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甘肃白银地震_甘肃 地震
1.请问甘肃省各市古时候的称呼?谢谢
2.古莲池如何去
3.莲池书院的莲花池历史
4.专业的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
5.古莲池什么时候可以游玩
6.古莲池好不好
开元寺说到壮观,就是双塔了。
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
东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改七级砖塔,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间重建,高48.24米。
东塔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
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
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梁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东塔于
1997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西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北政和四年(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
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今石塔为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
开元寺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双塔塔身浮雕精美。
请问甘肃省各市古时候的称呼?谢谢
古莲池最佳时间:夏季和秋季
古莲花池,地处保定市内闹市区,正门坐南朝北。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约建于公元1227年至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1900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侵入保定,纵兵大抢三天,造价千百万两白银的莲池古园,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亭、台、楼、阁化为灰烬,一片断壁残瓦。浩劫以后,虽经修整,却难以恢复原貌。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屡经修缮,莲池才逐渐恢复了妩媚绚丽的风光。
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同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即景诗刻石。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为元代所建,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桥向东,可通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的藻咏亭。浏览一下濯锦亭、高芬轩、红枣坡、不如亭、六幢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建筑,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又自然。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出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
君子长生馆,紧邻北塘西岸,半面建在水上。它典雅洁净,超凡脱俗,好似水中宫厅。正门高悬君子长生馆匾额,寓意君子之德,如池中出淤泥而不染、历久繁茂的莲花,与世长存。该馆为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周庑廊环抱。隔扇门窗均为步步锦图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正间前面突出有罗锅脊抱厦三间,抱厦之外有平台建于水上。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益增其古色古香、优雅清幽之氛围。
莲池园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这里有一段艺林翰墨佳话。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_《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七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端。迄今,游人仍可欣赏这些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的永恒之美。
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名声大震。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英语)、东文(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曾莅临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古莲池如何去
兰州:兰州位于黄河上中游的西北黄土高原。兰州名称的缘起,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是由皋兰山得名。由于古人约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兰一词去“皋”留“兰”,得名兰州。又据《皋兰县志》记载:“皋兰即兰州,皋兰之名,以南山名皋兰而得名。李唐时浑部内向以为兰州都督府,而兰州之名始焉。”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改州,金城郡改为兰州,置兰州总管府,府治子城,“兰州”之称即始于此,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941年7月始设兰州市。现为甘肃省省会。兰州又称“金城”,古时沿用此称时间最久、流传地域最广。
嘉峪关: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因有万里长城西起点—— 天下雄关嘉峪关而得名。“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市域南靠祁连山,北倚马鬃山,东接酒泉盆地,西为平坦的戈壁,地处走廊西段最窄处。嘉峪关市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有人口10万。嘉峪关旅游资源以嘉峪关关城、魏晋壁画墓、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黑山岩画等最为著名。
金昌:金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金昌一名,因金川河从境内流经,取金字,因金昌系从永昌县析置,取昌字,二字相合而得名。汉置番和县,明为永昌卫,清改永昌县。1981年由永昌县析置金昌市。金昌盛产镍,其储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同类矿床中,居世界第二位,因有镍都之称。
白银:白银位于甘肃省中部,兰州市东北部。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在这里建厂采矿冶炼金、银。又因所采之矿多为白银,故也称“白银厂”,白银由此得名。
景泰:景泰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据说以明代宗年号景泰命名。又曰建县之时,以县境由原靖远县北区、原红水县两地组成,用靖字代靖远区,用永泰的泰字代红水县地,先拟为靖泰,后取靖字谐音恰为景泰,含有永期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故名景泰.
会宁:会宁位于甘肃省东部。该地原来先后称西宁县、会州。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会宁附近发生一次毁灭性的地震,当时人们都在窑洞里熟睡(当地以窑洞为主要住房),躲避不及,伤亡很重。当地地方官把严重灾情报告给皇帝,皇帝除照例拨款拨粮予以救济外,还“诏改会州为会宁州”,取会州安宁之意。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置今之会宁县。会宁名由此得名。
靖远:靖远位于甘肃省中东部。靖远地名取边远之地已安定之意。靖远历史悠久,自秦、汉至宋,先后有祖厉、鹑阴、会宁、乌兰、敷文、保川之称。明置靖虏卫,清改靖远县。沿用至今。
莲池书院的莲花池历史
古莲池交通指南:沿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国道、津保高速公路均可到达保定。自驾车可由京深高速保定北口下道,西行3公里向南拐入新北街到裕华路即能看到莲花池,门口有停车场。
古莲花池,地处保定市内闹市区,正门坐南朝北。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约建于公元1227年至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1900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侵入保定,纵兵大抢三天,造价千百万两白银的莲池古园,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亭、台、楼、阁化为灰烬,一片断壁残瓦。浩劫以后,虽经修整,却难以恢复原貌。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屡经修缮,莲池才逐渐恢复了妩媚绚丽的风光。
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同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即景诗刻石。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为元代所建,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桥向东,可通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的藻咏亭。浏览一下濯锦亭、高芬轩、红枣坡、不如亭、六幢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建筑,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又自然。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出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
君子长生馆,紧邻北塘西岸,半面建在水上。它典雅洁净,超凡脱俗,好似水中宫厅。正门高悬君子长生馆匾额,寓意君子之德,如池中出淤泥而不染、历久繁茂的莲花,与世长存。该馆为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周庑廊环抱。隔扇门窗均为步步锦图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正间前面突出有罗锅脊抱厦三间,抱厦之外有平台建于水上。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益增其古色古香、优雅清幽之氛围。
莲池园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这里有一段艺林翰墨佳话。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_《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七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端。迄今,游人仍可欣赏这些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的永恒之美。
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名声大震。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英语)、东文(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曾莅临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专业的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
莲花池成为当时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到了清代,才修建出莲池书院的初貌,当时书院人才济济,扬名天下。尔后又被修建成为皇帝行宫,至此达到极盛。莲池书院中山水楼台参差错落,形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园内琼楼与各上的奇花珍卉、先秦零售雕刻陪衬着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俨然一幅写意的中国山水画,因此书院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其中以传说中老木匠以“莲叶托桃”揭露慈禧卖国丑行的传说最为人熟知。在20世纪初,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侵入保定,将当时造价千万的古园中的珍贵文物抢劫一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它才在人民政府的修缮后恢复了昔日的光彩。
古莲花池,地处保定市内闹市区,正门坐南朝北。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约建于公元1227年至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1900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侵入保定,纵兵大抢三天,造价千百万两白银的莲池古园,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亭、台、楼、阁化为灰烬,一片断壁残瓦。浩劫以后,虽经修整,却难以恢复原貌。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屡经修缮,莲池才逐渐恢复了妩媚绚丽的风光。 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同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即景诗刻石。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为元代所建,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桥向东,可通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的藻咏亭。浏览一下濯锦亭、高芬轩、红枣坡、不如亭、六幢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建筑,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又自然。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出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 君子长生馆,紧邻北塘西岸,半面建在水上。它典雅洁净,超凡脱俗,好似水中宫厅。正门高悬“君子长生馆”匾额,寓意君子之德,如池中出淤泥而不染、历久繁茂的莲花,与世长存。该馆为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周庑廊环抱。隔扇门窗均为步步锦图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正间前面突出有罗锅脊抱厦三间,抱厦之外有平台建于水上。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益增其古色古香、优雅清幽之氛围。 莲池园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这里有一段艺林翰墨佳话。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頫《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七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端。迄今,游人仍可欣赏这些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的永恒之美。 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名声大震。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英语)、东文(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曾莅临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莲池书院自开办伊始即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乾隆帝,曾三次“幸临”书院,并赐匾题诗勉励师生。莲池书院一时间名满天下,莲池书院以大儒硕学为师,成为“全国书院之冠,京南第一学府”。鼎盛时期的莲池书院与湖南岳麓书院南北交相辉映。汪师韩、章学诚、黄彭年、何秋涛、王振纲、张裕钊、吴汝纶等众多学冠天下的宗师大家,刘春霖、王发桂、胡景桂、王树彤、孟庆荣、傅增湘、冯国璋等一大批彪炳后世的高徒学子,精彩演绎了莲池的历史辉煌,使这里成为长达两个世纪的重大政治活动场所和直隶文化教育中心。
莲池书院当时藏书颇多,万卷楼中最多时曾达到3万余卷,众多藏书对在此修业的学生颇有帮助。此外,还有《莲池书院法帖》刻石38方,这是一部珍贵的书院“石籍”,其书法格调高逸,技艺超绝,至今保存完好。
书院开设西文(英语)、东文(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张裕钊与日本留学生宫岛大八的师徒之情同样是书院一大亮点。古莲花池幽静的西小院内,有一座黑玉石的“张裕钊宫岛大八师生纪念碑”,正面碑文为日本著名书法家、张氏书法的第三代传人上条信山所书;横额“谊深学海”是中国著名书法家启功的题字。1887年,19岁的日本留学生宫岛大八慕名求学,一番周折之后,终于拜在张裕钊门下。宫岛大八成为莲池书院招收的第一位日本留学生。师徒相伴共8年时间,直到1894年张裕钊辞世。8年间,宫岛大八随其学经学、训诂、书法,日夜相随笔墨之间,除了古文儒学受益匪浅,还得张裕钊碑学派书法真传,回到日本后继续潜心研习,成为日本书法界大家,且自成流派。不仅如此,宫岛大八还在家中开设私塾教中文,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国学,其著作《急就篇》是战前日本中国语教育的经典。
古莲池什么时候可以游玩
古莲花池,座落在闹市中心,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北方古园林,以悠久的历史和环水筑榭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
这座古园林,始建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当时建“临漪亭”;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汝南王张柔据此建雪香园,因池内荷花繁茂,故又名莲花池。明万历年间曾大规模扩建,更名为“水鉴公署”。到了清代,帝王将相在这里辟“行宫”、立“书院”,乾隆、嘉庆、道光、慈禧、光绪等都曾在此驻跸。雍正十一年(1733年)莲池书院在此创建,成为当时直隶的最高学府。
园林总面积为24000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在清乾隆年间形成著名的“莲池十二景”,以池中水心亭(临漪亭)为中心风景点,君子长生馆、藻咏厅、观澜亭、濯锦亭、高芬轩、响琴榭等建筑环水而设,亭榭楼台,布局严谨,素有“三湘七泽”、“市中蓬莱”之美誉。
园内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近百通,其中有见于著录的唐代书法家苏灵芝的《田琬德政碑》;有罕见的宋代书法家蔡京的《贺李宗升迁碑》;元代四面刻字的《老索神道碑》;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大草碑》以及清代帝王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的御笔碑;还有集怀素、褚遂良、颜真卿、米芾、赵孟芾、董其昌等六家八种的《莲池书院法贴》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古莲花池现存一套完整的《大清三藏圣教真经》,这部书是我国唯一的一套最完整的佛教经书总集。全书共七百二十四函,七千二百四十卷,是我国佛教经典的稀世珍籍。
古莲花池是华北地区最古老园林之一,位于历史文化古城保定市中心繁华路段,正门坐南面北,占地24000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也是中国十大历史名园之一。 金末、蒙古汗国时期古莲花池便已形成园林规模,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康熙年间,保定成为直隶省会,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古莲花池辟为皇帝行宫。 长期以来,莲池书院作为直隶文化、教育中心,标领一省学风,造就了许多颇具才识的莲池俊秀,声名远播。
这座古园林,始建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当时建“临漪亭”;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汝南王张柔据此建雪香园,1289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荷花依然繁茂。因此,俗称为"莲花池"。明万历年间曾大规模扩建,更名为“水鉴公署”。到了清代,帝王将相在这里辟“行宫”、立“书院”,乾隆、嘉庆、道光、慈禧、光绪等都曾在此驻跸。雍正十一年(1733年)莲池书院在此创建,成为当时直隶的最高学府。一时间人才济济,名扬中外,随之莲池被辟为行宫,皇帝出游中曾多次在此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上世纪初达到了极盛。
古莲池的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南塘呈半圆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加之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草,珍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水之间,相互交织,成诗入画,美不胜收。其中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在清乾隆年间形成著名的“莲池十二景”,以池中水心亭(临漪亭)为中心风景点,君子长生馆、藻咏厅、 观澜亭、濯锦亭、高芬轩、响琴榭等建筑和景点环池而设,各存典故。亭榭楼台,布局严谨,登高环顾;水中芙蓉拥翠,荷花亭亭玉立,柳丝袅袅娜娜,小桥流水,湖光山色,素有“三湘七泽”、“市中蓬莱”之美誉。确实是冀中平原上一颗古代园林明珠。
古莲花池不但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以那妩媚绚丽的风光,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 当您离开闹市中心,步入古色古香,端庄秀丽的莲池大门时,便可见 春午坡东厢八间碑廊内排立着十九块竖碑。其中有历代修建莲池碑记,有 叙述乾嘉帝王巡幸盛况的碑刻。从春午坡到牌楼层次跌宕,恰似重门当途。 步过牌楼,却豁然开朗,濯锦亭重檐微翘,滨临池水。憩息亭中,清风徐 来,碧波如锦,可领略河塘清趣,玩味那“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样红”的古诗意境。亭之东是原“直隶省图书馆”,馆南相连是端庄秀丽 的水东楼。楼上豁敞的阳台可凭栏俯瞰园中佳景,其西与君子长生馆隔岸 相望。楼下东南角,有书法古朴的唐碑,王阳明诗碑,以及明政训碑等。 这些都在学术和艺术上有很高价值。
古莲花池还以碑刻众多而著称,园内石刻相当可观,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近百通。对学习和研究书法具有很高的价值。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园藏石刻中有笔走龙蛇、气势磅礴的唐代草圣怀素的“自叙帖”;有浑厚雄劲的颜真卿的“多宝塔”;有鱼跃龙门、虎卧凤阙的王羲之的墨迹;有苍劲有力、潇洒的王阳明的“夜宿天池”;以及清朝康熙皇帝手笔“龙飞”题字。真可谓墨宝荟萃,更渲染了古莲池这一古代名园的艺术色彩。其中还有见于著录的唐代书法家苏灵芝的《田琬德政碑》;有罕见的宋代书法家蔡京的《贺李宗升迁碑》;元代四面刻字的《老索神道碑》;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大草碑》以及清代帝王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的御笔碑;还有集怀素、褚遂良、颜真卿、米芾、赵孟芾、董其昌等六家八种的《莲池书院法贴》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另古莲花池现存一套完整的《大清三藏圣教真经》,这部书是我国唯一的一套最完整的佛教经书总集。全书共七百二十四函,七千二百四十卷,是我国佛教经典的稀世珍籍。
1900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入侵保定,纵兵大抢三天,价值千百万两白银的古莲池,珍贵文物被抢掠一空,亭台楼阁化为灰烬,令人目不忍睹。洗劫之后,虽经修整,却未能恢复原貌。直到1949年以后,屡经修缮,莲池才逐渐重现绚丽多彩的风姿。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似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视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有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钟乳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幻影迭生。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与赵县安济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桥向东,可通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的藻咏厅。浏览一下濯锦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景点,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自然。传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脱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
古莲花池,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北方古园林,以悠久的历史和环水筑榭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
古莲池好不好
古莲池开放时间:8:00-17:30
古莲池景点介绍:
古莲花池,地处保定市内闹市区,正门坐南朝北。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约建于公元1227年至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1900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侵入保定,纵兵大抢三天,造价千百万两白银的莲池古园,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亭、台、楼、阁化为灰烬,一片断壁残瓦。浩劫以后,虽经修整,却难以恢复原貌。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屡经修缮,莲池才逐渐恢复了妩媚绚丽的风光。
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同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即景诗刻石。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为元代所建,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桥向东,可通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的藻咏亭。浏览一下濯锦亭、高芬轩、红枣坡、不如亭、六幢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建筑,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又自然。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出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
君子长生馆,紧邻北塘西岸,半面建在水上。它典雅洁净,超凡脱俗,好似水中宫厅。正门高悬君子长生馆匾额,寓意君子之德,如池中出淤泥而不染、历久繁茂的莲花,与世长存。该馆为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周庑廊环抱。隔扇门窗均为步步锦图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正间前面突出有罗锅脊抱厦三间,抱厦之外有平台建于水上。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益增其古色古香、优雅清幽之氛围。
莲池园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这里有一段艺林翰墨佳话。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_《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七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端。迄今,游人仍可欣赏这些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的永恒之美。
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名声大震。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英语)、东文(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曾莅临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古莲池属于保定人文景观的著名风景区。
古莲花池,地处保定市内闹市区,正门坐南朝北。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约建于公元1227年至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1900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侵入保定,纵兵大抢三天,造价千百万两白银的莲池古园,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亭、台、楼、阁化为灰烬,一片断壁残瓦。浩劫以后,虽经修整,却难以恢复原貌。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屡经修缮,莲池才逐渐恢复了妩媚绚丽的风光。
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同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观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即景诗刻石。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为元代所建,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桥向东,可通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的藻咏亭。浏览一下濯锦亭、高芬轩、红枣坡、不如亭、六幢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建筑,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又自然。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出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
君子长生馆,紧邻北塘西岸,半面建在水上。它典雅洁净,超凡脱俗,好似水中宫厅。正门高悬君子长生馆匾额,寓意君子之德,如池中出淤泥而不染、历久繁茂的莲花,与世长存。该馆为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周庑廊环抱。隔扇门窗均为步步锦图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正间前面突出有罗锅脊抱厦三间,抱厦之外有平台建于水上。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益增其古色古香、优雅清幽之氛围。
莲池园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这里有一段艺林翰墨佳话。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_《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七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端。迄今,游人仍可欣赏这些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的永恒之美。
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名声大震。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英语)、东文(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曾莅临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