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白银生产平均成本,求专业解答,精确结果,小弟奉上50金币,感激不尽

2.白银资本:“东方的衰落”与“西方的兴起”

3.现在白银多少钱一克啊?

4.影响黄金白银的价格因素有哪些

2012年白银生产成本_2012年白银生产成本多少钱

1.国内期货白银行情好,产业链完整。价格为4.56元每克左右。

2.白银期货是指以未来某一时点的白银价格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白银期货合约是一种标准化的期货合约,由相应期货交易所制定,上面明确规定的有详细的白银规格、白银的质量、交割日期等。国内白银期货已于2012年5月10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从而结束了我国作为白银生产和消费大国却长期没有价格发言权的历史。在国际市场上,比较著名的白银期货交易所有伦敦金属交易所和纽约金属交易所,其白银期货价格一直反映着并指引着现货白银的价格变动。白银价格逐步上涨,好多投资者投资白银的方式有多种,包括白银现货、白银期货、白银延期交易等,国内众多投资者对国内白银期货充满期待,其中的杠杆作用、双向交易等等都吸引着投资者。

价格的历史走势

1.从历史来看白银价格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达到了高峰,并诱发了"亨特兄弟事件"。事件中,供需不平衡是银价历史高峰诱因,并凸显出了白银市场容量相对较小,较容易受操纵的特点。 首先来看供给端,当时的大环境是自60年代中后期美国政府开始大肆减持白银,到了1971年美国政府的白银库存从1959年的高点6.5万吨下降到只有5300吨。1965年美国白银的总供应量到达2.3万吨,其中1.24万吨的白银来自美国财政部,从那以后财政部退出了白银市场,总的供给也逐渐回落。由于供应量充足,白银在70年代初的价格只有1.5美元/盎司左右。

2.需求方面,整个70年代制造加工业的需求在增加,随着美国政府白银抛售的完结,这段时间白银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供给,供需缺口曾达到1.3万吨,而此时"亨特兄弟"认为有利可图,开始大量买入白银期货、期权合约并囤积白银现货,准备操控白银价格。

3.到1979年底,他们已控制了纽约商品交易所53%的存银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69%的存银,拥有1.2亿盎司的现货和0.5亿盎司的期货。在他们的控制下,白银价格不断上升

到1980年1月17日,银价已涨至每盎司48.7美元

1月21日,银价已涨至有史以来的最高价,每盎司50.35美元,上涨了8倍多。这种疯狂的投机活动,造成白银的市场供求状况与生产和消费实际脱节,市场价格严重地偏离其价值。最后,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督促下

4.对1979至1980年的白银期货市场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提高保证金、实施持仓限制和只许平仓交易等。其结果是降低空盘量和强迫逼仓者不是退出市场就是持仓进入现货市场,当然,由于占用了大量保证金,持仓成本会很高。当白银市场的高潮在1980年1月17日来临之时,意图操纵期货价格的亨特兄弟无法追加保证金

5.1980年3月27日接盘失败,白银价格暴跌收场。 在2011年时,由于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白银的避险需求和投资需求被市场过度炒作,游资大量涌入白银市场,价格一度接近历史最高点。但随着欧债危机缓解,游资逐渐撤离,白银价格迅速回落,重回20~30美元的震荡区间。白银的历史走势表现出白银价格走势易受操纵,波动幅度大的特点。

求白银生产平均成本,求专业解答,精确结果,小弟奉上50金币,感激不尽

开采每盎司黄金的现金成本对比如下:

最高是非洲,为957美元,其次是亚洲,为824美元,成本最低的是北美,为598美元。

北美12家矿商之中,有一半母公司位于内华达州,这些矿商的平均现金成本为每盎司580美元。

全球首屈一指的黄金生产商巴里克黄金公司(Barrick)今年一季度财报数据为例,当季巴里克现金成本561美元,计入特许开采费用、管理费、外汇对冲等各类增加成本在内,合计“全部可持续现金成本”为919美元。

开采白银每盎司的成本:白银产量大都是其他主矿的附属品种,因此算开采成本不好统计,而从事开采白银的矿商的开采价格目前已经高于白银的现货价格(目前白银现货价格大约在17.85美元每盎司)。

白银资本:“东方的衰落”与“西方的兴起”

2010年白银的矿山生产成本同比2009年仅有1%的增幅,基本持平,原因是副产品金属价格的波动、汇率以及通货膨胀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下表是近几年白银的矿山生产成本情况。(单位均为美元/盎司)

年份 总的现金成本 样本规模(百万盎司) 全球原生矿产量

2007 1.38 130.6 194.5

2008 5.20 117.0 199.3

2009 5.23 122.7 213.9

资料来源:GFMS

现在白银多少钱一克啊?

制度经济学泰斗,诺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在他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将西方人,特别是西欧人的富裕解读为“一种新的和独有的现象”。他认为西方实现快速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一套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使得所有权制度变得明晰,能够更好地保护个人财产,刺激各个经济主体的逐利行为。

这是一种典型的“欧洲中心论”观点,核心在于将“西方的兴起”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件,在欧洲这个区域内进行考察和分析,试图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西方著名学者贡德·弗兰克在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中,驳斥了这一观点。他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大大拓展了研究领域,对所谓“西方的兴起”原因做了全新的阐释。他认为,“西方的兴起”并非来源于内在的驱动力,比如制度、科技等,而是在整个世界体系中发生的,是在东方和西方的经济交流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贡德·弗兰克的人生履历堪称传奇。早年间,他在芝加哥大学就读时,导师是大名鼎鼎的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但弗兰克的观点和老师相左。他在毕业后到拉美多个国家任教,还卷入了智利的政治斗争,被“流放”回柏林。

对拉美政治、经济的深入研究,使弗兰克成为依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依附理论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在《白银资本》中,弗兰克的观点延续了依附理论中关于世界体系的架构,但政治上的激进色彩有所削弱,也提供了一种重新看待西方经济史的视角。

弗兰克的这一理论在东西方学界也引起了巨大争议,赞扬与批评的声音都很多。弗兰克的观点很有颠覆性,初看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仔细思考的话,还是会有些遗憾和不足。第一是数据问题,15-18世纪的全球贸易的资料缺失,研究人员不得不自行估算重要数据。例如不同学者对于美洲白银生产量、输出东亚的数量预估存在巨大差异。第二,弗兰克也有提到,目前可得的资料中很多是西方人所记录,并不能反映事实的全貌。第三,弗兰克的研究把中心从欧洲移到了中国和印度,但无形中也忽略了非洲、西亚、南亚、美洲等地区,这个世界体系和沃勒斯坦的中心-边缘-非边缘特征基本吻合。

在本书中,以“东方的衰落”与“西方的兴起”为核心,弗兰克从全球贸易、货币流通、技术变革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思路上,贡德·弗兰克把分析“西方兴起”的时间线放到15-18世纪,通过对3个世纪中世界各大区域的内部、外部商业贸易、货币流通等方面的研究,推断出世界市场在当时就已存在,其中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处于主导地位,而欧洲处于世界市场的边缘。

为了进一步佐证自己的结论,他对15-18世纪亚洲与欧洲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生产力、技术到制度特征,说明亚洲并没有如西方学者所说的“早早进入停滞阶段”。从宏观整合的历史维度上来看,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关联度,亚洲的17世纪中期的银货危机、西班牙的经济衰退、美洲银矿产量缩减等事件之间有着内在联系,这些可以从康德拉捷夫周期理论中找到解答。而所谓“西方的兴起”,实际上出现在“东方的衰落”之后。

根据研究,在15-18世纪,世界贸易体系中,有两个主要的顺差国:中国、印度,四个主要的逆差国:美洲、欧洲、日本和非洲,为了弥补贸易逆差,它们各出奇招,日本出口铜、银等贵金属,美洲出口白银,非洲靠奴隶贸易,而欧洲通过“贸易”把商品在各区域之间进行流转,赚取巨大的贸易差价。

跟我们普遍认为的、东方国家在15-18世纪普遍实行对外封锁的印象不同, 在当时,无论是中国、印度、日本,还是东南亚、南亚、西非,都存在着十分活跃的区域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但相对来说,区域内贸易的比重,要远远大于对外贸易。

以明代为例,即使在14年郑和下西洋活动结束之后,还存在着多种对外贸易形式。一是朝贡贸易,朱棣时期,“夷中百货皆中国不可缺者,夷必欲售,中国必欲得之”,对前来朝贡的国家实行“厚往薄来”的政策,进行商品的交换。二是在朝贡团中,也不乏夹带私货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三是明中期盛行的商舶贸易,主要在东南沿海等地,早期属于法律严禁的走私活动,到1567年,随着倭寇隐患的基本消除,海禁被取消,对外贸易变得更加活跃。

在全球贸易体系中,货币是不可或缺的润滑剂,不同地区的货币制度有所差异。明代朱元璋时期有过发行纸币的试验,但由于缺乏准备金支持和系统的发行制度(包括发行量限制、旧币回收制度)等,最后以失败告终。

因此,在整个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银本位制,辅币为铜钱,但银、铜的产量都有限,不能满足日常需求,需要进口来自日本、美洲的银和铜,同时出口黄金。欧洲以黄金、白银为主要货币形式,美洲则使用产自南亚的贝壳作为货币,欧洲人从美洲获得黄金和白银,再将贝壳输送到美洲。

在全球化程度还不够发达的时期 ,不同货币体系的存在,产生了巨大的套利空间 ,欧洲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源源不断的美洲白银,使他们能够支付亚洲的瓷器、丝绸、棉纺织品、非洲的奴隶,给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本。

据统计,在白银输入数量上, “1600年到1800年,亚洲大陆至少吸收了经欧洲转手的美洲白银32000吨、经马尼拉转手的白银300吨以及来自日本的大约10000吨,总数至少为45000吨” 。在比例方面,学者们估算美洲白银的1/3,甚至一半都流入了中国,因此,中国被称为白银的“秘窖”,似乎是白银的天然归属地。

根据常识,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数量大大增加,很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并没有出现严重通胀的现象。有学者提出了“囤积说”,认为白银到了中国之后,被储存起来,没有到流通领域中去。但弗兰克从费雪方程式的角度给出了另一种解释。

所谓费雪方程式,即MV=PQ,也就是说经济中的货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等于商品价格和数量之积。在美洲白银的大量涌入之后,中国的生产力和人口,也就是Q快速增长,即使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对价格P的影响也大大降低。

很多西方学者,甚至国人也都持有一种观点,中国的科技在15世纪之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之后,反而促进了当地的军事、航海等领域的突飞猛进。

弗兰克并不这么认为,上述观点不过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在1400年后的几百年间,亚洲地区在水利工程、冶金、造船、印刷、纺织、运输等行业中,仍在不断进行技术改进,与欧洲相比保持着一定的竞争优势。亚当·斯密就曾提出,中国和印度廉价的江河运输,比欧洲同类型运输业要优越得多。

到了18世纪60年代,以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为标志,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之后蒸汽机等技术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以及美国。 技术创新之所以在欧洲而非亚洲发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亚洲国家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中,存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发展出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印度的棉纺织、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由于生产成本较低,它们在几个世纪中占据世界贸易体系中的顺差地位,但这种“高度平衡的陷阱”也导致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进行技术创新。

而欧洲则不然,一方面较高的土地-人口比例,导致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来自美洲的白银提供了资本支撑,这些力量共同驱使欧洲进行技术创新,因此工业革命早早地就在英国开展,西方国家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把落后的东方甩在了后面。对于欧洲来说,劣势反而成了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弗兰克在进行系统的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 在欧洲,“西方的兴起”不是自己拔着自己的头发跃起的,而是通过采取(新工业化经济体的那种)进口替代和出口拉动战略而爬上亚洲经济的肩膀。

因此,在分析14-18世纪的经济问题时,可以把它放到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中去,在统一性和连续性中进行综合整体分析。弗兰克引用康德拉捷夫的理论,将15-18世纪置入康波之中,看不同的年代处于上升A阶段,还是下降B阶段。

例如,17世纪中期,发生在中国和日本的银货危机,就可能是由于当时正处于下降B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当时世界经济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联动性,此次银货危机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处于朝代更替时期,明政府已经岌岌可危。二是小冰河期导致的严重旱灾,食物短缺,财政体系受到冲击。三是美洲银矿减产、日本缩减白银出口等,进一步加剧了白银匮乏的状况。与此差不多同时期,西班牙也遇到了金融难题,在国际上的地位开始下降。

“历史是曲折向前的”,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这样说,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观”。在《三国演义》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隐含的是一种周期轮替的历史观。而弗兰克认为“在考察早期经济史甚至所有的历史时,我们能够回到一种周期性的观点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东方、西方的衰落与兴起,就类似于“抢座位”游戏,欧洲得益于美洲白银资本的助力,加入了亚洲中心的全球贸易体系,并逐渐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影响黄金白银的价格因素有哪些

当前白银的价格为4.8元/克。友情提醒:

1、由于市场是实时变化的,这些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价格将以您交易时的实际市场价格为准。

2、进入市场有风险,投资必须谨慎。

1)白银期货。白银期货是指以未来某个时间点的白银价格为标的的的期货。白银期货合同是一种标准化的期货合同,由相应的期货交易所制定。上述规定明确了白银的具体规格、白银质量、交割日期等内容,国内白银期货已于2012年5月10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因此,中国作为白银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对价格没有发言权。在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白银期货包括伦敦金属交易所和纽约金属交易所,它们的白银期货价格一直反映和指导着现货价格的变化。银价正在逐步上涨。许多投资者以多种方式投资货币,包括现金、白银期货、白银延期交易等。

2)白银期货投资注意事项。白银期货投资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把握好白银价格的波动规律。白银价格具有高波动性的特点。白银价格的波动幅度不仅大于黄金价格的波动幅度,而且具有波动异常大、波动幅度大、随机性强、风险高等特点。其次,要注意期货投资的风险特征。保证金交易和无债结算制度对投资者的资金管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三,要结合白银套期资产和风险资产的特点,按照期货趋势交易的原则,合理选择交易方向和上市时间。

3)白银与美元的关系:总体上呈负相关。纵观近40年的历史,从70年代初到1982年,从总体趋势看,白银价格与美元指数呈绝对负相关;从82年到83年和85年到87年,有两个短暂的差距,但总的来说,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二者在过去10年中的表现在90年代相当令人困惑,很难看到具体的规律。

1、工业需求:白银的商品属性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白银每年约50%的需求来自工业,虽然投资需求增长迅速,但仍只占总需求的16.84%。根据GFMS的预测,到2015年白银的工业使用量将接近其总需求的70%。白银的商品属性将会是持续影响白银价格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2、投资需求:近十年银价上涨主要动力

考察过去十年白银价格变化,2003年白银价格上涨了28%,主要源于强劲的投资和制造加工需求,特别是从第三季度开始看到明显的价格上涨。到了 2004年白银价格进一步增长,主要源于投资者对白银兴趣的增长,这一年机构买方投资者在期货交易所有大量操作。05、06两年这种趋势得到延续,特别是 06年银价实现了50%左右的增长,达到了26年的高点,相比白银,白金作为贵金属投资品种涨幅更大,背后的推动力仍然是投资需求的增加,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首只白银ETF Barclays的iShares Silver Trust在06年4月份出现。07年到08年上半年这种投资趋势没有改变,直到08年下半年随着经济情况的恶化迅速加剧,白银工业端的需求放缓明显,同时白银最为贵金属的保值属性又不如白银,所以银价经历了明显的下跌,且幅度大于白银。尽管银价在08年后半段发生下跌,但流入三支主要白银ETF的资金却创记录达到9300万盎司;银币奖章的铸造也创造记录相比上年增长了63%,达到6500万盎司,显示出欧美投资者对实物白银的极大热情。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银价在09年以及刚刚过去的10年又分别上涨了50%和80%(历史第二增长率)。09年的增长主要归功于ETF和实物白银的投资,其中09年白银 ETF对实物的持有增加了4040吨,银币奖章的制造也达到了2426吨,这些投资主要来源于个人投资者。

3、成本因素:白银受成本因素影响较小

由于白银70%的生产来自于铜、铅、锌的伴生矿,因此白银的独立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而且由于各个产商生产技术的差异,白银生产成本相差较大。根据 2009年的数据统计,全球前16大白银生产企业生产白银的平均成为为5.75美元/盎司,较2008年增长约6%,而该年的白银均价为14.68美元 /盎司,下跌约2%。白银价格与生产成本相差较远,价格受成本影响较小。

4、通胀因素:通胀推高白银保值属性

为了应付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衰退,各国央行不断扩大资产负债表,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持续注入流动性,通胀在全球蔓延,纸币购买力不断下降。面对通胀的侵蚀,投资者们不断买入金银进行资产保值,金银价格不断走高。

5、避险情绪:作为贵金属,白银也有避险属性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乱世买白银”的思想深入人心,当全球面临危机的时候,白银都会被投资者追捧,而白银同样作为具有货币历史的贵金属,也逐渐受到投资者关注。2011年欧美债务危机大爆发,推升白银价格的暴涨。此外,我们还需要认识到的是,虽然白银具有避险属性,但是由于其工业需求巨大,商品属性会抑制经济危机中白银价格的上涨,投资者需要根据特殊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