑岩型,团块状及不规则状,矿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斜长石,脉石矿物为石英、黑云母、角闪石。
云母矿有富盛镇北山、两溪长岭、上蒋山皇3处。前两处为伟晶岩型,产于变质岩之伟晶岩脉中。后者为沉积变质型,夹于浅色片理化石英砂岩中,呈层状。储量141*****吨。
石墨矿在红山瓜林,属裂隙充填型矿床,多为细脉或团块状,破碎带中部亦有呈透镜状分布。石墨呈细鳞片状或隐晶质。脉石矿物有石英。
石英矿分脉石英和石英砾岩两类。储量200*****万吨。富盛镇方岙石英矿,属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伴少量长石和粘土。鉴湖镇下濮山、福全镇两处沉积型石英矿为石英砾岩。岩性为灰**之含砾粗砂岩间夹白色泥质页岩,大量石英砂砾岩。矿体呈层状。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胶结物。
白云岩矿在兰亭镇谢坞,属沉积型,层状,以白云石为主,少量方解石。
石灰岩矿有兰亭镇谢坞、上灰灶、皇游荡、棠棣曹家4处,属沉积型。层状,灰—深灰色,性脆,坚硬,主要成份为方解石。
黑曜斑岩矿在稽江乡傅家岙,属火山喷溢型。透镜状,层状产出。矿物成份以雏晶玻璃为主,大于95%,尚有微量磷灰石,珍珠构造。
珍珠岩矿在稽江乡车头,属火山喷溢型,透镜状,黑色珍珠岩,玻璃光泽,具贝壳状断口,斑晶为中性斜长石、辉石;基质以隐晶—霏细状长英质为主。
石料节理不发育之角砾凝灰岩,为较好建筑材料,有开场150余家。
花岗石矿有型塘九岭下、陶堰义峰山和大和山花岗石矿3处。花岗闪长岩、正长岩或辉石闪长岩呈小岩株状产出。灰白、略带浅绿色、墨绿色或黑色,微粒到细柱粒或中细柱结构,块状构造。荒料率30~40%。
燃料矿产
石煤有漓渚、坡塘、坡塘岭下3处,沉积型,层状,延伸500~2000米,厚1~4米,高炭质硅质页岩。赋存荷塘组之中。发热量902~1700卡/克,储量473万吨。
泥炭有容山、孟家葑、陶堰、藕塘头、?湖5处,全新统湖沼相沉积型,层状、透镜状,可见1~2层。厚0.5~1米,亦有1.5~3米。棕红色,氧化后变黑色。以草木根为主。发热量1047~4128卡/克。储量114.2万吨。
天然气山(阴)会(稽)古海塘以南,现萧山市党山乡夹灶村,于1986年发现天然气。1987年起,居民利用探矿钻孔取气作炊,天然气压力3公斤/平方公分。该钻孔是浙江省石油勘探处、地质研究所为开发浅层天然气而设置之夹灶—马鞍(绍兴)试区之一,位于东经120°33′22〃,北纬30°9′17〃,离县境230米~370米,地质条件相同,故县域内可能有浅层生物成因之甲烷型天然气。
灾异
:
洪涝1961至1990年,全县发生三日过程两量≥100~300毫米,日最大雨量50~150毫米之洪涝34次,年均1次以上。其中全县性洪涝12次,占35%,不到三年发生1次,且有11次在梅雨季季节,占91.7%,其余均为局部性洪涝。
干旱1961~1990年,境内发生干旱33次,其中30天以上者各级干旱27次占82%。平均一年发生一次。18次是全县性干旱,占67%。1967年伏秋冬连旱,三江闸一带干旱长达133天,24.5万亩晚稻受灾。
台风1961~1990年,受过程降雨≥30毫米之台风影响102次,年均3.4次。最多195*****年分别有7次。1956年8月12号台风,过程降水176.1~196.4毫米,风力12级以上,最大风速40米每秒。
冰雹据1950至1980年观测,31年中发生冰雹30次,年均近1次。
人口
:
分布清前无人口分布资料可稽,及至宣统年间,方分别统计城坊、乡镇户口,断续不全。因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居住习惯等因素,分布不匀:仅占地域总面积0.6%之城厢、坊里,密集总人口10%以上;平原乡镇占总面积40%,亦占总人口60%;低山丘陵区占地面积约59%,却仅占总人口30%左右。
密度绍兴一向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较高,并呈上升趋势。南北两地差别明显:北部水乡平原,经济比较发达,人口稠密;南部低山丘陵,经济发展较为滞缓,人口相对稀疏。清前史疏分县记载人口密度。民国元年(19*****山阴、会稽合并为绍兴县,始有人口密度统计,每平方公里为593人。十七年为608人。二十一年为640人。二十四年为568人。三十年为611人。三十四年,因战乱下降至430人。三十六年446人。建国后,才有全县性完整记载。
流动绍兴历史上,有几次人口大变动:句践二十九年(周贞定王元年,前468)越国灭吴后迁都琅琊,带去越地居民3万户。秦始皇二十七至三十七年(前220至前210),徙大越民到浙西、皖南一带。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迁中原居民到会稽等地。西晋末年(永嘉年间)北方发生战乱,晋室南迁,中原人士避居会稽、山阴。安史之乱,居民离散,越州各县人口有显著上升。靖康之乱,宋室南迁,山阴、会稽人口大量增加。至清乾隆五十六年(17*****山阴县人口100*****会稽县人口266*****合计126*****人,数量剧增。沦陷期间,居民逃离,由民国二十四年(19*****户,108*****人,降到三十六年1*****户,853*****人,下降21.55%。1949年中国南下,随军地方工作干部定居近千人。
水利
:
水库境内水库,始于越王句践之时。南池、吴塘、苦竹塘,均属国内早期小型水库。东汉在若耶溪口筑成之回涌湖,属中型规模,系均质土坝构筑,利用天然山岙泄洪。明代建芝塘湖,缓解夏履江、西小江水患。
建国后,农业生产发展,集体经济壮大,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山区、半山区掀起兴修水利热潮,共建中、小型水库59座,塘坝410座、灌溉塘945座,可正常蓄水564*****万立方米。
海塘海塘修筑始于于越。而较为系统,初具规模之海塘建筑首见于《新唐书·地理志》,守李俊之、皇甫温、李左次等均有“增修”会稽海塘之举,可见唐以前境内确已有海塘工程。山阴海塘始载于《嘉泰会稽志》所记“界塘”,比李俊之增修会稽防海塘早36年。
县境海塘,历经自南而北扩展和零星分散逐步联成一体之漫长演变过程。明嘉靖汤绍恩建成三江闸,海塘遂成一线,无多变动,直至60年代后期,随治江围涂工程大规模兴起,海塘堤线急速北移。现境内海塘总长88.*****公里,由萧绍海塘(境内段)18*****公里和围垦大堤69.*****公里组成。海塘结构与施工技术也不断发展,初筑土塘、柴塘,宋兴石塘,清筑鱼鳞石塘、丁由石塘。民国期间出现浆砌块石斜坡塘。建国后又由人力筑塘改为机械筑塘。抗御潮洪能力大增。今之一线海塘,浆砌块石护坡塘已达50~100年一遇防洪标准,抛石土塘已达20年以上一遇之防洪标准。
闸堰南宋鉴湖湮废,浦阳江又借道钱清江出三江口入海,平原水利形势明显恶化,水旱剧增。明初戴琥、彭谊、张焕等先后修建扁拖诸闸,并筑坝修塘,整治河湖,稍有缓和。但因无据要津、杀水势、蓄众水之大型排涝枢纽工程,水旱频仍,海塘决筑不绝,劳民耗资。明嘉靖年间太守汤绍恩顺应民心,创筑我国古代著名滨海大闸—三江闸根治水害。《闸务全书》称,自此“旱御有备。旱则闭以蓄之,田足以灌溉;涝则启以泄之,稼不至浸*。三邑之民,安居乐业”。
钱塘江下游出水主道自南而北变迁,三江闸外自清康熙起出现涨沙之患,三江闸遂由130多年之全盛期,转入效能衰减期。平原抗旱除涝又显艰困。建国后,相继建成马山闸、新三江闸等大中型排涝骨干工程,绍兴平原水利局面一新,旱涝灾害得到较好防御。
河湖整治建国前夕,境内河湖多岸塌堪倾,湖淤河塞,涝不能畅泄,旱无力久抗。建国后围绕发挥河湖蓄泄效能,以“上蓄、中疏、下泄”为整治原则,上游兴修蓄水滞洪之塘库;中下游全面整理闸江,疏拓河道;沿海兴建大中小水闸等工程。共疏挖河道826.3公里,拆建阻水桥梁580座,河道砌石护岸125*****公里。
行政区划一览
** 区划资料截至2006年9月;面积、人口根据《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绍兴市 面积8256平方千米,人口433万人。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越城区 面积 338平方千米,人口 64万人。邮编312000。区人民驻塔山街道延安路。
诸暨市 面积2311平方千米,人口106万人。邮编311800。市人民驻暨阳街道红旗路26号。
上虞市 面积1427平方千米,人口 77万人。邮编312300。市人民驻百官街道市府路5号。
嵊州市 面积1771平方千米,人口 73万人。邮编312400。市人民驻北直路37号。
绍兴县 面积1196平方千米,人口 70万人。邮编312030。县人民驻柯桥街道群贤路1661号。
新昌县 面积1213平方千米,人口 43万人。邮编312500。县人民驻人民路190号。
绍兴概况
长话区号:0575
邮政编码:312000
位置:位于宁绍平原西部,南屏会稽山,北濒钱塘江,西连杭州,东接宁波,总面积79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平方公里。
区划:现辖越城区及绍兴县、新昌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
人口:426万,其中市区人口31万。
绍兴名人榜:
1:鲁迅,原名周树人
2:秋瑾,就义于绍兴市区古轩亭口
3:蔡元培,原北大校长
4:徐文长,即徐渭。
5:周恩来
6:西施
7:越王勾践
绍兴名胜古迹:
1、鲁迅故里
2、鉴湖
3、兰亭国家森林公园
4、西施故里
5、柯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6、五泄风景区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
绍兴以其人文景观丰富、水乡风光秀丽、风土人情诱人而著称于世,自古即为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胜迹。
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时,“越池”一度成为我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
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至今。
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如秋瑾、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
一代文学巨擘鲁迅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绍兴文化浓郁的地方性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随处可见鲁迅文化中的故乡情结。
游览绍兴,也许就是一次鲁迅文化的怀旧之旅,站在河边,你可以看到戴着小毡帽的船夫以及戴着银项圈的玩童;迈进咸亨酒店,你可以尝尝正宗的茴香豆;回到乡间,去看一场传统的社戏……
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
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
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令人仰慕神往。
建置: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县名始此。
吴黄龙元年(22*****山阴隶属会稽郡。
此后郡时有分置,山阴县为会稽郡治未变。
陈后主时(583~589)析山阴县,置会稽县,山、会两县并设,同城而治始此(一说在永定年间)。
隋开皇九年(58*****废山阴、上虞、永兴、始宁4县,入会稽县。
唐武德七年(62*****析会稽县,复置山阴县。
翌年又废山阴,入会稽县,垂拱二年(68*****复置山阴县。
大历二年(76*****因刺史薛兼训之奏,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
七年,因刺史陈少游之奏,复置山阴县。
元和六年(81*****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
十年复置山阴县。
自南朝后期250余年间,山阴县七度置废。
元和十年再置,山、会两县并设,始长期稳定,隶属越州。
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高宗避金兵暂驻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首都。
次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始此。
山阴、会稽两县属之。
元至元十三年(12*****建两浙都督府,后废绍兴府为绍兴路,山、会仍其属县。
朱元璋丙午年(13*****改绍兴路为绍兴府,隶属依旧。
清因明制。
清咸丰十一年(18*****太平军攻占绍兴府,山阴、会稽两县属太平天国。
同治二年(18*****清军收复绍兴,山、会两县隶属复旧。
宣统三年(19*****月,裁山、会两县,嗣以展缓至八月裁并,两县将印信档案缴府。
民国元年(19*****月,废绍兴府,原山阴、会稽两县,改为绍兴县,隶属浙江军 *** 。
三年,设会稽道于省县间,绍兴县隶属之。
十六年,废道,绍兴县区属省。
二十四年,设绍兴行政督察区于省县间,绍兴县隶属之。
翌年,以数名区,绍兴县隶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三十年四月,日军陷绍兴,县 *** 先后迁至王坛,蒋村、裘村,政令仅及龙会、稽东两乡。
6月,绍兴城区设伪乡镇联合会,次年6月,设汪伪绍兴县 *** ,属伪第五专署。
三十四年8月,伪垮台。
三十七年,第三行政督察区改编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绍兴县隶属之。
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6月6日,绍兴县人民 *** 成立。
属浙江省第十专署。
10月,析绍兴县,置会稽县。
城区设绍兴市(县级),11月,改第十专置为绍兴专员公署,两县一市俱隶属之。
1950年5月,撤绍兴市、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
9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县级),隶属依旧。
1952年1月,绍兴县直属省府。
1953年2月,改属宁波地区专员公署。
1958年2月,绍兴县、市合并,称绍兴县。
1962年1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
1964年9月,复绍兴地区专员公署,绍兴县为其辖区。
1981年3月,绍兴县改建绍兴市(县级)。
1*****年7月,撤绍兴地区,建立省辖绍兴市(地级),恢复绍兴县。
(《绍兴县志》第一编建置)
自然环境
:
绍兴地处杭州湾南,会稽山北麓,北纬29°42′02〃~30°19′15〃,东经120°16′55〃~120°46′39〃,东西宽46.6公里,南北长68.5公里,周边长356*****公里,总面积149*****平方公里。
西南部低山丘陵河谷区会稽山脉尾闾分成二支,成西南—东北方向伸入县境南部和西部,构成一片崎岖低山、丘陵、河谷地,面积75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0.76%。
区内群山连绵,山势险要,山体抬升强烈,地形深切、破碎,水系源短流急。
一般海拔在300~400米之间,最高骆家尖747米,延伸到萧甬铁路南侧约5~10公里地带,高度即降至海拔20米左右,与无数冲积扇和中北部冲积平原相连,坡度以15°~25°和大于25°为主。
地貌类型复杂,还可分成丘间谷地、低丘、高丘和低山四类,主要有夏履、型塘、漓渚、兰亭、平水、石泄及小舜江河谷,王坛、平水盆地。
此类河谷与盆地面积较小,山垅较狭,水流湍急,砂砾含量较高,土壤冲积明显。
与水网平原交界处均有大片坡地、阶地,尤以漓渚、兰亭、南池、坡塘、九里、上蒋一带面积较大。
坡度皆在10°以下,土层深厚,适宜农耕。
新石器时代已有频繁农垦活动,现大部辟为茶、桑、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地和旱粮地,在绍兴农业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北部水网平原区面积57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8.33%。
除零星火成岩残丘外,皆为冲积、淤积、海积而成。
地势平坦,平均海拔6~7米。
偶有孤丘残丘高度一般亦不超过200米。
中部,河流纵横,湖泊星散,农田被切割成大小渡田,有“水乡泽国”之称。
靠近古海溏北部狭长地带,地势低平,平均海拔4.5米,河流较少,水面狭窄,为向滨海滩涂过渡地带。
历史上称山会平原,原为一片浅海沼泽,潮汐出没。
全球性冰后期为海水所淹。
距今6000年前,漓渚、平水均为海水直拍之山丘和海岸交界处。
公元前21世纪左右开始海退,海岸北移。
海退结束,海岸线轮廓已与近代相似。
因泥沙来源丰富,溺谷淤浅不畅,浅海逐渐垫高而变成咸潮出没之沮洳沼泽,《管子·水地》称“越之水重浊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
距今3000年前后,越族居民从会稽山内部北移,开始垦殖咸潮所不及之山麓冲积扇和平原中一些较大孤丘及附近坡地,从而形成中部冲积平原。
公元前5世纪初,越国把都城从会稽山南部迁到沼泽平原,经过与近世围垦滩涂相似之围堤、筑塘、拒咸、蓄淡,造就会稽山北麓冲积扇以下大批耕地。
秦汉时代,北人南迁,湖沼地加快开发。
至公元2世纪中叶,鉴湖建成,湖以下开辟良田9000顷。
海塘建设和河湖网也加速整治。
唐垂拱二年(686)山阴与萧山50里界塘筑成;十年(72*****会稽县令李俊之主持增修山会海塘。
后经大历十年(77*****大和六年(83*****次增修,才形成东起上虞,西至山阴,全长百余里之防海塘,山会平原全面形成。
至今,中北部水网平原610个自然村中,以溇、湖、埭、桥、江、墅、葑、塘、渎、堰、岸、港、浦等命名者计226个,占34%,展现水乡特定景观。
东北部滨海平原区淤涨型滩涂,地势平坦,人工水系纵横交错,海拔5米左右。
区域总面积16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0.91%,已围垦67.4平方公里,潮上带或潮间带尚待开发。
受钱塘江和曹娥江涌潮顶托,北岸不断被侵蚀,南岸逐渐淤涨。
明永乐至万历(1403~1620)间,钱塘江主槽北移,山会两县海涂外涨,已有人自发垦殖,种植棉、瓜、豆和水稻。
清咸丰年间(1851~186*****度成为三江口西部乾、坤两号沙地,面积超过4万亩。
清末民初,滩涂曾向杭州湾伸展20多里,有磨盘丘、豆腐畈等垦区。
此后,由于钱塘江南股槽游移,滩涂大片坍方,至建国前夕,丧失殆尽。
1969年开始有组织地大规模人工围涂造地,至1991年,围涂10次,获土地66.3平方公里(1993年10月至1994年4月“九三丘”第一期围涂获土地8.7平方公里,未计入内),才有滨海平原,并奠定境内自南而北山脉—平原—海岸梯阶式地貌。
矿产:
金属矿产
铁矿分布在西南部漓渚一带,有磁铁矿5处,铁硫矿1处、铁锌矿1处。
按1986年资料,探明储量为876*****万吨,占全省探明储量72.6%。
矽卡岩型矿床矿体有脉状、透镜状、层状、扁豆状。
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为闪锌矿、褐铁矿、磁黄铁矿、赤铁矿、黄铁矿、方铅矿、毒砂等,伴有黄铜矿、镜铁矿;脉石矿物有粒硅镁石、透辉石、透闪石、石榴石等。
如花街磁铁矿、新桥铁硫矿和谢坞铁锌矿。
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体呈脉状或受交错之裂隙控制,无一定形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为赤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
如平水园里岙、上杨滩磁铁矿。
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矿体呈似层状、层状、脉状产出。
矿石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象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辉铜矿。
脉石矿物有石榴石、透辉石、金云母、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等。
如漓渚磁铁矿。
中温裂隙充填型矿床矿体呈不规则细脉状。
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偶见镜铁矿及赤铁矿。
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及绿泥石等。
如夏履马家地磁铁矿。
钼矿仅见于漓渚枫塘坞一带,系沉积改造型,矿体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
矿石由辉钼矿、辉砷镍矿、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蛇纹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组成。
铜矿有8个,五种类型。
按1986年资料探明储量为39.09万吨,占全省探明储量69.9%。
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多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为主,伴生元素有钇、钛、镍。
矿石含cu0.22~2.38%。
有兰亭黄岘、平水江白鹤殿和桃红等铜矿。
火山喷发沉积型矿床,呈层状或透镜状,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伴生磁铁矿、方铅矿等。
含cu0.35~4.74%。
如平水西裘和六里岙铜矿。
矽卡岩型矿床,呈似层状、透镜状,以辉铜矿、孔雀石为主,次为黄铜矿、兰铜矿等。
含cu0.3~0.59%。
如兰亭皇游荡铜矿。
中温热液型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含铜黄铁矿,矿体呈脉状,含cu0.5~1.2%。
如南池马园里铜矿。
中温热液型铜钼矿,矿体为平行脉状,细脉浸染状,矿石矿物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等组成。
如夏履马家地铜矿。
铅锌矿两处,矿体以透镜状为主,次为不规则脉状。
矿石矿物多为方铅矿、闪锌矿,矿石品位pb0.76~20.37%。
多金属矿两处,储量2.6万吨。
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以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为主。
兰亭镇灰灶头多金属矿床属此。
多金属矿,矿体呈不规则脉状为主,单个矿脉由若干个断续相连之透镜状组成。
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次为方铅矿及黄铜矿,伴有黄铁矿;矿石品位pb0.17~10.80%、zn0.16~17.50%、cu0.16~1.5%、ag32~65×10—6。
南池大焦岭矿床属此。
贵金属矿有19处,几乎均产于江—绍断裂两侧之老地层中,多数受断裂构造和破碎带控制,与火山热液有关,总储量3.14吨。
平水江乡何山中温热液型金矿,呈脉状、透镜状,黄金呈微粒状赋存于石英、黄铁矿、云母片之间。
含au7.24×10—6。
*****变质热液型金矿赋存于含金石英脉或蚀变岩中,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产出。
以金为主,含au0.1~19.78×10—6。
平水镇天衣寺、石其、铸铺岙、中岙、官山、孔坞岙、野猪窝、平水江沙滩,南池胡家塔、茅秦等处金矿属此。
中低温热液型金矿,有上灶大烟帽,南池马园里两处。
矿体赋存于含金石英脉之中。
中低温热液裂隙型金矿,矿体赋存于石英脉中及北西向硅化破碎带中。
含au0.04~18.3×10—6。
型塘矿化点属此。
含金石英脉或含金硅化破碎带金矿,有平水镇大桥头西北侧、上灶乡金岙、鉴湖镇百家、秦望山北侧、马园里水库等处。
稀有金属有铌铁矿两处和含铌锐钛矿一处,在碱性—酸性侵入岩中,均属矿化点。
岩浆型铌铁矿,矿化花岗岩体呈北东向延伸或略呈透镜状,矿石矿物为铌铁矿,脉石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更长石、绢云母为主。
富盛镇义峰山、万户山两处属此。
含铌锐钛矿,矿点产于燕山期霏细斑岩岩脉中成群分布,矿石矿物为铌锐钛矿、磷钇矿;含铌锐钛矿155*****克/吨。
富盛镇庙前山矿点属此。
非金属矿
有萤石、磷矿、钾矿、高岭土、瓷石、叶蜡石、钾长石、云母、石墨等16种。
萤石矿有富盛镇龙潭岗和王化下祝两处,均为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
龙潭岗萤石呈桃红、紫和白色,少量灰—黑灰色及绿色;下祝萤石呈绿色、白色,少量紫色。
伴有石英、粘土和方解石。
储量3.9万吨。
磷矿位于谢家桥—奕村背斜东南翼,属沉积型,矿体似层状、透镜状。
地表可见磷结核。
钾矿位于佳山—墨城背斜东北端,属沉积型,层状,矿石矿物以水云母、白云母为主。
储量924万吨。
高岭土有兰亭镇皇游荡、上灰灶、谢家桥、花街4处,均为低温热液交代型。
系石英斑岩岩脉或霏细斑岩岩脉风化而成,脉状,矿石矿物以高岭土为主,属酸性型粘土,灰白色粉土状、砂状结构。
风化强烈者呈乳白色土状,粘结,可塑性及燃烧性能好。
风化程度差者碾磨后用。
瓷石矿有富盛镇义峰山、方岙、鲶鱼山、花街4处,风化型,呈脉状或似层状。
矿石矿物由粉土质、隐晶长英质或由碱性长石和石英组成。
由霏细斑岩风化或蚀变而成。
叶蜡石矿在平江乡秦望山东坡,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透镜状块状构造,灰白色。
钾长石矿在兰亭镇松坑村,属花岗斑岩型,团块状及不规则状,矿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斜长石,脉石矿物为石英、黑云母、角闪石。
云母矿有富盛镇北山、两溪长岭、上蒋山皇3处。
前两处为伟晶岩型,产于变质岩之伟晶岩脉中。
后者为沉积变质型,夹于浅色片理化石英砂岩中,呈层状。
储量141*****吨。
石墨矿在红山瓜林,属裂隙充填型矿床,多为细脉或团块状,破碎带中部亦有呈透镜状分布。
石墨呈细鳞片状或隐晶质。
脉石矿物有石英。
石英矿分脉石英和石英砾岩两类。
储量200*****万吨。
富盛镇方岙石英矿,属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伴少量长石和粘土。
鉴湖镇下濮山、福全镇两处沉积型石英矿为石英砾岩。
岩性为灰**之含砾粗砂岩间夹白色泥质页岩,大量石英砂砾岩。
矿体呈层状。
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胶结物。
白云岩矿在兰亭镇谢坞,属沉积型,层状,以白云石为主,少量方解石。
石灰岩矿有兰亭镇谢坞、上灰灶、皇游荡、棠棣曹家4处,属沉积型。
层状,灰—深灰色,性脆,坚硬,主要成份为方解石。
黑曜斑岩矿在稽江乡傅家岙,属火山喷溢型。
透镜状,层状产出。
矿物成份以雏晶玻璃为主,大于95%,尚有微量磷灰石,珍珠构造。
珍珠岩矿在稽江乡车头,属火山喷溢型,透镜状,黑色珍珠岩,玻璃光泽,具贝壳状断口,斑晶为中性斜长石、辉石;基质以隐晶—霏细状长英质为主。
石料节理不发育之角砾凝灰岩,为较好建筑材料,有开场150余家。
花岗石矿有型塘九岭下、陶堰义峰山和大和山花岗石矿3处。
花岗闪长岩、正长岩或辉石闪长岩呈小岩株状产出。
灰白、略带浅绿色、墨绿色或黑色,微粒到细柱粒或中细柱结构,块状构造。
荒料率30~40%。
燃料矿产
石煤有漓渚、坡塘、坡塘岭下3处,沉积型,层状,延伸500~2000米,厚1~4米,高炭质硅质页岩。
赋存荷塘组之中。
发热量902~1700卡/克,储量473万吨。
泥炭有容山、孟家葑、陶堰、藕塘头、?湖5处,全新统湖沼相沉积型,层状、透镜状,可见1~2层。
厚0.5~1米,亦有1.5~3米。
棕红色,氧化后变黑色。
以草木根为主。
发热量1047~4128卡/克。
储量114.2万吨。
天然气山(阴)会(稽)古海塘以南,现萧山市党山乡夹灶村,于1986年发现天然气。
1987年起,居民利用探矿钻孔取气作炊,天然气压力3公斤/平方公分。
该钻孔是浙江省石油勘探处、地质研究所为开发浅层天然气而设置之夹灶—马鞍(绍兴)试区之一,位于东经120°33′22〃,北纬30°9′17〃,离县境230米~370米,地质条件相同,故县域内可能有浅层生物成因之甲烷型天然气。
灾异
:
洪涝1961至1990年,全县发生三日过程两量≥100~300毫米,日最大雨量50~150毫米之洪涝34次,年均1次以上。
其中全县性洪涝12次,占35%,不到三年发生1次,且有11次在梅雨季季节,占91.7%,其余均为局部性洪涝。
干旱1961~1990年,境内发生干旱33次,其中30天以上者各级干旱27次占82%。
平均一年发生一次。
18次是全县性干旱,占67%。
1967年伏秋冬连旱,三江闸一带干旱长达133天,24.5万亩晚稻受灾。
台风1961~1990年,受过程降雨≥30毫米之台风影响102次,年均3.4次。
最多195*****年分别有7次。
1956年8月12号台风,过程降水176.1~196.4毫米,风力12级以上,最大风速40米每秒。
冰雹据1950至1980年观测,31年中发生冰雹30次,年均近1次。
人口
:
分布清前无人口分布资料可稽,及至宣统年间,方分别统计城坊、乡镇户口,断续不全。
因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居住习惯等因素,分布不匀:仅占地域总面积0.6%之城厢、坊里,密集总人口10%以上;平原乡镇占总面积40%,亦占总人口60%;低山丘陵区占地面积约59%,却仅占总人口30%左右。
密度绍兴一向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较高,并呈上升趋势。
南北两地差别明显:北部水乡平原,经济比较发达,人口稠密;南部低山丘陵,经济发展较为滞缓,人口相对稀疏。
清前史疏分县记载人口密度。
民国元年(19*****山阴、会稽合并为绍兴县,始有人口密度统计,每平方公里为593人。
十七年为608人。
二十一年为640人。
二十四年为568人。
三十年为611人。
三十四年,因战乱下降至430人。
三十六年446人。
建国后,才有全县性完整记载。
流动绍兴历史上,有几次人口大变动:句践二十九年(周贞定王元年,前468)越国灭吴后迁都琅琊,带去越地居民3万户。
秦始皇二十七至三十七年(前220至前210),徙大越民到浙西、皖南一带。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迁中原居民到会稽等地。
西晋末年(永嘉年间)北方发生战乱,晋室南迁,中原人士避居会稽、山阴。
安史之乱,居民离散,越州各县人口有显著上升。
靖康之乱,宋室南迁,山阴、会稽人口大量增加。
至清乾隆五十六年(17*****山阴县人口100*****会稽县人口266*****合计126*****人,数量剧增。
沦陷期间,居民逃离,由民国二十四年(19*****户,108*****人,降到三十六年1*****户,853*****人,下降21.55%。
1949年中国人民 *** 南下,随军地方工作干部定居近千人。
水利
:
水库境内水库,始于越王句践之时。
南池、吴塘、苦竹塘,均属国内早期小型水库。
东汉在若耶溪口筑成之回涌湖,属中型规模,系均质土坝构筑,利用天然山岙泄洪。
明代建芝塘湖,缓解夏履江、西小江水患。
建国后,农业生产发展,集体经济壮大,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山区、半山区掀起兴修水利热潮,共建中、小型水库59座,塘坝410座、灌溉塘945座,可正常蓄水564*****万立方米。
海塘海塘修筑始于于越。
而较为系统,初具规模之海塘建筑首见于《新唐书·地理志》,守李俊之、皇甫温、李左次等均有“增修”会稽海塘之举,可见唐以前境内确已有海塘工程。
山阴海塘始载于《嘉泰会稽志》所记“界塘”,比李俊之增修会稽防海塘早36年。
县境海塘,历经自南而北扩展和零星分散逐步联成一体之漫长演变过程。
明嘉靖汤绍恩建成三江闸,海塘遂成一线,无多变动,直至60年代后期,随治江围涂工程大规模兴起,海塘堤线急速北移。
现境内海塘总长88.*****公里,由萧绍海塘(境内段)18*****公里和围垦大堤69.*****公里组成。
海塘结构与施工技术也不断发展,初筑土塘、柴塘,宋兴石塘,清筑鱼鳞石塘、丁由石塘。
民国期间出现浆砌块石斜坡塘。
建国后又由人力筑塘改为机械筑塘。
抗御潮洪能力大增。
今之一线海塘,浆砌块石护坡塘已达50~100年一遇防洪标准,抛石土塘已达20年以上一遇之防洪标准。
闸堰南宋鉴湖湮废,浦阳江又借道钱清江出三江口入海,平原水利形势明显恶化,水旱剧增。
明初戴琥、彭谊、张焕等先后修建扁拖诸闸,并筑坝修塘,整治河湖,稍有缓和。
但因无据要津、杀水势、蓄众水之大型排涝枢纽工程,水旱频仍,海塘决筑不绝,劳民耗资。
明嘉靖年间太守汤绍恩顺应民心,创筑我国古代著名滨海大闸—三江闸根治水害。
《闸务全书》称,自此“旱御有备。
旱则闭以蓄之,田足以灌溉;涝则启以泄之,稼不至浸*。
三邑之民,安居乐业”。
钱塘江下游出水主道自南而北变迁,三江闸外自清康熙起出现涨沙之患,三江闸遂由130多年之全盛期,转入效能衰减期。
平原抗旱除涝又显艰困。
建国后,相继建成马山闸、新三江闸等大中型排涝骨干工程,绍兴平原水利局面一新,旱涝灾害得到较好防御。
河湖整治建国前夕,境内河湖多岸塌堪倾,湖淤河塞,涝不能畅泄,旱无力久抗。
建国后围绕发挥河湖蓄泄效能,以“上蓄、中疏、下泄”为整治原则,上游兴修蓄水滞洪之塘库;中下游全面整理闸江,疏拓河道;沿海兴建大中小水闸等工程。
共疏挖河道826.3公里,拆建阻水桥梁580座,河道砌石护岸125*****公里。
行政区划一览
** 区划资料截至2006年9月;面积、人口根据《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绍兴市 面积8256平方千米,人口433万人。
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越城区 面积 338平方千米,人口 64万人。
邮编312000。
区人民 *** 驻塔山街道延安路。
诸暨市 面积2311平方千米,人口106万人。
邮编311800。
市人民 *** 驻暨阳街道红旗路26号。
上虞市 面积1427平方千米,人口 77万人。
邮编312300。
市人民 *** 驻百官街道市府路5号。
嵊州市 面积1771平方千米,人口 73万人。
邮编312400。
市人民 *** 驻北直路37号。
绍兴县 面积1196平方千米,人口 70万人。
邮编312030。
县人民 *** 驻柯桥街道群贤路1661号。
新昌县 面积1213平方千米,人口 43万人。
邮编312500。
县人民 *** 驻人民路190号。
绍兴概况
长话区号:0575
邮政编码:312000
位置:位于宁绍平原西部,南屏会稽山,北濒钱塘江,西连杭州,东接宁波,总面积79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平方公里。
区划:现辖越城区及绍兴县、新昌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
人口:426万,其中市区人口31万。
绍兴名人榜:
1:鲁迅,原名周树人
2:秋瑾,就义于绍兴市区古轩亭口
3:蔡元培,原北大校长
4:徐文长,即徐渭。
5:周恩来
6:西施
7:越王勾践
绍兴名胜古迹:
1、鲁迅故里
2、鉴湖
3、兰亭国家森林公园
4、西施故里
5、柯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6、五泄风景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